文|直通IPO 韓文靜
愛吃燕窩的貴婦們,即將“吃”出一家上市公司。
6月12日,廈門燕之屋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燕之屋”)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聯席保薦人為中金公司、廣發融資(香港)。
此前,燕之屋曾數次沖刺IPO,從最初的選擇港股上市到轉戰A股,再到A股折戟回歸港股,其急于上市的心態可見一斑。
燕之屋主營燕窩產品,2022年,在中國的燕窩產品市場上,按燕窩專營門店數量和中國檢科院認證的進口數量計,燕之屋排名第一。
長跑二十余年,燕之屋的IPO之路為何會屢屢碰壁?近年來,在燕窩“智商稅”的輿論沖擊下,燕之屋又能否順利拿下“燕窩第一股”的頭銜?
賣燕窩,一年營收17億
燕之屋的成立還要回溯到1997年,當時公司的創始人黃健,開始了在中國銷售燕窩產品的業務。2002年,黃健正式推出“燕之屋”品牌。
早在2011年,燕之屋第一次打算在港交所上市,但受當年“毒燕窩”事件的影響,上市進程最終擱置;2021年,燕之屋再次沖刺港股上市無果,隨后在同年底轉戰A股;而如今,又改道港股市場。
燕之屋在招股書中指出,之所以選擇赴港上市,一方面是由于A股審批程序持續存在不確定性,另一方面是因為在港上市,可為其提供一個獲取國外資本的國際平臺。
在本次招股書里,燕之屋更新了截至2022年的相關財務數據。
據招股書,該公司2020年、2021年和2022年的收入分別為13.01億元、15.07億元和17.30億元,同期,燕之屋的毛利率分別為42.7%、48.2%、50.8%,處于高位。
燕之屋的產品組合主要包括純燕窩產品、“燕窩+”產品及“+燕窩”產品三種產品類別,可滿足消費者于不同生活場景中的差異化體驗需求。
按產品類型來看,燕之屋的收入主要來自純燕窩產品。2020年、2021年和2022年,燕之屋的純燕窩產品收入分別約為12.54億元、14.42億元和16.38億元,占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6.4%、95.8%和94.7%。
來源:燕之屋招股書
這其中,碗燕的貢獻占比最高,其次為鮮燉燕窩。報告期內,燕之屋的碗燕收入分別為5.59億元、6.61億元和6.73億元,占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為43.0%、44.0%和38.9%。同期,鮮燉燕窩的占比分別為24.7%、28.1%和28.1%。
2022年,燕之屋有250個SKU,其中,純燕窩產品在四大產品系列中有194種,包括碗燕、鮮燉燕窩、冰糖官燕及干燕窩。
此外,憑借對燕窩有效活性成分提取物的廣泛研究,燕之屋通過研發其他創新燕窩產品延伸了燕窩產業價值鏈,包括碗燕-元氣款、人參冰糖官燕等燕窩+產品、以及燕窩粥及燕窩護膚品等+燕窩產品。
目前,燕之屋已建立起廣泛且地域多元化的實體銷售網絡,包括自營門店及經銷商門店。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擁有全國性的線下銷售網絡,由89家自營門店及225名線下經銷商組成,涵蓋中國615家經銷商門店。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2020年至2022年,按零售額計算,燕之屋連續三年為全球最大的燕窩產品公司,2022 年的全球市場份額為4.1%。
在本次IPO前的股權架構中,黃健及其一致行動人士為該公司的控股股東,合計控制約41.40%的股份。
來源:燕之屋招股書
其中,黃健以及黃健之子黃俊豪通過廈門市雙丹馬持股21.17%,黃健直接持股1.00%,鄭文濱持股7.68%,李有泉持股7.67%,員工持股平臺金燕騰飛有限合伙持股1.89%,薛鳳英持股1.99%。
趙麗穎、劉嘉玲代言,斥重金砸營銷
盡管燕之屋的年營收早已經突破十億級,但報告期內,燕之屋的凈利潤卻僅為為1.23億元、1.72億元和2.06億元。
看似賺錢的燕之屋,為何凈利潤才保持在1億元左右?事實上,燕之屋把大筆錢砸在了營銷上面,廣告費常年以億元計。
早在2008年,燕之屋就深諳明星效應,請來劉嘉玲擔任代言人;2018年,林志玲成為燕之屋新的品牌代言人;2022年,燕之屋簽下當紅明星趙麗穎。
于2020年、2021年及2022年,燕之屋的銷售及經銷開支分別為3.17億元、3.99億元及5.04億元,分別占同年總收入的24.4%、26.5%及29.1%。
同期,燕之屋的廣告及推廣費用分別為2.36億元、2.69億元及3.26億元,分別占銷售及經銷開支的74.3%、67.4%及64.8%。
近三年來,燕之屋的廣告宣傳費用超8億元。相比于高額的營銷費用,燕之屋在研發上的投入可謂吝嗇。
于2020年、2021年及2022年,燕之屋的研發開支分別為1700萬元、1900萬元及2430萬元,不及廣告宣傳費的零頭。
對于一個新的消費品牌而言,營銷是前期打開市場的利器,但對于一家已經成立二十余年的公司來講,靠營銷講出來的故事,自然沒有辦法說服資本市場。
“智商稅”質疑不斷
眼下,燕之屋IPO的困擾,不僅僅來自于公司的輕研發重營銷。
從公司所處的行業來看,燕窩行業一直備受爭議,“滋補圣品”還是“智商稅”?事實上,關于燕窩的爭議不絕于耳。
打假人王海曾直接指出,辛巴賣的“燕窩”就是假糖水。
最終,這件事以辛巴“假一賠三”,共計賠償6200萬元結束。與此同時,監管部門對辛巴旗下公司罰款90萬元,燕窩涉事企業被罰200萬元,辛巴在某短視頻平臺的個人賬號也封停了60天。
無獨有偶,銷量排鮮燉燕窩品牌前列的小仙燉,也曾因為虛假宣傳獲得相關部門的處罰,被質疑“智商稅”“富人收割機”。
在招股書中燕之屋稱,400多年來,中國人一直將食用燕窩視為是一種優質的天然保健食品,具有多種健康益處和營養價值。
去年4月,證監會曾向燕之屋發起問詢,涉及股權轉讓、燕窩營養價值、食品安全等共57個問題。要求燕之屋說明公司廣告等相關宣傳材料的具體宣傳口徑,相關宣傳是否存在虛假宣傳等合規風險、公司是否因此受到行政處罰等問題。不過燕之屋并未對此做出正面回應。
值得一提的是,整個燕窩行業的壁壘并不高,只要擁有供應鏈資源,其他企業也能生產出類似的產品。這是擺在燕之屋,乃至整個燕窩行業面前的問題。
對于燕之屋而言,倚仗營銷終歸不是長久之計,產品如果不能建立壁壘,那品牌也很容易被競爭者所替代,燕之屋確實需要在研發和創新上下更多功夫。
(首圖來源:燕之屋官方旗艦店截圖)
*直通IPO ID:zhitong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