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聚美麗 洋 流
在直播間提問主播“不要白嫖試色”的言論后被踢出拉黑,如今,小紅書用戶“吧啦吧啦”歷經一個月的拉鋸戰,終于等到了Girlcult品牌的公開回應。
6月8日晚,Girlcult公開發布聲明稱:“近期Girlcult直播間的言論不當、處理不當,我們再次鄭重對@吧啦吧啦及受到影響的消費者道歉。”
素人要求Girlcult正面回應“白嫖試色”言論
日前,小紅書用戶“吧啦吧啦”發帖稱,Girlcult主播在直播間發表了不當言論,大意為“不要白嫖試色”,而其在直播間提問:“什么叫白嫖我的試色?”,后被踢出直播間且被拉黑。
圖片來源:小紅書
但Girlcult并沒有立時道歉。5月12日,“吧啦吧啦”發帖稱關于曝光Girlcult直播間主播和場控的不當言論的兩篇帖子被舉報,并在評論區稱,5月11日上午官方就私聊她,但當天下午和晚上,涉事主播和場控還在直播。
之后,“吧啦吧啦”持續在小紅書發帖并@品牌方,想等Girlcult一個回應。
5月13日,“吧啦吧啦”提出下列問題:
1、直播間不當言論是主播個人還是品牌言論?
2、輿論期間當事主播仍然持續直播,是否是品牌對“白嫖試色”事件無聲的抗議?
3、小紅書搜索關鍵詞無法搜到前兩篇相關筆記,品牌是否有花錢降熱搜?
4、花錢在產品質量上而不是壓熱度上,對于品牌是不是很困難?
5、這段時間Girlcult出了很多事情,但是官方并未回應,官方發表聲明,對于品牌很困難?
5月14日,“吧啦吧啦”又發帖稱,Girlcult并未正面回應此事件,僅私聊她,想給她寄產品以及獲取她的電話和其溝通。從公開的聊天截圖顯示,“吧啦吧啦”均未同意Girlcult的做法。
圖片來源:小紅書
6月8日,“吧啦吧啦”發帖稱,有用戶私聊認為其侵害了主播的名譽權,而該私聊用戶則被質疑是品牌方。
圖片來源:小紅書
同天晚上,Girlcult公開發布聲明致歉,并回應了“吧啦吧啦”的質疑,稱并未有任何針對博主的威脅、訴諸法律的言論及行為。
圖片來源:小紅書、抖音
由此,Girlcult“白嫖試色”事件告一段落。
錯失最佳時間點?“輿論發酵”才致歉
回看整個事件,Girlcult經歷一個月才做出正面回應,消耗了消費者和市場端對品牌的“好感度”。
通過梳理此次事件,再結合Girlcult的道歉聲明,發現此次品牌“信任危機”中,品牌方有以下不足之處:
1、當用戶重復主播的不當話術時,Girlcult第一反應是踢出直播間且拉黑,且并未意識到此番言論是對消費者的不尊重。
2、在面對質疑時,品牌方并未做出正面回應,而是繼續讓相關主播和場控直播,此舉也被認為是在包庇主播并支持相關言論。
3、品牌方的客服在私聊過程中也未正面回應相關問題,反而是想采取其他手段(寄送產品)以達到用戶的諒解。
4、采取冷處理,品牌的危機公關意識不到位,等輿論持續發酵,網友們攻陷評論區調侃“白嫖試色”后,官方才正式下場致歉。
圖片來源:抖音
此外,聲明中顯示,因事件影響,當事主播近期亦受到嚴重影響,包括不限于“人肉”和傳播主播私人信息;主播的實際生活、工作、出行已造成阻礙;對其他的品牌正常經營工作造成困擾等。
可見,若是品牌方未能處理好問題,當事人所受的影響也會擴大化,甚至上升到被侵害人身權利。
若是Girlcult能及時回應,或許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以上種種負面情況。
再從處理結果來看,Girlcult對直播間進行三項處理:對當事直播間相關工作人員進行了罰薪和書面警告處理;對說“白嫖”等此類不恰當言論的直播場控進行停職處理;直播間停播整頓,進行話術規范要求的更新和培訓。并表示后續其會注意直播間言語措辭的專業性和規范性;面對負面輿論,及時溝通解決,誠心接受廣大網友的監督指正。
這次“翻車”,或許能讓Girlcult意識到社媒時代主播言論的重要性。
不過,Girlcult社媒平臺的評論區顯示,多名網友對此次發表的聲明并不“買賬”。“一個月才出道歉信”、“品牌拔草了”、“拉黑了”等評論也能看出,大部分網友的“怨氣”似乎并未馬上消失。
圖片來源:小紅書
實際上,品牌與消費者是一種雙向選擇的關系,品牌對于市場有自己的定位人群,同時,消費者也會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選擇品牌。而尊重消費者,是品牌必不可少的,只有當消費者受到重視,才會促成交易的產生,才能實現“雙贏”的局面。
此番Girlcult因未針對這一事件及時處理該用戶的“反饋,導致輿論發酵。該用戶實質上不止代表個人,背后是整個消費者群體,不當言論面向的也不僅是直播間的用戶,而是整個市場。加上Girlcult此前的“冷處理”態度,如此結果也在意料之中。
言論自由但有“度”,小心“禍”從口出
再從整個環境中看,近來社交媒體迅速規模日益擴大,品牌也逐漸意識到社交平臺的重要性。
據tech.co的調查,截至2022年,全球社交媒體的使用人數已達47.4億,影響著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去年,社交媒體用戶增長為破紀錄的1.9億,預計2027年為58.5億。
越來越多的用戶參與到社交媒體中,而企業可以通過大數據更便捷地了解到用戶的需求,捕捉市場流行風向,從而優化自身。
作為Girlcult類的新銳國貨品牌,針對的消費者群體主要為Z世代。根據青瓜傳媒數據顯示,縱觀全球,16-24歲的用戶在社交媒體上每日花費的時間最多——平均將近3小時。因此,關注社媒平臺對于此類品牌來說尤為重要。
社媒是品牌通往市場的重要渠道之一,也是消費者之間“交流”的連接途徑,品牌一旦被曝光負面消息,互聯網會記錄下“黑歷史”,若處理不及時,消費者對品牌的評價則會急轉直下。且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聲譽的破壞很容易導致被其他品牌所替代的結果。
因此,在“壞事傳千里”的時代,不論是誰,在公開場合發表言論之前都需三思。
具體再看到近年來美妝市場上,因“不當言論”影響品牌的事件中,大部分企業都迅速作出回應。
2020年,有網友就“黃明昊為老賴之子”一事與橘朵客服在溝通時發生爭吵,客服質問:“你買的起嗎?”當日晚間,橘朵就在微博上發布聲明道歉,并表示已立即將該兼職人員做解雇處理。
2021年,兩位主播在Mistine蜜絲婷直播間,對品牌代言人劉宇發表了不當言論,Mistine隨即與主播所屬MCN機構解約并發布聲明。而后,MCN機構也發布道歉聲明并開除兩位主播。
2022年,雅詩蘭黛集團執行總裁John Demsey因在社交平臺發表不當言論而被停職。此前,他發布了包含“n”字詞(侮辱黑人)和關于疫情的不當描述的惡搞圖片。
言論“出事”,品牌“買單”,要從根源上減少“不當言論”。從內部說,需要品牌方樹立正確意識,對主播培訓到位,話術要求明確,如遇到突發情況,應及時作出回應。
從外部講,也需要有關部門和平臺的通力合作。
減少“不當言論”仍然任重道遠。回看Girlcult“白嫖試色”事件,也給業內一個警醒,“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尊重消費者,才能贏得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