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動脈網
過去三年,IVD企業在幫助疫情防控的同時,也賺取了巨額利潤。有媒體統計,僅2022年,國內62家IVD相關企業總營收達到2639.6億元,凈利潤總和為727.5億元。其中,涉及新冠的業務營收合計超1000億元。
雖然國內IVD企業合計實現了超2600億元營收,但其與海外巨頭企業在技術、品牌、渠道、管理能力、生產能力、研發能力等方面仍存在一定距離。
如今,隨著一切回歸正常,手握巨量財富的IVD企業,能否通過燒錢方式締造出一個世界級IVD龍頭企業?目前IVD企業的錢都在怎么花?IVD行業的哪些細分領域、環節、技術可以用資金加速?
一、理財+蓋樓,提升安全感與抗風險能力
目前,一大批IVD相關上市企業均計劃將大量現金存進銀行,躺賺利息。
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曾在3個月內狂賺140億元的九安醫療。其與2023年2月宣布:計劃使用170億元人民幣(或等值外幣)的自有資金進行委托理財,使用30億元自有資金進行證券投資。
同時,2022年IVD領域營收TOP10的生產型企業明德生物、東方生物、達安基因、萬孚生物、科華生物等也分別宣布計劃使用50億、30億、25億、19.75億、18億自有資金進行現金管理,資金主要用于購買安全性高、流動性好、保本型的理財產品或存款類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IVD企業存入銀行的現金占據了較大比例。例如,截至2022年12月31日,安旭生物的貨幣資金余額為21.38億元,占資產總額的30.8%;因進行現金管理購買的投資理財產品賬面余額為人民幣34.42億元,占資產總額的49.59%。
有關注IVD行業的投資人表示:“對于企業來說,最主要的是穩定發展。穩定才能活得久,才有更多機會成長壯大。另一方面,目前經濟復蘇不及預期,且IVD行業遭遇集采變局,市場行情不確定性較大,企業需做好風險管理,為未來發展準備充足資金。”
除了保本型理財,相關IVD企業還通過買地蓋樓、建設企業經營用房來抗風險。
例如,圣湘生物投資3.5億元打造上海產業園,寶太生物花費12億元打造廈門POCT產業園,明德生物以10億元打造科技產業園,華大基因4.7億元打造青島健康醫療產業園……
不僅建設產業園,IVD企業還在建設研發中心、生產基地、運營中心等,以加速其主業發展。其中,安旭生物于2023年4月以1709萬元拍得杭州市數字商貿城單元JG1801-M1-14地塊,計劃用于建設生物醫藥高端產業研發制造及管理中心。建成后,該中心將用于安旭生物在生物原料、免疫層析、干式生化、化學發光、精準檢測五大技術平臺的研發、前沿技術研究布局以及醫療儀器設備產品的生產制造。
凱普生物則是大手筆花出15.12億元投資建設凱普醫學科學園。該項目占地約235畝,將圍繞體外診斷全產業鏈開展建設,打造高端生物醫學實驗耗材及體外診斷原材料生產基地、核酸分子檢測配套試劑生產基地、生物儀器研發智造基地、醫療包裝材料生產基地、創新研究中心等。據悉,該項目不僅列為2022年潮州市重大的一號工程,也被列入廣東省2023年重點建設項目計劃。另外,凱普生物還于2023年1月以4819萬元購得一地塊,用于建設婦女兒童醫院。
興建產業園,相關IVD企業將逐漸從生產型或研發型企業轉為平臺型企業,未來將更具抗風險能力。同時,相關IVD企業基于自身戰略建設研發中心、運營中心、生產基地,則將加速企業發展,更快成長為全球領先的IVD跨國巨頭。
二、投資+并購,四大細分領域成熱門
醫療器械領域流傳著一句話:無并購,不巨頭。
尤其是在IVD領域,巨頭丹納赫一路買買買的經歷為其爭得了“并購之王”的威名。而今,手握巨量現金的國內IVD企業,也在學習丹納赫,開啟投資并購之旅。
其中,萬孚生物持續加碼 化學發光領域, 于2022年2月收購天深醫療。據悉,天深醫療是一家體外試劑和POCT項目研發商,旗下有5款不同型號的單人份化學發光儀器產品可覆蓋上百種項目檢測,兼顧小型POCT產品的靈活操作和化學發光檢測系統的高性能特點,滿足全球不同級別醫療機構對高質量POCT產品的剛性需求。
明德生物則加快在 分子診斷領域的布局,于2021年11月投資南京諾因。南京諾因成立于2020年,圍繞多重PCR和宏基因組測序(mNGS)兩大前沿技術平臺,自主研發了應用于常見病原快速檢測和急危重癥感染全面檢測的整體解決方案。
明德生物表示:與雜交技術和基因芯片相比,PCR技術是目前分子診斷主流技術平臺,具有高靈敏度、易推廣的優勢,不過存在檢測位點單一且已知的局限。而數字PCR與多重PCR作為創新技術則可分別實現定量檢測和對多個靶標的診斷。作為臨床發展方向,數字PCR和多重PCR目前處于快速導入期。通過投資南京諾因,公司可獲得多重PCR和高通量測序的分子診斷技術,提升公司在病原微生物分子診斷的市場占有率。
另外,明德生物還于2022年9月投資了迪奇孚瑞。迪奇孚瑞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以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驅動力的科技創新型企業,以數字微流控技術為核心打造生命科學分析操作平臺。
銳訊生物則是數字PCR領域的代表企業之一。目前,銳訊已成功推出DropX系列數字PCR系統、100余種RUO檢測試劑盒、Fast-16熒光定量PCR儀、納米顆粒合成系統等多款產品。其中,銳訊數字PCR系統產品已獲得NMPA,FDA-EUA,CE-IVD三大醫療認證,成為唯一獲此殊榮的數字PCR系統。
此外,可孚醫療加強在 POCT領域的布局,于2022年底宣布計劃收購萊和生物100%股權。萊和生物成立于2012年,始終專注于POCT即時診斷、監測和健康信息技術領域的研發、生產、銷售及服務。
在去年以來的IVD領域投資并購中,最令人矚目的是,邁瑞醫療5.32億歐元收購海外體外診斷 上游原料公司HyTest Invest Oy及其下屬子公司。通過這次并購,邁瑞獲得了體外診斷原材料的相應技術與研發能力,將建立起成本優勢。
總的來看,我國IVD領域,化學發光、分子診斷、POCT、上游原材料等是當前熱門賽道,諸多IVD上市企業及創新公司均在爭相追逐。
三、豪擲數億元,爭當超級LP
除了親自下場投資并購,相關IVD廠商還豪氣十足的投資風險投資機構(VC),以幫助其實施戰略布局。
其中,2022年9月,九安醫療出資3.4億元,一口氣投資濟峰資本、元生創投、武岳峰資本、耀途資本、匯芯投資共計五家VC,震驚整個創投圈。據介紹,九安醫療參與投資的基金,投資方向主要為醫療健康,以及信息技術、先進制造、新材料等科技領域。
九安醫療出資五家VC
安旭生物也宣布:以不超過5億元與中傳金控股權投資基金及國瀚投資管理發起設立杭州中傳安旭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投資處于創業期和成長期的醫藥大健康、生物醫藥等領域的企業或項目。
另外,義翹神州宣布擬出資2億元與相關方共同出資設立私募股權基金——無錫清松醫療健康產業投資合伙企業;圣湘生物擬出資2億元與圣維榮泉等其他合伙人共同設立湖南湘江圣湘生物產業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明德生物與武漢明享、君聯資本共同簽署《投資合作協議》),參與設立明熙投資……
截至目前,君聯資本、濟峰資本、元生創投、達晨財智等醫療領域諸多知名投資機構均從相關IVD企業中有所斬獲。而相關IVD企業參與的基金,主要投資方向大多為醫療大健康,更有部分資金被專門用于投資體外診斷行業,以幫助關聯企業投資并購新技術、新項目。
綜合來看,這些IVD企業的一部分資金用于招聘研發人員、加強研發投入、建設研發生產中心、投資并購業內項目以及投資VC,但仍有較多資金存在銀行。而資金只有流動起來才能產生更多的價值,才能推動經濟繁榮。有效地花錢,才能創造更大的價值。
四、買得到的技術與買不到的核心競爭力
我國許多IVD企業雖然在近三年賺取了海量財富,并在近兩年豪擲千金提升市場競爭力,但我國IVD行業仍存在諸多痛點與難點。
從市場格局看,羅氏、西門子、丹納赫、雅培等海外巨頭占據了國內體外診斷行業主要市場份額,國產品牌的市占率較低,且較為分散。
體外診斷試劑中,上游原材料也是由海外企業主導,國內企業受制于人,較難實現突破,大多國內IVD企業只能在中低端市場展開“內戰”,且競爭主要以價格戰為主。
同時,國內的商業環境和支付環境仍和海外也有一定差距。如國內創新性產品在市場競爭中未得到與研發投入匹配的回報,具體體現在新產品上市后的支付價格上。
另外,過去受限于資金、人員、渠道等限制,我國IVD企業普遍采用經銷為主的銷售模式。這雖然有利于快速發展壯大、搶占市場,但經銷商的服務能力存在較大差異。而隨著產品同質化與渠道競爭激烈,IVD行業原本的營銷競爭將逐漸轉向服務競爭,這對于國內企業的原有銷售模式產生較大挑戰。
僅從解決問題的角度看,國內IVD企業還有許多的事情要做,如加速國產替代、整合并購、生產制造企業布局攻克上游原材料、創新研發領先市場的產品、完善渠道及服務能力建設……而整合同行、并購上下游企業、加強研發、完善渠道網絡等動作均需大筆資金支持。
除了補課上述內容,國內IVD企業還需跟上時代,布局下一代技術與產品,為未來的行業競爭做足準備。
銳訊生物董事長王雅琦博士表示:“目前IVD行業缺乏創新,同質化嚴重,需要更多的企業投入更多的研發資金來研發新產品。”
從細分市場看,分子診斷、POCT等將是體外診斷行業的發展重心,也是未來市場競爭的主要領域。
分子診斷是體外診斷市場中增長最快的部分,其能夠對疾病進行早期診斷、預防以及定制治療方案,未來將廣泛用于傳染病篩查、產前診斷、腫瘤基因檢測、個體化用藥等場景。目前,我國的分子診斷技術與海外企業差異相對較小,未來有較大機會與海外巨頭正面競爭。
POCT則具備便捷、高效、準確度高、價格低、應用場景廣等眾多優勢,適用于現場、快速、應急、家庭自測等領域。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IVD行業正在興起7類顛覆性創新技術,主要包括三代測序技術、單分子免疫檢測、數字PCR、流式液相芯片、微流控技術、光激發光化學發光技術、質譜檢測技術。
對于手握大把現金的IVD企業,可以考慮收購分子診斷、POCT等領域擁有新技術、新產品的創新公司,尤其是海外的創新技術和產品線,并快速整合,推廣應用。
目前,我國一大批IVD企業正在通過投資并購方式橫向布局診斷試劑、診斷器械、診斷服務一體化服務;縱向布局從核心原料、診斷試劑到儀器裝備、配套耗材的全產業鏈。
值得一提的是,國內IVD企業投資并購的主要為國內創新企業,對于海外創新技術與創新產品收購案例較少。基于當前的市場格局及行業發展情況,有業內人士建議國內IVD企業可考慮并購引進海外新技術與新產品。
在掌握了絕對領先的技術和產品后,相關IVD企業可大把撒錢加大品牌宣傳投入,擴充渠道建設,并在全球市場中占據一定市場份額。需要說明的是,只有依托優質的產品,品牌宣傳與渠道建設才有價值,否則只是鏡中月、水中花而已。
另外,根據IVD巨頭的發展歷程,國內企業還需要時間累計建立品牌,提高產品在全球的市占率。不過,發展路徑有多種選擇,如因美納依托其絕對領先的測序儀產品,占據了全球80%的市場份額;而羅氏診斷、丹納赫、雅培等企業則依托豐富優質的產品及品牌、渠道成為巨頭。
在買來技術,花重金打造品牌和渠道后,相關企業也不能高枕無憂,其還需關注企業的發展戰略、管理能力、產品選擇能力、市場打法等綜合性競爭力。而這些也是成為巨頭不可或缺的要素。
從國產品牌到全球化企業,從緩慢追趕到迎頭趕超,從中低端到高端,從中下游到上游,國內IVD企業還有很多環節需要突破,還有許多技術需要攻克,還有許多市場需要滲透。相信在擁有了巨量資金后,這些IVD企業將加速發展,盡早實現其戰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