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快刀財經 朱末
“奶酪一哥”妙可藍多最近有點煩。
作為國內奶酪棒品類冠軍,妙可藍多累計銷量已經超過30億支。無論是在超市冷藏柜臺,還是在羅森、711等便利店,都能見到它的身影。
對于“奶酪棒”這個小朋友愛不釋手的心頭好,年輕媽媽們更是不會陌生。也正是靠著“完美兒童營養零食”的加持,妙可藍多才得以異軍突起,成為國內奶酪市場的“大贏家”。
然而,在經歷高增長過后,妙可藍多的好運氣似乎到了頭。4月25日晚間,妙可藍多披露今年一季報,期內實現營業收入10.23億元,同比下降20.47%;凈利潤2420.23萬元,同比下降67.08%;扣非凈利潤586.88萬元,同比下降91.47%。

財報發布次日,妙可藍多開盤一度觸及跌停,以23.47元/股的價格刷下歷史新低,不到一年時間里股價遭到腰斬。隨后不久,高盛公司發布研報,將妙可藍多評級由“中性”下調至“賣出”。
事實上,妙可藍多的業績疲態,在之前的年報中已有端倪。2022年全年,妙可藍多營收僅同比增長7.84%,但凈利和扣非凈利分別取得12.32%和45.14%的下滑表現,且妙可藍多在去年四季度營收同比減少25%,凈利由盈轉虧。

最重要的是,妙可藍多2022年營銷總費用為12.19億元,然而凈利潤卻降到了1.35億元,營銷和利潤、研發費用的嚴重失衡,讓“燒錢換增長”的質疑甚囂塵上。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憑一己之力反超外資,坐上行業頭把交椅的妙可藍多,還能繼續站穩C位嗎?
01 把小市場變成大市場,妙可藍多的崛起之路
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國本土奶酪市場的大門,是妙可藍多推開的。
妙可藍多的前身廣澤乳業,原本是東北一家名不見經傳的乳企,長期被困于區域市場。如果依靠生牛乳業務去跟蒙牛、伊利、光明等巨頭硬剛,無異于以卵擊石、自不量力,只有找到一個細分賽道,才是地方品牌走出去的最優解。
機緣巧合下,廣澤乳業創始人柴琇將目光投向了奶酪行業,決定在這個“差異點”上深耕。被稱為“奶中黃金”的奶酪,是由生鮮乳在發酵劑和凝乳酶作用下發生凝固,并經成熟后形成的固態乳制品。
通常情況下,一斤奶酪需要10斤牛奶濃縮而成,所以其蛋白質、鈣等營養成分的含量遠高于牛奶,且是固體狀態,不僅便于攜帶,營養補充效率也高。還有個利好要素是,國內有大量人群乳糖不耐受,喝不了牛奶,但奶酪可以完美地解決這個問題。
但因為缺乏市場教育,奶酪在我國的人均年消費量只有0.15千克,韓國和日本的人均奶酪消費量是我國的10倍和20倍,如果引導得當,消費潛力毋庸置疑。
另一方面,雖然從20世紀90年代起,中國奶酪市場就逐漸進入了萌芽期,安佳、樂芝牛等海外品牌陸續進入中國市場,但更多的是聚焦在西餐范圍,而本土乳企又將主要精力放在液態奶上,奶酪就成了無人問津的“滄海遺珠”。
在意識到需求與供應之間存在的本土性落差,妙可藍多立刻展開行動。2015年,廣澤股份收購了天津妙可藍多食品公司和達能上海工廠,正式切入奶酪這個細分賽道。
2016年,柴琇宣布全面轉型奶酪業務,而資本市場回應的只有一盆冷水——公司市值從45億元一路震蕩下跌至30億元。畢竟又咸又臭的奶酪既不符合國人飲食習慣,還長期被外資品牌把持,很難相信這家二線乳企能掀起什么波瀾。
但很快,妙可藍多就憑借一支“奶酪棒”成為現象級產品,峰回路轉。想要制造快消大單品,必須滿足“剛需、痛點、高頻”三個條件,但彼時國內的奶酪消費驅動力很弱,想要戳中用戶痛點,還得另辟蹊徑。
最后,兒童零食成了柴琇的突破口。2018年,妙可藍多奶酪棒產品口味的最終調試,還將包裝設計成帶有“汪汪隊立大功”的IP圖案,以“牛奶精華”為核心賣點,妙可藍多在天貓上推出的兒童奶酪棒,迅速得到了家長們的青睞。
奶酪棒的出現,一下子激活了沉悶依舊的奶酪市場。它既解決了冷鏈供應、低溫保存的問題,還在消費端豐富了食用場景,加上奶酪棒特有的小包裝設計,方便小朋友抓握的特性,集齊了爆品元素。僅在當年,妙可藍多的奶酪業務收入激增至4.56億元,炙手可熱。
殺出重圍的妙可藍多,終于以黑馬之姿,揚眉吐氣地走上了快車道。
02 超越外資拿下行業第一,高光之下暗藏“隱憂”
在奶酪棒火了之后,妙可藍多的發展,可謂一日千里。
2018年~2021年,妙可藍多營收從12.26億元增長至44.78億元,年均復合增速54%;歸母凈利潤從0.11億元增長至1.54億元,年均復合增速141%。
為了盡快提高消費者對兒童奶酪棒的認知,把品牌打透,妙可藍多選擇了最直球的方式,在廣告傳播上不斷加碼投入。
2019年,妙可藍多廣告上線央視綜合頻道和少兒頻道,并在全國16個城市數十萬樓宇的電梯內,以每天15秒、480次的高頻率滾動播放。
為了增加記憶點,妙可藍多又改編了兒歌《兩只老虎》——“妙可藍多,妙可藍多,奶酪棒,奶酪棒,高鈣又營養,陪伴我成長,真美味,真美味”,以洗腦的旋律攻入消費者的心智。
看似大方的廣告費支出,其實對妙可藍多來說并不輕松。柴琇在接受采訪時曾提到,2019年廣告投放簽單前,因為賬上資金不夠,她向銀行貸了5個億,對此不僅公司高管強烈反對,銀行也在約談時多次提出質疑,營銷雖然費錢,但也的的確確把妙可藍多的招牌打了出去。
2020年,妙可藍多決定啟用明星代言,邀請當紅明星和二胎媽媽孫儷作為妙可藍多全品牌代言人,孫儷的影響力與注重健康的暖心媽媽形象,與妙可藍多的品牌形象高度契合,牢牢抓住了奶酪棒的實際購買人群——無數年輕父母的心。
2021年,妙可藍多迎來里程碑時刻,據歐睿數據統計,妙可藍多以27.7%的中國奶酪零售市占率、21.7%的中國奶酪全渠道出貨占有率、35%的中國奶酪棒零售市占率,分別位居第一,首次超過一眾外國品牌。
然而,如同硬幣的兩面,置身于高光中的妙可藍多,一舉一動也被無限聚焦、放大,“高營銷低利潤”的質疑和聲討也隨之而來。
誠然,龐大的銷售費用雖然鞏固了妙可藍多的領先優勢,但也相應地擴大了毛、凈利率之間的“剪刀差”。2019-2021年,妙可藍多的銷售費用分別為3.59億元、7.10億元和11.59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75.11%、97.75%和63.08%。

以2021年為例,全年營銷費用11.59億元,廣告費就占去了9億
但砸錢過后,妙可藍多凈利潤的數據卻并不盡人意。根據統計,2018-2019年,妙可藍多的凈利潤率僅為1%左右,2021年,這個數字終于達到5年來的最高,卻仍只有4.3%。
2022年,妙可藍多的營銷總費用上漲到12.19億元,其中廣告促銷費為8.22億元,但換來的凈利潤不過1.35億元,凈利潤率僅有2.80%。
營銷費用節節攀升,但妙可藍多的研發費用卻少的可憐,2021年研發投入為4009.03萬元,2022年雖然提高至5122.70萬元,但在營銷費用面前,依然是小巫見大巫。
另據媒體報道,一貫強調掌握核心技術,能制造出更具營養價值奶酪棒的妙可藍多,全公司僅有76個研發人員,其中人數最多的是高中及以下學歷的人員,占比37%。

此外,為了改善口感,奶酪棒往往會加入奶油、白砂糖和其他添加劑,無疑會增加蛀牙和肥胖的潛在風險。
并且,由于奶酪棒的實質是再制干酪,除了在熱量、脂肪和蛋白質方面不如牛奶,奶酪棒的鈉含量對比起來是牛奶的6倍多,也會對兒童腎臟和心臟造成一定的負擔。越來越多的家長不再將奶酪棒作為孩子零食補充的首選,
雪上加霜的是,除了內憂,妙可藍多面臨的“外患”壓力也與日俱增。
03 競爭白熱化腹背受敵,妙可藍多還能破局嗎?
自打妙可藍多“出圈”,各種奶酪品牌紛紛涌現,試圖分一杯羹。
目前國內的奶酪圈,大致可以分為三派:以百吉福、安佳、樂芝牛為首的“外資派”;以伊利、蒙牛、三元等為首的“老資派”;以奶酪博士、認養一頭牛、妙飛等為首的“新秀派”。
但入局者遠不止于此,還有小鹿藍藍、君樂寶、良品鋪子等,整個賽道已經擁擠不堪。特別是新秀品牌,每一家都有多個資本大佬為其站臺,比如奶酪博士和今日資本、紅杉資本等;認養一頭牛和美團龍珠、KKR等;妙飛和高瓴創投、經緯中國等,個個來勢洶洶,不容小覷。
而根據對比各品牌營養成分不難發現,目前市面上奶酪棒品牌從外包裝到營養成分幾乎大同小異,所謂的不同僅在于含量的微小差距,同質化現象嚴重。“內卷”的行業特征也決定,妙可藍多想要維持行業第一的位置,就必須不斷加大渠道和營銷投入。
營銷又需要源源不斷地燒錢,這就造成了另一種“惡性循環”,雖然妙可藍多的毛利率表面看高于伊利、蒙牛等乳制品巨頭,但凈利率卻低出不少。而隨著競爭的白熱化,品牌間的價格戰、口水戰愈演愈烈,奶酪棒的狂飆終于戛然而止。
2022年,妙可藍多奶酪業務營收增長只有16%,而前兩年這一數據分別為125%和61%。妙可藍多增速放緩的背后,是整個奶酪棒市場高增時代的終結。
妙可藍多顯然也意識到了問題所在,為了破局,妙可藍多月推出了消費升級后的新品“有機奶酪棒”。
與普通奶酪棒不同,有機奶酪棒不僅實現了從源頭到加工、認證的全程有機,還實現了0添加防腐劑、香精、色素,營養方面,有機奶酪棒的有機干酪含量達到66%,含有9.0g的優質乳蛋白,原生高鈣更加便于吸收。
同時,為了擺脫奶酪棒依賴,妙可藍多也推出了新品,即面向成人的高端休閑甜點“慕斯奶酪杯”,以及主打家庭餐廳的“哈路蜜煎烤奶酪”。
慕斯奶酪杯瞄準職場白領,針對餐后甜品和辦公室休閑食品兩大消費場景,一杯僅相當于一個蘋果的熱量,同時含有2.4倍牛奶蛋白質和2.6倍牛奶鈣,干酪含量達68%-70%;“哈路蜜煎烤奶酪”則適合早餐食用場景,兩片約等于200g牛奶營養。
由兒童零食到攻占家庭餐桌,成了妙可藍多寄予厚望的“第二曲線”,但在如今的行業大背景下,妙可藍多的突圍不再輕松。公司家庭餐桌系列、餐飲工業系列毛利率分別為33.71%、13.56%,遠低于即食營養系列的51.23%。

曾經,靠著奶酪棒這個超級單品,妙可藍多順利打下了一片天,但未來要撐起千億以上的奶酪市場,妙可藍多肩上的壓力顯然不小。
一面要突破自身瓶頸走出消費困境,一面要在強敵環伺的阻力下迎接挑戰。妙可藍多能不能迎來逆轉局面,時間會很快給出答案。
參考資料:
1.快消《占領奶酪棒40%市場份額后,妙可藍多謀求破局》
2.節點財經《從財報里看妙可藍多的“營養價值”》
3.DT財經《蒙牛和伊利之間,殺出了個33億的黑馬》
4.礪石快消《妙可藍多的崛起之路與未來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