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光子星球 何芙蓉
編輯|吳先之
“隨著在線視頻平臺自制劇占比越來越高,我們的生存空間已經日漸狹窄。”一位影視版權分銷商人士直言。所謂版權分銷,其主要是作為中間商角色,先是從國內外的片方、出品方處拿到影視版權,然后再將版權分銷給愛優騰芒等在線視頻平臺。
“在線視頻行業發展早期,平臺缺內容,片方也缺少平臺對接資源,像我們這樣的公司在2010年左右相繼出現。而且過去那些年,影視版權漲幅很大,我們一度都過得不錯。”
他表示,大約從三四年前開始,平臺單獨去外面采購內容的情況就在明顯變少。“如今平臺除了完全自制,市場上的很多劇也都有他們的投資,在線平臺在內容采購方面的預算明顯降低了。”
從幾十萬一集的《甄嬛傳》到1500萬一集的《如懿傳》,幾年時間,影視版權的水漲船高一度成為拖累長視頻平臺盈利的主要“元兇”。
告別內容采買,加強自制,這一趨勢在過去長視頻平臺調整的一年多時間里明顯加強。今年第一季度財報會議上,愛奇藝披露該季度平臺的自制內容更是占到了關鍵劇集的70%,創下新高。
伴隨著愛奇藝連續多個季度的盈利,自制劇正在成為平臺削減虧損、提質增效的主要推動力,長視頻平臺新的內容供給模型逐步形成。
愛奇藝“久病成醫”,也預示著長視頻平臺正在走出寒冬。
自制劇的“飛輪效應”
去年這個時候,愛奇藝公布2022年第一季度財報,實現了成立以來的首次季度性盈利。而此時愛奇藝大幅裁員的余溫還未退去,其首次盈利被歸功于團隊與內容的整體瘦身,行業對于愛奇藝的持續性盈利能力保持懷疑。
而今,一年過去,“高質量增長”開始從一句空泛的愿景變為現實,節流之外,以愛奇藝為代表的長視頻平臺逐步摸索到了內容提質增效的辦法。
今年一季度,愛奇藝借著《狂飆》出盡風頭,熱度峰值、日均播放時長、會員收入等均打破了愛奇藝的歷史記錄,位列平臺第一。愛奇藝創始人、首席執行官龔宇稱“這部劇是公司成立13年來流量最大、收入最高、影響力最大的劇集”。
爆款效應下,平臺的季度業績同樣迎來“狂飆”。
財報顯示,愛奇藝2023Q1 總營收 83 億元,同比增長 15%;其中,會員服務營收同比增長 24% 至 55 億元,單季日均訂閱會員數凈增超1700萬。
另外,歸屬于愛奇藝的凈利潤 6.181 億元,同比增長 266%;Non-GAAP 歸屬愛奇藝的凈利潤為 9.395 億元,同比增長 479%。
“一季度,我們見證了優質長視頻內容的影響力,以及用戶對優質內容的強烈需求。制作和提供高質量的自制內容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龔宇在電話會上表示。
爆款劇集驅動著愛奇藝營收、利潤、會員各項核心指標的增長,而“自制”則是愛奇藝打造優質內容最有力的武器。
從去年以來,《蒼蘭決》《人世間》《卿卿日常》《風吹半夏》《狂飆》等多部爆款劇集都是由愛奇藝自制,自制爆款劇對于會員收入的拉動已經顯而易見。
2018年,騰訊視頻和愛奇藝自制劇占比首度超過了版權劇,在行業過去兩年降本增效的驅動下,自制劇的占比更是持續攀升。
相比于版權采買,平臺涉足自制、定制內容,主要是為了從源頭上對內容形成把控,進而在成本優化、質量提升方面增加更多的確定性。
一位影視行業人士表示,平臺定制劇和自制劇都是平臺出錢,版權也屬于平臺方,所以在制片管理時一定會站在平臺的角度進行成本把控,包括劇本的整體思路、演員等都會有自己的要求。
“與平臺合作定制劇時,平臺會立足于用戶喜好把一些前期的數據給到片方,這對于爆款預測是有明顯幫助的。”
“用戶分析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內容創作時借鑒平臺的數據來說話,它的精準度會更高。畢竟最終我們的內容是依托于平臺播出。”
關于定制劇的攝制模式,一般片方有了不錯的劇本后就會和平臺進行對接,然后和平臺一起修改劇本、定演員、定體量等。
“相當于片方在劇本階段就已經在和平臺溝通,劇本、演員這些沒什么問題就可以和平臺達成合作,從制作、后期、出片再到上線,平臺一筆一筆的給片方打款。”平臺深度涉足內容制作,提升了內容攝制的精細化程度,也對成本的管控更加嚴格。
通過強化平臺自制與定制內容,愛奇藝作為平臺方的話語權也在進一步提高,從劇本選擇、到內容制作、以及演員選擇,平臺都參與其中。種種變化正在扭轉過去流量綁架內容、資本干擾拍攝等情況。
愛奇藝首席內容官王曉暉表示,從今年和中期來看,愛奇藝整體內容投入保持穩中有升,未來將繼續對“自制頭部精品項目”進行投入,“自制頭部精品項目”的數量和占比都會增加。
進入今年第二季度,更多高品質自制內容正在愛奇藝播出。
迷霧劇場已經播出的《回響》《塵封十三載》以及古裝大劇《云襄傳》均收獲良好口碑,接下來,《寧安如夢》《蓮花樓》《長風渡》《七時吉祥》等古裝大劇也將陸續開播。同時,愛奇藝自制綜藝開始在二季度密集回歸,《種地吧》《哈哈哈哈哈3》《喜歡你我也是4》正在熱播,王牌綜藝《萌探探探案3》《中國說唱巔峰對決2023》等也已上線。
“自制精品內容”已然成為愛奇藝的內容飛輪,平臺在控制內容成本的情況下最大化提質增效。
滑落的分賬劇
“無論是內容的回收情況,還是市場資金的謹慎度來看,平臺定制項目的回收風險要低得多。”一位影視公司人士坦言。
在影視整體大環境仍不太樂觀的情況下,不計成本的投入早已是過去式,“風險評估”正在影響著當下影視內容的生產制作。
平臺風向的變化也已經傳導至上游影視公司,緊跟平臺的步伐,才能進一步縮減風險。
“分賬這個賽道,無論是劇集還是網絡電影,目前的市場情況、回收情況都不是很樂觀。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平臺對自制劇投入的提升。”上述影視公司人士表示。
對于影視公司而言,定制劇、版權劇、分賬劇,定制電影、分賬電影以及愛奇藝的云影院幾大類都屬于平臺向的賽道,片方與平臺的合作方式主要就是定制與分賬兩種。
在視頻平臺自制劇、定制劇權重越來越重的情況下,分賬劇的生長空間被壓縮。
“平臺在自制與定制劇上的預算越來越高的情況下,片方持續走分賬賽道,其風險系數變高是一方面,盈利范圍也更窄了。”
他同時表示,這也是為什么之前在做分賬劇和分賬電影的片方現在開始迭代升級,盡可能多的去拍定制項目或者云影院等項目。
平臺各內容矩陣占比的變化,直接影響著上游影視公司的內容布局;而平臺對于精品內容的重視也在間接助推影視公司的內容升級迭代。
愛奇藝首席內容官王曉暉在前不久表示:“有大劇氣質、題材國民度高的,還有垂類里頭做的比較極致的,我們都擱在定制劇自制劇里面。”
由于分賬劇小而精,且輕資產,天花板低。小古裝、小甜寵,以及特別小的垂類,都讓給了分賬劇或微短劇市場。做這些題材是為了照顧到更多的人群,以及給那些年輕的公司以小搏大、參與市場的機會。
從題材上來看,自制劇更偏向于具有大劇氣質的大IP,而分賬劇則更多的是聚焦小垂類,這也直接決定了自制劇成為爆款的幾率更高。
在變現能力的牽動下,有能力的影視公司不得不盡力跟上平臺的步伐,從分賬劇轉戰到定制劇與平臺建立合作,以博取更大可能的成功。
但正如上述影視公司人士所言:這也是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若你有更大的資金體量與更好的創作能力,那么所產出的內容也更具競爭力。而一些小的分賬劇團隊,即便有一個好的劇本,也不一定有錢去請好的演員、好的主創與攝影去呈現。”
在這一趨勢下,行業競爭還在進一步加劇。愛奇藝等平臺對于頭部內容、精品內容的重視程度仍在持續加碼,這也對影視公司的內容制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打破“舊供給”,長視頻迎來拐點?
進入2023年,各行各業復工復產,各長視頻平臺也相繼獻出自己的爆款內容。從愛奇藝的《狂飆》,到騰訊視頻的《漫長的季節》、優酷的《長月燼明》,以及芒果TV的綜藝IP《乘風破浪的姐姐》,熱度連續攀升的背后是長視頻行業更加樂觀的預期。
伴隨著愛奇藝、芒果超媒等股價的回升,以及各平臺逐步盈利,長視頻行業回暖的信號愈發強烈。
“行業回暖有一個過程,今年上半年能明顯感知到的是行業互動更加頻繁了,交流項目的機會也正在變多。”上述影視公司人士直言。
長視頻行業在過去接近兩年的時間里,一直處于艱難的調整的階段,正如愛奇藝龔宇所說“最艱難的時候應該已經過去了”。
從長短視頻平臺之間的開放,到愛優騰等平臺告別針鋒相對的規模競爭,各平臺如今更多的是將目光聚焦于平臺自身,健康增長才是重中之重,行業發展明顯趨于理性。
同時,過去困擾行業盈利的一些負面因素也正在被改觀。“演員片酬被控制的更嚴,一個良性的項目一定會去控制演員的成本占比。”
“狹義上講,做完再去賣的版權劇,市場上基本已經沒有了,幾乎沒有人敢大膽到自己拍完再去賣。即使是頭部公司,也是預購,事先和平臺商量,不把所有的風險都擔在自己身上。”愛奇藝首席內容官王曉暉表示。
平臺掌握著視頻內容最終的播出端口,行業在告別的獨家版權競爭后,曾經水漲船高的版權劇同樣得”放下身段“加強與平臺的溝通。
上述影視公司人士同樣表示:“平臺資金有限這已經是一個人盡皆知的事實,對于版權劇,行業也不會像之前那樣動輒喊出800、1000萬/集的高價。整體而言,如今版權劇的價格也在趨向合理區間。”
可見,在經歷長期的陣痛之后,長視頻行業正在進入一個更加理性的增長階段。
而愛奇藝則是行業首先淌出曾經那一灘渾水的平臺,經歷近兩年的降本增效與內容革新,其內容策略也正在影響著整個行業。
縮減成本、聚焦頭部精品內容,這無論是對于優酷、騰訊視頻、芒果TV等平臺,還是上游影視公司,都是具有指引意義的。
去年11月,孫忠懷就在騰訊視頻V視界大會上表示,騰訊視頻明年的自制投入將會是今年的8倍,將大力推進互聯網優質內容的生產,打磨符合用戶需求的精品。優酷去年也推出定制劇激勵計劃,在降本增效的大環境下,聚焦精品提升內容質量。
在線視頻平臺正在加速淡化單一的“平臺”屬性,深入涉足內容,從制作的各個環節把控成本與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