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張旭
界面新聞編輯 | 翟瑞民
2023年6月7日,界面新聞從應急管理部獲悉,近日,應急管理部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自然資源部等部門和單位,對5月份全國自然災害情況進行了會商分析。
5月份,我國自然災害以洪澇、風雹、干旱災害為主,低溫冷凍和雪災、地震、地質災害、沙塵暴和森林草原火災等也有不同程度發生。各種自然災害共造成958.4萬人次受災,因災死亡失蹤16人,緊急轉移安置4.2萬人次;倒塌房屋500余間,嚴重損壞3000余間,一般損壞4.2萬間;農作物受災面積919.6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84.5億元。
據應急管理部介紹,5月份,全國面平均降水量57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18%,發生5次區域性強降雨過程,浙江、福建、江西等10省(區、市)42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其中,5月2日-7日強降雨過程造成華東、華南部分地區發生洪澇災害,江西、福建局地農作物受災和基礎設施受損。5月22日,廣西桂林局地出現短時強降雨,發生城市內澇。5月25日-28日,江淮、黃淮部分地區強降雨造成安徽、湖北等地受災,河南南陽、駐馬店等地連續陰雨天氣,造成局地農作物受災。
會商研判分析認為,總體上,洪澇災害造成江西、福建、安徽、湖北等20省(區、市)258.5萬人次受災,因災死亡失蹤6人,倒塌和損壞房屋7300余間,直接經濟損失32.5億元。
“不過,今年5月份,風雹災害較往年同期明顯偏輕。”應急管理部研判分析,5月份,全國發生5次強對流天氣過程,20個省(區、市)265個縣遭受大風、冰雹、短時強降雨等強對流天氣,主要集中在西北、西南、華北等地。總體上,風雹災害造成65.6萬人次受災,因災死亡4人,直接經濟損失13.5億元。此外,有3次沙塵過程影響我國北方地區,其中,5月19日-22日為沙塵暴過程,對空氣質量、交通運輸造成一定影響。
對于6月洪澇災害形勢,應急管理部此前會商多部門綜合分析認為,6月份,華南地區將逐漸進入龍舟水集中期,江南陸續進入梅雨季,全國多地進入主汛期,東北、華南、西南等部分地區洪澇、風雹災害風險較高,部分河流可能發生超警洪水。
對此,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高榮6月2日在中國氣象局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預計6月,華東南部、華中南部、華南、西南東部和西北部、西藏西部、西北地區西部、新疆西南部降水較常年同期偏多。上述地區需注意防范階段性強降水及其可能引發的城市內澇、山洪、山體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災害,建議加強隱患點巡視排查,做好重點人群避險轉移工作。
此外,今年5月份,云南、內蒙古局地旱情持續發展,森林草原火災形勢平穩。5月份,全國大部地區土壤墑情適宜,西南大部、華北北部部分地區土壤中度以上缺墑。5月份全國共發生森林火災24起,主要發生在廣西、云南、四川等地;共發生草原火災3起,均發生在內蒙古,因災死亡1人。
低溫冷凍和雪災方面,5月份,我國發生3次冷空氣過程,主要影響西北、西南等地。總體上,低溫冷凍和雪災造成云南、新疆等9省(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40.3萬人次受災,農作物受災面積175.3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10.3億元。
云南、四川地震造成部分房屋和經濟損失。5月份,我國大陸地區共發生4級以上地震14次。其中4.0-4.9級13次,5.0-5.9級地震1次,主要集中在云南、四川、新疆等地。其中,5月3日-4日,四川省興文縣接連發生4.0級、4.5級、4.9級地震,造成1.1萬人受災,1300余間房屋不同程度損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