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美妝頭條 》新媒體 梁玲
編輯|黃友枝
AI的功能有多強大?前不久,“冷門歌手”孫燕姿再度爆火,但是爆火的不是孫燕姿本人,而是“AI孫燕姿”。這個在B站出道的新晉頂流“實力”驚人,短短時間內翻唱了各種風格的歌。
一石激起千層浪,除了“AI孫燕姿”,還有“AI周杰倫”、“AI林俊杰”等等,一時間音樂圈科技與狠活“大殺特殺”。
而在美妝行業,AI同樣有著驚人的表現。日前,聯合利華通過AI開發出了一種用在家用清潔產品中的“AI成分”,值得一提的是,這個“AI成分”相較原來的成分更具穩定性,可持續性和性能優勢,清潔力還提升了5倍之多。
01、洗衣液也能減碳?聯合利華“AI成分”來了
這個“AI成分”的真面目是聯合利華和合成生物學公司Arzeda在18個月內開發出的一種新型酶。
據了解,酶作為一種低碳的、天然的并且具有功能性的成分,通過合成生物學技術,合理的利用和優化酶可以減少配方中多達50%的成分需求,并且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的清潔效果,對于幫助聯合利華實現“清潔未來”的目標至關重要。
早在2020年,聯合利華就表示將投資10億歐元在“清潔未來”計劃,推動聯合利華到2030年徹底淘汰清潔及洗滌產品中源自化石燃料的化學成分。
2021年,聯合利華便宣布了與 Arzeda開展合作,利用 Arzeda 強大的計算設計能力,尋找有助于改變清潔和洗衣產品的可持續、高性能的新酶,而此次與聯合利華合作也是其技術首次在家庭護理方面的應用。
現在,借助Arzeda 的智能蛋白質設計技術 生產出的新型酶,就是家用清潔產品中的關鍵抗污成分,能夠減少水和能源的使用,并取代家用清潔產品中的石油衍生成分。
聯合利華家庭護理總裁 Peter ter Kulve表示,“作為聯合利華清潔戰略的一部分,我們正在投資尖端技術以開發下一代可持續的高性能清潔產品。Arzeda 的智能蛋白質設計技術 在短時間內取得的進展,展示了人工智能和生物學的應用對家庭護理行業的改變”。
據悉,這種新型酶測試生產已經完成,很快就會應用到聯合利華的家用護理產品中。由此可見,AI正在助力聯合利華減少碳足跡的同時,也在助力聯合利華的產品開發。
02、不斷加碼AI,產品和專利已超200多項
其實,聯合利華早已看到了AI科技在產品開發方面的優勢,因此聯合利華已經將AI引入多個品牌的產品開發與測試中。其中,MIF(利物浦材料創新工廠)是聯合利華將AI引入產品開發和測試的“主陣地”,在過去5年里,MIF一直在使用機器人和人工智能測試和開發產品。
根據 MIF 生成的數據,2020 年至 2022 年期間申請了200 多項專利,聯合利華在過去三年中在創新中心投資了超過 1 億歐元(1.234 億美元)。到 2022 年,使用 MIF 技術開發的產品推動了其技術衍生產品銷售額的三分之一。
據了解,在AI的幫助下,聯合利華先后開發了多芬品牌深層修護洗護系列、Living Proof品牌的免洗干發噴霧和彩妝品牌Hourglass Red zero口紅、男士護膚品牌EB39等產品。
聯合利華美妝、健康與個人護理科學技術主管Samantha Tucker-Samaras曾在一個采訪中表示,隨著數字生物學、AI、機器學習以及未來量子計算等各種科學進步,也在助其更深入地理解消費者在美妝和健康方面的痛點,幫助聯合利華為消費者開發出更好地技術和產品。
此外,聯合利華還在供應鏈管理、生產制造、市場營銷等引入人工智能,加速企業數字化轉型。據Samaras介紹,他們的業務體系中已經有300多個AI應用。
03、當AI遇上美妝,擦出了什么樣的火花?
日化美妝行業進入到了“AI時代”,聯合利華只是AI技術走進美妝行業的一個“縮影”。AI技術正在不斷地為美妝行業全面賦能,逐步深度地融合到日化美妝全產業鏈的各個環節。記者觀察了多個行業案例后,總結出了目前“AI+美妝”主要有以下幾種玩法:
1、虛擬試妝
為了方便消費者選購合適的產品,刺激消費者購買欲,近年來,虛擬試妝流行了起來。通過AR技術,用戶可以簡單的通過手機或者智能鏡等硬件,迅速模擬出自己使用某款彩妝的上妝效果。
近幾年,無論是美妝品牌還是智能硬件企業,都在做相應的產品和應用。例如,資生堂歐萊雅、雅詩蘭黛、絲芙蘭、bareMinerals、屈臣氏等美妝品牌、零售商均與相關的技術公司聯合推出試妝功能。
2、肌膚測試
除了試妝,不少品牌和科技公司還通過AI技術推出了肌膚測試應用,來幫助消費者了解自身肌膚問題。而對于品牌來說,AI測膚是一個與用戶深度溝通的優質方式,讓用戶了解自身的同時,品牌也能看到每個用戶的皮膚檔案,進行持續性內容輸出。
近幾年風頭正熱的美妝時尚科技公司——玩美移動,就是利用AI技術提供肌膚診斷服務,受試者可以快速準確地通過AI肌膚科技對肌膚問題進行初步判斷。去年10月,玩美移動登陸紐交所,成為全球美妝時尚科技第一股。
此外,今年3月31日,由上海家化牽頭發布了國內首個人工智能AI測膚團體標準。這份標準將推動和啟發中國AI測膚技術和成果走上國際舞臺,助力美妝產業發展升級。
3、定制化美妝
如今,化妝品行業開始趨向定制化,品牌通過大量的科學診斷和數據作支撐,“一人一方”式的定制化方式也開始面向普羅大眾。近年來,也有不少跨國巨頭開始布局基于AI技術應用的美妝產品和服務。例如,資生堂和歐萊雅等巨頭都通過收購人工智能公司,推出定制化美妝體驗。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4月,上海市藥監局為修麗可上海門店頒發了“現場個性化服務”化妝品生產許可證,這意味著定制化妝品服務終于在市場端落地了。
4、AI虛擬人物
近兩年來,品牌推出以AI科技為基底的虛擬代言人、虛擬主播也成為了一種潮流。例如,歐萊雅的“歐小蜜”、卡姿蘭的“大眼卡卡”、雪花秀的“ALiCE”、完美日記“Stella”、自然堂的“堂小美”、花西子的“花西子”等等,與真人主播相比,它們在形象上更加科技感和藝術可塑性。
5、產品研發
除了在用戶端,在B端AI科技也正在不遺余力地推動美妝行業向前發展。在產品研發端,資生堂是日化美妝行業最早接觸“智能科技”的品牌之一。早在上世紀80年代,資生堂就引入腦電波和心率測試助力功能型香氣產品的研發。
除了聯合利華外,也不少日化企業也將AI引進了新產品的開發中來減碳增效。例如,此前國際香精香料巨頭奇華頓、IFF正攜手數化智甄IDP,將一款以“AI讀心術”著稱的“AI產品力評價系統”引入產品研發中,實現了產品研發部分環節的綠色環保。
除了產品研發、市場營銷外,在供應鏈管理、企業管理等方面也都有AI這只“看不見的手”在推動,可見AI正在全方位的賦能行業發展,而未來,隨著科技的進一步發展,AI賦予美妝行業想象還將會更多。
監制 / 黃志東
主編 / 陳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