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鋅財經 孫鵬越
編輯|大風
在喬布斯時代,每當臨近發布會結尾時,身穿牛仔褲高領毛衣的喬幫主就會酷酷地說一句:“One More Thing”(還有件事兒)。”然后iPhone、iPad、MacBook、iPod等產品就會華麗麗的登場。
就在今天凌晨1點,站在WWDC大會舞臺的庫克,也慎重其事念了那句經典臺詞:“One more thing。”隨后,Apple Vision Pro正式發布。
“如同Mac將我們帶入個人計算時代、iPhone將我們帶入移動計算時代,Apple Vision Pro將帶領我們進入空間計算時代。”庫克激動地介紹這款“跳票”七年之久的蘋果眼鏡,這也是蘋果闊別近10年的首款新產品類型。
不論是蘋果,還是AR/VR賽道,都期待一款改變行業的產品,一掃出貨量連年下跌的寒氣。
難以接受的售價
作為庫克口中“第一代空間計算平臺”,Vision Pro的配置極盡奢華,搭載了Micro OLED雙眼8K(單眼 4K)顯示屏、內置12個傳感器、5個攝像頭和6個麥克風。主控芯片采用一塊桌面級M2芯片以及一塊全新的R1自研芯片,是迄今為止頭戴設備顯示最精細、最好的屏幕和最強的芯片。
蘋果在發布會上,用了1個多小時來介紹它的“空間計算”能力。
Vision Pro所使用的是visionOS系統,也是蘋果的第六個操作系統,它建基于macOS、iOS、iPadOS數十年的系統搭建之上。
visionOS系統與Microsoft、iOS、iPadOS應用程序兼容。通過語音、眼球追蹤以及手勢來操作,就能把想要的應用軟件“拉到”自己面前,就像真實出現在現實世界一樣。
喬布斯在發布iPhone時候,曾對傳統手機使用手寫筆嗤之以鼻,并高傲的宣稱:“人類最靈活的工具是自己的手指。”于是,手指輕點屏幕成為智能手機的使用方式。
而在Vision Pro上,手指則進一步進化,用戶通過注視來瀏覽應用圖標,只用動動眼球或者發出語音指令,就能完成操作。“顯示屏”的概念正在被去除掉,沒有了顯示器邊界的限制,人類眼前的空間,就是可以操作的屏幕。
雖然這一系列的操作堪稱夢幻,觀眾真切意識到“未來形態”出現的可能性。但這個未來形態,似乎過于昂貴。
據了解,Vision Pro售價極為高昂,為3499美元(約為人民幣25000元),比傳聞中的3000美元起售價更高,按照以往蘋果產品在國內的定價來看,Vision Pro國行版的價格要接近30000元。
一款VR眼鏡售價高達30000元,讓人難以接受。可見這款產品并非是消費級電子產品,受眾群體也非普通消費者。
除了價格高昂之外,Vision Pro發售時間延遲到明年初,僅限在美國地區發售,其他國家或地區發布日期和定價未定。
AR/VR大變革?
Vision Pro發布后,很多人認為這是AR、VR和MR領域的“iPhone時刻”,能給它們帶來革命性的變化。但事實上,Vision Pro的缺陷也有很多。
除了售價之外,Vision Pro作為MR頭戴產品,深陷體積帶來的束縛,塞進去的硬件配置越高,重量就會越重。尤其是裝載了M2芯片和R1芯片,耗電量極大,遠遠超過智能機的范疇。
在如今鋰電池技術發展陷入瓶頸,體積重量無法有效縮減,蘋果只能采用外接電池的方案,通過一根電源線以磁吸方式給頭顯供電。也就是說,你想要使用Vision Pro,就要隨身攜帶一塊碩大的電池。
哪怕是外接電池,續航也只有兩個小時左右,可見Vision Pro空間計算功能耗電量之大。
充電2小時,使用15分鐘。這句科技圈的玩笑話,正在逐漸成為現實。
除了電池續航之外,內容生態的局限性更大。并不是每個軟件都能通過Vision Pro使用,還需要軟件商做專門的適配。現在僅有迪士尼公司攜手蘋果,稱迪士尼+服務將在發售日登陸Vision Pro,并在接下來數月分享更多的內容。
蘋果宣稱,已經把Vision Pro提供給一些開發者,目前已經開發出了一些令人驚嘆的內容。但具體落地的項目并沒有出現,大多數的軟件商仍在觀望。
蘋果內部的供應能力也岌岌可危。
據媒體爆料,Vision Pro量產能力非常有限,因為復雜的工藝和很低的生產量率,使得后續交付產生了很大的難題。蘋果在開發的早期階段每天生產100臺頭顯,但只有20臺達到了標準。
外媒稱,蘋果最初希望每年銷售Vision Pro約300萬臺,但現在已將銷售預期削減至約100萬臺,隨后又下調至90萬臺。
定價過高、續航堪憂、軟件適配少、產能有限……每一項對于電子產品來說,都是堪稱致命的缺陷,對于蘋果來說也不例外。
元宇宙的救世主
VR/AR作為元宇宙的大門,這一年的日子過得并不好。
根據IDC研究報告指出:2022 年全球AR/VR頭戴式設備出貨量僅有880萬臺,同比下滑 20.9%;其中Meta市占接近80%,緊隨其后前五大廠商則是字節跳動(ByteDance)、大朋VR(DPVR)、HTC 和愛奇藝(iQIYI)。
Meta作為VR/AR市場的領頭羊,股價直接性損失了約三分之二。扎克伯格被迫承認自己的決策失誤,目前已經將Meta的核心業務從元宇宙調整到AI大模型。
元宇宙大船將傾,大批玩家選擇跳船,其中不乏微軟、騰訊等互聯網巨頭。
蘋果Vision Pro的發布,則被VR/AR玩家視為“最后的救命稻草”。將從技術路線、內容生態以及用戶體驗上,重新點燃元宇宙的火苗。
在元宇宙造夢的兩年里,大量衍生產品爆火,如NFT、虛擬人、Web3……但真正的、介于虛擬和現實之間的元宇宙,始終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用戶只能在一個個CG繪制的虛擬視頻里,去幻想元宇宙的存在。
雖然庫克不承認,但Vision Pro的的確確像是元宇宙的雛形,一個無縫融合現實世界和電子世界的新型產品。
只用手、眼和聲音來操控,無邊界、更身臨其境的方式體驗電影、電視節目和游戲的Vision Pro,更接近元宇宙的體驗感。
不止用戶體驗感,Vision Pro也帶來了市場競爭。近一年沒有新品的Meta,搶在蘋果之前,宣布首款消費級MR頭顯Meta Quest 3將于2023年秋季發售,128GB的定價為499.99美元。
比起之前一潭死水的AR/VR市場,有競爭才能盤活整個市場,相信在不久后,MR頭顯將會是設備商的首要研發產品。
只不過元宇宙的概念太過宏大,單靠蘋果來拯救世界并不現實,更何況蘋果也一直拒絕和元宇宙概念產生關聯。
但當下并不是Vision Pro合適的舞臺,在ChatGPT、AI、大模型熱潮下,蘋果逐漸從創新者,淪為舊時代的堂吉訶德,挑戰新時代的風車。
不管是元宇宙,還是空間計算時代,虛擬現實的故事已經很難再講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