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家電網
自去年疫情防控政策優化調整以來,我國消費呈現出復蘇的跡象,其中主要體現在線下出行的恢復,進而帶動了線下商超的人氣,家電行業受益,在今年一季度交出亮眼的答卷。多家上市公司一季度業績,尤其是凈利潤出現大幅增長。機構認為,傳統家電銷售的快速增長,與疫情之后國內線下消費場景回歸,終端消費需求回暖有著緊密關系。
盡管從整體來看,今年消費的復蘇情況受居民信心不足影響而仍有不確定性,但自6月以來,家電業傳來不少好消息。其中主要體現在原材料價格的進一步回落以及房地產消費復蘇兩個層面。
在過去幾年間,尤其是2022年,家電業面臨成本上漲與需求下滑的雙重困境。俄烏沖突黑天鵝拉升原本已經處于下行區間的原材料價格,家電企業去年年初被迫漲價。同時悲觀情緒在房地產市場蔓延,房地產成交量大幅下滑,作為房地產后周期市場,家電市場受此影響,也面臨需求不振的局面。
不過,從目前的局勢來看,家電業的經營環境正在逐步改善,原材料價格的回落有望給家電企業松綁,為家電企業銷售策略提供更多決策空間。
原材料價格回落,家電業松綁
今年以來,包括銅材在內的原材料價格呈現逐級回落的態勢。其中4月份銅產量大幅提升,而引發5月份銅價的回落。滬銅主力(cum)從元月份最高的71500元/噸下探至5月25日最低62690元/噸,下降幅度超過12%。
盡管隨后由于銅價下跌,下游買興得到提振,使得去庫持續,庫存水平處于低位,而再度回升到67000的位置,但業內認為銅價將維持偏震蕩格局。主要原因在于下游需求將逐步進入淡季,再疊加美元加息引發歐美西方經濟體衰退,通脹問題難解,大宗商品價格回流成為必然。
對于家電業來說,原材料價格下滑存在雙面性。一方面原材料價格下滑主要基于下游需求下行,家電業面臨全球市場需求不振的難題。與此同時,原材料價格下滑也將減輕家電企業的成本壓力,家電企業的經營利潤有望提升。
更重要的是,在市場需求不振的大背景下,成本下降能夠讓家電企業在產品定價和促銷上,有更多的決策空間,可以通過降價等方式刺激消費需求。不過值得關注的是,近幾年來,家電企業通過調整產品結構的方式實現價格提升,原材料價格的下滑很難對高端產品產生影響。
另一方面,原材料成本的上升在過去幾年不斷壓縮其他成本空間,尤其是研發投入成本的投入。在原材料價格回落之后,企業可以將重心轉移到產品的研發上。
需求回暖
從房地產需求層面來看,進入2023年,政策對房地產的支持力度越來越大。廣州、蘇州等多個核心城市出臺了信貸和公積金方面的購房支持政策。其中青島在本月2號發布發布《關于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其中提出,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新建商品房出售條件由網簽滿5年變更為網簽滿3年,取證滿2年;非限購區域首付比例首套最低調整為20%、二套最低調整為30%等。
中泰證券指出,當下房地產行業基本面依舊在底部,但一些地區在持續出臺一些需求端放松政策,這些政策有望刺激需求的釋放,同時也有助于提振當前市場的信心,或將帶動板塊估值的提升。國信證券認為,雖然5月地產復蘇短期趨弱,但市場復蘇大勢不會改變,且優質房企的銷售低點、業績低點均已過去。
華泰證券研報指出,2023年一季度,家電行業基本面表現積極,不斷吸引追逐景氣資金。展望2023年,家電板塊有望迎來內銷需求恢復,且出口端恢復的節奏可能好于市場預期,同時,具備渠道優勢及高成長性領域標的值得關注;銀河證券5月16日研報認為,2023Q1板塊營收轉增,盈利能力改善。后續來看,隨著居民消費信心恢復、地產景氣度改善,國內家電消費有望逐步復蘇。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認為,房地產對家電銷售的影響正在減弱。家電行業需求的來源正在向多元化發展,增量貢獻不再僅來源于新房銷售,而是在收入改善的背景下,一二級市場家電保有量逐漸提升,進而導致家電需求以更新需求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