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150億威孚高科被詐騙27億之謎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150億威孚高科被詐騙27億之謎

“60后”財務老將被踢出管理層,是合同詐騙“余震”?

文|野馬財經  蘇影  武麗娟

編輯|高巖

因子公司遭遇合同詐騙被立案,近日,A股150億汽配龍頭威孚高科(000581.SZ)成了鎂光燈下的主角,一舉一動均受到廣泛關注。

6月1日,在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財務負責人歐建斌被停職不到一周后,威孚高科進一步宣布將解除歐建斌非獨立董事職務,并將在6月19日召開股東大會審議。同期,馮志明則被選為新董事和副總經理。

 

來源:威孚高科公告

此前,威孚高科全資子公司無錫威孚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簡稱:威孚國貿)遭遇合同詐騙,涉及27.41億元應收款,上市公司計提了逾16億元的信用減值損失,導致其去年盈利被大幅吞噬。對此,雖然上市公司解釋稱歐建斌職位變動是出于工作原因,但股吧中還是有投資者懷疑和上述案件追責有關。

 

來源:東方財富網

而此次人事變動消息一出,上市公司股價兩日連漲,6月5日報收15.22元/股,較6月1日上漲3.47%,總市值153.4億元。

“60后”老將再被踢出“群聊”?

此次將被解除董事職務的歐建斌已經是上市公司老將了。

野馬財經查閱資料發現,歐建斌出生于1966年6月,大專畢業,21歲(1987年)就進入威孚高科,歷任威孚公司財務部副部長,控股子公司威孚金寧董事、副總經理,控股子公司威孚力達副總經理、總經理,威孚高科監事等職務。

2012年3月7日起,開始出任上市公司董事、常務副總經理兼財務負責人,至今已經伴隨公司走過36年。

截至2022年12月底,歐建斌在威孚高科持有29萬股股份,為上市公司的股東之一。2022年,他從上市公司領取的稅前報酬為69萬元。

 

來源:威孚高科年報

從歷史經驗來看,歐建斌可以說是上市公司關鍵的管理層角色之一。但就是這樣一位上市公司的重要人物,在履職36年之后,卻被一紙公告官宣了停職的消息;停職7天后,上市公司進一步告知,歐建斌還將被解除董事職務。

對此,IPG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分析,在這個敏感時間節點,作為公司元老又身為公司財務負責人的歐建斌,先后被公司停職、解除董事職務等動作意味著歐建斌在此事件中負有直接責任,或者就此事件的處理意見與公司董事會發生嚴重分歧。

香頌資本董事沈萌則補充,作為財務負責人可能會在事件中承擔必要責任,但這個平臺如果并非財務人員管理運營,只有財務人員承擔全部責任或許有失公允。

想尋“第二曲線”卻遭合同詐騙?

而歐建斌兩次被踢出“管理層群聊”的背景是,上市公司剛因 “平臺貿易”業務遭遇合同詐騙被刑事立案。

威孚高科是一家主要做汽車零部件的企業,在該領域已經深耕60多年。在營收增速放緩、盈利能力下滑的背景下,2022年,上市公司開始進行新嘗試,由全資子公司威孚國貿開展“平臺貿易”業務,主要產品是知名品牌小家電、廚房用具、個護健康、家居百貨等。

威孚國貿的法定代表人和總經理均為徐云峰,他同時也在上市公司任副董事長兼總經理。此次詐騙事件發生后,徐云峰本人并未受到波及,依然在上市公司繼續任職。

事實上,威孚國貿開展“平臺貿易”的模式和人們熟悉的網購有些類似,威孚國貿為終端客戶提供網絡采購平臺,終端客戶使用網絡采購平臺,實施選品、下單;威孚國貿根據終端客戶訂單組織供貨交付并支付一定比例預付款給到供應商;備好的貨物交付前,威孚國貿與直接客戶完成訂單核對后,向直接客戶開具發票;威孚國貿在收到直接客戶支付的全額貨款后,供應商發貨,威孚國貿支付尾款給供應商。

在被發現合同詐騙之前,威孚國貿開展該業務涉及1家終端客戶,3家直接客戶和15家供應商。

整體來看,“平臺貿易”雖然開始時間較晚,但效果很明顯。威孚高科在2022年半年報中曾表示,威孚國貿積極拓展平臺貿易業務,取得了較好的效益。2022年上半年為上市公司貢獻了1.85億元營收,1.21億元凈利潤,毛利率高達100%,而主業汽車零部件的毛利率僅為15.44%。

不錯的業績成果,也使得威孚高科對平臺貿易業務上寄予了較高的期待。

年報顯示,2022年末,威孚高科短期借款為36.04億元,占總資產比例為12.63%,較年初增加7.49%,主要為平臺貿易業務增加借款。

彼時,威孚高科并不知道,美好的業績背后卻暗含著風險。轉折卻發生在2023年3月,威孚國貿在執行賬務對賬、往來詢證的過程中發現異常,認為可能被合同詐騙,于是報案,公安機關隨即開展相關偵查工作。

2023年4月12日,威孚高科收到無錫市公安局新吳分局出具的《立案告知單》,被告知全資子公司威孚國貿被合同詐騙一案,符合刑事案件立案條件,已決定立案。

2022年,威孚高科在該“平臺貿易”業務資金流出金額為63.46億元,流入金額為36.04億元,即公司實際支付給“供應商”的采購款(債權)要明顯高出其自“客戶”收取的銷貨款(債務)。后公司通過走訪調查發現,上述業務不具有商業實質和商業邏輯的概率極大,即存在有人利用供應商或客戶虛構貿易業務,騙取上市公司資金的風險。

截至2022年底,上述債權、債務差額為27.41億元(財報中被計入其他應收款),威孚高科已將其中16.44億元計提壞賬。

值得注意的是,因平臺貿易現金流出,威孚高科2022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25.76億元,同比下滑510.34%。

來源:威孚高科年報

沈萌認為,所謂平臺貿易是利用自身在供應鏈貿易上的經驗與能力,為擴大營收而進行的拓展。陷入合同詐騙更多是業務人員在對相關方的資質審核等方面不夠嚴格,不排除是為了追求營收增長而導致管理漏洞。

柏文喜則提到,此前威孚高科一直是做汽配零件業務的,2022年1月才開始做“平臺貿易”業務,因此威孚高科會被騙的原因應該是缺乏新領域的行業經驗以及內部風控不到位所致,確實和切入不熟悉的業務領域高度相關。

受子公司威孚國貿合同詐騙案影響,威孚高科也面臨著業績壓力,2022年公司營收、凈利潤雙雙下滑,歸母凈利潤跌幅達九成。全年實現營收約127.3億元,同比下降6.96%;實現歸母凈利潤約1.19億元,同比下降95.39%;實現扣非歸母凈利潤約1.2億元,同比下降95.29%。2023年一季度延續頹勢,營收與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1.44億元、4.15億元,分別同比下滑27.25%、42.45%。

在互動平臺上,不少投資者問及被詐騙金額及對利潤的影響。威孚高科回應稱,“因案件情況存在不確定性,暫時無法預估本次事項對公司的影響。”

關聯公司也“涉案”,內控風險如何防范?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事件調查過程中,一家關聯公司A公司(因案件保密需要,關聯公司由A公司指代)的出現也使得案件走向更加撲朔迷離。

野馬財經發現, A公司有兩重身份,威孚國貿在開展“平臺貿易”業務過程中,它既是與其具有貿易關系的直接客戶,也是上市公司的關聯方之一,由威孚高科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關聯方控制。

來源:威孚高科年報

而后,經上市公司核查發現,與威孚國貿開展“平臺貿易”業務的4家公司可能由A公司實質控制。而該信息上市公司此前卻并不知情。

最終,年報統計,僅A公司(包括受其控制的4家公司)一方,威孚國貿基于“平臺貿易”業務支付的“采購款”與收到的“銷貨款”之間的差額就高達24.15億元,上市公司因此新增24.15億元的其他應收款。

而這也意味著,在這場突如其來的合同詐騙中,上市公司的關聯方公司、甚至上市公司個別高管或也牽涉其中。

威孚高科坦言,本次事件反映出公司在開拓創新業務過程中未能保持較高的風險意識。

威孚高科介紹,其問題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在“平臺貿易”業務開展過程中,在合同交易量、交易額出現大幅度增長時,未能及時核查相關貿易的真實性,未能審慎判斷終端客戶需求的合理性而未對終端客戶進行核查;二是在不控制交易存貨的情形下,未能審慎核查“平臺貿易”業務是否存在真實的實物流轉;三是在“平臺貿易”業務出現大額資金需求的情形下,未能審慎核查供應商的資信狀況、評估供應商的履約能力,且未核查上游供應商和下游客戶是否由同一實際控制人控制。

對此,沈萌表示,關聯公司參與上市公司(平臺貿易)業務,單憑此點并不能對其性質下定論,但如果是為了以“空轉”方式做大業務量,就存在違規嫌疑。

柏文喜也提到,在上市公司遭遇合同詐騙過程中,公司高管控制的公司牽涉其中,不排除上市公司可能存在內幕交易、關聯交易所掩蓋的特定利益輸送交易中有意放松內控審核措施與流程的問題。

不過,此案是否存在內部人員“監守自盜”,還需等到公安機關進一步調查結果。但涉及幾十億元的新業務,開展過程如此粗糙,則暴漏出公司存在不小的內控缺陷。

一方面,上市公司在內控方面存在制度與流程不到位,缺乏必要的權力監督與制衡等問題;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上市公司沒有強有力的風險防范能力,沒有重視“苗頭”,從而導致上億資金存在“打水漂”的風險。

但整體來看,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知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建議,接下來,公司應建立健全內控制度,并定期評價內控制度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同時向市場披露評價結果。

您覺得此次被立案調查后,威孚高科的27億元應收款能收回嗎?上市公司還會進一步計提損失嗎?歡迎評論區留言聊聊。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150億威孚高科被詐騙27億之謎

“60后”財務老將被踢出管理層,是合同詐騙“余震”?

文|野馬財經  蘇影  武麗娟

編輯|高巖

因子公司遭遇合同詐騙被立案,近日,A股150億汽配龍頭威孚高科(000581.SZ)成了鎂光燈下的主角,一舉一動均受到廣泛關注。

6月1日,在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財務負責人歐建斌被停職不到一周后,威孚高科進一步宣布將解除歐建斌非獨立董事職務,并將在6月19日召開股東大會審議。同期,馮志明則被選為新董事和副總經理。

 

來源:威孚高科公告

此前,威孚高科全資子公司無錫威孚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簡稱:威孚國貿)遭遇合同詐騙,涉及27.41億元應收款,上市公司計提了逾16億元的信用減值損失,導致其去年盈利被大幅吞噬。對此,雖然上市公司解釋稱歐建斌職位變動是出于工作原因,但股吧中還是有投資者懷疑和上述案件追責有關。

 

來源:東方財富網

而此次人事變動消息一出,上市公司股價兩日連漲,6月5日報收15.22元/股,較6月1日上漲3.47%,總市值153.4億元。

“60后”老將再被踢出“群聊”?

此次將被解除董事職務的歐建斌已經是上市公司老將了。

野馬財經查閱資料發現,歐建斌出生于1966年6月,大專畢業,21歲(1987年)就進入威孚高科,歷任威孚公司財務部副部長,控股子公司威孚金寧董事、副總經理,控股子公司威孚力達副總經理、總經理,威孚高科監事等職務。

2012年3月7日起,開始出任上市公司董事、常務副總經理兼財務負責人,至今已經伴隨公司走過36年。

截至2022年12月底,歐建斌在威孚高科持有29萬股股份,為上市公司的股東之一。2022年,他從上市公司領取的稅前報酬為69萬元。

 

來源:威孚高科年報

從歷史經驗來看,歐建斌可以說是上市公司關鍵的管理層角色之一。但就是這樣一位上市公司的重要人物,在履職36年之后,卻被一紙公告官宣了停職的消息;停職7天后,上市公司進一步告知,歐建斌還將被解除董事職務。

對此,IPG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分析,在這個敏感時間節點,作為公司元老又身為公司財務負責人的歐建斌,先后被公司停職、解除董事職務等動作意味著歐建斌在此事件中負有直接責任,或者就此事件的處理意見與公司董事會發生嚴重分歧。

香頌資本董事沈萌則補充,作為財務負責人可能會在事件中承擔必要責任,但這個平臺如果并非財務人員管理運營,只有財務人員承擔全部責任或許有失公允。

想尋“第二曲線”卻遭合同詐騙?

而歐建斌兩次被踢出“管理層群聊”的背景是,上市公司剛因 “平臺貿易”業務遭遇合同詐騙被刑事立案。

威孚高科是一家主要做汽車零部件的企業,在該領域已經深耕60多年。在營收增速放緩、盈利能力下滑的背景下,2022年,上市公司開始進行新嘗試,由全資子公司威孚國貿開展“平臺貿易”業務,主要產品是知名品牌小家電、廚房用具、個護健康、家居百貨等。

威孚國貿的法定代表人和總經理均為徐云峰,他同時也在上市公司任副董事長兼總經理。此次詐騙事件發生后,徐云峰本人并未受到波及,依然在上市公司繼續任職。

事實上,威孚國貿開展“平臺貿易”的模式和人們熟悉的網購有些類似,威孚國貿為終端客戶提供網絡采購平臺,終端客戶使用網絡采購平臺,實施選品、下單;威孚國貿根據終端客戶訂單組織供貨交付并支付一定比例預付款給到供應商;備好的貨物交付前,威孚國貿與直接客戶完成訂單核對后,向直接客戶開具發票;威孚國貿在收到直接客戶支付的全額貨款后,供應商發貨,威孚國貿支付尾款給供應商。

在被發現合同詐騙之前,威孚國貿開展該業務涉及1家終端客戶,3家直接客戶和15家供應商。

整體來看,“平臺貿易”雖然開始時間較晚,但效果很明顯。威孚高科在2022年半年報中曾表示,威孚國貿積極拓展平臺貿易業務,取得了較好的效益。2022年上半年為上市公司貢獻了1.85億元營收,1.21億元凈利潤,毛利率高達100%,而主業汽車零部件的毛利率僅為15.44%。

不錯的業績成果,也使得威孚高科對平臺貿易業務上寄予了較高的期待。

年報顯示,2022年末,威孚高科短期借款為36.04億元,占總資產比例為12.63%,較年初增加7.49%,主要為平臺貿易業務增加借款。

彼時,威孚高科并不知道,美好的業績背后卻暗含著風險。轉折卻發生在2023年3月,威孚國貿在執行賬務對賬、往來詢證的過程中發現異常,認為可能被合同詐騙,于是報案,公安機關隨即開展相關偵查工作。

2023年4月12日,威孚高科收到無錫市公安局新吳分局出具的《立案告知單》,被告知全資子公司威孚國貿被合同詐騙一案,符合刑事案件立案條件,已決定立案。

2022年,威孚高科在該“平臺貿易”業務資金流出金額為63.46億元,流入金額為36.04億元,即公司實際支付給“供應商”的采購款(債權)要明顯高出其自“客戶”收取的銷貨款(債務)。后公司通過走訪調查發現,上述業務不具有商業實質和商業邏輯的概率極大,即存在有人利用供應商或客戶虛構貿易業務,騙取上市公司資金的風險。

截至2022年底,上述債權、債務差額為27.41億元(財報中被計入其他應收款),威孚高科已將其中16.44億元計提壞賬。

值得注意的是,因平臺貿易現金流出,威孚高科2022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25.76億元,同比下滑510.34%。

來源:威孚高科年報

沈萌認為,所謂平臺貿易是利用自身在供應鏈貿易上的經驗與能力,為擴大營收而進行的拓展。陷入合同詐騙更多是業務人員在對相關方的資質審核等方面不夠嚴格,不排除是為了追求營收增長而導致管理漏洞。

柏文喜則提到,此前威孚高科一直是做汽配零件業務的,2022年1月才開始做“平臺貿易”業務,因此威孚高科會被騙的原因應該是缺乏新領域的行業經驗以及內部風控不到位所致,確實和切入不熟悉的業務領域高度相關。

受子公司威孚國貿合同詐騙案影響,威孚高科也面臨著業績壓力,2022年公司營收、凈利潤雙雙下滑,歸母凈利潤跌幅達九成。全年實現營收約127.3億元,同比下降6.96%;實現歸母凈利潤約1.19億元,同比下降95.39%;實現扣非歸母凈利潤約1.2億元,同比下降95.29%。2023年一季度延續頹勢,營收與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1.44億元、4.15億元,分別同比下滑27.25%、42.45%。

在互動平臺上,不少投資者問及被詐騙金額及對利潤的影響。威孚高科回應稱,“因案件情況存在不確定性,暫時無法預估本次事項對公司的影響。”

關聯公司也“涉案”,內控風險如何防范?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事件調查過程中,一家關聯公司A公司(因案件保密需要,關聯公司由A公司指代)的出現也使得案件走向更加撲朔迷離。

野馬財經發現, A公司有兩重身份,威孚國貿在開展“平臺貿易”業務過程中,它既是與其具有貿易關系的直接客戶,也是上市公司的關聯方之一,由威孚高科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關聯方控制。

來源:威孚高科年報

而后,經上市公司核查發現,與威孚國貿開展“平臺貿易”業務的4家公司可能由A公司實質控制。而該信息上市公司此前卻并不知情。

最終,年報統計,僅A公司(包括受其控制的4家公司)一方,威孚國貿基于“平臺貿易”業務支付的“采購款”與收到的“銷貨款”之間的差額就高達24.15億元,上市公司因此新增24.15億元的其他應收款。

而這也意味著,在這場突如其來的合同詐騙中,上市公司的關聯方公司、甚至上市公司個別高管或也牽涉其中。

威孚高科坦言,本次事件反映出公司在開拓創新業務過程中未能保持較高的風險意識。

威孚高科介紹,其問題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在“平臺貿易”業務開展過程中,在合同交易量、交易額出現大幅度增長時,未能及時核查相關貿易的真實性,未能審慎判斷終端客戶需求的合理性而未對終端客戶進行核查;二是在不控制交易存貨的情形下,未能審慎核查“平臺貿易”業務是否存在真實的實物流轉;三是在“平臺貿易”業務出現大額資金需求的情形下,未能審慎核查供應商的資信狀況、評估供應商的履約能力,且未核查上游供應商和下游客戶是否由同一實際控制人控制。

對此,沈萌表示,關聯公司參與上市公司(平臺貿易)業務,單憑此點并不能對其性質下定論,但如果是為了以“空轉”方式做大業務量,就存在違規嫌疑。

柏文喜也提到,在上市公司遭遇合同詐騙過程中,公司高管控制的公司牽涉其中,不排除上市公司可能存在內幕交易、關聯交易所掩蓋的特定利益輸送交易中有意放松內控審核措施與流程的問題。

不過,此案是否存在內部人員“監守自盜”,還需等到公安機關進一步調查結果。但涉及幾十億元的新業務,開展過程如此粗糙,則暴漏出公司存在不小的內控缺陷。

一方面,上市公司在內控方面存在制度與流程不到位,缺乏必要的權力監督與制衡等問題;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上市公司沒有強有力的風險防范能力,沒有重視“苗頭”,從而導致上億資金存在“打水漂”的風險。

但整體來看,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知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建議,接下來,公司應建立健全內控制度,并定期評價內控制度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同時向市場披露評價結果。

您覺得此次被立案調查后,威孚高科的27億元應收款能收回嗎?上市公司還會進一步計提損失嗎?歡迎評論區留言聊聊。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南县| 邵阳县| 惠来县| 和顺县| 饶平县| 昌吉市| 营山县| 郎溪县| 哈密市| 柳州市| 石阡县| 宣汉县| 金平| 克什克腾旗| 尼木县| 饶河县| 浑源县| 昌乐县| 沾化县| 习水县| 和静县| 崇礼县| 康乐县| 祁门县| 金坛市| 平昌县| 太白县| 玉屏| 台安县| 衢州市| 神农架林区| 宁强县| 雷波县| 班戈县| 尼玛县| 莱阳市| 广灵县| 仁怀市| 怀宁县| 寻甸| 平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