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 | 戴晶晶
又一家央企擬拆分新能源業務單獨上市。
6月2日晚,中國電力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電建,601669.SH)公告稱,擬籌劃分拆下屬控股子公司中電建新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電建新能源)至境內證券交易所上市,并授權公司管理層啟動本次分拆上市的前期籌備工作。
中國電建是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電建集團)控股的上市公司,持股比例為51.82%,主要業務板塊為工程承包與勘測設計、電力投資與運營等。
電建新能源是中電建集團旗下唯一從事國內新能源投資與運營的發電企業,中國電建直接及間接持有電建新能源約99.97%的股份。
截至2022年12月底,電建新能源資產總額約660億元,凈資產180億元,投產項目裝機規模突破1000萬千瓦,在建項目裝機約1000萬千瓦。
電建新能源上市后,將會以上市公司的形式存在于中國電建的合并報表及整體估值中。
中國電建稱,這有利于補充權益資金、優化資本結構,“特別是當前市場背景下,新能源板塊的高估值和稀缺性將為公司總市值的增長做出貢獻。”
但6月5日,即分拆公告發布后的首個工作日,中國電建股價大跌,最低觸及5.85元/股,創2021年8月31日以來新低。
截至當天收盤,中國電建跌6.17%,報5.93元/股。
過去一個月,中國電建股價持續下跌,累計跌幅約24%。當前公司市值1022億元,已來到千億關口。
有股民在投資平臺上稱,雖然合并報表計算,仍擔憂新能源業務分拆出去以后影響中國電建自身估值。
但也有股民認為,拆分上市并不會影響中國電建對下屬子公司的控制權,且將增加工程建設資金,長期看是利好。
根據中國電建2022年財報,工程承包與勘測設計是中國電建最核心的板塊,去年營收總額5043.64億元,占公司總營收的88.57%,毛利額占比為72.3%。
盡管營收占比較小,中國電建的電力投資與運營板塊毛利率為40.13%,大幅高于工程承包與勘測設計板塊的9.86%。新能源業務隸屬于電力投資與運營板塊,毛利率達到55.7%。
毛利率是指毛利與銷售收入的百分比,體現了板塊初步的盈利能力。
作為盈利性較強的業務,新能源是近兩年中國電建重點發展的領域,項目計劃投資額占該公司2022年和2023年計劃投資總額的37%和33%。
本次拆分新能源業務上市,應與中國電建尋求增加新能源業務融資渠道有關。
按照中國電建2021年初印發的新能源業務指導意見,該公司預計“十四五”期間在境內外新增控股投產風光電裝機容量3000萬千瓦。
中國電建獨立董事發表獨立意見稱,本次分拆上市有利于拓寬電建新能源的融資渠道,支持電建新能源持續研發和經營投入。
此外,電建新能源正在推進引入戰略投資者相關工作。截至6月2日,電建新能源已經完成在北京產權交易所公開掛牌征集投資者程序及董事會、股東大會決策程序,并確定引入10名戰略投資者。
近年,多家央企已經或計劃拆分新能源業務單獨上市。
今年3月,華潤電力控股有限公司(華潤電力,00836.HK)公告稱,董事會正在籌劃分拆華潤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于A股上市。
據上交所3月披露,中國華電集團旗下華電新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已遞交招股書,并獲得上交所受理。該公司計劃在主板上市,募資總金額為300億元。
2021年6月,中國三峽新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三峽能源,600905.SH)在上交所上市,首發募資227.13億元,為當時年內A股最大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