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每年超500億投入,縣域醫院迎來設備更新潮,誰能拿下增量市場?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每年超500億投入,縣域醫院迎來設備更新潮,誰能拿下增量市場?

縣級醫院迎來設備更新周期,器械企業如何應對?

圖片來源:pexels-Pixabay

文|動脈網

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已成未來發展重點,“縣域”一詞在年初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出現了13次,推進醫療衛生資源縣域統籌,醫療保障服務能力建設成為發展方向。

對于以縣級醫院為代表的基層醫療機構來說,如何保證9億縣域人口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至關重要。此次提高醫療服務能力、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和區域均衡布局是縣級醫院發展的重要契機,隨著縣級醫院的發展升級,也將增加醫療設備配置的擴容,這也將是醫療設備廠商的市場機遇。

采購量飆升,縣級醫院市場成新增量

縣域醫療建設持續推進,醫療設備采購潮繼續高漲。

在中國政府采購網以縣人民醫院為關鍵字搜索近半年的中標信息,數量近1900余條,而去年同期僅1000條左右,采購事件數量增加了近一倍,縣域醫療這個過去被忽視的市場開始爆發。

不僅僅是數量,采購金額方面,縣級醫院也比過去來得更高。

今年2月份,中國政府采購網發布了《西充縣人民醫院城南院區建設項目醫療設備購置項目中標公告》,據招標文件顯示,項目預算金額達46724.31萬元,最終的中標金額約4.5億元。這樣的采購規模,在過去的縣級醫院采購中并不常有。

此次采購的品類包括無創呼吸機、影像設備、全自動流水線系統、加速器等多種設備,國產設備占據大多數的比例,并且這樣的采購事件并非個例。

今年3月,中國政府采購網發布了《瑞金市人民醫院采購醫療設備項目》公告,據文件顯示,瑞金市人民醫院本次預算1.19億元,采購包括重癥超聲、血透機、多參數心電監護儀、4K超高清腹腔鏡系統、3.0T核磁共振、256排512層及以上或超高端螺旋CT等在內的共計61類209臺醫療設備。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招標文件中同樣也明確要求采購國內產品,不允許進口產品參與采購活動。

自疫情暴發,醫療新基建進入高速發展快車道,在國家各種政策的支持下,全國大批縣級醫院正在加速發展。據衛健委的數據,截至2020年,我國縣級醫院的數量約為1.68萬所,占全國總醫院數量的47%,他們的發展升級對于國產醫療設備的帶動效應無疑是巨大的。

縣級醫院的升級發展之路

場地、人才和設備,是縣級醫院發展道路上必須跨過去的三道坎。

對廣大縣級醫院來說,由于城市規劃建設的歷史問題,很大一部分縣醫院位于縣城老城區中心地帶,空間狹窄,設備陳舊,很難吸引患者。另一方面,這些年省、市兩級大三甲醫院不斷擴張,又虹吸了大量基層患者。為了應對,不管是老院區擴建翻新還是籌備建設新院區,把硬件搞好成了縣醫院把患者留在本地的基本操作。

僅僅是硬件還不夠,更重要的是學科能力,不少縣醫院以建設特色專科為切入點,帶動整個醫院的發展。只是不管是院區建設還是發展特色專科,都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時間的積累。

長期以來,受優質醫療資源短缺與分布不均問題的困擾,縣級醫院發展緩慢,但縣級醫院面臨的難題并沒有被國家所忽視,2021年,國家衛健委發布的《“千縣工程”縣醫院綜合能力提升工作方案(2021-2025年)》中明確指出,到2025年,全國至少1000家縣醫院達到三級醫院醫療服務能力水平。

有了政策支持,各地縣級醫院走上了創三級的道路。

在《醫院藍皮書:中國醫院競爭力報告(2023)》里的2022屆縣級醫院榜單中,首次出現了前100名全是三級醫院的情況,在500強榜單中,三級醫院的占比相比過去也有所增加。也就是說,近幾年縣醫院的醫療服務能力在穩步提升。

對縣醫院來說,創三級也是學科建設中的重要環節。

根據《醫療機構專業技術人員崗位結構比例原則》中的規定,二級醫院的高級、中級和初級職稱人員的比例為1:3:8,而升為三級醫院后將變為1:3:6。也就是說,縣醫院升三級后,在職稱配比上會有所提高,正高和副高比例的提升也意味著醫生發展空間的增大,對于吸引人才而言至關重要。

同時,今年年初,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深化改革促進鄉村醫療衛生體系健康發展的意見》中提出以基層為重點,加快縣域優質醫療衛生資源擴容和均衡布局,發展急診科、婦產科、兒科、重癥醫學科、中醫科、精神科、老年醫學科、康復醫學科、感染性疾病科等學科,提升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診療能力,鼓勵依托現有資源建立相關專科專病中心。

各種有利條件的匯聚,使得縣級醫療機構迎來了發展的風口。今年以來,各地多家縣級醫院晉升三級醫院,僅3月份在浙江、云南就有近20家縣級醫院晉升三級;甚至還有廣西桂平市人民醫院直接晉升為三甲醫院的案例,成為廣西第一家獲評國家三級甲等的縣級醫院。

隨著縣醫院逐漸解決了場地和人員待遇問題,醫療設備配備也迎來了升級浪潮。

全國縣醫院的配置缺口

縣醫院醫療服務能力的提升,離不開醫療設備配置的升級。

縣級醫院創三級兇猛勢頭的背后,得益于國家政策的密集支持。除了前文提及的“千縣工程”,還有國家發改委、衛健委印發的《“十四五”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方案》中提出,滿足條件的縣級醫院提標擴能項目,中央財政預算內投資補助額度最高達5000萬元。今年2月,國務院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深化改革促進鄉村醫療衛生體系健康發展的意見》中再次強調,中央預算內投資加大對縣域醫療服務體系龍頭醫療機構的投入。

正是有了國家政策與財政的大力支持,各地縣級醫院創三級的發展浪潮還將加速。

像河南省和河北省都提出2025年省內新增縣級三級公立醫療機構要達到70家的要求;而湖北省則要求到2025年,有100家左右的縣醫院達到三級水平。

對于廣大醫療器械廠商而言,勢頭漸起的縣級醫院市場是不容錯過的機會。

與此同時,國家對于縣級醫療機構目前的短板也做出了評估。

5月15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關于通報2021-2022年度縣醫院醫療服務能力評估情況的函》(簡稱《評估函》),并同步發布了《縣醫院醫療服務能力基本標準符合情況排名》《縣醫院醫療服務能力推薦標準符合情況排名》《縣醫院各科室服務能力符合情況》《縣醫院各科室設置情況》等多份文件。我們從中或許能找到一些縣級醫院今后發展的線索。

《評估函》中,衛健委將縣醫院醫療服務能力分為基本標準和推薦標準,基本標準大致為二級醫院能力,推薦標準相當于三級醫院能力,參評的縣醫院共有2116家,2022年度達到基本標準合格及以上的有1856家(占比87.71%),達到推薦標準合格及以上的有964家(占比45.56%),較2021年度分別增加19家和75家。

全國縣醫院符合醫療服務能力基本標準的占比情況,圖源衛健委

總的來說,縣醫院的醫療服務能力在持續提升,這從轉診數據也可得到印證。

在2022年,有1928家縣醫院組建了縣域醫共體,雙向轉診人次數達到724.06萬,較2020年度增長8.62%,其中上轉人次數為413.87萬,下轉人次數為310.19萬,較2020年度分別降低14.56%、增長70.25%。縣醫院在醫療體系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成為連接城鄉醫療的紐帶。

只是在學科建設方面,縣醫院還需進一步努力,才能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

據《評估函》數據,一級科室中,精神科、耳鼻咽喉科、眼科等設置率仍不足80%;精神科、病理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外科服務能力符合基本標準的醫院占比不足80%。二級科室中,血液內科、血管外科、燒傷科等設置率不足60%。

與此相對的是,全國縣醫院涉及血液內科、燒傷科、胸外科等12個專科的21項設備配置率仍不足30%。東、中、西部地區設備配置率不均衡現象更為明顯,且配置率及其增幅均呈遞減趨勢;后10%醫院的萬元以上設備總價值僅為前10%醫院的14.91%。

對于縣級醫院下一步的發展,《評估函》也指出針對發病率高、外轉率高的疾病,縣醫院要加快開展相關設置率較低的科室或專業組,開展相關診療項目及技術,逐步推廣適宜技術。提高腫瘤、心腦血管、呼吸、消化和感染性疾病等診療能力。

也就是說,目前這些相對薄弱的科室都是今后縣級醫院發展的重點,相關設備的采購比例也會大大增加。此外,隨著配置證政策的放開,像64排及以上的CT、1.5T及以上的MR這類大型設備也將往縣級市場進一步下沉。縣級市場還將迎來一波設備采購潮。

補助資金持續加碼,催化縣醫院升級

按照現在的發展趨勢,未來三年將有大批縣級醫院晉升三級醫院。

“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盡管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僅用了12個字來說明縣域醫療的未來發展重心,但器械企業們都已經做好了大干一場的準備。

“其實從2022年開始,很多相關企業就已經著手開發縣級市場。”一位器械銷售人士向動脈網表示。這從國家財政扶持力度也可以看到,包括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資金588.55億元,其中中西部地區就分配了463.62億元。還有近80億的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補助資金,近50億的醫療衛生機構能力建設補助資金以及155.7億的重大傳染病防控補助資助金。

也就是說,2022年用于醫療衛生的補助資金有近900億元,其中有超過一半約450億都投入了基層醫療機構用于提高醫療服務能力。而去年下半年國家對醫院在“設備購置和更新改造新增貸款,實施階段性鼓勵政策”的支持,更是讓眾多縣級醫院更新換代醫療設備,以達到二級甲等或三級醫院的配置標準。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資金就達725億元之多。照此推算,今年用于基層醫療機構提高醫療服務能力的補助資金至少有500億元。

國家的持續支持,也堅定了眾多縣級醫院的發展信心。

縣級市場,機會如何把握?

對于企業來說,縣域市場也有其獨特性。

和看重設備品牌、有大量科研任務和課題探索的大三甲醫院不同,以縣級醫院為代表的基層醫療機構相對務實。“價格和回本周期是他們首先要考慮的。”一位器械銷售說到:“并且對于設備的售后更加在意,設備哪里容易出問題,出了問題后續的維修以及費用都會影響購買決策。”

對于很多縣級醫院來說,不升級可能會面臨市場的淘汰,而盲目升級又會陷入花費多、收入少、難回本的循環。特別是所在城市人口規模較小的縣醫院,更容易陷入兩難的境地。

現實情況也使得眾多縣級醫院購買醫療設備特別是大型醫療設備的思路發生了轉變。前些年,CT等大型醫療設備的采購上,國產設備并不受重視。而近兩年隨著上級部門對于國產設備采購審批態度上的轉變,如浙江、廣東、四川等地發布了“進口醫療設備采購清單”,清單外的醫療設備必須國產優先,使得眾多縣級醫院開始接受國產品牌。

據灼識咨詢的數據,2020年中國市場64排以下CT占比65%,1.5T及以下MR占比約74.9%。而2020年我國醫學影像設備市場規模約為537.0億元,隨著疫情的催化,今后幾年年均復合增長率預計將達到7.3%,在2030年市場規模將接近1100億元。

而縣級醫院的巨大容量,以及各地經濟情況的不同,又使得市場需求呈多元化狀態。在經濟較發達區域的縣級醫院,對中高端產品的需求與日俱增。

“很多縣級市場并非想象中的以中低端產品為主,他們經過多年發展,整體進入正向循環,醫療設施更新周期較快。例如CT,以往認為128排及以上的設備只會在省級大三甲醫院出現,但近兩年已經有不少縣級醫院開始購買。”這位銷售向動脈網表示:“大醫院的設備已經相對飽和,縣域市場是一個增量市場,拿下這個市場對企業來說意義重大。”

下沉市場火熱,企業摩拳擦掌

5月底,安徽省衛健委發布了《關于2023年乙類大型醫用設備配置審批許可的通告》,包括X線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儀、常規放射治療類設備(醫用直線加速器)等,其中不乏縣級醫院的身影。

在今年的CMEF展上,有許多為縣域市場設計的解決方案,其中既有國產品牌也有跨國品牌,可見大家都不約而同地瞄準了這個市場。如聯影在湖北枝江,使用智能天眼CT、人工智能應用、區域影像平臺等數智化科技下沉到當地6家鄉鎮衛生院,實現一年3萬多例的CT檢查量,鄉鎮衛生院不僅具備了CT影像檢查能力,還將腦卒中、胸痛等危急重癥救治能力前置到村民“家門口”。

賽諾威盛也聯合國藥勵展推出了天目CT縣域醫療解決方案。該解決方案覆蓋包含心血管在內的全部應用,可滿足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醫院、縣婦幼醫院等縣域醫療機構的臨床需求;并且配備了賽諾云和醫院信息化系統,實現了院間的互聯互通,助力分級診療政策的落地,提升縣域衛生服務能力,讓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到基層。

同時,以“GPS”為代表的跨國企業也通過不斷提高本土化率來進一步下沉市場。如GE醫療發布的婦產超聲設備Voluson紫金10系列,有助于提升縣域高質量的專業婦產超聲檢查的可及性,幫助縣域和基層醫生快速提升檢查手法和精準度。

有醫療新基建的帶動,再疊加國家對于以縣級醫院為代表的基層醫療的重視,未來幾年全國縣級醫院的升級浪潮將如約而至。全國范圍內的醫療能力提升浪潮,必將會進一步刺激設備配備需求。針對縣域市場的實際需求,企業要有針對性的產品迭代,才能在未來的設備采購期中占據有利位置,新的市場機會不容錯過。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每年超500億投入,縣域醫院迎來設備更新潮,誰能拿下增量市場?

縣級醫院迎來設備更新周期,器械企業如何應對?

圖片來源:pexels-Pixabay

文|動脈網

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已成未來發展重點,“縣域”一詞在年初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出現了13次,推進醫療衛生資源縣域統籌,醫療保障服務能力建設成為發展方向。

對于以縣級醫院為代表的基層醫療機構來說,如何保證9億縣域人口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至關重要。此次提高醫療服務能力、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和區域均衡布局是縣級醫院發展的重要契機,隨著縣級醫院的發展升級,也將增加醫療設備配置的擴容,這也將是醫療設備廠商的市場機遇。

采購量飆升,縣級醫院市場成新增量

縣域醫療建設持續推進,醫療設備采購潮繼續高漲。

在中國政府采購網以縣人民醫院為關鍵字搜索近半年的中標信息,數量近1900余條,而去年同期僅1000條左右,采購事件數量增加了近一倍,縣域醫療這個過去被忽視的市場開始爆發。

不僅僅是數量,采購金額方面,縣級醫院也比過去來得更高。

今年2月份,中國政府采購網發布了《西充縣人民醫院城南院區建設項目醫療設備購置項目中標公告》,據招標文件顯示,項目預算金額達46724.31萬元,最終的中標金額約4.5億元。這樣的采購規模,在過去的縣級醫院采購中并不常有。

此次采購的品類包括無創呼吸機、影像設備、全自動流水線系統、加速器等多種設備,國產設備占據大多數的比例,并且這樣的采購事件并非個例。

今年3月,中國政府采購網發布了《瑞金市人民醫院采購醫療設備項目》公告,據文件顯示,瑞金市人民醫院本次預算1.19億元,采購包括重癥超聲、血透機、多參數心電監護儀、4K超高清腹腔鏡系統、3.0T核磁共振、256排512層及以上或超高端螺旋CT等在內的共計61類209臺醫療設備。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招標文件中同樣也明確要求采購國內產品,不允許進口產品參與采購活動。

自疫情暴發,醫療新基建進入高速發展快車道,在國家各種政策的支持下,全國大批縣級醫院正在加速發展。據衛健委的數據,截至2020年,我國縣級醫院的數量約為1.68萬所,占全國總醫院數量的47%,他們的發展升級對于國產醫療設備的帶動效應無疑是巨大的。

縣級醫院的升級發展之路

場地、人才和設備,是縣級醫院發展道路上必須跨過去的三道坎。

對廣大縣級醫院來說,由于城市規劃建設的歷史問題,很大一部分縣醫院位于縣城老城區中心地帶,空間狹窄,設備陳舊,很難吸引患者。另一方面,這些年省、市兩級大三甲醫院不斷擴張,又虹吸了大量基層患者。為了應對,不管是老院區擴建翻新還是籌備建設新院區,把硬件搞好成了縣醫院把患者留在本地的基本操作。

僅僅是硬件還不夠,更重要的是學科能力,不少縣醫院以建設特色專科為切入點,帶動整個醫院的發展。只是不管是院區建設還是發展特色專科,都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時間的積累。

長期以來,受優質醫療資源短缺與分布不均問題的困擾,縣級醫院發展緩慢,但縣級醫院面臨的難題并沒有被國家所忽視,2021年,國家衛健委發布的《“千縣工程”縣醫院綜合能力提升工作方案(2021-2025年)》中明確指出,到2025年,全國至少1000家縣醫院達到三級醫院醫療服務能力水平。

有了政策支持,各地縣級醫院走上了創三級的道路。

在《醫院藍皮書:中國醫院競爭力報告(2023)》里的2022屆縣級醫院榜單中,首次出現了前100名全是三級醫院的情況,在500強榜單中,三級醫院的占比相比過去也有所增加。也就是說,近幾年縣醫院的醫療服務能力在穩步提升。

對縣醫院來說,創三級也是學科建設中的重要環節。

根據《醫療機構專業技術人員崗位結構比例原則》中的規定,二級醫院的高級、中級和初級職稱人員的比例為1:3:8,而升為三級醫院后將變為1:3:6。也就是說,縣醫院升三級后,在職稱配比上會有所提高,正高和副高比例的提升也意味著醫生發展空間的增大,對于吸引人才而言至關重要。

同時,今年年初,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深化改革促進鄉村醫療衛生體系健康發展的意見》中提出以基層為重點,加快縣域優質醫療衛生資源擴容和均衡布局,發展急診科、婦產科、兒科、重癥醫學科、中醫科、精神科、老年醫學科、康復醫學科、感染性疾病科等學科,提升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診療能力,鼓勵依托現有資源建立相關專科專病中心。

各種有利條件的匯聚,使得縣級醫療機構迎來了發展的風口。今年以來,各地多家縣級醫院晉升三級醫院,僅3月份在浙江、云南就有近20家縣級醫院晉升三級;甚至還有廣西桂平市人民醫院直接晉升為三甲醫院的案例,成為廣西第一家獲評國家三級甲等的縣級醫院。

隨著縣醫院逐漸解決了場地和人員待遇問題,醫療設備配備也迎來了升級浪潮。

全國縣醫院的配置缺口

縣醫院醫療服務能力的提升,離不開醫療設備配置的升級。

縣級醫院創三級兇猛勢頭的背后,得益于國家政策的密集支持。除了前文提及的“千縣工程”,還有國家發改委、衛健委印發的《“十四五”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方案》中提出,滿足條件的縣級醫院提標擴能項目,中央財政預算內投資補助額度最高達5000萬元。今年2月,國務院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深化改革促進鄉村醫療衛生體系健康發展的意見》中再次強調,中央預算內投資加大對縣域醫療服務體系龍頭醫療機構的投入。

正是有了國家政策與財政的大力支持,各地縣級醫院創三級的發展浪潮還將加速。

像河南省和河北省都提出2025年省內新增縣級三級公立醫療機構要達到70家的要求;而湖北省則要求到2025年,有100家左右的縣醫院達到三級水平。

對于廣大醫療器械廠商而言,勢頭漸起的縣級醫院市場是不容錯過的機會。

與此同時,國家對于縣級醫療機構目前的短板也做出了評估。

5月15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關于通報2021-2022年度縣醫院醫療服務能力評估情況的函》(簡稱《評估函》),并同步發布了《縣醫院醫療服務能力基本標準符合情況排名》《縣醫院醫療服務能力推薦標準符合情況排名》《縣醫院各科室服務能力符合情況》《縣醫院各科室設置情況》等多份文件。我們從中或許能找到一些縣級醫院今后發展的線索。

《評估函》中,衛健委將縣醫院醫療服務能力分為基本標準和推薦標準,基本標準大致為二級醫院能力,推薦標準相當于三級醫院能力,參評的縣醫院共有2116家,2022年度達到基本標準合格及以上的有1856家(占比87.71%),達到推薦標準合格及以上的有964家(占比45.56%),較2021年度分別增加19家和75家。

全國縣醫院符合醫療服務能力基本標準的占比情況,圖源衛健委

總的來說,縣醫院的醫療服務能力在持續提升,這從轉診數據也可得到印證。

在2022年,有1928家縣醫院組建了縣域醫共體,雙向轉診人次數達到724.06萬,較2020年度增長8.62%,其中上轉人次數為413.87萬,下轉人次數為310.19萬,較2020年度分別降低14.56%、增長70.25%。縣醫院在醫療體系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成為連接城鄉醫療的紐帶。

只是在學科建設方面,縣醫院還需進一步努力,才能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

據《評估函》數據,一級科室中,精神科、耳鼻咽喉科、眼科等設置率仍不足80%;精神科、病理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外科服務能力符合基本標準的醫院占比不足80%。二級科室中,血液內科、血管外科、燒傷科等設置率不足60%。

與此相對的是,全國縣醫院涉及血液內科、燒傷科、胸外科等12個專科的21項設備配置率仍不足30%。東、中、西部地區設備配置率不均衡現象更為明顯,且配置率及其增幅均呈遞減趨勢;后10%醫院的萬元以上設備總價值僅為前10%醫院的14.91%。

對于縣級醫院下一步的發展,《評估函》也指出針對發病率高、外轉率高的疾病,縣醫院要加快開展相關設置率較低的科室或專業組,開展相關診療項目及技術,逐步推廣適宜技術。提高腫瘤、心腦血管、呼吸、消化和感染性疾病等診療能力。

也就是說,目前這些相對薄弱的科室都是今后縣級醫院發展的重點,相關設備的采購比例也會大大增加。此外,隨著配置證政策的放開,像64排及以上的CT、1.5T及以上的MR這類大型設備也將往縣級市場進一步下沉。縣級市場還將迎來一波設備采購潮。

補助資金持續加碼,催化縣醫院升級

按照現在的發展趨勢,未來三年將有大批縣級醫院晉升三級醫院。

“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盡管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僅用了12個字來說明縣域醫療的未來發展重心,但器械企業們都已經做好了大干一場的準備。

“其實從2022年開始,很多相關企業就已經著手開發縣級市場。”一位器械銷售人士向動脈網表示。這從國家財政扶持力度也可以看到,包括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資金588.55億元,其中中西部地區就分配了463.62億元。還有近80億的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補助資金,近50億的醫療衛生機構能力建設補助資金以及155.7億的重大傳染病防控補助資助金。

也就是說,2022年用于醫療衛生的補助資金有近900億元,其中有超過一半約450億都投入了基層醫療機構用于提高醫療服務能力。而去年下半年國家對醫院在“設備購置和更新改造新增貸款,實施階段性鼓勵政策”的支持,更是讓眾多縣級醫院更新換代醫療設備,以達到二級甲等或三級醫院的配置標準。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資金就達725億元之多。照此推算,今年用于基層醫療機構提高醫療服務能力的補助資金至少有500億元。

國家的持續支持,也堅定了眾多縣級醫院的發展信心。

縣級市場,機會如何把握?

對于企業來說,縣域市場也有其獨特性。

和看重設備品牌、有大量科研任務和課題探索的大三甲醫院不同,以縣級醫院為代表的基層醫療機構相對務實。“價格和回本周期是他們首先要考慮的。”一位器械銷售說到:“并且對于設備的售后更加在意,設備哪里容易出問題,出了問題后續的維修以及費用都會影響購買決策。”

對于很多縣級醫院來說,不升級可能會面臨市場的淘汰,而盲目升級又會陷入花費多、收入少、難回本的循環。特別是所在城市人口規模較小的縣醫院,更容易陷入兩難的境地。

現實情況也使得眾多縣級醫院購買醫療設備特別是大型醫療設備的思路發生了轉變。前些年,CT等大型醫療設備的采購上,國產設備并不受重視。而近兩年隨著上級部門對于國產設備采購審批態度上的轉變,如浙江、廣東、四川等地發布了“進口醫療設備采購清單”,清單外的醫療設備必須國產優先,使得眾多縣級醫院開始接受國產品牌。

據灼識咨詢的數據,2020年中國市場64排以下CT占比65%,1.5T及以下MR占比約74.9%。而2020年我國醫學影像設備市場規模約為537.0億元,隨著疫情的催化,今后幾年年均復合增長率預計將達到7.3%,在2030年市場規模將接近1100億元。

而縣級醫院的巨大容量,以及各地經濟情況的不同,又使得市場需求呈多元化狀態。在經濟較發達區域的縣級醫院,對中高端產品的需求與日俱增。

“很多縣級市場并非想象中的以中低端產品為主,他們經過多年發展,整體進入正向循環,醫療設施更新周期較快。例如CT,以往認為128排及以上的設備只會在省級大三甲醫院出現,但近兩年已經有不少縣級醫院開始購買。”這位銷售向動脈網表示:“大醫院的設備已經相對飽和,縣域市場是一個增量市場,拿下這個市場對企業來說意義重大。”

下沉市場火熱,企業摩拳擦掌

5月底,安徽省衛健委發布了《關于2023年乙類大型醫用設備配置審批許可的通告》,包括X線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儀、常規放射治療類設備(醫用直線加速器)等,其中不乏縣級醫院的身影。

在今年的CMEF展上,有許多為縣域市場設計的解決方案,其中既有國產品牌也有跨國品牌,可見大家都不約而同地瞄準了這個市場。如聯影在湖北枝江,使用智能天眼CT、人工智能應用、區域影像平臺等數智化科技下沉到當地6家鄉鎮衛生院,實現一年3萬多例的CT檢查量,鄉鎮衛生院不僅具備了CT影像檢查能力,還將腦卒中、胸痛等危急重癥救治能力前置到村民“家門口”。

賽諾威盛也聯合國藥勵展推出了天目CT縣域醫療解決方案。該解決方案覆蓋包含心血管在內的全部應用,可滿足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醫院、縣婦幼醫院等縣域醫療機構的臨床需求;并且配備了賽諾云和醫院信息化系統,實現了院間的互聯互通,助力分級診療政策的落地,提升縣域衛生服務能力,讓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到基層。

同時,以“GPS”為代表的跨國企業也通過不斷提高本土化率來進一步下沉市場。如GE醫療發布的婦產超聲設備Voluson紫金10系列,有助于提升縣域高質量的專業婦產超聲檢查的可及性,幫助縣域和基層醫生快速提升檢查手法和精準度。

有醫療新基建的帶動,再疊加國家對于以縣級醫院為代表的基層醫療的重視,未來幾年全國縣級醫院的升級浪潮將如約而至。全國范圍內的醫療能力提升浪潮,必將會進一步刺激設備配備需求。針對縣域市場的實際需求,企業要有針對性的產品迭代,才能在未來的設備采購期中占據有利位置,新的市場機會不容錯過。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红原县| 武宣县| 炉霍县| 通州区| 阳朔县| 两当县| 江华| 枞阳县| 分宜县| 临夏市| 海门市| 芷江| 滦平县| 蓬莱市| 呈贡县| 闻喜县| 柳江县| 德保县| 南木林县| 佛山市| 石泉县| 高碑店市| 巩义市| 普定县| 峨山| 正蓝旗| 江都市| 遂川县| 鹤壁市| 开平市| 松阳县| 云和县| 曲阳县| 建昌县| 东海县| 泽库县| 西和县| 阳西县| 浠水县| 景德镇市| 蛟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