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高碑店悄然復蘇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高碑店悄然復蘇

作為全國影視行業晴雨表之一的高碑店,曙光已經初現。

圖片來源:Unsplash-Jovaughn Stephens

文|燃次元 陶淘

編輯 | 曹楊

在北京市朝陽區四惠以東、中國傳媒大學附近,國內著名的影視公司聚集地——高碑店村,疫情后復蘇的跡象已經初露端倪。

一個工作日的中午1點左右,當燃次元踏入餐館“大酒缸”時,老板林卓正忙不迭地奔波于顧客與后廚之間。

大酒缸是位于高碑店民俗文化大街的一家京味酒樓,根據林卓的介紹,現如今每日的客流量較去年同期有著顯著增長。

另一家位于高碑店的餐飲老店沙縣小吃,也從去年下半年半歇業的狀態中走了出來,“最近一段時間,每天中午11點40分至12點半,上座率都能有七八成。”該店90后老板阿湯哥透露。

除了高碑店附近的餐飲企業,停車場“一車位難求”的現狀,也佐證了高碑店的復蘇跡象。

“今年4、5月份,高碑店‘花園里文創園’超八成車位已經停上了車,而在2022年下半年,這個停車場里的車輛還寥寥無幾。”一位停車場工作人員告訴燃次元。

圖/花園里文創園門口 來源/燃次元拍攝

北京環球藝動影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悠渡影管”)已經在花園里安家3年。悠渡影管總部運營總監魏云飛透露,疫情讓他們的影院數量大幅收縮至僅僅3家,“但今年年初,由于院線票房表現向好,我們打算在年底前把收縮的影院規模重新擴建回來。”

作為影視產業鏈中游且更為垂直的器材租賃行業,他們的企業資金回籠周期,比后期制作公司來得更快一些。早在今年2月初,影視器材租賃公司中視晨陽的技術支持主管謝鵬就向燃次元透露,公司已經接到了疫情后第一筆出境拍攝的訂單,“去非洲拍攝紀錄片。”

高碑店地區曙光初現,與全國影視行業的整體回暖密不可分。

據燃次元不完全統計,2023年第一季度,9家核心電影類上市公司中,包括萬達電影、中國電影、橫店影視、華誼兄弟在內的7家影視公司,都實現了營收與凈利不同幅度的上漲。

“春江水暖鴨先知”,頭部影視公司的業績,成為了行業趨勢向好的風向標。

不過,盡管“寒冬”已去,但在歷經了影視行業的“去泡沫式”監管、3年疫情下的沖擊之后,高碑店尚未迎來真正的夏天。

雖比去年的人氣旺了不少,但阿湯哥家的沙縣小吃還沒能實現盈利;大酒缸的顧客有所回升,但“人均消費卻明顯下降”;花園里的停車場“不夠用了”,但現有的租戶與園區續訂的租期變短了;悠渡影管雖然已經有了影院擴建計劃,但目前也仍處在籌劃階段……

全國影視行業也如是。

南至橫店影視城,開機項目也仍比2021年同期減少。一位影視行業業內人士表示,“這或許與影視行業降本增效、縮減拍攝項目的戰略有關。”

與此同時,院線的元氣也并未完全恢復。據貓眼專業版數據,2023年5月,全國票房為34.09億元,較2021年同期的48.66億元仍下降了30%,觀影人次更是從1.3億下降到了8367.5萬人次,降幅為33%。“這是因為疫情影響了部分觀眾的觀影習慣,導致觀影頻次下降。”魏云飛表示。

不難看出,盡管一切都在有序恢復,但重創過后,影視行業還需要更多時間去愈合“傷口”。這也就不難理解,作為全國影視行業晴雨表之一的高碑店,曙光雖已經初現,但離全面復蘇,仍來日方長。

01、曙光初現

高碑店的夏天雖不會輕易來到,但這里的復蘇跡象,卻已初現。

做影棚租賃、拍攝制作的“Factory工廠影像空間”,已經在這里開了4年時間。該店的負責人吳均騰告訴燃次元,“雖然我們公司隔壁的一家賣了6、7年打印器材的老店,沒能挺過去年年底,但同是在這里,近日又新開張了一家婚紗攝影店。”

4月底的一天,燃次元看到,該婚紗攝影店門外的工人,正在加緊給室外區域裝修。

悠渡影管公司負責人告訴燃次元,盡管現階段公司旗下正在運營的影院只有3家,但因為對未來院線市場抱有樂觀地預期,所以公司會在未來半年重新將影院拓展到10家。

“已知的信息,包括《海王2》、《變形金剛》等系列好萊塢大片,內地的上映時間均與北美同步,目前已經在上映的《速度與激情10》,甚至是先于北美上映的,再加上國內積壓佳作也會在未來幾個月內在影院釋放,市場有可能逐漸追平至2021年的水平。”

據花園里的招商負責人于楠透露,去年5月,北京全面居家辦公之后,花園里一部分租戶都陸續退租了,“但近日,又開始有新公司找我恰談入駐意向了。”

于楠告訴燃次元,在自己的朋友圈里,不少經營影視器材租賃公司的朋友正在參加展會、峰會,“他們的文案基本都在說,今年的影視拍攝,相比前兩年明顯增加了。”

到了4月底,忙碌的謝鵬因為抽不出時間,只好拜托同事、中視晨陽的業務經理張博文再次向燃次元介紹公司的經營情況。

“從個人的業務角度來說,我已經比去年3、4月時忙了一倍。疫情期間,我們公司裁了40%的員工,近兩個月,因為業務需要,又重新招了不少新員工。”張博文介紹,新員工中,校招生增加了7、8位,“我們還在長期招聘中。”

餐館也漸漸恢復了幾分生氣。

去年門庭冷落的大酒缸,最近一段時間每餐的翻臺率又回升至了3-4次;一些新店也已經在高碑店安家。“李海龍麻辣燙”的店員告訴燃次元,門店是今年年后才搬到花園里文創園附近的。

燃次元來到店里的這個中午,11點半剛過,李海龍麻辣燙不足10桌的店內,就已經坐了4-5桌。

與此同時,高碑店沉寂了很久的區域文化活動,也在五一期間重新熱鬧了起來。4月29日-5月3日,高碑店“不只是集市”的草地集市與后備箱集市,吸引了不少游客參與。

高碑店初見復蘇的局面,折射的正是全國影視行業正在回春的基本面。

電影市場方面,雖然今年3-5月份的觀影人次總和還不及2021年,但在《鈴芽之旅》《灌籃高手》等海外人氣影片的引進下,4月的觀影人次達到了7497萬次,高于2021年同期的6862.2萬次。

文旅市場方面,在過去的“五一”假期,全國多家旅游景區游客接待量迎來高峰。據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國內旅游出游合計2.74億人次,同比增長70.83%;實現國內旅游收入1480.56億元,同比增長128.90%。

文旅市場的回暖,也帶動了影視觀光需求的回升。據攜程相關數據,“五一”期間,浙江十大熱門景區中,橫店影視城在其中位列第七。

此外,“五一”期間,距離高碑店數十公里之外的影都懷柔,在這里舉辦的“北京國際電影節嘉年華”,接待了17.2萬人次的游客,同比增長了14.7%。據影都懷柔官方公眾號,嘉年華還拉動了周邊餐飲及住宿,實現了530萬元(人民幣,以下未標注則同)的銷售收入,食宿同比增長了164.2%。

02、昔日榮光

只不過,雖然高碑店已走出谷底,但相較于2018年之前的榮光,仍今非昔比。

7年前,花園里剛剛落成,彼時就成為園區招商掌舵人的于楠,親眼見證了位于高碑店的不少影視公司,從輝煌走向沒落。

“2016-2018年上半年,不少在影視公司做過幾年的選角導演,都敢立馬出來創業,到我這兒租上幾百平米的房子,在做成了一兩個項目后,又來找我擴大租住的面積。”回憶起7年前的欣欣向榮,于楠說道,彼時,租賃面積超500平米的公司不在少數,1000-2000平米的租戶,也并不罕見。

燃次元還了解到,2016年下半年至2018年下半年,也就是行業擠出泡沫的相關政策前,花園里的毛坯房價格,就已經達到了3.2元/平米/天。“那時候,花園里精裝修后的成交價,大約能達到3.8元/平米/天,高的甚至能達到4元/平米/天。而當時的成交價,目前只能作為報價了。”于楠透露。

和于楠有著相似感受的,還有中視晨陽的謝鵬。主要從事大型紀錄片、綜藝類節目攝影機租賃業務的中視晨陽,在全國公有4家分店,疫情前的客戶主要是大型劇組。

“不同于如今小劇組只需普通設備、單機位,營收在1000-2000元/日/劇組的情況,疫情前,大中型劇組需要功能齊備的高質量攝影機,且基本都是3臺起步。除了主機之外,還需要側面機位和滑軌機位,我們每天從1個劇組獲得的租賃營收就常常有1萬元以上。”謝鵬告訴燃次元。

謝鵬補充道,因為大部分劇組的器材租賃都需要技術人員跟組,在疫情之前,中視晨陽的技術人員每月只能歇4-5天,“可能今天晚上6、7點回來,晚上12點又趕去另一座城市跟下一個組,馬不停蹄。”

如今僅剩3位員工的悠渡影管總部,在影視寒冬之前,包括運營總監、市場經理、行政人事、財務、綜合管理總監在內的員工數量曾一度達25人,“除了管理影院,許多崗位是用來拓展、籌建的。”魏云飛透露。

從上述多位駐扎在高碑店多年的人士口中不難看出,彼時,業內人士對未來充滿了自信,高碑店街頭巷尾處處都是編導、演員、剪輯、餐飲老板,串成了北京影視文化毛細血管最密集的地方。正如音樂人臧鴻飛曾調侃,“在北京高碑店的草地上澆點水,來年春天,就會長出一堆導演。”

的確,高碑店的繁榮,正是當時全國影視行業野蠻生長的寫照。

據貓眼專業版數據,2016-2018年,中國的電影票房從454.5億元增長到了607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超過了15%。

國內影視龍頭華誼兄弟,在2015-2016年的股價曾一度超過了200億元,一時風頭無兩。2015年底,萬達電影的市值也達到了1467億元的高光時刻。只不過,截至到6月2日收盤,前者的總市值已腰斬至83.51億元,后者也僅剩269.15億元市值。

2009年就在高碑店落腳的大酒缸酒樓,一直到疫情之前生意都很紅火。據林卓透露,這家高3層樓、總共能容納四五十張桌子的京菜館,每天到了中餐、晚餐前后,都需排隊才能入座。

阿湯哥的沙縣小吃,從2015年開業至2019年,也從未虧損過,“從保本到盈利,眼看著周圍的影視公司、商鋪漸漸變多。”

03、挑戰仍在

高碑店的復蘇跡象令人欣喜,但重創過后,這里的挑戰仍在。

于楠回憶,在2022年5月,北京大面積居家辦公之前,花園里的入住率始終沒跌破過90%。“后來,很多企業員工無法來上班,去年下半年,園區的入住率下降到了80%左右,一些影視公司因為資金鏈斷裂而提前退租了。”

于楠透露,部分租戶曾希冀拿到項目回款后就回到花園里,然而,直到今天,這些老客戶仍不見蹤影,“或許是一些上下游企業的款項還沒到位,盡快回籠資金依然是他們目前最亟待解決的問題。”

于楠進一步表示,“現如今,和我談意向的都是新公司。那些有幸留下來的租客,在經營策略上也比以前謹慎了許多。租戶租賃的空間大小,不再動輒500-1000平米,更不會輕易擴租,多以200-300平米為主。”

“也正因為如此,花園里如今可容納的滿租商戶,由100家增加到了120家。”于楠表示,因為租賃面積普遍在縮減,初期一些大的整租空間,如今已經被分隔成了小空間。

縮減的不只有租賃面積,還有時間。

“2019年之前,在花園里租500平米以上的影視公司,在和園區簽租賃合同時,大都是5年期限。而如今,大量公司的租期都縮短為2-3年(花園里規定園內租期2年起步),主要是為了規避資金風險。”于楠感慨,“畢竟,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一個會先來。”

如于楠所說,僅在2022年,魏云飛運營的悠渡影管,旗下13家直營與托管影院,就因資金鏈逐漸緊張,陸續被轉讓,最終僅剩3家分店。盡管2023年行業有所回暖,但分店數量至今還未增加,擴建的計劃也只是在籌備階段。

魏云飛透露,疫情過后,悠渡影管為了節省開支,還裁撤了各個影院的店長,“雖然他們承擔的責任大一些,但收入也比其他工作人員高。后來,我們在各店雇傭的主管人員變成了權限相對較小的運營經理,由我直管。”據悉,目前悠渡影管的門店也沒有重設店長的崗位。

“畢竟,影院票房的恢復,還需要過程。疫情使得部分觀眾觀影的頻次下降了,消費者的信心對目前的影院經營而言,是一大挑戰。”魏云飛分析道。

比起花園里,在高碑店另一頭的清華紫光文創園,看起來要冷清許多。

“疫情之后,我們在高碑店這里租下了這個2000多平米的雙層空間。因為市場不景氣,盡管我們的租金仍在上漲,但我們給租客的租賃價格反而下降了。”Factory工廠影像空間的負責人吳均騰告訴燃次元。

據吳均騰介紹,這家店的租金大概為2元/平米/天,加上人工成本,每月開支在20多萬元。在這個2000平米的室內空間中,他們的影棚對外租賃的價格為130平米的小棚300元/小時,150平米的中棚350元/小時,超350平米的實景大棚600元/小時,不論影棚大小均4個小時起租。若按照保本計算,他們每日的營業流水都得近萬元,這也是他們近期大體的經營狀況。

“剛剛保平,還沒能盈利。”吳均騰對燃次元透露。

Factory工廠影像空間的客戶以平面媒體與短視頻媒體為主,但在高碑店,還有不少更大的影視基地,時不常接網劇、網大等劇組。“盡管基地比之前活躍了一些,但仍不如疫情前。”一位影視行業業內人士表示。

在高碑店千里之外的橫店影視城,開機項目仍比2021年少。據橫店影視城官網信息,2023年4月中旬,當地正在拍攝的劇組數量為20個,而2021年同期數量為35個。

“這或許是影視公司和‘優愛騰’等平臺公司仍執行的‘砍腰部’劇集策略,在影視基地的投射。”該業內人士還補充道,“拍攝需求下降,對于曾經以租賃為核心業務收入的影視基地而言,顯然是莫大的挑戰。因此,如今,不少影視城在加緊開發更多的沉浸式文旅項目。”

餐飲店的生意,也依舊今不如昔。

原本三層都用來招待顧客的大酒缸,自疫情之后消費者就開始減少,前兩年林卓把對外經營的空間縮減到了兩層,第三層作為庫房。如今,三層的功能仍舊是儲藏。

當然,比起去年,大酒缸的經營狀況確實好了很多,但人均消費力還沒能回到疫情前,“2020年之前,我們這里的人均消費大約在80-90元,如今差不多是50-60元了。”林卓透露,因為人均消費力的下降,自己不得不重新調整了菜單,增加了更親民的菜品。

疫情期間,阿湯哥的那家沙縣小吃,同樣裁了員。阿湯哥告訴燃次元,自己的餐館雖然不至于出現去年下半年“近乎歇業,把貨備齊了又不讓開”的情況,但人氣仍遠沒有2020年之前旺盛。

但阿湯哥的沙縣小吃還算是幸運的。

在這家小餐館附近,不少臨街商戶還緊閉著玻璃門,似乎已久未營業。畢竟,對于高碑店來說,欲在“久病后痊愈”,還需要時間。

*文中阿湯哥、林卓為化名。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高碑店悄然復蘇

作為全國影視行業晴雨表之一的高碑店,曙光已經初現。

圖片來源:Unsplash-Jovaughn Stephens

文|燃次元 陶淘

編輯 | 曹楊

在北京市朝陽區四惠以東、中國傳媒大學附近,國內著名的影視公司聚集地——高碑店村,疫情后復蘇的跡象已經初露端倪。

一個工作日的中午1點左右,當燃次元踏入餐館“大酒缸”時,老板林卓正忙不迭地奔波于顧客與后廚之間。

大酒缸是位于高碑店民俗文化大街的一家京味酒樓,根據林卓的介紹,現如今每日的客流量較去年同期有著顯著增長。

另一家位于高碑店的餐飲老店沙縣小吃,也從去年下半年半歇業的狀態中走了出來,“最近一段時間,每天中午11點40分至12點半,上座率都能有七八成。”該店90后老板阿湯哥透露。

除了高碑店附近的餐飲企業,停車場“一車位難求”的現狀,也佐證了高碑店的復蘇跡象。

“今年4、5月份,高碑店‘花園里文創園’超八成車位已經停上了車,而在2022年下半年,這個停車場里的車輛還寥寥無幾。”一位停車場工作人員告訴燃次元。

圖/花園里文創園門口 來源/燃次元拍攝

北京環球藝動影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悠渡影管”)已經在花園里安家3年。悠渡影管總部運營總監魏云飛透露,疫情讓他們的影院數量大幅收縮至僅僅3家,“但今年年初,由于院線票房表現向好,我們打算在年底前把收縮的影院規模重新擴建回來。”

作為影視產業鏈中游且更為垂直的器材租賃行業,他們的企業資金回籠周期,比后期制作公司來得更快一些。早在今年2月初,影視器材租賃公司中視晨陽的技術支持主管謝鵬就向燃次元透露,公司已經接到了疫情后第一筆出境拍攝的訂單,“去非洲拍攝紀錄片。”

高碑店地區曙光初現,與全國影視行業的整體回暖密不可分。

據燃次元不完全統計,2023年第一季度,9家核心電影類上市公司中,包括萬達電影、中國電影、橫店影視、華誼兄弟在內的7家影視公司,都實現了營收與凈利不同幅度的上漲。

“春江水暖鴨先知”,頭部影視公司的業績,成為了行業趨勢向好的風向標。

不過,盡管“寒冬”已去,但在歷經了影視行業的“去泡沫式”監管、3年疫情下的沖擊之后,高碑店尚未迎來真正的夏天。

雖比去年的人氣旺了不少,但阿湯哥家的沙縣小吃還沒能實現盈利;大酒缸的顧客有所回升,但“人均消費卻明顯下降”;花園里的停車場“不夠用了”,但現有的租戶與園區續訂的租期變短了;悠渡影管雖然已經有了影院擴建計劃,但目前也仍處在籌劃階段……

全國影視行業也如是。

南至橫店影視城,開機項目也仍比2021年同期減少。一位影視行業業內人士表示,“這或許與影視行業降本增效、縮減拍攝項目的戰略有關。”

與此同時,院線的元氣也并未完全恢復。據貓眼專業版數據,2023年5月,全國票房為34.09億元,較2021年同期的48.66億元仍下降了30%,觀影人次更是從1.3億下降到了8367.5萬人次,降幅為33%。“這是因為疫情影響了部分觀眾的觀影習慣,導致觀影頻次下降。”魏云飛表示。

不難看出,盡管一切都在有序恢復,但重創過后,影視行業還需要更多時間去愈合“傷口”。這也就不難理解,作為全國影視行業晴雨表之一的高碑店,曙光雖已經初現,但離全面復蘇,仍來日方長。

01、曙光初現

高碑店的夏天雖不會輕易來到,但這里的復蘇跡象,卻已初現。

做影棚租賃、拍攝制作的“Factory工廠影像空間”,已經在這里開了4年時間。該店的負責人吳均騰告訴燃次元,“雖然我們公司隔壁的一家賣了6、7年打印器材的老店,沒能挺過去年年底,但同是在這里,近日又新開張了一家婚紗攝影店。”

4月底的一天,燃次元看到,該婚紗攝影店門外的工人,正在加緊給室外區域裝修。

悠渡影管公司負責人告訴燃次元,盡管現階段公司旗下正在運營的影院只有3家,但因為對未來院線市場抱有樂觀地預期,所以公司會在未來半年重新將影院拓展到10家。

“已知的信息,包括《海王2》、《變形金剛》等系列好萊塢大片,內地的上映時間均與北美同步,目前已經在上映的《速度與激情10》,甚至是先于北美上映的,再加上國內積壓佳作也會在未來幾個月內在影院釋放,市場有可能逐漸追平至2021年的水平。”

據花園里的招商負責人于楠透露,去年5月,北京全面居家辦公之后,花園里一部分租戶都陸續退租了,“但近日,又開始有新公司找我恰談入駐意向了。”

于楠告訴燃次元,在自己的朋友圈里,不少經營影視器材租賃公司的朋友正在參加展會、峰會,“他們的文案基本都在說,今年的影視拍攝,相比前兩年明顯增加了。”

到了4月底,忙碌的謝鵬因為抽不出時間,只好拜托同事、中視晨陽的業務經理張博文再次向燃次元介紹公司的經營情況。

“從個人的業務角度來說,我已經比去年3、4月時忙了一倍。疫情期間,我們公司裁了40%的員工,近兩個月,因為業務需要,又重新招了不少新員工。”張博文介紹,新員工中,校招生增加了7、8位,“我們還在長期招聘中。”

餐館也漸漸恢復了幾分生氣。

去年門庭冷落的大酒缸,最近一段時間每餐的翻臺率又回升至了3-4次;一些新店也已經在高碑店安家。“李海龍麻辣燙”的店員告訴燃次元,門店是今年年后才搬到花園里文創園附近的。

燃次元來到店里的這個中午,11點半剛過,李海龍麻辣燙不足10桌的店內,就已經坐了4-5桌。

與此同時,高碑店沉寂了很久的區域文化活動,也在五一期間重新熱鬧了起來。4月29日-5月3日,高碑店“不只是集市”的草地集市與后備箱集市,吸引了不少游客參與。

高碑店初見復蘇的局面,折射的正是全國影視行業正在回春的基本面。

電影市場方面,雖然今年3-5月份的觀影人次總和還不及2021年,但在《鈴芽之旅》《灌籃高手》等海外人氣影片的引進下,4月的觀影人次達到了7497萬次,高于2021年同期的6862.2萬次。

文旅市場方面,在過去的“五一”假期,全國多家旅游景區游客接待量迎來高峰。據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國內旅游出游合計2.74億人次,同比增長70.83%;實現國內旅游收入1480.56億元,同比增長128.90%。

文旅市場的回暖,也帶動了影視觀光需求的回升。據攜程相關數據,“五一”期間,浙江十大熱門景區中,橫店影視城在其中位列第七。

此外,“五一”期間,距離高碑店數十公里之外的影都懷柔,在這里舉辦的“北京國際電影節嘉年華”,接待了17.2萬人次的游客,同比增長了14.7%。據影都懷柔官方公眾號,嘉年華還拉動了周邊餐飲及住宿,實現了530萬元(人民幣,以下未標注則同)的銷售收入,食宿同比增長了164.2%。

02、昔日榮光

只不過,雖然高碑店已走出谷底,但相較于2018年之前的榮光,仍今非昔比。

7年前,花園里剛剛落成,彼時就成為園區招商掌舵人的于楠,親眼見證了位于高碑店的不少影視公司,從輝煌走向沒落。

“2016-2018年上半年,不少在影視公司做過幾年的選角導演,都敢立馬出來創業,到我這兒租上幾百平米的房子,在做成了一兩個項目后,又來找我擴大租住的面積。”回憶起7年前的欣欣向榮,于楠說道,彼時,租賃面積超500平米的公司不在少數,1000-2000平米的租戶,也并不罕見。

燃次元還了解到,2016年下半年至2018年下半年,也就是行業擠出泡沫的相關政策前,花園里的毛坯房價格,就已經達到了3.2元/平米/天。“那時候,花園里精裝修后的成交價,大約能達到3.8元/平米/天,高的甚至能達到4元/平米/天。而當時的成交價,目前只能作為報價了。”于楠透露。

和于楠有著相似感受的,還有中視晨陽的謝鵬。主要從事大型紀錄片、綜藝類節目攝影機租賃業務的中視晨陽,在全國公有4家分店,疫情前的客戶主要是大型劇組。

“不同于如今小劇組只需普通設備、單機位,營收在1000-2000元/日/劇組的情況,疫情前,大中型劇組需要功能齊備的高質量攝影機,且基本都是3臺起步。除了主機之外,還需要側面機位和滑軌機位,我們每天從1個劇組獲得的租賃營收就常常有1萬元以上。”謝鵬告訴燃次元。

謝鵬補充道,因為大部分劇組的器材租賃都需要技術人員跟組,在疫情之前,中視晨陽的技術人員每月只能歇4-5天,“可能今天晚上6、7點回來,晚上12點又趕去另一座城市跟下一個組,馬不停蹄。”

如今僅剩3位員工的悠渡影管總部,在影視寒冬之前,包括運營總監、市場經理、行政人事、財務、綜合管理總監在內的員工數量曾一度達25人,“除了管理影院,許多崗位是用來拓展、籌建的。”魏云飛透露。

從上述多位駐扎在高碑店多年的人士口中不難看出,彼時,業內人士對未來充滿了自信,高碑店街頭巷尾處處都是編導、演員、剪輯、餐飲老板,串成了北京影視文化毛細血管最密集的地方。正如音樂人臧鴻飛曾調侃,“在北京高碑店的草地上澆點水,來年春天,就會長出一堆導演。”

的確,高碑店的繁榮,正是當時全國影視行業野蠻生長的寫照。

據貓眼專業版數據,2016-2018年,中國的電影票房從454.5億元增長到了607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超過了15%。

國內影視龍頭華誼兄弟,在2015-2016年的股價曾一度超過了200億元,一時風頭無兩。2015年底,萬達電影的市值也達到了1467億元的高光時刻。只不過,截至到6月2日收盤,前者的總市值已腰斬至83.51億元,后者也僅剩269.15億元市值。

2009年就在高碑店落腳的大酒缸酒樓,一直到疫情之前生意都很紅火。據林卓透露,這家高3層樓、總共能容納四五十張桌子的京菜館,每天到了中餐、晚餐前后,都需排隊才能入座。

阿湯哥的沙縣小吃,從2015年開業至2019年,也從未虧損過,“從保本到盈利,眼看著周圍的影視公司、商鋪漸漸變多。”

03、挑戰仍在

高碑店的復蘇跡象令人欣喜,但重創過后,這里的挑戰仍在。

于楠回憶,在2022年5月,北京大面積居家辦公之前,花園里的入住率始終沒跌破過90%。“后來,很多企業員工無法來上班,去年下半年,園區的入住率下降到了80%左右,一些影視公司因為資金鏈斷裂而提前退租了。”

于楠透露,部分租戶曾希冀拿到項目回款后就回到花園里,然而,直到今天,這些老客戶仍不見蹤影,“或許是一些上下游企業的款項還沒到位,盡快回籠資金依然是他們目前最亟待解決的問題。”

于楠進一步表示,“現如今,和我談意向的都是新公司。那些有幸留下來的租客,在經營策略上也比以前謹慎了許多。租戶租賃的空間大小,不再動輒500-1000平米,更不會輕易擴租,多以200-300平米為主。”

“也正因為如此,花園里如今可容納的滿租商戶,由100家增加到了120家。”于楠表示,因為租賃面積普遍在縮減,初期一些大的整租空間,如今已經被分隔成了小空間。

縮減的不只有租賃面積,還有時間。

“2019年之前,在花園里租500平米以上的影視公司,在和園區簽租賃合同時,大都是5年期限。而如今,大量公司的租期都縮短為2-3年(花園里規定園內租期2年起步),主要是為了規避資金風險。”于楠感慨,“畢竟,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一個會先來。”

如于楠所說,僅在2022年,魏云飛運營的悠渡影管,旗下13家直營與托管影院,就因資金鏈逐漸緊張,陸續被轉讓,最終僅剩3家分店。盡管2023年行業有所回暖,但分店數量至今還未增加,擴建的計劃也只是在籌備階段。

魏云飛透露,疫情過后,悠渡影管為了節省開支,還裁撤了各個影院的店長,“雖然他們承擔的責任大一些,但收入也比其他工作人員高。后來,我們在各店雇傭的主管人員變成了權限相對較小的運營經理,由我直管。”據悉,目前悠渡影管的門店也沒有重設店長的崗位。

“畢竟,影院票房的恢復,還需要過程。疫情使得部分觀眾觀影的頻次下降了,消費者的信心對目前的影院經營而言,是一大挑戰。”魏云飛分析道。

比起花園里,在高碑店另一頭的清華紫光文創園,看起來要冷清許多。

“疫情之后,我們在高碑店這里租下了這個2000多平米的雙層空間。因為市場不景氣,盡管我們的租金仍在上漲,但我們給租客的租賃價格反而下降了。”Factory工廠影像空間的負責人吳均騰告訴燃次元。

據吳均騰介紹,這家店的租金大概為2元/平米/天,加上人工成本,每月開支在20多萬元。在這個2000平米的室內空間中,他們的影棚對外租賃的價格為130平米的小棚300元/小時,150平米的中棚350元/小時,超350平米的實景大棚600元/小時,不論影棚大小均4個小時起租。若按照保本計算,他們每日的營業流水都得近萬元,這也是他們近期大體的經營狀況。

“剛剛保平,還沒能盈利。”吳均騰對燃次元透露。

Factory工廠影像空間的客戶以平面媒體與短視頻媒體為主,但在高碑店,還有不少更大的影視基地,時不常接網劇、網大等劇組。“盡管基地比之前活躍了一些,但仍不如疫情前。”一位影視行業業內人士表示。

在高碑店千里之外的橫店影視城,開機項目仍比2021年少。據橫店影視城官網信息,2023年4月中旬,當地正在拍攝的劇組數量為20個,而2021年同期數量為35個。

“這或許是影視公司和‘優愛騰’等平臺公司仍執行的‘砍腰部’劇集策略,在影視基地的投射。”該業內人士還補充道,“拍攝需求下降,對于曾經以租賃為核心業務收入的影視基地而言,顯然是莫大的挑戰。因此,如今,不少影視城在加緊開發更多的沉浸式文旅項目。”

餐飲店的生意,也依舊今不如昔。

原本三層都用來招待顧客的大酒缸,自疫情之后消費者就開始減少,前兩年林卓把對外經營的空間縮減到了兩層,第三層作為庫房。如今,三層的功能仍舊是儲藏。

當然,比起去年,大酒缸的經營狀況確實好了很多,但人均消費力還沒能回到疫情前,“2020年之前,我們這里的人均消費大約在80-90元,如今差不多是50-60元了。”林卓透露,因為人均消費力的下降,自己不得不重新調整了菜單,增加了更親民的菜品。

疫情期間,阿湯哥的那家沙縣小吃,同樣裁了員。阿湯哥告訴燃次元,自己的餐館雖然不至于出現去年下半年“近乎歇業,把貨備齊了又不讓開”的情況,但人氣仍遠沒有2020年之前旺盛。

但阿湯哥的沙縣小吃還算是幸運的。

在這家小餐館附近,不少臨街商戶還緊閉著玻璃門,似乎已久未營業。畢竟,對于高碑店來說,欲在“久病后痊愈”,還需要時間。

*文中阿湯哥、林卓為化名。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强县| 南平市| 苏尼特左旗| 灵璧县| 乐昌市| 虎林市| 抚州市| 阳山县| 施甸县| 佛坪县| 隆子县| 富平县| 博乐市| 沙河市| 阿拉善左旗| 称多县| 克拉玛依市| 鸡泽县| 乌鲁木齐市| 瑞丽市| 永平县| 苍山县| 九江市| 芜湖县| 双辽市| 红桥区| 石柱| 渭南市| 陆良县| 蒙山县| 永州市| 高密市| 双鸭山市| 洪泽县| 张北县| 岚皋县| 惠安县| 顺平县| 汉川市| 常熟市| 咸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