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戈振偉
6月10日是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在這天,大灣區將有大動作。一場充滿“速度與激情”的重磅龍舟賽事即將在東莞水鄉上演。
6月10日至11日,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東莞市人民政府將共同主辦2023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廣東主會場系列活動。其中,在東莞市沙田鎮龍舟公園舉辦的粵港澳大灣區(廣東)龍舟邀請賽將是本次活動的重頭戲。
據介紹,本次活動以賽為媒,強手匯聚,著重凸顯“人文灣區,一水同舟;萬眾一心,賽龍奪錦”的精神內核。
一是突出灣區城市共同參與。共邀請來自粵港澳的18支龍舟隊伍參賽,其中包括香港沙田同心龍舟隊、香港警察龍舟隊、澳門獨木舟會龍舟隊等9支港澳龍舟隊伍,以及大灣區內廣東九個城市的9支龍舟隊伍。同時,還邀請港澳同鄉會、港澳青年代表和行業代表到現場觀賽,粵港澳鄉親歡聚一堂、品味龍舟盛宴。
二是突出傳承龍舟文化傳統。東莞素有“龍舟月”傳統,本次龍舟賽結合這一特色,特別組織東莞水鄉10個鎮街及沙田鎮17個村(社區),按地方慣例進行傳統龍(一艇60人)比賽?;顒悠陂g,還將開展請龍頭、起龍、洗龍、裝龍頭、點睛、游龍、吃龍船飯等傳統龍舟儀式,以傳統龍舟文化為精神紐帶,增進灣區各城市人文交流。

三是突出龍舟賽事專業水準。專門邀請了中國群眾文化學會、廣東省龍舟協會作為指導單位,組建以國際級、國家級裁判為主力的裁判團隊,嚴格按照中華龍舟大賽標準執行,確保比賽公平公正。
龍舟賽當天,還將通過廣東廣播電視臺體育頻道對龍舟賽進行全程直播,50多個新媒體平臺同步網絡直播,為大家奉獻“泛舟江上、賽龍奪錦”的精彩視覺盛宴。
賽龍舟是極具嶺南特色的非遺項目,是大灣區共有共享的傳統文化。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廣東主會場活動以賽龍舟為特色亮點,重點展示近年來粵港澳三地的非遺保護成果,促進大灣區人文交流和融合發展。
“賽龍舟,就是要爭第一!”
人、水、舟三者融合,是嶺南風情的獨特文化符號,而地處粵港澳大灣區 " 黃金內灣 " "C 位 " 的東莞,水鄉澤國,河流縱橫,水面闊廣,賽龍奪錦,自宋以來,沿襲至今。
立夏之后,“龍舟水”一下,端午節就快到了。而端午節肯定少不了賽龍舟,這也成了東莞全城萬眾期待的夏季盛事。
清末廣東著名學者屈大均《廣東新語》卷十八記載:“廣中龍船,惟東莞最盛。自五月朔至晦(從初一到三十),鄉鄉有之?!?東莞人賽龍舟,不是一兩天,而是一個月,故稱“龍舟月”,期間東莞市水鄉片及東江沿岸地區各鎮街會根據當地潮汐大小,定出本村龍舟景觀的日子。這是自屈大均那個年代就已形成的傳統。
而今,數百年過去,東莞人對龍舟的熱情更盛,“龍舟”也已成為東莞響當當的金字招牌。每年只要進入農歷五月,東莞的房東也開始忙碌起來,萬江、石碣、中堂、沙田、常平、厚街、麻涌等10多個鎮街就會開始上演“千龍齊發”,場面震撼。

東莞的賽龍舟在2010年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大灣區最有名的龍舟賽事之一。“賽龍舟,就是要爭第一!”在東莞,除了龍舟氛圍超好,龍舟獎杯也超多。
1984年,東莞龍舟隊赴香港參加第七屆國際龍舟邀請賽勇奪冠軍;1998年,沙田鎮的龍舟隊代表國家組隊參加在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舉行的亞洲杯龍舟賽和國際邀請賽,先后奪得五個冠軍;1996年,沙田龍舟打破了傳統觀念,破天荒成立了全國第一支女子龍舟隊。1999年8月,沙田鎮女子龍舟隊代表國家參加在英國諾丁漢舉辦的第三屆世界龍舟錦標賽,一舉囊括女子三項冠軍;2000年,沙田被中國龍舟協會授予全國第一個“龍舟之鄉”稱號;接著,2006年,中堂鎮也被授予“龍舟之鄉”稱號;2013年,麻涌職業龍舟隊宣告成立,此后不但在多項在國內外賽事中獲得佳績,也多次以“全滿貫”之姿摘下國內級別最高、競技水平最高、影響力最大的中華龍舟大賽分站賽總成績第一的成績。至今,麻涌、沙田等鎮的龍舟隊多次在國際性業余或職業比賽中奪得冠軍。
在這耀眼成績的帶動下,東莞龍舟在國內名聲大噪。越來越多東莞人慢慢喜歡上了龍舟,業余龍舟俱樂部在各鎮街陸續出現,數量已有二十多家。
今年正積極備戰6月10日粵港澳大灣區(廣東)龍舟邀請賽的麻涌龍舟隊此前在全鎮范圍內選拔龍舟健兒,最年輕的才20歲,剛剛從父輩接過“龍舟槳”,他們對龍舟都有著一種質樸深厚的感情。為期兩個月的訓練是辛苦而枯燥的,但對于在水鄉長大的他們來說,對龍舟的情懷抵過了身體的疲憊。有龍舟隊員說:“我們都是麻涌人,現在坐在同一條船為麻涌爭光,一條船上一條心,這是一份榮譽?!?/span>
值得一提的是,“女子上龍舟”在過去一度被視為禁忌,但在改革開放的大時代背景下,東莞人的開放包容,在女子龍舟隊這個“新事物”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1992年和1993年連續兩年,橋梓村在常平運河上舉辦大型龍舟競渡和游龍活動,還組織本村女子龍舟隊,工廠女子龍舟隊參加,盛況空前。

1999年,受國家體育總局委托,沙田鎮把一幫媽媽級別的農民組成女子龍舟隊,參加英國諾丁漢第三屆世界龍舟錦標賽,力壓其他國家的專業女子劃艇隊,奪得女子三個項目的所有金牌,令人刮目相看。
東莞龍舟,早已不是單純的娛樂和競技
這屆在河道夜以繼日訓練的扒龍船的東莞人,更是展現出前所未有的拼勁,用上了物理、數據、工具等來為龍舟隊“加碼提速”。如高埗鎮蘆村龍舟隊自制了室內“陸游器”,在龍舟四周裝上鐵架吊起裝滿30斤泥沙的鐵桶,龍舟隊員要用標準的劃龍舟姿勢去拉動這個鐵桶,如此進行室內訓練;沙田龍舟隊則使出了“殺手锏”,在龍舟尾拖上輪胎進行訓練;還有夜晚挑燈訓練不停歇的道滘龍舟隊……
在東莞,龍舟早已不是單純的競技活動和節日盛宴,它承載的“同舟共濟,團結拼搏,力爭上游,奮勇爭先”的精神力量,像血液一樣,流淌在東莞人身上。
被網友們由衷折服的“一生要強的東莞龍舟隊”,映射出東莞的進取精神?!昂笊幸佑桶?!不贏要被叔公罰跪祠堂啦!”“在我們村,決不允許輸!”“一定要團結,團結才能基業長青,源遠流長。”……在每條震撼人心的龍舟訓練視頻底下,也寫滿了大家對龍舟精神的敬仰和傳承,也讓人看到傳統文化在這里從來沒有黯淡,也早已有了新的生命力。

東莞,每天綻放新精彩。180多年前,虎門銷煙讓虎門成為覺醒之門,東莞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篇地;40多年前,東莞敢為人先,內地第一家“三來一補”企業太平手袋廠在虎門誕生,東莞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個精彩而生動的縮影”;如今,東莞已發展成為全國第十五個“雙萬”城市,位居《中國綜合經濟競爭力城市榜》前20,連續7年入選新一線城市,東莞15個鎮入選2022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前100名,所有鎮街位列千強鎮?!敖烽_篇地”“國際制造名城”“潮流東莞”“籃球城市”四張名片越發閃光。
作為國際制造名城,東莞依托強大的制造業基礎,特別是近年蓬勃發展的潮玩產業,在推動“非遺+文創”“非遺+潮玩”“非遺+產業”的深度融合上亮點紛呈,由于與灣區各城市地緣接近、人緣相親,往來便利、交往頻繁,東莞在承辦大灣區重要活動、促進灣區人文交流方面也能發揮重要作用。
關鍵時刻,東莞總是能“硬頂上”,在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上,聚焦“科技創新+先進制造”,東莞35個鎮街(園區)猶如35個健壯的劃手,拼盡全力催動東莞這條龍舟在灣區城市競爭中跑馬突圍,賽龍奪錦。
附:2023年東莞龍舟月系列活動安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