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華爾街科技眼 楊曉羽
編輯|羅卿
TCL對全資子公司奧馬的整合拉開大幕。奧馬電器最新公告稱,公司擬通過現金方式購買TCL實業全資子公司 TCL家用電器(合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合肥家電”)100%的股權。
這是2021年TCL家電入主奧馬電器以后首次大型資產整合,此次交易的目的是避免集團內部的同業競爭。
此次整合后,TCL旗下的白電業務就統一整合進入奧馬上市公司的平臺。
家電分析師劉步塵預測,此舉是TCL家電借殼奧馬電器上市的前奏,下一步,奧馬電器將改名TCL電器,奧馬電器退出歷史舞臺。
對此,TCL方面稱,目前交易正在籌劃之中,對于相關問題不便回復。
高開低走的發展史
奧馬電器成立于冰箱市場虎踞龍盤的2002年。2003年到2011年,奧馬電器冰箱年產量從4萬臺增長到420萬臺,年均復合增長率78.94%。
2012年奧馬電器成功登陸資本市場,在資本的助力之下,奧馬電器5年內營收翻倍——2008年,奧馬電器的年營收僅有21億,2013年卻創造了42億的業績,相當于在短短5年時間里再造一個奧馬。
2015年,奧馬發展出現拐點。盡管當時奧馬發展風頭正勁,創始人蔡拾貳卻萌生退意。2015年11月,蔡拾貳執掌的奧馬電器宣布以6.12億元收購中融金51%股權,股權轉讓后,趙國棟接替蔡拾貳,成為奧馬電器實際控制人。
表面看來,趙國棟給奧馬帶來“家電+金融”雙輪驅動的業務模式。實際上,趙國棟看中的是殼資源。
A股上市的實業公司如愿搭上互聯網金融快車后,奧馬電器股價一飛沖天,攀升至近130元/股的歷史最高價,系當時股價最高的家電股。
在此過程中,蔡拾貳及趙國棟均因減持、質押所持股份,套現數億元,堪稱“一夜暴富”。有媒體稱,除大股東外,另有70多名員工成為千萬富翁。
然而好景不長,2018年,P2P大幕突然落下。受當年金融政策和金融行業整體環境影響,奧馬電器金融板塊業務收入大幅下滑,計提壞賬準備金超10億元 。2018年,奧馬電器虧損約19億元,相當于公司虧掉此前10年凈利潤總額。
另外, 據奧馬電器2018年12月公告稱,由于多筆債務逾期,奧馬電器遭凍結或輪候凍結的銀行賬戶26個,被凍結資金總額累計為6.9億元,同時卷入17條法律訴訟。
債務壓頂、經營困難,當時的奧馬電器已經元氣大傷,股價暴跌。2020年11月,奧馬公司控股股東西藏融通眾金持有的奧馬電器約12.5%的股份質押被強平后進行司法拍賣。之后就拉開了TCL家電集團入股奧馬的序幕。
穩準狠的收購:9個月內10次增持
盡管當時的奧馬電器冰箱風光難再,錯過了家電行業發展的多個重要時間節點,但和趙國棟一樣,李東生知道奧馬電器殼資源的價值——登陸A股難度不容小覷,新股市盈率還受23倍PE值所限。此外奧馬還能補齊TCL白電業務的短板,所以,“錯過奧馬等十年”,大概是李東生的真實想法。
盡管當時的奧馬財務狀況看起來千瘡百孔——2020年11月,奧馬電器股份在淘寶交易平臺拍賣還出現流拍,盡調更是不難發現奧馬的財務漏洞。但李東生卻大行不顧細謹般堅定,從2021年1月開始,通過二級市場的超過10出手,斥資大約25億就拿下奧馬的控制權。
TCL最初獲得奧馬股權是從司法拍賣開始,2021年1月中旬,奧馬電器子公司西藏融通眾金質押給廈門國際信托的全部股權被司法拍賣。公開信息顯示,惠州TCL家電集團以1.86億元拿下其中4047萬股,即奧馬電器3.74%股權,另有不到9%的股權被四名不明背景的自然人瓜分。當時,奧馬電器就在隨后的公告中指出,如果上述股權購買方(即惠州TCL家電集團和四名自然人)存在一致行動關系,可能導致公司控制權發生變化。
TCL并不滿足于此,之后在二級市場和一致行動人中新融澤聯手,連續舉牌奧馬電器。中新融澤是中新融創資本設立的有限合伙企業,中新融創曾是中植系核心PE平臺之一,在A股資本市場一度非常活躍,2018年底被TCL控股后成為TCL的資本投資平臺,并在2019年4月架構重組之后留在了上市公司TCL科技。
2021年1月8日-1月27日期間,TCL家電集團和一致行動人中新融澤在二級市場買入奧馬電器股份分別達到2.87%、2.13%,合計斥資不足3億元買入5%,構成舉牌。1月29日-2月4日,TCL家電集團又繼續斥資近3億元買入奧馬電器5%的股份,再度舉牌。
之后通過大約7次交易,TCL和中新融澤已累計持有奧馬電器27.01%的股份。
緊接著,TCL家電集團在2021年8月26日至2021年9月24日間的22個交易日中,以6元/股收購奧馬電器約23%股份。TCL家電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中新融澤將合計持有奧馬電器一半的股份。
不過,2021年9月7日,奧馬電器因涉嫌違規對外提供擔保而被“戴帽”,變更為“ST奧馬”。公司在自查中還發現存在5處疑似違規行為,造成對2020年年報披露的相關財務數據不準確等情況。
2022年 9 月,公司控股股東 TCL 家電主動承擔該業務約 3 億元歷史隱性債務的兜底償付責任,公司股票 自 2022 年 9 月 23 日撤銷其他風險警示。
細數這場緊鑼密鼓的收購就不難發現,盡管交易環節復雜,交易過程充滿了阻力,但李東生志在必得,拿下奧馬。
迷途知返,業績大增
重新聚集主業的奧馬交出了2022年的成績單,報告期內公司營收78.4億,下滑22%;凈利潤4.3億元,同比增長630%。這一增利不增收的業績遭到了深交所發來問詢函。奧馬回復稱的大概意思是主業利潤增長副業止損——2021年虧損4.6億元的金融科技業務,已完成資產處理;對于冰箱業務,按照奧馬的描述,中國市場及亞太地區市場開拓取得突破性進展,但整體業務規模受歐洲消費市場低迷影響較大。 產品結構持續優化,高端風冷冰箱占比提升 。
由此來看,對奧馬而言,李東生像“野蠻”的入侵者,也是真正意義上的救贖者。
奧馬對于TCL的意義也不容小覷。2013年4月,彼時早已是彩電巨頭的TCL董事長李東生曾放出豪言,TCL要在“五年內進入中國白電第一陣營”。但是5年后的2018年,TCL不僅未能殺入美的、海爾、格力等巨頭盤踞的“白電第一陣營”,整個家電業務也被上市公司剝離。2019年,TCL白電事業部更是以億元虧損結束了全年經營。
新的事業部經理張榮升上任后便提出“精品戰,智能戰,海外戰”戰略。
TCL白電業務也需要奧馬為其帶來“硬實力”和戰略支撐。對于奧馬和TCL與產生的協同效應,劉步塵表示期待,他認為,奧馬冰箱的團隊還是原班人馬,該團隊很成熟的白電全產業鏈運作經驗。在奧馬的高速成長期,奧馬電器總裁姚友軍在接受《華爾街科技眼》采訪時曾介紹,冰箱的生產成本除了固定資產以外,其他主要是研發成本、模具成本。奧馬通過模塊化、系列化、通用化的“三化”原則,實現了“一套模具,多種產品”的生產方式,有效降低了產品的生產成本。基于產品的成本競爭力,奧馬在出口市場順利開疆拓土。
這樣看來,奧馬團隊有豐富的經驗和成熟的打法,在管理團隊和業務骨干穩定的背景下,能在TCL強大的集團背景下,發揮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