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趙陽戈
本周上會的公司中,有兩個特別的存在,一個是慧翰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慧翰股份),另一個是山東泰豐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泰豐智能),兩家公司均是IPO撤回后換了跑道再戰,尤其是慧翰股份,曾經更是走到了注冊環節,距離上市僅是一步之遙。
慧翰股份曾在注冊階段選擇撤回
根據公開信息,慧翰股份曾于2020年4月8日獲得科創板的受理,2020年4月30日進入問詢環節,2020年8月20日過會,拿到諸多公司夢寐以求的路條,2020年8月26日慧翰股份提交了注冊文件,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在2021年3月2日慧翰股份終止注冊,登陸A股的旅程戛然而止。而終止注冊的緣由,則是公司和其保薦機構提交了撤回的申請。

資料顯示,當時的慧翰股份保薦機構為興業證券,會計師事務所容誠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律師事務所上海市瑛明律師事務所,計劃融資額5.31億元。
2022年7月15日,慧翰股份再啟IPO程序,2022年7月15日獲得了創業板的受理,換了跑道,2022年8月12日進入問詢環節,根據安排,其講在2023年6月1日上會,接受深交所上市委的審議。這一次,慧翰股份換了新保薦機構廣發證券,會計師事務所未變,但律師事務所變成了國浩律師(上海)事務所,計劃融資金額也調整成了7.13億元。

慧翰股份為何上一次在注冊環節選擇撤回呢?要知道彼時彼刻當真距離登陸A股只一步之遙。界面新聞注意到,就在2021年2月4日,慧翰股份收到了來自證監會的《關于對慧翰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實施現場檢查的通知》,2021年2月18日,公司火速召開第三屆董事會第五次會議,會議上就通過撤回首發申請的議案。這之后,證監會就并未對慧翰股份實施現場檢查。
關于此,深交所上市委在問詢中就已經問及,根據慧翰股份的描述,前次申報時由于收入和利潤規模均相對較小,才主動撤回了申請材料。如今業績規模及盈利水平較前次申報均有較大幅度提升,前次申報撤回原因已消除。
資料顯示,慧翰股份要從事車聯網智能終端、物聯網智能模組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同時為客戶提供軟件和技術服務。在車聯網領域,公司為上汽集團、奇瑞汽車、吉利汽車、比亞迪、廣汽集團、理想汽車、蔚來汽車、寧德時代、德賽西威、電裝天、安波福等多家大型自主品牌整車廠商和產業鏈龍頭企業提供車聯網智能終端、物聯網智能模組和解決方案,目前為上述客戶的一級供應商。同時,公司的智能模組還搭載在大眾汽車、豐田汽車、通用汽車、長城汽車等國內外知名品牌的車型上。在其他產業物聯網領域,物聯網智能模組產品應用于工業級物聯網市場,此公司為Microchip、Sierra 和Cerence等全球知名物聯網解決方案供應商提供智能模組及智能單元。2020年至2022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65億元、4.22億元、5.8億元,凈利潤分別為2719.42萬元、5919.64萬元、8562.61萬元。
從風險提示來看,慧翰股份對大客戶的依賴仍然很高,報告期內前五客戶銷售收入占比78.75%、77.67%及81.53%,其中對上汽集團的銷售收入占各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43.40%、43.35%和44.63%。另外,公司毛利率也出現了一些波動,報告期內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29.40%、30.14%和27.97%。
至于募資,這一次的7.1346億元將投入到“智能汽車安全系統研發及產業化項目”、“5G車聯網TBOX研發及產業化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上,上一次的募投項目中則并無“智能汽車安全系統研發及產業化項目”。

泰豐智能從科創板換到創業板
同樣從科創板換到創業板的,還有即將在6月2日上會接受首發審議的泰豐智能。
公開信息顯示,泰豐智能曾在2020年6月30日獲得科創板受理,計劃融資金額3.36億元,2020年7月27日進入問詢環節,但2020年9月23日終止IPO,終止的緣由同樣是2020年9月公司選擇了撤回申請。當時泰豐智能的保薦機構為長城國瑞證券,會計師事務所是大信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律師事務所北京市康達律師事務所,評估機構坤元資產評估有限公司。

轉眼時間來到2022年,泰豐智能重啟IPO,于2022年8月11日獲得創業板的受理,2022年9月6日進入問詢環節,2023年6月2日上會。這一次泰豐智能的保薦機構為第一創業,會計師事務所為和信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律師事務所和評估機構都沒變。至于計劃融資金額,也變成了5.5億元。

根據2023年5月26日披露的上會稿,泰豐智能是一家從事液壓元件及電液集成控制系統的研發、涉及、生產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主要產品為二通插裝閥、電液集成控制系統和其他液壓元件,其他液壓元件主要包括多路閥、充液閥、柱塞泵和液壓缸等。泰豐智能的客戶包括中國一重、中國二重、中國重型、太原重工、華宏科技、天津天鍛、合鍛智能、徐工集團、中聯重科等大型國有企業及上市公司。2020年至2022年公司的營業收入分別為3.46億元、5.19億元、6億元,凈利潤分別為3131.35萬元、6760.49萬元、8400.67萬元。公司預計2023年一季度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為1.43億元和1549.87萬元。
對于上一次的撤回,同樣在這一次遭到問詢。根據泰豐智能的審核問詢函回復,上一次IPO公司滿足《科創屬性評價指引(試行)》的相關要求,公司生產的電液比例伺服二通插裝閥、高性能多路閥和高壓柱塞泵等主要產品實現了進口替代,后續再審核過程中對于“進口替代”的審核要求逐步趨嚴,公司的科創屬性是否突出較難論證,因此才撤回了申請。
那么這一次泰豐智能選擇了創業板,是否也是由此考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