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黃昱
接棒不久的楊惠妍開始對碧桂園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
5月31日,據界面新聞了解,碧桂園控股在當日發布對旗下組織架構進行調整的通知,將旗下業務進行更具體的劃分,新成立地產集團,去年剛成立的科技建筑集團與地產集團平級。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年初碧桂園旗下聚焦機器人研發的子公司博智林已合并進科技建筑集團,而原屬于科技建筑集團的傳統代管代建業務則納入到新成立的地產集團。
至此,碧桂園控股集團下設兩大產業集團和兩大業務板塊,包括地產集團、科技建筑集團、新業務事業部、創投事業部。
組織架構調整也伴隨著人員變化。碧桂園總裁莫斌將兼任科技建筑集團董事長,原博智林機器人公司董事長、廣清區域總裁丁杰繼續擔任碧桂園控股副總裁兼科技建筑集團總裁。
另值得關注的是,碧桂園常務副總裁程光煜將擔任碧桂園地產集團CEO。
此番人事安排并不讓人意外,因為早在今年2月,碧桂園調整高管分工時,程光煜在原有分管營銷、品牌、投資和設計的基礎上,又接管了運營中心。彼時就有分析指出,程光煜幾乎全面負責碧桂園的地產開發業務。
去年12月,程光煜已進入碧桂園董事會。當時與碧桂園CFO伍碧君一起成為新的執行董事。
現年43歲的程光煜在2007年加入碧桂園,2012年至2014年期間,負責監督一些地區房地產項目的整體營運管理及可持續發展;從2014年起,程光煜開始負責碧桂園整體營銷管理,此后又陸續開始負責品牌管理、投資策劃管理、產品設計管理工作,并分管風控審計監察中心及文商旅集團。
對于此番組織架構調整的原因,碧桂園指向,“一體兩翼”發展戰略,即以房地產主營業務為主體,以代管代建輕資產發展、科技建造為兩翼。
碧桂園方面對界面新聞表示,因應行業形勢發展變化,為更好地保障集團“一體兩翼”發展戰略,將強地產屬性的組織架構迭代升級為適配多元業務協調發展的新架構。
“本輪組織架構調整,旨在通過科學有效的業務布局和治理模式調整,提升集團整體資源配置效率、風險把控能力和各子業務板塊對市場機遇的快速反應能力,有利于穩住地產基本盤的同時,支持科建等戰略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穩步實現集團新戰略目標實現。”
在今年3月新任主席楊惠妍首次公開亮相的業績發布會上,碧桂園首次提出“一體兩翼”的戰略格局。
彼時莫斌表示,目前碧桂園形成“一體兩翼”的主營業務格局,房地產主營業務是主體,代管代建輕資產發展,同時將科技建造作為增長的第二曲線,其它新業務都基本趨于暫停、收尾或者凍結的狀態。
楊惠妍也在發布會上透露:“現在除了把重資產做好外,我們大部分精力是放在代管代建和科技建造上,這兩塊是碧桂園現在新業務的重點。”
據悉,碧桂園布局代管代建市場已經超過7年,累計承接項目超150個,累計在管面積近1300萬平方米。自2022年以來,碧桂園共計獲取5個新項目,預計貨值85億元。
在房地產行業向新模式轉型的大趨勢下,代管代建成為不少房企的選擇之一。代建行業當前也有不小的市場,托底拿地的地方平臺公司、主導保障性住房建設的地方政府,以及接管保交樓工作的AMC代建需求正在急劇增多。
莫斌認為:“代管代建業務將是未來2-3年的市場機會點。”
這樣一塊備受看好的業務,碧桂園原計劃是全部分給去年6月新成立的科技建筑集團來做。
據莫斌在2022年8月中期業績會上介紹,科技建筑集團后續將承接集團內部項目的總包及分包工程,同時大力拓展外部業務,包括政府的保障房、商品房、政府公建、工業建筑、基礎設施等。
如今,在組織架構的調整下,傳統代管代建重新劃分給了新成立的地產集團,科技建筑集團則只剩下科技建造的代管代建。
科技建筑集團原本由碧桂園旗下建筑子公司和原博智林旗下的總包單位整合成立,為推動建筑機器人施工技術的應用落地。從科技建筑集團成立開始,丁杰就被任命為總裁,沒幾個月后,也就是去年9月,其又兼任博智林總裁。
彼時碧桂園方面對界面新聞表示,該任命是為了加強科技建造體系整體協同,加快科技建造業務發展。到今年初博智林合并進科技建筑集團也算是順理成章。
無論是代管代建還是科技建造,這些對碧桂園來說都只是錦上添花的業務,當前碧桂園更需要集中精力改變地產業務所存在的銷售壓力,這將是新任CEO程光煜要面臨的問題。
為了改善銷售,碧桂園開始調節土儲結構。莫斌在年初的業績會上透露,碧桂園計劃在3-5年的時間內通過新增土儲布局的調整,將一二線對三四線的貨值比例提升至50比50,用優質的土地資源支撐公司未來業績的穩健發展。
截至2022年底,碧桂園位于中國內地的已獲取權益可售資源約為9555億元,潛在權益可售貨值約2528億元,合計約1.2萬億元。已獲取權益可售資源中一二線占比39%,三四線占比61%。
今年以來,碧桂園也開始重啟拿地,積極參與公開市場的土拍,包括北京、南京、成都、杭州、合肥、上海等核心一二線城市,目前已在東莞、杭州、太原、佛山等地成功獲取6宗土地,拿地金額超過7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