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沈溦
5月30日,創新藥白馬股貝達藥業(300558.SZ)未見利空消息的情況下遭遇大跌,盤中一度被砸出跌停,最終報收56.61元,深跌19.76%,當日成交額13.28億元,換手率5.32%。
盤后龍虎榜數據顯示,當日機構席位成為“砸盤”主力,4家機構凈買入1.31億元,4家機構凈賣出1.74億元。此外,深股通買入1.37億元并賣出6833.85萬元。
關于本次突遭大跌,市場消息傳聞貝達藥業正在注冊中的腫瘤靶向藥貝福替尼上市或有波折。
對此,貝達藥業董秘辦工作人員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目前公司生產經營一切正常,對于股價大跌,公司也在關注相關情況,但貝福替尼注冊進展是正常順利,而且相關藥品沒有達到一定臨床效果也不可能進入審批。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歷史藥品注冊進度查詢看,貝達藥業申報的甲磺酸貝福替尼(BPI-D0316)膠囊辦理狀態為“審批完畢-待制證”,該狀態開始時間為2023年5月29日。
據悉,甲磺酸貝福替尼(BPI-D0316)膠囊申報的適用癥為“既往使用EGFR-TKI耐藥后產生T790M突變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治療”。
這也意味著,貝福替尼離上市僅差最終獲得藥品注冊批件,貝達藥業近期將收獲公司第四款商業化產品。也有市場觀點指出,當日貝達藥業大跌,或是利好兌現,引發機構資金獲利后集體出走。
界面新聞記者注意到,自2022年三季度該股一度跌破40元線以來,貝達藥業近期股價處于振蕩上揚趨勢,特別是今年4月初以來,股價持續保持在70元/股上下,處于近一年來高位。
另一方面,伴隨著近年來受核心藥品納入醫保等多重因素影響,2021年以來,貝達藥業凈利潤持續大減。2021年度,貝達藥業凈利潤為3.83億元,同比下滑36.83%;2022年度,貝達藥業凈利潤為1.45億元,同比下滑62.04%;2023年第一季度,貝達藥業凈利潤0.51億元,同比下滑38.58%。
資料顯示,目前貝達藥業有3款腫瘤治療領域藥品,分別是2011年獲批的中國首個小分子靶向抗癌藥埃克替尼、2020年獲批的首個國產ALK抑制劑恩沙替尼、2021年獲批的貝伐珠單抗。
2017年以來,貝達藥業支柱產品埃克替尼經歷了數次醫保降價,第二款創新藥恩沙替尼也在上市后連續兩次醫保降價。從業績來看,醫保帶來的銷售量提示未能追上降價對凈利潤吞噬。
事實上,近期多家券商針對貝達藥業都發布了“唱高”的研報,浙商證券此前認為,埃克替尼、恩沙替尼等持續放量的同時,貝福替尼有望成為公司新一期的業績增長點,貝福替尼一線治療 EGFR 突變 NSCLC 適應癥正處于 II/III 期臨床階段,參考益方生物招股書中提到預計將于2022 年提交NDA申請,意味著 2023 年也有可能獲批上市,更大的一線治療市場有望提供更高彈性。 根據測算貝福替尼國內銷售峰值有望達到20億。
5月17日西南證券也給貝達藥業打出增持評級,并表示:目前,公司40余項在研項目持續推進,三代EGFR貝福替尼、伏羅尼布片上市申請正在審批過程中,有望2023年Q2獲批上市。BPI-16350(CDK4/6)Ⅲ期臨床、貝美納術后輔助適應癥、貝福替尼術后輔助適應癥等5個新藥/新適應癥處于臨床后期階段。1個新藥的海外臨床獲美國FDA批準(BPI-442096)。EGFR/C-met雙抗快速推進,BPI-16350的Ⅰ期臨床數據預計于2023ASCO大會披露,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