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龐宇
股價逼近“1元面值”之際,昔日知名房地產開發商,有“河北地王”之稱的榮盛發展(002146.SZ)有了新動作。
5月28日晚間,榮盛發展發布公告稱,公司擬以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控股股東榮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榮盛控股”)持有的榮盛盟固利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榮盛盟固利”)68.38%股權,公司股票于5月26日上午開市起停牌。
榮盛發展稱,本次收購有助于公司向多元化方向發展。根據公告,盟固利主要從事新能源汽車用鋰離子動力電池、儲能用鋰離子電池及鋰離子電池關鍵材料的研發和產業化。
值得一提的是,在該公告披露前,榮盛發展股價于5月24日、5月25日連續跌停,最新收盤價為1.17元,已逼近1元面值。借助本次實施停牌,榮盛發展股價終于獲得喘息之機。
不過,關于本次收購,仍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方面,經過2019年、2020年虧損后,榮盛盟固利近兩年業績情況尚未可知;另一方面,受困于業績虧損、債務違約的榮盛發展,能否順利定增并拿出這筆交易款項也要打上一個問號。
擬收購的榮盛盟固利資質幾何?
官網顯示,榮盛盟固利成立于2002年5月,是中國較早一批從事新能源車用、儲能用鋰離子動力電池及電池的關鍵材料研發和產業化的企業。
目前,榮盛盟固利已形成涵蓋動力電池關鍵材料、電芯、模組、系統集成及BMS在內的完整技術體系,成功開發出高功率型、高能量型、能量功率兼顧型錳酸鋰、三元、磷酸鐵鋰、鈦酸鋰體系動力電池產品。
榮盛盟固利的動力電池產品主要應用于乘用車、客車、專用車、飛機、儲能、高鐵等領域,其中乘用車電池產品以三元為主,目前與五菱、奇瑞、北汽等汽車廠商已達成合作。
不過榮盛盟固利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并不高。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的數據,今年3月,榮盛盟固利的三元動力電池裝車量排在國內行業第十五名,市場占有率0.06%。位列第一、第二的寧德時代、中創新航市占率分別為56.22%和17.29%。
主營地產業務的榮盛發展為何突然宣布跨界新能源?
據新京報5月23日報道,其獲悉榮盛發展將以新能源資源改造地產和物業。榮盛發展擬協調母公司旗下盟固利,整合旗下地產、物業、康旅等板塊,形成發電、儲能、調頻、充電、換電等立體化的新經營方式,探索“光儲充一體化”模式,給企業帶來新的收入和利潤增長點。
不過,對于上述報道提到的情況,界面新聞記者5月29日下午致電榮盛發展董秘辦,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對此并不知情,其回應稱,“我們都是以公告為準。(該交易)最終沒有確定之前,沒有可以告知的消息。”
實際上,榮盛盟固利前身為中信國安盟固利動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信盟固利”),原本是上市公司ST國安(股票代碼:000836.SZ,公司簡稱:中信國安)旗下企業,早些年被榮盛控股收購。
中信盟固利最早由中信國安集團有限公司出資設立,2015年12月被ST國安購入。2018年,在ST國安主業受困之際,其便將中信盟固利31.80%的股權作價21.72億元出讓給榮盛控股。根據當時交易協議,榮盛控股以23.22億元的價格合計受讓了中信盟固利34%的股權,并以現金24億元對其增資擴股,成為其控股股東。
2019年,中信盟固利改名為榮盛盟固利。2020年,伴隨著業績急速下滑,ST國安以10.17億元的價格向榮盛控股轉讓了其持有的榮盛盟固利剩余22.61%股權。交易完成后,中信國安徹底退出榮盛盟固利。
從彼時ST國安公告披露的財務數據來看,榮盛盟固利盈利狀況堪憂。2019年其營業收入8.49億元,凈利潤虧損1.19億元;2020年一季度營收僅4700萬元,凈虧損高達8700萬元。
2020年,榮盛盟固利對ST國安歸母凈利潤影響金額約為-4232萬元。
近兩年,在新能源行業發展火熱背景下,榮盛盟固利業績是否已實現扭虧?
榮盛發展董秘辦相關工作人員對此表示,“這塊確實還不太了解。”界面新聞記者隨后撥打榮盛盟固利官網顯示的聯系電話,電話接通后被掛斷。
根據公告,榮盛發展預計在不超過10個交易日的時間內披露本次交易方案,即在2023年6月9日前按照要求披露相關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借助本次收購事項,榮盛發展股票實施停牌,股價急速下跌勢頭也暫時得以抑制。
陷入債務危機、兩年巨虧超200億元
陷入業績巨額虧損、債務違約困境的榮盛發展,能否付得起這筆交易款項還要打上一個問號。
截至2022年末,榮盛發展貨幣資金余額為92.02億元,有息負債(含短期借款、應付票據、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長期借款及應付債券)期末余額共計423.05億元,有息負債余額遠高于貨幣資金余額,其中逾期未支付票據金額為37.36億元。公司資產負債率高達89.96%。
2023年2月,榮盛發展旗下兩筆未能按時償付的中期票據“20榮盛地產MTN001”、“20榮盛地產MTN002”均達成二次展期,在原有展期方案基礎上分別延后18個月、2年兌付。
境外債務方面,3月21日,榮盛發展披露公告稱,因新增融資受阻,資金流動性持續承壓,公司暫停支付兩筆到期美元債券本金和利息共計3.67億美元。
榮盛發展擬通過定增“補血”。去年12月,公司公布了定增預案,計劃向特定對象發行約13.04億股,募集資金不超過30億元,用于成都時代天府、長沙錦繡學府項目、唐山西定府邸項目等三個項目建設及補充流動資金項目。
該定增計劃于今年3月份獲深交所受理。5月25日,榮盛發展方面回復投資者表示,公司定增目前處于反饋問題回復階段,均在正常推進中。
據了解,榮盛發展是榮盛控股在A股的上市平臺之一,后者由房地產商耿建明所掌舵。
作為河北知名房地產企業,榮盛發展也曾有過輝煌時刻。
2007年,榮盛發展登陸深圳證券交易所,成為河北省首家通過IPO上市的房地產企業。2018年,公司銷售額首次突破1000億元大關,成功躋身千億房企之列。2019年和2020年的銷售額也均保持在千億以上。
不過,隨著近幾年環京樓市降溫,受前期擴張后遺癥影響的榮盛發展自2021年下半年開始出現債務危機。
2021年是榮盛發展業績向下的轉折點。公司當年營業收入472.44億元,同比下滑33.94%;歸母凈利潤則為-49.55億元,出現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
2022年,榮盛發展不但沒有走出低谷,反而迎來至暗時刻。全年營業收入317.93億元,同比下降32.70%,歸母凈利潤為-163.11億元,虧損金額同比擴大超兩倍。近兩個年度累計虧損近213億元。
導致虧損的最大原因在于榮盛發展計提了高額存貨減值損失。公司2021年、2022年分別計提存貨跌價準備36.47億元、70.57億元。
5月10日,深交所對榮盛發展下發年報問詢函,要求公司說明業績虧損面進一步擴大的原因及合理性,并要求其結合短期及長期償債能力,說明公司持續經營能力是否存在重大不確定性。5月25日,榮盛發展公告稱已申請延期至6月6日前回復問詢函。
目前,控股股東榮盛控股、實控人耿建明所持有的榮盛發展股份已處于高比例質押狀態。
截至4月13日公告披露日,榮盛控股及其一致行動人所持公司股份累計質押及設定信托股份15.44億股,占其所持榮盛發展股份的70.76%,占榮盛發展總股本的35.50%。其中,未來半年內到期的質到期的質押股份累計數量7.49億股,榮盛發展總股本的17.22%。
自2019年以來,榮盛發展股價不斷下跌,耿建明身價也跟著大幅縮水。胡潤百富榜顯示,2017年,耿建明以250億元的財富排名第124位,到了2022年財富已縮水至105億元,排名跌至第590位。
二級市場上,2023年5月25日,榮盛發展又收一個跌停板后,收盤價已跌至1.17元/股,總市值約51億元,股價年內累計跌幅46%,較2019年4月的高點11.32元/股累計跌去9成。
需要注意的是,榮盛發展股價已逼近1元面值。根據退市相關規定,股價如果連續20個交易日低于1元,就將觸及交易類強制退市情形。截至今年一季末,榮盛發展股東戶數超過9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