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曉迪
5月29日,中國證券業協會(以下簡稱:“證券業協會”)和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以下簡稱:“交易商協會”)公告了 2023年第一季度債券市場14家信用評級機構的展業及內部建設和自律管理情況。
根據公告,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存續的公司信用類債券發行主體共計4778家。其中,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公司債和企業債發行人分別為2893家、3384家和1515家。
2023年一季度,債券評級14家評級機構共承攬債券產品2395只,同比增加 27.46%,環比微增1.14%。
分機構看,聯合資信和中誠信國際的業務量占比分別30.10%和28.14%,東方金誠、中證鵬元占比分別為15.37%和11.48%,其余評級機構業務量占比均不足10%。
評級調整方面,一季度,評級機構共對6家發行人進行了評級調整,同比減少 83.33%,環比減少 57.14%;占總存續家數不到1%。其中正面調整2家,負面調整4家;評級調整均為級別變動,無展望變動。
分機構看,東方金誠調整3家,聯合資信和上海新世紀分別調整2家和1家。另有3家發行人被列入評級觀察名單。
一位評級人士告訴界面新聞記者,發行人評級被下調后,更換評級機構在債市也是常見現象,也是評級機構不得不面對的無奈局面。
根據公告,一季度共有94 家發行人變更評級機構,其中2家發行人的新承做評級機構所給級別高于原級別,占比 2.13%,同比增長2.13個百分點。在變更評級機構后級別上調的發行人中,安泰評級和安融評級各1家,分別占其承做更換評級機構發行人家數的100%和12.5%。
值得一提的是,公告指出,一些評級機構給出的評級與違約率之間存在倒掛現象。公告稱,從各信用評級機構披露的2022年度1年期平均累積違約率來看,多數評級機構所給級別與債券違約率呈反向關系,但東方金誠所評AA 級與AA+、AAA級的違約率倒掛,大公國際、中誠信國際、上海新世紀和中證鵬元所評AA級與AA+級的違約率倒掛。
從機構間對比來看,東方金誠所評AAA 級、AA+級違約率分別為1.18%和1.26%,高于其他機構。
內部建設和自律管理方面,公告稱,14家評級機構評級人員數量穩定,5年以上從業經驗分析師占 比同比上升。截至2013年一季度末,14家評級機構共有分析師1643人,同比基本持平。從業經驗在3年及以上的分析師占比為55.81%;5 年以上從業經驗分析師占比40.90%。
公告稱,交易商協會近期也全面梳理銀行間債券市場信用評級業務自律規則,結合近年來監管政策變化、行業實踐發展進行修訂, 一季度已征求信用評級機構等市場成員意見。自律規則修訂以督促評級機構履職盡責、加大市場化力度為導向,構建聲譽約束機制,引導以評級質量為基礎提升市場競爭力。
下一步,證券業協會和交易商協會將繼續在監管部門的指導下,協同加強評級行業自律管理;信用評級機構應當完善公司治理和內部控制機制,不斷優化評級技術體系,依法合規開展信用評級業務,切實提升評級質量和投資者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