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曉迪
昆明滇池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滇池投資”)10億元到期債券的“驚險”兌付引發了市場對昆明市城投債務及財政狀況的廣泛關注。
近日,中泰證券研究所肖雨團隊發布的名為《 2022年以來,城投風險信號知多少? 》的研報指出,城投風險信號釋放目前主要表現為城投融資持續流出、非標債務違約、以及商票逾期。
據中泰證券統計,2022年,城投債發行額同比下降13.38%,凈融資額同比下滑53.44%,2023年1-4月,城投債發行額同比增長23.10%,凈融資額同比增長1.00%。
其中,2022年及2023年1-4月,融資持續凈流出的城投有323家,以低評級、區縣級主體為主,涉及27個省份、138個地市。
分省份看,黑龍江、青海、遼寧、內蒙古、吉林、云南、貴州和甘肅8個省份融資持續凈流出,分地市看,蘭州市、昆明市、吉林市、貴陽市等40個地市持續凈流出。
中泰證券表示,單個主體持續凈流出可能是企業自身資質弱化所致,而如果區域內持續凈流出主體存續債余額占比較大,則需要警惕是否是區域資質弱化的一個風險提示。
中泰證券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5月26日,持續凈流出主體存續債余額為9366.53億元,占所有城投存續債余額比重為6.78%。
其中,分省份看,青海、內蒙古、甘肅、貴州持續凈流出主體存續債余額占所有存續債比重超40%;廣西和云南在15-20%之間。
除持續融資流出這一指標,城投非標違約方面,中泰證券統計,2018年至2023年4月末,全國合計發生167筆城投非標違約事件,涉及72家城投。
其中貴州發生的非標違約事件達89筆,涉及城投家數28家,在各省之間排名居前;其次為內蒙古,非標違約事件為16筆,涉及城投6家。
分地市看,遵義市、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順市、通遼市、六盤水市等地市涉及的事件筆數及城投家數排名前列。
2023年1-4月,合計發生25筆非標違約事件,接近2022年全年數據。涉及城投19家,超過2022年全年數據。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非標違約的72家城投中,其中51家城投自違約當年之日起至2023年4月,總融資為凈流出或凈融資為0。
商票逾期方面,自2021年8月票據逾期名單發布以來,合計發生229筆城投商票逾期事件,涉及城投104家。其中,2023年1-4月,合計有32家城投首次出現在商票逾期名單上。
中泰證券研究數據顯示,上述104家出現商票逾期的城投主要為低評級、區縣級主體,2023年1-4月,地市級主體商票逾期達到16家,接近2022年全年水平,主要系萍鄉市、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等地市新增逾期主體。
中泰證券指出,2022年商票逾期較多的風險繼續蔓延至2023年。其中,從省份看,貴州、廣西等省份2022年商票逾期的事件筆數及涉及的城投家數較多,同時2023年1-4月仍繼續呈現該特征;從地市分布看,貴陽市、遵義市、昆明市等地市事件筆數及涉及的城投家數較多,且2022年及2023年1-4月均呈現較高的商票逾期發生率。
城投風險事件的不斷釋放最終指向地方財政。中泰證券表示,土地市場的景氣程度直接關系到政府基金收入,進而影響城投的政府回款、財政補助,最終影響城投的現金流情況和償債能力。
2022年,全國土地出讓金實現55386.36億元,同比下滑25.71%;2023年1-4月,全國土地出讓金實現2711.53億元,同比下滑26.35%。
2022年,全國僅海南省和上海市兩地政府性基金收入實現正增長,分別增長18.97%和7.23%。其余省、自治區、直轄市則均有不同程度下滑,其中,天津、吉林、黑龍江、遼寧和青海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下滑超50%;236個地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出現下滑,包括蘭州市、延安市、西寧市、昆明市、中山市、蚌埠市等;僅64個地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增長,如杭州市、淮安市、連云港市等。
2023年1-4月,11個省份的政府基金收入由2022年的負增長轉為正增長,如安徽、北京、廣東、河北、黑龍江、湖北、山東、山西、陜西、云南和重慶;其余省份中,除海南和上海仍為正增長外,剩余21個省份均延續了2022年的負增長。
85個地市土地出讓金轉為正增長,包括舟山市、無錫市、太原市、煙臺市等;139個地市2022年及2023年1-4月同比均為負增長,包括滁州市、寧波市、嘉興市、東莞市、許昌市、臺州市、上饒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