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最早一批陷入流動性危機的房企,泰禾還未等來債務解決,反而正在一步步走向退市終局。
5月25日晚間,ST泰禾公告稱,遭興業信托申請強制執行,涉及四項糾紛,均因2019年為項目開發建設而向興業信托申請的貸款,泰禾集團及實控人黃其森、葉荔夫婦為保證人。
上述四項糾紛合計貸款本金為31.86億元,因債務到期未付,興業信托申請強制執行本金及利息罰息。
對2020年就身陷現金流危機的泰禾來說,債務無法按期償付被申請執行已不是新鮮事。
據公告補充稱,截止今年4月底,泰禾集團(包括控股公司在內)除上述相關訴訟外,尚未披露的其他小額訴訟、仲裁事項共計463起,涉及金額4億元,主要為金額較小的商品房合同糾紛及工程施工合同、租賃合同糾紛。
ST泰禾表示,公司生產經營等情況未發生重大變化,由于上述案件尚未執行完畢,其對公司本期利潤及期后利潤的影響暫時無法準確估計。
據天眼查數據顯示,2020年至今,泰禾已有30多次被列為被執行人,被執行總金額為198億元。同時,黃其森也多次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并限制高消費。
這家曾靠打造豪宅風光無兩的千億房企,在陷入債務危機后業績連年虧損,去年5月就因年報虧損38億被戴上“ST”的標簽。
當時泰禾實控人黃其森剛被帶走協助調查,泰禾的總市值雖早已從2018年的500多億元跌至44億元,股價也沒跌到“低于1元”的退市危險線,并且在年底黃其森回歸、政策面釋放利好下多次大漲。
但今年以來,雖然黃其森仍在積極奔走,一邊招募新高管,一邊在北京、長三角、福州、廈門等城市“下沉一線”,親自帶隊調研項目,大有繼續努力“自救”的風范,但泰禾的頹勢還未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首先是業績方面,今年一季度泰禾的營收僅為9.69億元,只有去年全年的11%,同時歸母凈利潤繼續虧損6.07億元。
其次是整體債務規模繼續增長,據此前公告顯示,截至2023年4月28日,ST泰禾已到期未歸還借款本金為582.03億元,同時公司對外擔保中實質性逾期債務對應的擔保余額為54.16億元。
最后則是慘淡的二級市場表現。截至5月26日收盤,ST泰禾股價報0.55元/股,已連續15天股價低于1元。此前,泰禾就曾發出多份“公司股票存在可能因股價低于面值被終止上市”的風險提示。
對于如何爭取撤銷退市風險警示,ST泰禾還曾在5月15日召開的業績會上表示,公司大股東與管理層正在討論穩定股價的措施,如達到信披標準,公司會及時按照監管要求履行信披義務。
但照目前股價來看,即使ST泰禾之后5天連續漲停,股票價格也無法回到1元的“生死線”,已提前鎖定面值退市。
實際上,走在退市邊緣的房企不止泰禾一家,*ST藍光、*ST中天已收到交易所擬決定退市前的“事先告知書”,正在停牌之中。
按照規定,藍光發展和中天金融可以向交易所申請聽證或者書面陳述和申辯,如果在放棄聽證或者參加了聽證但仍作出被終止上市的決定后,就將正式退市。
除*ST藍光和*ST中天外,ST美置、*ST嘉凱等A股房企也跟泰禾一樣,已提前鎖定“1元退市”。
據泰禾官微顯示,5月19日,黃其森在廈門調研期間,正是ST泰禾已經連續10個交易日低于1元,面臨退市風險之時。
“泰禾的產品贏得了客戶的認可,泰禾的股票卻沒有得到資本市場的認可。”黃其森對此痛心表示,在他看來,從2020年債務違約到現在,“其實已經從最艱難的時刻走出來了”。
據泰禾官方披露的數據,截至2023年4月底,集團已得到批復的政策性紓困資金額度為22.18億元,其中已收到10.09億元,泰禾全部在建的幾十個項目除了1個項目外,全部復工復產。
在債務方面,在沒有整體方案的情況下,泰禾正在進行項目層面的債務展期,今年5月份,北京大興泰禾中央廣場項目與五礦信托達成和解;北京公館項目也和金融機構初步達成復銷意向。
在歷經高速擴張導致資金危局后,“以二次創業的心態做小而美、小而精的公司”,是黃其森對泰禾的新定位,其視察的多個復工項目則是遺留的基本盤。
黃其森還在調研的時候跟隨行同事說,泰禾始終堅持保交付保品質這一最大策略。從來沒有躺平,以后也決不會躺平,不管前面有多少艱難險阻,泰禾一定要闖過去。
但已鎖定退市的泰禾,不可避免地將面臨品牌、信譽、融資渠道繼續惡化,今后如何化解巨額債務,維護投資者利益、完成保交樓任務,仍將是黃其森需求面臨的難題,也是其不可推卸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