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東灘智庫
中醫藥作為我國的國粹產業,在實踐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迎來新的發展契機,我國人口加速老齡化帶來市場持續增長,“一帶一路”縱深發展帶來增量出口市場。當前,我國中醫藥行業正迎來加速發展期,多地加速布局中醫藥全產業鏈,推動中醫藥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一、政策驅動中醫藥產業重新起航
2017年7月,我國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中藥行業規范化持續推進,產業在短暫的回落后重新起航。近幾年國家中醫藥行業利好政策不斷,各地也順應時勢加快推進中醫藥產業發展。
2019年10月,我國出臺《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從健全中醫藥服務體系、發揮中醫藥在維護和促進人民健康中的獨特作用、大力推動中藥質量提升和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強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促進中醫藥傳承與開放創新發展、改革完善中醫藥管理體制機制等六個方面提出了20條意見。
2021年2月,我國出臺《關于加快中醫藥特色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強調更好發揮中醫藥特色和比較優勢,推動中醫藥和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
2022年6月,我國出臺《“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提出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注重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和方法,深入發掘中醫藥精華,在創新中形成新特色新優勢,促進中醫藥特色發展。
2023年2月,我國出臺《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實施方案》,統籌部署包括中醫藥健康服務高質量發展工程、中西醫協同推進工程、中藥質量提升及產業促進工程、中醫藥開放發展工程、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點工程在內的8項重點工程。
伴隨國家政策的密集出臺,多地加速布局中醫藥全產業鏈。比如安徽省《促進中醫藥振興發展行動計劃》指出,全產業鏈推進中醫藥振興發展,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生物等新技術、新模式,賦能中醫藥種植養殖、生產加工、貿易服務、研發創新、人才培養,促進中醫藥現代化轉型。
二、中醫藥產業的市場格局
中醫藥產業涵蓋中藥種植、中藥生產、中醫醫療、養生保健、健康養老、健康旅游、健康食品等諸多領域,這里主要探討中醫藥制造業市場。根據全國醫藥工業統計數據,中藥工業主營收入由2012年的5156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近7000億元,產業集中度不斷提升。
中醫藥產業鏈示意
1、中藥飲片與配方顆粒產業
2019年度中藥飲片與配方顆粒主營業務收入約2615億元,中藥配方顆粒市場規模約502.59億元。2020年之后,受新冠疫情影響,我國感冒和清熱解毒類藥品銷量將明顯提升,增速較之前有所增加。
經過近20年的發展,中藥配方顆粒市場格局日漸明晰,行業龍頭逐漸顯現,中國中藥因收購了江蘇天江和廣東一方而獨占半壁江山,紅日藥業、華潤三九、新綠色則穩居第二陣營,在省級試點中,培力藥業快速擴展。
在中藥飲片加工方面,企業立足地道產區藥材資源優勢,提升飲片業務的產業協同效應和業務表現。截至到2020年年底,中國中藥的中藥飲片加工生產許可證主要分部在四川和甘肅,其他分布在中部和西南、華南地區。
2、中成藥產業
近年來我國中成藥市場保持穩定增長,根據全國醫藥工業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中成藥生產主營業務收入為4,862億元;其中,補氣補血類中成藥與心腦血管類中成藥市場規模增長最快,年復合增長率超過10%。
從產品種類上看,感冒、補血、止咳、咽喉和心腦血管類中成藥合計占一半以上市場份額,其中補血類與心腦血管類中成藥市場集中度較高,主要企業有步長制藥、以嶺藥業、天士力等,其余細分領域尚未形成壟斷格局。
截至2020年底,全國共有中成藥生產企業2160家,分布于全國31個省區市。其中最多的吉林省有166家,且主要分布在有中國醫藥城美譽的通化市,廣東省中藥生產企業有154家,四川、山東、江蘇、黑龍江的企業數量也超過了100家。
3、中藥保健品產業
2019年中藥保健品市場規模突破900億元,在國家政策、市場需求等因素驅動下,預計未來五年CAGR為9%,維持穩健增長態勢,到2024年達到1493億元,其中高端中藥保健品消費需求增長最為迅速。
目前我國中藥保健品領域,生產企業數量達到2455家,其中同仁堂、無極限、東阿阿膠、新時代健康和健康元等企業占據著重要的市場地位。這五家企業中藥保健品產品注冊數量均超過10種,其中同仁堂更是超過了100種,遠遠領先于其余企業。
中藥保健品企業選址布局靠近消費市場區域內核心節點城市,借助地理交通運輸優勢完善產品流通體系;同時,聚焦中藥材生產基地或中藥材集散地,實現企業資源的集中優化配置。
中醫藥企業的選址布局
三、中醫藥產業的發展熱點
隨著大健康產業的發展崛起,中醫藥與健康養生結合的市場熱點不斷,帶火了中醫養生、中醫康復、中醫藥旅游等產品。從中醫藥制造業來看,中藥創新藥、藥食同源、中醫醫療器械、中醫藥產業數字化等成為發展熱點。
1、中藥創新藥產業
中藥創新藥主要利用中藥有效成分定向提取分離技術、大數據技術等技術,研發用于抗病毒、心腦血管疾病、抗腫瘤、糖尿病等的現代中藥,包括中藥創新藥、中藥改良型新藥、古代經典名方中藥復方制劑。中藥創新藥上市公司主要有康緣藥業、以嶺藥業、方盛制藥、新天藥業、健民集團等。
2、藥食同源產業
中式養生的受眾逐漸呈現年輕化趨勢,中式養生的崛起與國潮的興起,加深了消費者對藥食同源的認知,使得藥食同源市場獲得前所未有的發展。藥食同源的代表性企業有福東海、神農金康、南同四海、半山農、莊民、寶元堂、雷允上、養益君、同仁堂、養慶堂、大石藥業、江中健康等。
3、中醫醫療器械產業
中醫醫療器械包括針灸、刮痧、拔罐等診療活動中使用的傳統中醫器械,以及四診儀、經絡檢測儀、電針治療儀等及其他現代中醫藥設備。自2014年以來中醫器械行業市場規模保持持續增長,2022年突破200億。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加深,家用中醫器械、便攜中醫器械將成為中醫器械生產企業的發展重點。
4、中醫藥產業數字化
在產業數字化的浪潮中,中醫藥企業積極借助互聯網+中藥品控溯源一體化管理平臺,對中藥材種植、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全流程進行數字化管理。國藥太極采取“中藥老字號+工業互聯網+消費互聯網”模式,打造中醫藥全產業鏈的產業大腦,帶動包括上游的種植業、生產環節及下游商業終端的共同發展。
四、中醫藥產業的空間布局
由于資源稟賦和歷史傳承的原因,中醫藥在全國各地的分布較為分散,東南西北中地區都形成了相應的產業集聚區。從我國中成藥龍頭企業布局看,多是依托中藥材生產基地與藥材集散地等區域優勢分布,并逐步向華東、華北、華南等潛力消費市場地區發散。
中醫藥產業主要以園區的形態集聚發展,一般包括中藥材種植基地、中藥加工基地、中藥流通基地三大區域,多數園區實現“種植+加工”、“加工+流通”、“種植+加工+流通”相結合,完善產業相應基礎配套設施。從產業發展模式和路徑看,國內主要中醫藥產業園區大致分為資源驅動、科研驅動、三產聯動及政策驅動四大類。
中藥產業園發展模式示意
1、資源驅動型園區
依托豐富的藥材種植資源及良好的生態環境,充分發揮自然資源優勢,構建集養生、旅游、文化等于一體的中醫藥健康產業鏈。代表性園區主要包括浙江省武義縣壽仙谷有機國藥養生園、江蘇句容茅山康緣中華養生谷等。
2、科研驅動型園區
依托龍頭企業、重大品種,通過加大研發創新投入、開發名醫驗方、構建生產質控標準體系等,打造從研發、產業化生產到物流等的全產業鏈生態。代表性園區主要包括江中藥谷、揚子江龍鳳堂中藥產業園等。
3、三產聯動型園區
依托自然資源與龍頭企業,構建從中藥材生產種植到加工貿易、從產品研發到商貿流通、從中醫藥產品到康養大健康產品的聯動模式。代表性園區主要包括四川彭州天府中藥城、天津天士力大健康城、康緣現代中藥健康產業園等。
4、政策驅動型園區
依托國家戰略與先行先試政策優勢,搭建國際交流與中醫藥文化對外輸出窗口。代表性園區主要包括江西贛江新區中醫藥科創城、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等。
在各地加速布局中醫藥全產業鏈的背景下,中醫藥產業園區有望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從中醫藥產業園未來發展看,應做好“延鏈、補鏈、強鏈”的系統性規劃,在不斷強化特色發展的同時,搶抓中藥創新藥、藥食同源、中醫醫療器械、中醫藥產業數字化等熱點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