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慢放
近日,阿里巴巴董事會批準啟動菜鳥集團上市計劃,預計在未來12到18個月內完成;而在今年2月,路透社消息,極兔計劃于2023年下半年在香港IPO,可能至少籌集10億美元。
不久前,順豐同樣有傳言稱,其考慮最早2023年在香港二次上市,順豐控股選定高盛、華泰證券和摩根大通等銀行安排香港上市事宜,或至多籌資30億美元。
三家快遞企業集中尋求香港上市無疑顯示出行業向好的預期,近年來,他們在國際物流方面的建樹,也非常吸引業界廣泛關注。
快遞企業全球化發展,一方面是因國內物流進入存量競爭時代,需要開辟新戰場;另一方面不可忽視的原因是,在國貨遠銷和跨境電商等趨勢的推動下,國際物流早已成為快遞大企業的兵家必爭之地。
01 出海,眾玩家的必由之路
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過去五年,我國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8.6%,突破40萬億元。
具體來看,《中華人民共和國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1年,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391009億元,比上年增長21.4%;2022年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420678億元,比上年增長7.7%。
在投資、消費、出口“經濟運行三駕馬車”中,進出口貿易的勢頭保持很好,為國際物流的發展創造優越的基礎條件。
同時,中國跨境電商已逐步進入品牌出海黃金時代,越來越多的中國產品以“品牌”的姿態依托跨境電商進入全球市場,互聯網大廠紛紛也都盯上了跨境電商這塊肉。
拼多多和字節跳動也先后押注獨立站,在去年9月分別推出Temu和If Yooou兩個跨境快時尚獨立站,期望分得一塊國際化蛋糕;京東停止JOYBUY平臺運營,從原本的B2C平臺,升級為跨境B2B交易和服務平臺。升級后的業務被命名為“京東全球貿”,重點布局北美及東南亞市場。
面對國貨遠銷和跨境電商的強勁增長勢頭,不僅是互聯網大廠“坐不住”想要做自己的跨境電商平臺,快遞企業也不可能“坐得住”。他們不會把中國市場海外物流這一重要的配套設施交給國際物流巨頭“搶食”,中國企業需要自己的國際物流公司。
所以,近些年眾多快遞公司和互聯網巨頭紛紛布局國際物流業務,前有“三通一達”紛紛出海,另一邊也有材菜鳥、順豐、京東、極兔強勢崛起。
2018年,菜鳥正式啟動“國際物流大通道”的建設,開始在全球自建國際快遞網絡。此后依托阿里體系,承接了來自速賣通、阿里國際站、Lazada的商流,不斷拓寬國際物流通道。
老玩家順豐,2019年先以55億元收購DHL在中國內地、中國香港和中國澳門地區的供應鏈業務;隨后又在2021年收購了東南亞最大老牌物流與供應鏈服務企業嘉里物流,成功搭建了全球化的供應鏈體系。
京東物流在多地落地自營海外倉,并通過跨境專線、空運、中歐專列、跨境卡車等資源,提供全球供應鏈服務;而近2020年才殺回中國的極兔快遞,則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國際物流。
它于2015年誕生在印尼首都雅加達,早期為了運輸OPPO而成立,隨著發展依托東南亞市場逐漸快速崛起。2021年,極兔以68億人民幣價格收購百世快遞,順利切入淘系電商,從而逐漸擠進國內前序梯隊。
02 國際布局,條條大路通羅馬?
具體來看各家企業的思路各有不同。順豐、中通、極兔等選擇跨境業務與本土業務并行,圓通專注發展跨境業務;京東物流自建線上銷售平臺,打造倉、配、客一體的電商物流設施,把物流中心復制到海外等。
但國內的打法未必適應海外,如順豐側重的航空專線模式,投入太大未必利于長期發展。
短線來看,并表嘉里物流、大力發展國際業務,確給順豐帶來增長。財報數據顯示,2022年順豐控股的供應鏈和國際業務營收高達878.7億,營收占比達到了32.85%,是順豐控股當下的第二大營收業務,而在2021年,順豐控股的供應鏈和國際業務營收不過392.04億,營收占比也僅為18.92%。
圖片來源順豐集團微博
而從長線來看,“買飛機”卻也存在一定弊端,順豐控股的利潤率數據出現了明顯的下降。根據財報顯示,2022年順豐控股的毛利率僅為12.49%,凈利率則更是只有2.62%,雖然相較于2021年有所回升,但相較于表現最好的2017年,順豐控股的毛利率下降了接近8個百分點,凈利率則下滑了接近4個百分點。
同樣做較重投入的還有京東。公開信息顯示,截至2022年底,京東物流已在全球擁有近90個保稅倉庫、直郵倉庫和海外倉庫,相繼在美國、德國、荷蘭、法國、英國、越南、阿聯酋、澳大利亞、馬來西亞等地落地自營海外倉。
搭建自營倉儲在國內確已實現了非常好的效果,精細化管理海量SKU、BC同倉、高效運達等,但在海外一些國家,人力成本較高,自營倉儲無疑會提高投入;同時,京東海外物流業務主要跟著國際業務需求,如果業務量跟不上,配套的物流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在意識到這一點的前提下,京東物流也在不斷與海外品牌客戶展開合作。去年,京東物流與馬來西亞母嬰品牌Anakku達成了戰略合作,為Anakku在馬來西亞全境的超1000家門店提供貨物倉儲及物流配送服務;在歐洲,京東物流荷蘭芬洛自動化倉還承接了內衣品牌香蔻慕樂在荷蘭、法國、比利時和盧森堡等國的倉配任務等。
03 輕重結合,或更適宜長期發展
對比順豐、京東來說,極兔似乎會輕一些,主要采用借力的方式謀求發展。在東亞市場OPPO的經銷商力挺極兔幫助了它快速擴張,回到國內市場極兔還可依靠拼多多,甚至一度被打上“拼多多專用物流”的標簽。
今年3月,拼多多跨境電商Temu在澳洲站點正式上線,并稱計劃上線英國站點,繼續向歐洲擴張版圖。不乏業界人士認為拼多多將在跨境電商再與極兔合作,尤其是極兔國際推出了極兔旺寶服務,該產品主要就是針對國內寄送貨物至歐美客戶時,提供跨境輕小件寄送的服務。
但即使是借力發展,資金方面壓力對極兔來說也同樣不可小覷。據雷鋒網報道:“2022年極兔在東南亞市場,基本維持盈虧平衡,過著拆東墻補西墻的日子,印尼、菲律賓市場還能貢獻正現金流,但在泰國、越南虧損巨大。而在東南亞主陣地無法貢獻利潤的同時,極兔在中國市場的擴張也消耗著巨大的現金流,使得其處境更加雪上加霜。”
在各“戰場”均在消耗的前提下,極兔還在拓展中東、拉美市場,在國內與其他發展多年的公司競爭,資金投入的壓力,將致使它很難開展全球市場布局。
對比其他企業來看,菜鳥的全球布局可能更有相對優勢。截至目前,菜鳥國際快遞物流網絡已覆蓋全球近200個國家及地區,無論從訂單量還是業務范圍,都已躋身世界跨境物流第一梯隊,僅次于國際物流傳統三巨頭FedEx、DHL及UPS。
而能取得這樣的成績與菜鳥有效的策略密不可分。菜鳥CEO萬霖在分享菜鳥國際化時提到,菜鳥國際物流大通道的建設,采取基礎設施“硬聯通”和數智建設“軟聯通”相結合的戰略。
通過“軟聯通”,菜鳥在海外布局的智能分撥系統、智能合單、數字清關、無人叉車等軟硬件能力,可以在全球不同地區被復制;在“硬聯通”方面,菜鳥已在全球布局6大智慧物流樞紐eHub,全球15大分撥中心,運營300多萬平方米跨境物流倉庫,每月240多架包機用于干線運輸等。
除了利用科技能力實行“智慧物流”建設,降低海外運營成本外;菜鳥因洞察跨境鏈路長、環節多等特點,為發揮出最大效果,還采取了與大量生態伙伴合作的方式,進行優勢互補、資源共享。
公開信息顯示,截止2022年,菜鳥網絡的跨境物流合作伙伴數量已達89家,包括新加坡郵政、英國郵政、中通、圓通、EMS、IC等;今年3月,菜鳥再與韓國希杰物流達成合作,共同優化中韓跨境物流服務。
2022年,菜鳥國際貨運已經能夠為中小企業跨境B2B業務提供海運、空運、陸運以及多種聯運的物流解決方案,實現了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到港,64個國家和地區到門的服務,充分顯示出了它在跨境電商方面的實力。
結語
今年一季度,菜鳥為阿里集團繼國際商業、本地生活其后營收增長比例第三高的業務,業績表現非常亮眼。而今,在阿里集團重整為“1+6+N”架構后,菜鳥正式啟動上市計劃,獨立運作后,在資本與管理上還將有更大空間。
隨著未來國際物流業的蓬勃發展,順豐極兔們的故事,依然充滿著變數。
參考資料:
1.物流沙龍丨赴港上市潮背后:菜鳥全球化、順豐“向上”聚焦、極兔抬高身位
2.電商報丨菜鳥國際快遞大提速,1個月內開了五個跨境倉庫
3.鞭牛士丨京東物流2022年全球運營近90個海外倉、保稅倉、直郵倉
4.陸玖商業評論丨出海,中國物流下半場必選項
5.侃見財經丨營收2675億,凈利率僅2.62%!順豐“不賺錢”了?
6.雷鋒網丨極兔 IPO「生死時速」:資金承壓、客戶反水、對手圍攻
7.金融界丨菜鳥,打通電商出海任督二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