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安晶
目前距離去年9月的北溪管道爆炸事件已近10個月,事件真相依然撲朔迷離。
繼美國記者指責美國政府制造爆炸、美國官員把矛頭對準親烏克蘭團體后,德國媒體再曝出新線索,稱德國當局調查顯示至少有兩名烏克蘭公民參與了爆炸案,其中一人或為烏克蘭士兵。
對于相關說法,德國當局拒絕置評,聯邦情報局局長稱目前全球沒有任何國家能確定北溪爆炸事件的責任人。西班牙政客則認為德國當局試圖包庇幕后黑手,指責真兇為西方大國。
德國巴伐利亞廣播公司5月22日報道,北德意志電臺、西德意志廣播電臺、《南德意志報》與國際媒體伙伴對北溪爆炸事件聯合調查的新線索顯示,烏克蘭軍方人士或參與了爆炸案。
各媒體追蹤發現,目前德國聯邦總檢察長將調查重點放在了一艘名為“仙女座”(Andromeda)的游艇上。
此前德國媒體曾報道,在北溪管道遇襲前數周,一家在波蘭注冊的公司在德國北部港市羅斯托克租用了“仙女座”游艇。游艇最終停靠在丹麥的克里斯蒂安島,該島靠近北溪管道發生爆炸的區域。德國當局事后對游艇進行搜查,發現了軍事級別的爆炸物痕跡。
當時媒體報道稱,德國調查人員認為襲擊可能是由六人小組實施,這六人使用了偽造的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護照并駕駛游艇從羅斯托克前往爆炸點。
最新的爆料則指出,德國調查人員判斷六人小組中可能有一人為烏克蘭公民。該男子約20多歲,使用了羅馬尼亞護照,護照上的名字為Stefan M.。初步調查顯示,該男子住在烏克蘭首都基輔附近的小鎮,曾在烏克蘭步兵部隊服役。
德國媒體隨后與男子的一名親屬取得聯系。親屬稱男子目前仍在烏克蘭軍隊服役,但堅稱去年北溪爆炸案之前男子沒有離開過烏克蘭。
除了該男子之外,新發現的線索顯示還有一名烏克蘭公民可能參與了爆炸案籌劃。租用“仙女座”游艇的波蘭公司在其官方文件中列出的公司總裁是一名持烏克蘭護照的女性。
這家在波蘭注冊的公司名為Feeria Lwowa,是一家旅行社。旅行社成立于2016年,注冊人為兩名烏克蘭公民,但公司沒有官方網站,多年來也沒有大金額的銷售記錄。然而正值新冠疫情初期的2020年,旅行社突然收到了280萬歐元的轉賬。調查人員懷疑該旅行社為一家空殼公司。
對于德國媒體披露的新調查內容,德國聯邦總檢察長辦公室拒絕置評。德國聯邦情報局局長卡爾(Bruno Kahl)周二則表示,目前全球“沒有任何國家、任何情報機構”能確定北溪爆炸事件的責任方。
他稱爆炸案發生在海下加大了調查的難度,目前德國當局正在從“各個不同的方向”展開調查。卡爾表示隨著調查展開,當局或能證明某一個方向的可能性更大。
烏克蘭政府此前已經否認參與北溪爆炸事件,而德國媒體的爆料與美國官員此前所說的“親烏克蘭團體”制造襲擊更接近。
但部分歐洲政客表示了不同的看法。西班牙左翼政黨“我們能”黨前領導人、西班牙前副首相伊格萊西亞斯本周接受意大利媒體采訪時指責德國當局在北溪爆炸案中包庇幕后真兇。
他認為,北溪管道為俄羅斯和德國共同所有,對管道發動襲擊相當于向德國宣戰,但作為北約成員的德國卻想要掩蓋真相。因此一個“西方大國”明顯介入了北溪襲擊事件。
美國資深調查記者、普利策獎獲得者赫什今年初發文指責美國政府為北溪爆炸案真兇,美國總統拜登則親自下令襲擊北溪管道。美國政府堅決否認赫什的指控,隨后美國官員通過美國媒體拋出了“親烏克蘭團體”制造襲擊的說法。
但瑞典檢察官永奎斯特(Mats Ljungqvist)上月接受西方媒體采訪時指出,在理論上,部分肩負特殊任務的團體可能對北溪管道發動襲擊,但北溪事件最有可能是由一個“國家行為體”制造。北溪管道爆炸發生在瑞典和丹麥的海上專屬經濟區,兩國以及德國都在展開獨立調查。
永奎斯特表示,要確定北溪爆炸事件的真兇非常困難。一方面是由于爆炸發生在海下80米;另一方面則是由于襲擊制造者事先知道自己會在現場留下痕跡,為了干擾調查,他們可能故意留下痕跡將調查引向多個方向。
在爆炸中受損的北溪天然氣管道直接連通俄羅斯與德國,“北溪1號”曾為俄羅斯向歐盟供氣的主管道,與其平行的“北溪2號”尚未投入使用。爆炸案發生后,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曾預計修復管道至少需要一年。
今年3月,“北溪1號”股東召開會議,討論如何排空、密封受損管道,防止管道進一步遭海水腐蝕。除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外,德國油氣公司Wintershall DEA、法國能源集團Engie都是北溪管道的主要股東,各方目前還沒有計劃對管道進行修復。
北溪管道完全停運后,美國成為了歐盟的關鍵液化天然氣來源國。在上周的G7峰會前,美國曾計劃提議即便今后俄羅斯恢復對已停運的管道供氣,G7和歐盟成員國也不得再重新通過相關管道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除非俄烏沖突有了解決方案。
部分歐洲官員認為,這項提議一定程度上是為了增強投資者的信心,讓投資者看到歐盟今后不會立刻重新購買廉價俄羅斯天然氣,說服投資者安心投資歐洲和北美的液化天然氣項目。
但歐盟內部對該提議存在分歧,匈牙利還與俄羅斯簽署了新的天然氣進口合同。在最終的G7對俄新制裁中,該提議被排除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