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李慎 牛鈺
界面新聞編輯 | 彭飛
萬達商管一直未能拿到上市的“大路條”,讓王健林和他的萬達再次面臨難關。
眾所周知,王健林的上一道坎是2017年。這次雖然不及上一次轟動朝野,但也來勢洶洶,足以難倒這位69歲的前中國首富。
境內外債券走低、被評級機構下調評級、商管業務收縮、裁員的消息,以及考慮出售優質項目和談判貸款延緩償還的傳聞,無不暗示著萬達可能要老劇本新演。
這次劇本的序幕是珠海萬達商管三度遞表仍被拒之門外,今年4月25日失效后還未重新遞交,背后牽涉的對賭協議、融資到期已暗流涌動。
如果萬達商管不能如期上市,萬達不僅得掏出300億回購股份,還需償還至少13億美元的銀團貸款,現金流將再次面臨極度考驗。
面對壓力,萬達或許又將出售好不容易“養肥”的核心資產來應對。5月24日,市場消息稱,萬達集團正在考慮評估出售上海、江蘇、浙江等地的20家購物中心,每個項目尋求約7億元至8億元的估值,其中上海一家購物中心的售價可能高達10億元。
截至發稿時,萬達集團并未就此事作出回應。
萬達的資金緊張狀況,已有預兆。近期他們已經開始在內部裁員降本,萬達方面向界面新聞記者承認個別部門正在壓縮且進行人員優化,但不到30%規模。界面新聞了解到,個別部門主要是商管及地產集團,包括營運、成本、設計等崗位。
“祝福所有人”是萬達商管董事長肖廣瑞的個人微信公眾號,日常主要是分享一些“心靈雞湯”,文章封面全是形色各異的蓮花圖。如今這里卻成了諸多被裁員工留下反諷的平臺——“祝福所有人,除了萬達人。”
實際上,就在三個月前,萬達酒店還高調啟動了“歸雁計劃”,對外釋放經營向好、招兵買馬的信號。
當時的“歸雁計劃”針對曾在萬達酒店工作過的人員,可選擇回歸原酒店,也可投遞全國各地萬達超過100家的酒店崗位。
正值年后國內酒店、零售消費、文旅開始全面復蘇。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一季度數據顯示,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同比大幅增長13.6%。相關行業都期待大干一場,萬達也不例外。
更早的4個月前,王健林罕見的頻繁露面,剛過完年就去往各地簽文旅項目,包括北京平谷金海湖、河南鄭州、洛陽以及貴州等地。
在今年初萬達的2022年年會上,王健林說今年的幾件大事,除推動珠海萬達商管上市外,還有文旅“再出發”。去年底的卡塔爾世界杯期間,王健林也選擇用“萬達文旅”的宣傳牌來昭示萬達的回歸。
彼時,市場上就有一股聲音:萬達活過來了?
這個活,對應的是房地產行業的大面積“死”。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自2022年年初開始,房地產開發投資一路下滑,持續處于負增長區間。進入2023年之后,雖然跌幅有所收窄,但4月又開始出現下滑趨勢,回暖勢頭并沒有保持住。5月17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4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額為3.55萬億元,同比下降6.2%,且降幅連續兩個月擴大。
截至目前,A+H兩市股票停牌的房企高達近20家,更有新力控股、藍光發展等過去的高增長房企走向退市終局,泰禾、陽光城等也走在退市邊緣。
當年從王健林手上接盤文旅和酒店項目的孫宏斌、李思廉也各自落入低谷。孫宏斌今年不止一次為融創的債務危機道歉、反思,李思廉和他的富力地產也深陷困境至今無解。當初和孫宏斌“掐架”的黃紅云,為金科引戰投“能做的都做”,就連郁亮也在收縮、出清后轉而尋找“微光”。
王健林2022年以千億身價重回胡潤百富榜內地房企首富,靠商管收租就賺了125億,期間還接手了多家房企的商管、文旅項目運營權,新開業55個萬達廣場,年近7旬仍在各地追逐對文旅的執念。
然而世界變化太快就像“過山車”。
市場從敬佩這位前首富“起死回生”的生命力,到IPO被否、萬達再度命懸一線,也就過了不到7個月。
很多人大呼看不懂,夾雜著些許惋惜。
實際上,消費火熱帶動商場賺錢只是一個表象。“商業地產需要一個療養期,真正恢復還需要至少一年半時間。”全聯房地產商會商業地產工作委員會會長王永平指出,雖然今年商業復蘇的趨勢非常明顯,但這種復蘇屬于結構性復蘇,不同城市和業態均呈現出不同的復蘇狀態。總體來看客流恢復比銷售額快,以前大家認為的報復性消費并未出現。
截止2022年底,萬達累計開業項目473個,還有187個在建設中,這個數字背后,是平方級的超市、電影院,立方級的餐飲、美甲店、奶茶店、寵物店等等。
另外,萬達廣場主要分布在三、四、五線城市,這些地區商場客流恢復有限。據贏商網統計,春節期間由于消費下沉明顯,下沉市場復蘇遠高于高能級市場,但到了2、3月,三、四、五線城市則穩中略有降,并且四五線城市加起來的客流量都沒有一線城市多。
因此萬達并未吃到太多消費復蘇的紅利。據大連萬達商管發布的財務數據顯示,一季度實現營收125.34億元,主要包含以萬達廣場為核心的商管租賃及酒店運營等,同比只增長了2千萬元。
經營方面回籠大額資金無望,在融資端,萬達也與大多數民營房企一樣“沒有看到錢”。
監管層接連出臺的發債融資利好政策,仍惠及不到這些不在“優質房企”之列的企業身上,千億銀行授信也只是一張“空頭支票”。貸款不順利導致項目開發進度緩慢,進而再度影響監管賬戶支取等可以獲得現金的渠道。
從外部融資來看,大連萬達商管年初曾向上交所提交注冊的60億公司債,遭證監會問詢了多個核心問題。目前,大連萬達商管還未回復,這筆60億的發債也就無法推進。
另外,萬達年初發行的兩筆票息率高達11%的境外美元債,也側面說明其融資難度之大。
希臘哲人赫拉克利特說過,“人不可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河水不斷流淌,當你第二次踏入時,過去的水已經流走,你遇到的是全新的水。
上一次,王健林帶領的萬達集團所向披靡,橫跨房地產、金融、文化、體育、旅游幾大行業,一時風頭無兩。
對外,陸續拿下馬德里、洛杉磯、芝加哥、澳大利亞多個項目,收購了美國AMC、傳奇影業等公司,叫板迪士尼,讓好萊塢豎起大拇指。對內,攻城略池,開發大型文旅城、一年能蓋十幾座萬達廣場,廣集金融牌照,還與馬云打了個線上線下誰領風騷的世紀賭約。
2017這一年,一陣風起,脫口而出“先賺一個億小目標”的王健林,迎來了他和萬達最難的一道坎。
突遭“內保外貸”審查風波,國內信貸政策收緊資金鏈承壓,王健林當機立斷,僅用1個月就跟孫宏斌、李思廉談妥了“割肉”文旅和酒店的世紀大交易,回血637億,隨后又陸續將物管、百貨以及多個海外項目賣出,回籠資金超千億。
之后,市場紛紛稱贊王健林的舉動為“壯士斷腕”,豎起大拇指。但對應的是不久后,接盤的“壯士們”連斷腕的機會都沒有,經受了一輪徹徹底底的社會毒打。
這一次,沒有海外資產,沒有房地產企業IPO融資限制(萬達商管以輕資產方式上市),沒有囤地、三道紅線,沒有了種種,萬達卻依舊沒有通過審核。
兩次難倒王健林的不是同一個問題,又似乎是同一個問題。金融管制,特別是民營房企融資困難,是王健林、許家印、許榮茂、孫宏斌們永遠難以跨越的門檻。
在當前形勢下,市場希望看到他活過來,因為他某種意義上代表了一種企業家精神,代表了三四五線最基礎的就業和經濟活力。
萬達表示,也在跟內地多家銀行談判延緩貸款,即延期一部分境內貸款的本金還款期限,利息照付,同時還在尋求為今年到期的全部境內貸款進行再融資,上市還在積極推進,不會放棄。
距離萬達與銀團參貸行約定的上市最后期限11月30日,只剩6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