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動脈網
近日,隱形正畸企業正雅在浙江證監局進行了輔導備案登記,意味著正式啟動IPO進程。繼時代天使后,隱形正畸第二家國產品牌企業或許很快就要出現。
近幾年來,國內隱形正畸產品和企業激增,盡管當前整體市場仍是藍海,但隨著獲批產品陸續商業化,競爭加劇將成必然趨勢。各家企業紛紛在產品線上進行差異化,早期矯治便是眾多企業搶占的對象。
隨著家長對兒童口腔健康、顏面美觀的關注,越來越多乳牙期、替牙期兒童開始接受早期矯治,使得早期矯治成為隱形正畸和兒童口腔的熱門領域。
4歲起可做正畸,早期矯治市場增長迅速
目前,兒童早期矯治已呈現出高增速態勢。
據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正畸專業委員會對兩萬多名中國兒童和青少年的調查顯示:2015年乳牙期組、替牙期組、恒牙期組的錯頜畸形患病率分別為51.84%、71.21%、73.97%,三組總患病率高達67.82%。
而過去很長時間內,“換完牙以后才能做矯正”這一觀念在大眾中根深蒂固,大多乳牙期、替牙期的兒童錯頜畸形未進行及時干預。
近年來,隨著新媒體平臺在大眾生活中滲透加深,口腔醫療機構、正畸產品企業、學術組織等對早期矯治進行了廣泛和專業的科普,大眾對早期矯治的認知有所改觀。這一背景下,兒童早期矯治市場增長成為必然。
以時代天使為例,其兒童版矯治器所治療的案例數逐步上升,且在整體案例中的占比逐年增長。2021年,時代天使兒童版達成案例數增速高達116.0%,遠超33.1%的整體增速,在公司四大類產品中增速最快。時代天使年報還顯示,2022年,宏觀消費環境疲軟,早期矯治市場需求卻非常旺盛。
早期矯治,到底有多早?動脈網從多家兒童口腔醫療機構了解到,近兩年來,越來越多6-8歲患者前來做正畸,在患者配合度高的情況下,4-5歲兒童進行早期矯治也不罕見。
2021年,國家衛生健康委醫院管理研究所“兒童早期矯治規范化診療項目”專家組發布了《中國兒童錯頜畸形早期矯治專家共識》(以下簡稱《專家共識》),提出兒童早期矯治的原則和基本內容。《專家共識》提倡在兒童生長發育不同階段采取相應的錯頜畸形預防或干預措施。其中,針對乳牙反頜,4歲前后就可選擇舒適安全的矯治產品進行治療;在12歲之前的替牙期、恒牙列初期都可及時采取相應治療措施。
不同階段的兒童錯畸形預防、引導與阻斷矯治措施,資料來源:《中國兒童錯頜畸形早期矯治專家共識》
《專家共識》還指出,早期矯治可以預防、引導和阻斷兒童錯頜畸形發生發展,能有效降低兒童錯頜畸形發病率,促進兒童牙頜面協調的生長發育,降低兒童錯頜畸形的嚴重程度,簡化其復雜程度,減少臨床拔牙比例,減少顱面頜骨性畸形手術比例,有利于錯頜畸形矯治后口腔功能穩定、牙頜面形態結構協調美觀,減輕患者及家長的身心負擔,促進兒童身心健康發展。
總的來說,在保障兒童舒適和安全的前提下,進行科學的早期矯治具有簡化復雜病例、降低拔牙率等優勢。
矯治器新品頻出,產品組合更豐富
在上游器械端,企業圍繞隱形矯治器、肌功能矯治器等頻出新品。
此前,隱適美、時代天使等企業就已推出兒童版隱形矯治器,愛樂慕、愛普力思、JPF等企業和品牌專門聚焦早期矯治,也有紐樂EF、MRC等進口產品。2022年以來,各類早期矯治新產品、新解決方案涌現,產品迭代加速,這些新產品呈現出諸多特點。
首先是功能更豐富。
錯頜畸形通常伴有舌的位置異常、異常吞咽或口呼吸,而這又有可能加重錯頜畸形的程度,因此需要進行更全面的干預。
2022年,時代天使圍繞預防與阻斷性治療的理念,推出了隱形舌刺技術、舌位引導技術、新唇頰肌屏障等功能性產品,為兒童乳牙期正畸治療提供更全面的干預方法。
2023年,正雅基于數字化診斷的口周肌功能治療產品也將上市,針對兒童常見的口呼吸、唇閉合不全、舌位低、舌肌力量不足、弱咀嚼、偏側咀嚼、吐舌吞咽等肌功能問題,通過系統性的呼吸、唇、舌、拒絕吞咽的訓練,促進顱頜面部的正常發育。
其次,更關注兒童口腔生長發育動態。
2022年,樂普樂齊發布了efree趨勢矯治器,運用頜骨生長曲線推測法,可根據不同年齡段的頜骨生長預測來預留不同矯治器生長空間,排齊的同時引導牙齒生長。efree趨勢矯治器起始于前牙的引導,調整前牙關系,解除擁擠,調整覆合覆蓋,調節口內牙合功能。
據了解,該產品率先完成對前牙的引導,可滿足許多患者及家長的審美需要,給予治療信心,更易推進后續的治療計劃。
正雅在2022年推出咬合誘導版、早期矯治版矯治器之后,又于2023年發布了S20凹面畸形早期矯治全周期綜合管理方案。由于凹面畸形患者的頜骨生長變化趨勢復雜,如何進行早期干預及后續治療成為難題,該方案通過評估下頜形態、確定診斷分類、預測生長趨勢等重要研判方法,為早期凹面畸形患者提供系統的治療方案。
兒童生長發育過程中,與成人相比,口腔狀態變化更為復雜,將生長發育因素考慮到早期矯治過程中,能獲得更理想的矯治效果。
再次,全治療周期內,矯治器應用更加多樣化。
活動矯治器、間隙維持器、固定支架式矯治器、局部固定多托槽矯治器、隱形矯治器、肌肉和功能的輔助訓練器都是兒童早期矯治器的選擇,選擇矯治器時,應遵循矯治器佩戴舒適性與矯治效率間的平衡、早期矯治有效性與矯治效益大小間的平衡原則。
在不同時期選擇最適合的矯治器,不僅是正畸醫生的工作,也已納入上游企業的解決方案中。
2022年,愛普力思發布了EM3兒童個性化全序列矯治方案,包括硅膠矯治器、隱形矯治器和傳統矯治器。整體方案分為EM3、EM3 Pro 兩個系列,分別對應I期(早期)矯治及雙期矯治,兩者互為因果、互為延續,但共同遵循了從源頭破除錯頜畸形發生的因素,對多種矯治器靈活運用,取長補短,以達到牙齒、骨骼、肌肉平衡發育的正畸理念。
此外,公開資料顯示,正麗科技兒童版也即將上市,產品將硅膠類矯治器、活動功能性矯治器、隱形矯治器結合在全周期治療過程中。
另一個趨勢是,矯治器開始附帶口腔保健功能。
據國家藥監局器械注冊信息顯示,2023年,三款含氟牙齒矯治器獲批,分別來自時代天使和愛普力思。
時代天使的產品為無托槽透明防齲矯治器,內側噴涂有透明功能涂層,使用時內側的氟化物可緩慢釋放,具有預防齲齒的作用。愛普力思的產品由含有氟化鈉的醫用硅膠制成,適用于兒童預防齲齒、不良口腔習慣的矯治與咬合誘導,其中一款同時也可用于牙齒錯頜畸形。
具有防齲齒功能的早期矯治產品,資料來源:國家藥監局
盡管上述產品剛剛獲批,距離醫療機構使用還有一段時間,但這已經體現出兒童早期矯治產品的其中一個趨勢,即針對兒童口腔常見問題,附帶其他針對性的功能。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市場上已有20多家企業擁有早期矯治的隱形矯治器、肌功能矯治器。截至目前,還有美立刻、臻適美、Vincialign達芬奇、通策醫療旗下Hibeauty隱秀等品牌推出了早矯產品。
總的來說,隨著新產品、新技術出現,早期矯治可干預的兒童口腔問題更全面,可覆蓋的年齡段更廣;針對兒童替牙期特殊性,服務周期也更長。
跨學科協作,醫療機構細分早期矯治服務
由于早期矯治知識體系龐雜,從事早期矯治的醫生需要經過專業培訓,學習兒童牙頜面部生長發育的特點,且要不斷更新對兒童早期矯治的認知。培訓體系需循序漸進,針對不同背景的兒童早期矯治從業醫生做好分級認證體系,以獲得相應的臨床工作能力。
對于預防和干預阻斷的基礎治療,兒童口腔醫生、口腔全科醫生、正畸醫生都應積極參與,過于專業和復雜的治療則應由口腔正畸??漆t生主導。
目前,已有青苗口腔、極橙齒科、正方形口腔、瑞蕾齒科、美維旗下DUANG DUANG少兒口腔等兒童口腔品牌,由于細分了客戶群體,能針對性地開展早期矯治。
與此同時,綜合口腔醫療機構也加大了對早矯治的布局,或細分出單獨科室、業務部門。
早在2020年,泰康拜博就成立了兒童牙齒及顏面部發育管理中心;2022年,瑞爾集團成立兒童早期矯治發展中心,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展開病例會診與討論,提升早矯團隊的整體醫療水平。2023年,通策醫療旗下杭州口腔醫院在平海院區推出口腔聯合診療中心,提供數字化正畸、兒童早期矯治、兒童舒適化治療等服務。
此外,全國多家口腔醫療機構與正畸品牌可麗爾合作,開設了兒童全周期顏面管理中心。
對綜合口腔醫療服務機構來說,早期矯治可以產生諸多價值。
最直接的價值體現是業績增長。兒童口腔服務中,涂氟、窩溝封閉、乳牙拔除等項目近年來也快速增長。然而,這些項目客單價不高,常常被用于引流。而兒童早期矯治客單價可達數千元至數萬元,能直接拉高醫療機構收入。
此外,2023年種植牙集采全面落地,民營醫療機構也參與其中,部分納入集采的種植牙業務可能受到影響,早期矯治能在一定程度上進行彌補。
早期矯治還可帶來兒牙治療或成人牙科的消費轉化。正畸項目需進行多次復查,一方面是及時跟進矯治進度,另一方面關注兒童是否出現其他口腔問題。兒童口腔一些無癥狀或癥狀輕的疾病就診率低,在正畸過程中發現后,可及時進行治療。而在陪同兒童就診或復診時,家長的口腔服務需求也可順帶滿足。
最后,細分早期矯治服務也有利于進行人才培養。正如前文所述,兒童早期矯治知識體系龐雜,這也決定了兒童正畸醫生的稀缺性。早期矯治整合兒童口腔、口腔全科、正畸等的專業醫療資源,強化各專業間的醫生交流、積累病例,形成更系統的兒童矯治經驗與服務體系。
什么樣的“顏面管理”才能走更遠?
縱觀醫療服務機構、上游器械企業的布局變化,早期矯治不只是牙齒正畸、肌肉功能訓練,“顏面管理”已成為行業熱詞,不少口腔醫療機構將早期矯治設置為“兒童顏面管理中心/門診”。
“顏面管理”的表述可涵蓋與頜面部干預的各種方式,不限于現有的各類矯治器;這個詞更符合消費者預期,也便于消費者理解。可以預見,在“顏面管理”這個大概念下,早期矯治還將會更多產品和技術創新。
多家投資機構、券商均認為,早期矯治將成為未來幾年內爆發式增長的細分領域,目前市場尚處于早期。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有大眾媒體認為過分強調早期矯治是“制造焦慮”。由于乳牙期、替牙期兒童年齡小,配合度不能完全保障,這個年齡段的矯治產品研發應更注重舒適性,若兒童確實難以接受,醫療機構則不宜過多引導家長給孩子做矯治。此外,結合當前人口結構大背景來看,早期矯治產品和服務需注重分層,滿足不同消費層次的需求。無論是從開始矯正的年齡、還是產品服務的定價,都要以臨床需要為基本原則,并針對不同消費水平的患者進行差異化布局,不制造焦慮的“顏面管理”才能走更遠。
再回到隱形正畸領域,在隱適美、時代天使已占據大部分市場份額的情況下,擬IPO的正雅除了拉開價格差距之外,將如何運用產品和技術創新改變市場格局?早期矯治是否會成為突破口?這些都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