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從北森IPO看中國SaaS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從北森IPO看中國SaaS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雖然北森近幾年虧損已經逐年收窄,但是距離現金流轉正還需要1-2年的時間。

文|GPLP犀牛財經 娜娜邱

4月13日,北森控股有限公司(簡稱:北森控股,09669.HK)在港交所上市,每股發售股份29.70港元,被譽為“HR SaaS第一股”,這無疑是今年國內SaaS乃至企服圈的大事件,引發了極高的關注。

北森沒有盈利卻能在港股上市,是否代表著國內資本市場已經如同美股一樣接受了SaaS的估值模式?

未來是否會開啟中國SaaS公司的上市熱潮?

北森作為頭部SaaS代表上市后卻表現不佳,是“HR SaaS第一股”名不副實,還是整個SaaS和企服賽道都不堪一戰?

種種猜測和觀點眾說紛紜,可以肯定的是,在經濟下行和低迷的市場環境下,北森成功上市代表其內在價值和潛力受到肯定,同時其過程和估值變化也折射出當下中國SaaS的生存狀態。

可以說,中國SaaS在2023年又走到了新的拐點。

北森上市的背后:SaaS的商業模式正式被港股接納

事實上,在北森之前,在境內資本市場,包括A股和港股,基本是沒有100%的純SaaS公司上市的。國內SaaS公司的目標一般來說都是赴美上市,因為SaaS獨特的訂閱模式、長盈利周期的財務模型在美國受到資本市場的認可甚至追捧。美股市場看重科技型和成長型的企業,哪怕是還在虧損中的SaaS公司,也往往都會給出更高的估值。

簡單來講,SaaS行業如同建設高速公路,一旦建成,企業就會形成高收入、低成本的良性運營模式,而具體到SaaS服務企業,一般來說,基本是前期投入成本高、盈利周期很長,但一旦產品服務被甲方客戶或者市場接受及認可,通過前期客戶數量的高增長和極高的續約率(NDR),其規模化優勢將快速顯現,很難被其他企業超越。

從全球來看,SaaS鼻祖Salesforce是在上市后的第13年也就是2017年開始實現盈利,2020年Salesforce市值接近2000億美金,超過Oracle,被認為是SaaS模式相對傳統軟件模式的勝利標志。HR SaaS領域的頭部企業,如Workday、Paycom和Paylocity等,也都是用了15年左右才實現收支平衡。

SaaS是一種訂閱式的商業模式,按月分攤收入,這意味著客戶的付款在財務上是預收,所以只有到了相當的規模,才能夠出現利潤。在國外一般看SaaS公司的現金流情況,自由現金流是否為正,虧損倒不是一個投資者特別關注的事情。然而,近年來受到國際環境的影響,赴美IPO越來越艱難,如果在國內上市,就需要出現利潤,而以目前SaaS頭部企業的營收規模,通過降本增效,現金流轉正似乎可以看到,利潤則遙遙無期。

這樣的話,SaaS虧損上市的最后選擇就成了港股。

據透露,聯交所詢問保薦人的第一個問題是:“北森在港股有沒有對標公司?”,得到的答復是“沒有”。很多軟件公司的收入主體是安裝部署的收入,而北森是100%的SaaS收入,微盟、有贊則屬于交易類平臺。所以,像管理軟件的純SaaS公司,并無對標公司。這樣,北森就面臨一個巨大的挑戰:必須向聯交所解釋清楚SaaS的商業模式和財務模型。

當然,結果是讓人欣喜的,北森最終在港股成功上市,也標志著SaaS模式和財務模型開始被香港資本市場所認可,這無疑為整個SaaS行業注入了信心。也許對于聯交所而言:數字化的未來,SaaS是一個不可或缺的模式,這也是未來數字化的一個大趨勢,不能錯過。有業內人士指出,港交所接納了SaaS,對于中國SaaS行業的發展和中國數字化進程的推動,具有巨大的正面影響。北森投出去的這塊“敲門磚”,相當于打開了中國SaaS公司的上市通路。

從北森的估值,看SaaS軟件的過去和當下 

在現階段北森的交易還是以散戶為主,由于散戶投資者缺乏對SaaS模式的認知因此北森的市場價值當下被嚴重低估,未來伴隨著專業的機構投資者的入場這個現象一定會被改變的。如果對照美股專業機構對于SaaS的理解和接納度,100%純SaaS模式的北森會在未來獲得比明源、金蝶等企業更高的估值。

現在是投資市場的“冰點”,必然有這些困難。北森賬上明明有十幾個億,但仍然選擇在此節點上市,對此外界頗有爭議。或許我們可以通過回顧中國SaaS市場在中國的發展階段尋找答案。

SaaS在中國歷史并不久遠,僅僅有10年左右,但這十年間卻是風云迭起,話題不斷,各路創業者、大廠、投資人英雄輩出,激蕩江湖,這其中的故事不計其數。但是,如果從資本和估值層面去看,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2012-2016年,可稱為萌芽期,市場涌現出CRM、財稅、HR等各個主流賽道的創業公司,他們的主要任務是教育市場甚至是投資人,什么是SaaS以及SaaS軟件的商業邏輯,并解答為什么SaaS軟件會虧損,應該如何選擇客戶等問題。那個階段有個業界至今津津樂道的故事,就是北森SaaS小分隊赴美取經,也是北森的這次美國之行,讓中國企業服務界快速理解了SaaS在美國成功的原因和基本邏輯。在這個階段, SaaS軟件公司估值水平并不高,PS倍數約為5-10倍,當然在當時,已經被認為是非常高的估值了。

第二階段是2017-2019年,被視為SaaS軟件的催生期。經過之前的摸索,中國SaaS界基本形成了兩個共識:一是SaaS要做中大客戶,二是SaaS成功的關鍵在于續約。許多SaaS公司的產品打磨到了可用階段,大部分規模較小,但增長率超高,之后引發了投資者的狂熱,快速涌入SaaS這個細分賽道。有了資本的加碼,中國SaaS進入快速發展階段,這個階段,SaaS公司的估值就變得更高了, PS倍數在10-15倍之間,還算是較為合理的估值水平。

第三個階段是2020-2022年,疫情之后,由于美聯儲降息放水,帶來了整個資本市場的迅猛增長。當時美國二級市場的SaaS或者企服公司基本都獲得了超高的估值或溢價,snowflake的PS倍數甚至達到了68倍。也是在那個時期,SaaS巨頭Salesforce的股價達到了創紀錄的310美金,市值超過3000億美金。

然后,中國企業服務的一級市場也陷入了癲狂,大量SaaS公司以20倍、30倍進行了融資,將企服賽道的整體估值拉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高估值匹配高增長,企業在拿到融資之后,紛紛開始加大投入,無論是產品研發、市場營銷還是人才招募,成本幾乎翻倍,不計成本獲取客戶,以虧損換取高增長。

那個時間,如果提出來追求現金流轉正,都是一個怪物。身在局中,每個人都很難,都必須全力以赴,否則就可能被市場拋棄。

第四個階段是2022年至今,美聯儲加息,市場下行,資本市場嚴重缺錢。投資者對SaaS的估值邏輯也跟隨徹底變了,從看增長變為看盈利。因此美國二級市場的企服類SaaS公司的估值迅速下降至5-10倍左右。以Salesforce為例,其市值目前已從3000億美金降至2000億左右。而中國企服SaaS也進入了有史以來最低谷的階段。

所以,當下基本就是過去十年,市場的最低點。北森在這個節點上市,帶來很多迷思,有的投資人也堅稱:“這是一個無比正確的決定”,也有人認為這是對投資人非常不友好的行為。對于SaaS創業者而言:即愛又恨,高估值的故事開始破滅,也許真到了大家要冷靜下來的時刻了。

現在處于資本市場的低谷,對于SaaS公司而言,融資變得無比艱難,所有公司都要依賴于手中現在的資金,通過運營效率的改善,通過選擇正確的客戶,合理的價格,實現現金流的轉正。然后通過2-3年的合理增長,去消化掉上一輪高估值的影響,才能夠重新融資、發展。

中國SaaS的未來十年:從瘋狂到回歸價值

疫情后的今天 ,其實是一個大市場機會,疫情使企業意識到數字化的重要性,從而迎來了數字化轉型的黃金十年,這為SaaS發展提供了最好的市場環境。我相信:未來十年將會是中國SaaS和企業服務最好的十年。

資本市場對SaaS估值邏輯發生巨大變化的今天, 擺在北森和其他SaaS公司面前的只有一條路,就是切切實實用業績說話,把增速降下來,人效提上去,聚焦盈利和高質量增長。

一位長期觀察SaaS的產業人士告訴筆者,現在可以說是SaaS的最低谷,雖然有各種調整和挑戰,但當企業回歸經營本質,不再追求翻番的增長擴張,整個行業也會回到良性運轉中來,未來十年是機遇和挑戰并存的。

但這也是一個轉折點,各行業的SaaS必然出現集中化的趨勢,企業呈現K字型的發展,會出現強者愈強的情況,最終每個細節領域大概率剩下兩三家巨頭,余下的則下沉、并專注于某一個細分客戶群。

經緯創投合伙人熊飛在一次采訪中也預測,隨著行業的良性發展,經過兩到三年的調整期,會有一批頭部SaaS公司的營收和利潤水平達到港股或A股的要求,預計2025年左右國內SaaS企業會出現一波上市潮。

北森IPO后,下一步會如何?

北森一直是中國SaaS領域的明星公司,其收入和客戶數量都是行業內非常領先的,能率先在港股上市,成為HR SaaS第一股已經證明了這一點。但看未來十年,只有領先優勢是不夠的,我們要看其護城河夠不夠寬。

北森一體化HR SaaS及人才管理平臺—iTalentX

從灼識咨詢的報告來看,北森的核心優勢在于其一體化戰略和低代碼PaaS平臺,后來者想要完成一體化產品和PaaS平臺開發至少需要3到5年,到產品成熟至少要5到6年。因此,擁有“一體化HR SaaS+PaaS”的北森,現今還沒有“PaaS+一體化”的真正競爭對手,如果北森繼續擴大產品線,差距將繼續拉大,這個護城河真心夠寬的。

三年前,各HR SaaS都大規模融資,摩拳擦掌殺入一體化HR SaaS的大賽道。然后資本市場戛然而止,迅速掉入冰點,這種情況大家就不得不減少投入,聚焦于一兩個單品進行突破。通過聚焦單品的策略,實現有質量的增長,消化掉前期的高估值,而后再繼續融資,再酌情進入一體化賽道。

在這樣的形勢下,北森搶先進行港股進行IPO,很自然成了中國HR SaaS第一股,而且短期無人可以追上,北森就有可能成為客戶的第一選擇。所以,未來幾年,北森的領先優勢將被進一步放大。

雖然北森近幾年虧損已經逐年收窄,但是距離現金流轉正還需要1-2年的時間。一體化的SaaS 公司一旦現金流轉正就像高速行駛的列車一樣,將更加會讓其它同賽道企業望而生畏了,北森引領的中國HCM SaaS的道路和美國的workday、SAP等美國SaaS巨頭的一體化的道路是相近并被成功驗證過的,領先地位一旦確立將不會輕易被撼動。

美國資本市場已經有很多的SaaS 公司成功上市并被投資人廣泛接受,香港資本市場在“北森IPO”之后也將會涌現出更多的SaaS公司,作為SaaS 第一股承擔著對資本市場教育并且讓香港的投資人理解“真正SaaS”的重任,北森需要在卓越運營、公司治理、客戶成功等各個領域全面升級才能最終贏得資本市場的信任,SaaS終將在香港資本市場掀開新的篇章。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從北森IPO看中國SaaS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雖然北森近幾年虧損已經逐年收窄,但是距離現金流轉正還需要1-2年的時間。

文|GPLP犀牛財經 娜娜邱

4月13日,北森控股有限公司(簡稱:北森控股,09669.HK)在港交所上市,每股發售股份29.70港元,被譽為“HR SaaS第一股”,這無疑是今年國內SaaS乃至企服圈的大事件,引發了極高的關注。

北森沒有盈利卻能在港股上市,是否代表著國內資本市場已經如同美股一樣接受了SaaS的估值模式?

未來是否會開啟中國SaaS公司的上市熱潮?

北森作為頭部SaaS代表上市后卻表現不佳,是“HR SaaS第一股”名不副實,還是整個SaaS和企服賽道都不堪一戰?

種種猜測和觀點眾說紛紜,可以肯定的是,在經濟下行和低迷的市場環境下,北森成功上市代表其內在價值和潛力受到肯定,同時其過程和估值變化也折射出當下中國SaaS的生存狀態。

可以說,中國SaaS在2023年又走到了新的拐點。

北森上市的背后:SaaS的商業模式正式被港股接納

事實上,在北森之前,在境內資本市場,包括A股和港股,基本是沒有100%的純SaaS公司上市的。國內SaaS公司的目標一般來說都是赴美上市,因為SaaS獨特的訂閱模式、長盈利周期的財務模型在美國受到資本市場的認可甚至追捧。美股市場看重科技型和成長型的企業,哪怕是還在虧損中的SaaS公司,也往往都會給出更高的估值。

簡單來講,SaaS行業如同建設高速公路,一旦建成,企業就會形成高收入、低成本的良性運營模式,而具體到SaaS服務企業,一般來說,基本是前期投入成本高、盈利周期很長,但一旦產品服務被甲方客戶或者市場接受及認可,通過前期客戶數量的高增長和極高的續約率(NDR),其規模化優勢將快速顯現,很難被其他企業超越。

從全球來看,SaaS鼻祖Salesforce是在上市后的第13年也就是2017年開始實現盈利,2020年Salesforce市值接近2000億美金,超過Oracle,被認為是SaaS模式相對傳統軟件模式的勝利標志。HR SaaS領域的頭部企業,如Workday、Paycom和Paylocity等,也都是用了15年左右才實現收支平衡。

SaaS是一種訂閱式的商業模式,按月分攤收入,這意味著客戶的付款在財務上是預收,所以只有到了相當的規模,才能夠出現利潤。在國外一般看SaaS公司的現金流情況,自由現金流是否為正,虧損倒不是一個投資者特別關注的事情。然而,近年來受到國際環境的影響,赴美IPO越來越艱難,如果在國內上市,就需要出現利潤,而以目前SaaS頭部企業的營收規模,通過降本增效,現金流轉正似乎可以看到,利潤則遙遙無期。

這樣的話,SaaS虧損上市的最后選擇就成了港股。

據透露,聯交所詢問保薦人的第一個問題是:“北森在港股有沒有對標公司?”,得到的答復是“沒有”。很多軟件公司的收入主體是安裝部署的收入,而北森是100%的SaaS收入,微盟、有贊則屬于交易類平臺。所以,像管理軟件的純SaaS公司,并無對標公司。這樣,北森就面臨一個巨大的挑戰:必須向聯交所解釋清楚SaaS的商業模式和財務模型。

當然,結果是讓人欣喜的,北森最終在港股成功上市,也標志著SaaS模式和財務模型開始被香港資本市場所認可,這無疑為整個SaaS行業注入了信心。也許對于聯交所而言:數字化的未來,SaaS是一個不可或缺的模式,這也是未來數字化的一個大趨勢,不能錯過。有業內人士指出,港交所接納了SaaS,對于中國SaaS行業的發展和中國數字化進程的推動,具有巨大的正面影響。北森投出去的這塊“敲門磚”,相當于打開了中國SaaS公司的上市通路。

從北森的估值,看SaaS軟件的過去和當下 

在現階段北森的交易還是以散戶為主,由于散戶投資者缺乏對SaaS模式的認知因此北森的市場價值當下被嚴重低估,未來伴隨著專業的機構投資者的入場這個現象一定會被改變的。如果對照美股專業機構對于SaaS的理解和接納度,100%純SaaS模式的北森會在未來獲得比明源、金蝶等企業更高的估值。

現在是投資市場的“冰點”,必然有這些困難。北森賬上明明有十幾個億,但仍然選擇在此節點上市,對此外界頗有爭議。或許我們可以通過回顧中國SaaS市場在中國的發展階段尋找答案。

SaaS在中國歷史并不久遠,僅僅有10年左右,但這十年間卻是風云迭起,話題不斷,各路創業者、大廠、投資人英雄輩出,激蕩江湖,這其中的故事不計其數。但是,如果從資本和估值層面去看,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2012-2016年,可稱為萌芽期,市場涌現出CRM、財稅、HR等各個主流賽道的創業公司,他們的主要任務是教育市場甚至是投資人,什么是SaaS以及SaaS軟件的商業邏輯,并解答為什么SaaS軟件會虧損,應該如何選擇客戶等問題。那個階段有個業界至今津津樂道的故事,就是北森SaaS小分隊赴美取經,也是北森的這次美國之行,讓中國企業服務界快速理解了SaaS在美國成功的原因和基本邏輯。在這個階段, SaaS軟件公司估值水平并不高,PS倍數約為5-10倍,當然在當時,已經被認為是非常高的估值了。

第二階段是2017-2019年,被視為SaaS軟件的催生期。經過之前的摸索,中國SaaS界基本形成了兩個共識:一是SaaS要做中大客戶,二是SaaS成功的關鍵在于續約。許多SaaS公司的產品打磨到了可用階段,大部分規模較小,但增長率超高,之后引發了投資者的狂熱,快速涌入SaaS這個細分賽道。有了資本的加碼,中國SaaS進入快速發展階段,這個階段,SaaS公司的估值就變得更高了, PS倍數在10-15倍之間,還算是較為合理的估值水平。

第三個階段是2020-2022年,疫情之后,由于美聯儲降息放水,帶來了整個資本市場的迅猛增長。當時美國二級市場的SaaS或者企服公司基本都獲得了超高的估值或溢價,snowflake的PS倍數甚至達到了68倍。也是在那個時期,SaaS巨頭Salesforce的股價達到了創紀錄的310美金,市值超過3000億美金。

然后,中國企業服務的一級市場也陷入了癲狂,大量SaaS公司以20倍、30倍進行了融資,將企服賽道的整體估值拉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高估值匹配高增長,企業在拿到融資之后,紛紛開始加大投入,無論是產品研發、市場營銷還是人才招募,成本幾乎翻倍,不計成本獲取客戶,以虧損換取高增長。

那個時間,如果提出來追求現金流轉正,都是一個怪物。身在局中,每個人都很難,都必須全力以赴,否則就可能被市場拋棄。

第四個階段是2022年至今,美聯儲加息,市場下行,資本市場嚴重缺錢。投資者對SaaS的估值邏輯也跟隨徹底變了,從看增長變為看盈利。因此美國二級市場的企服類SaaS公司的估值迅速下降至5-10倍左右。以Salesforce為例,其市值目前已從3000億美金降至2000億左右。而中國企服SaaS也進入了有史以來最低谷的階段。

所以,當下基本就是過去十年,市場的最低點。北森在這個節點上市,帶來很多迷思,有的投資人也堅稱:“這是一個無比正確的決定”,也有人認為這是對投資人非常不友好的行為。對于SaaS創業者而言:即愛又恨,高估值的故事開始破滅,也許真到了大家要冷靜下來的時刻了。

現在處于資本市場的低谷,對于SaaS公司而言,融資變得無比艱難,所有公司都要依賴于手中現在的資金,通過運營效率的改善,通過選擇正確的客戶,合理的價格,實現現金流的轉正。然后通過2-3年的合理增長,去消化掉上一輪高估值的影響,才能夠重新融資、發展。

中國SaaS的未來十年:從瘋狂到回歸價值

疫情后的今天 ,其實是一個大市場機會,疫情使企業意識到數字化的重要性,從而迎來了數字化轉型的黃金十年,這為SaaS發展提供了最好的市場環境。我相信:未來十年將會是中國SaaS和企業服務最好的十年。

資本市場對SaaS估值邏輯發生巨大變化的今天, 擺在北森和其他SaaS公司面前的只有一條路,就是切切實實用業績說話,把增速降下來,人效提上去,聚焦盈利和高質量增長。

一位長期觀察SaaS的產業人士告訴筆者,現在可以說是SaaS的最低谷,雖然有各種調整和挑戰,但當企業回歸經營本質,不再追求翻番的增長擴張,整個行業也會回到良性運轉中來,未來十年是機遇和挑戰并存的。

但這也是一個轉折點,各行業的SaaS必然出現集中化的趨勢,企業呈現K字型的發展,會出現強者愈強的情況,最終每個細節領域大概率剩下兩三家巨頭,余下的則下沉、并專注于某一個細分客戶群。

經緯創投合伙人熊飛在一次采訪中也預測,隨著行業的良性發展,經過兩到三年的調整期,會有一批頭部SaaS公司的營收和利潤水平達到港股或A股的要求,預計2025年左右國內SaaS企業會出現一波上市潮。

北森IPO后,下一步會如何?

北森一直是中國SaaS領域的明星公司,其收入和客戶數量都是行業內非常領先的,能率先在港股上市,成為HR SaaS第一股已經證明了這一點。但看未來十年,只有領先優勢是不夠的,我們要看其護城河夠不夠寬。

北森一體化HR SaaS及人才管理平臺—iTalentX

從灼識咨詢的報告來看,北森的核心優勢在于其一體化戰略和低代碼PaaS平臺,后來者想要完成一體化產品和PaaS平臺開發至少需要3到5年,到產品成熟至少要5到6年。因此,擁有“一體化HR SaaS+PaaS”的北森,現今還沒有“PaaS+一體化”的真正競爭對手,如果北森繼續擴大產品線,差距將繼續拉大,這個護城河真心夠寬的。

三年前,各HR SaaS都大規模融資,摩拳擦掌殺入一體化HR SaaS的大賽道。然后資本市場戛然而止,迅速掉入冰點,這種情況大家就不得不減少投入,聚焦于一兩個單品進行突破。通過聚焦單品的策略,實現有質量的增長,消化掉前期的高估值,而后再繼續融資,再酌情進入一體化賽道。

在這樣的形勢下,北森搶先進行港股進行IPO,很自然成了中國HR SaaS第一股,而且短期無人可以追上,北森就有可能成為客戶的第一選擇。所以,未來幾年,北森的領先優勢將被進一步放大。

雖然北森近幾年虧損已經逐年收窄,但是距離現金流轉正還需要1-2年的時間。一體化的SaaS 公司一旦現金流轉正就像高速行駛的列車一樣,將更加會讓其它同賽道企業望而生畏了,北森引領的中國HCM SaaS的道路和美國的workday、SAP等美國SaaS巨頭的一體化的道路是相近并被成功驗證過的,領先地位一旦確立將不會輕易被撼動。

美國資本市場已經有很多的SaaS 公司成功上市并被投資人廣泛接受,香港資本市場在“北森IPO”之后也將會涌現出更多的SaaS公司,作為SaaS 第一股承擔著對資本市場教育并且讓香港的投資人理解“真正SaaS”的重任,北森需要在卓越運營、公司治理、客戶成功等各個領域全面升級才能最終贏得資本市場的信任,SaaS終將在香港資本市場掀開新的篇章。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余市| 崇左市| 台湾省| 和平县| 图木舒克市| 沙湾县| 丰县| 宣汉县| 八宿县| 阜宁县| 大悟县| 遵义市| 永清县| 竹北市| 资源县| 长白| 禄劝| 土默特右旗| 滁州市| 三亚市| 陆川县| 嘉禾县| 云安县| 许昌县| 宁津县| 郎溪县| 依兰县| 屯留县| 昔阳县| 抚顺市| 阿克| 惠来县| 方城县| 长泰县| 东阿县| 诸暨市| 土默特右旗| 白朗县| 西华县| 故城县| 白银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