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債市觀察 蒲肅
比亞迪作為新能源車企一哥,進軍保險業務會顛覆車險行業格局嗎?
相關數據顯示,目前國內已有超過20家財險公司開展新能源車險業務,其中財險“老三家”的新能源車保費占比超過70%,多年來維持著比較穩固的“三足鼎立”格局。
而比亞迪前不久剛剛完成對易安保險的收購,并完成工商登記,改名為“深圳比亞迪財產保險有限公司”,簡稱“比亞迪保險”。值得注意的是,比亞迪是國內首家獲批全資控股財險公司的車企。

來源:企業官網
不過,比亞迪保險要想在新能源車險領域進入四強并不容易,首先要解決資質問題,其次是規模。
有媒體報道稱,此前的易安保險并沒有車險資質,比亞迪接手后需要申請車險資質,并盡快推出新能源車險產品。
而規模上,今年比亞迪計劃銷售300萬輛,大部分新能源車的保費在3000元~6000元之間,高端車型的保費更高。
粗略估算,假設比亞迪旗下全部銷售車輛都購買比亞迪保險,其規模上百億是不難的,但財險“老三家”之一的人保財險去年新能源車險已經超過200億元,巨頭之間的競速真是讓人嘆為觀止。
01、易安保險的歸宿為何是比亞迪?
作為國內四家專業互聯網保險公司之一的易安保險,在2016年2月份正式運營開業,注冊資本金10億元,但不到四年就因償付能力不足等原因而而被主管部門接管。
在被接管之前,易安保險連續兩年出現較大虧損,凈利潤分別虧損1.99億元和1.67億元,2020年1季度更是虧損2.62億元。目前,易安保險官網顯示的累計保險金額超過80億元,保障客戶超過489萬人。
2022年7月,主管部門原則上同意易安保險進入破產重整程序,同時公開招募戰略投資者。
比亞迪汽車工業有限公司作為比亞迪旗下的全資子公司,是收購易安保險的主體公司。“金融界”分析稱,此次比亞迪能夠獨資100%控股易安保險在行業中非常罕見,主要是此前有相關規定,保險公司的單一股東持股比例不能高于三分之一。
而比亞迪能突破持股上限,做到100%控股,主要是符合“參與保險公司風險處置”這一條款,經過監管部門批準,持股比例可以不受限制。
此外,易安保險的產品類型包括家財險、企財險、信用險等11個險種,其中家財險含有物流車輛相關保險,但沒有新能源汽車保險品種。

來源:企業官網
比亞迪作為銷售規模最大的新能源車企,收購一家財險公司,不開展車險業務是不是說不過去呢?實際上,行業都在關注比亞迪何時申請到新能源車險資質,進而是否能帶動行業保費下調。
在5月18號之前,比亞迪的銷售人員并沒有提示可以購買比亞迪車險,而20萬元以下的車型保費也基本在5000元左右,部分車主表示還是略貴,期待比亞迪在綜合自身數據、維修成本等數據后,可以進一步下調費用。
雖然這代表了部分車主的心愿,但最終如何調整還要看實際運營后的利潤率。目前按照財險“老三家”的車險收入和利潤來看,利潤率在2.89%~4.17%之間。
而業內認為,新能源汽車險才推出1年多,出險數量也比較多,所以新能源車險的賠付成本也比較高,對新能源車險的利潤暫時不能太樂觀。
02、車企涉險偏愛“曲線入場”
自從2021年12月14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正式發布《新能源汽車保險商業保險專屬條款(試行)》(簡稱“條款”)以來,越來越多的新能源車企開始布局保險業務,先后有小鵬汽車、蔚來汽車、比亞迪、理想汽車、特斯拉、寶馬等車企注冊或收購保險業務公司。
上述條款發布后的2022年,比亞迪、理想、蔚來等新能源車企相繼注冊或收購保險公司。
其中,比亞迪在2022年3月成立比亞迪保險經紀有限公司;2022年6月,理想汽車旗下全資子公司全資收購全國性保險中介銀建保險經紀100%股權,更名為北京理想保險經紀有限公司;2022年10月,蔚來收購匯鼎保險經紀公司,新股東為安徽蔚來數據科技有限公司,全資持有該保險經紀公司,曲線獲得了保險經紀牌照。
還有比他們更早布局保險業務的,比如2018年小鵬汽車成立廣州保險代理有限公司,特斯拉于2020年成立保險經紀有限公司。
傳統車企也早早在保險領域布局,其中,廣汽在2011年就聯合多家公司成立了眾誠保險,成為國內首家由汽車制造商牽頭成立的專業汽車保險公司;同樣在2011年,上海汽車集團保險銷售有限公司成立,是上汽組建的全國性保險專業代理機構;2012年,中國一汽旗下的十家公司共同出資成立成立鑫安汽車保險。
此外,吉利控股旗下的全資子公司易保保險代理有限公司,在2018年取得保險代理牌照,同時,吉利控股還購買了合眾財險33.33%的股權,成為其第二股東;2022年10月,寶馬申請設立寶馬保險經紀公司在工商部門完成注冊,注資5000萬。
實際上,通過收購保險公司涉足保險業務是最直接也最便捷的辦法,由于保險業務的介入受到的監管比較嚴格,新能源車企想分一杯羹也不是很容易的事。
2022年1月,蔚來曾注冊一家“蔚來保險經紀有限公司”,但根據天眼查數據顯示,2023年3月,其經營狀態變更為注銷。業內分析認為,主要是因為該公司尚未獲得經營保險經紀業務許可證,最終還是通過收購保險公司實現入場。
03、千億市場的“大蛋糕”,分羹不易
新能源車企紛紛“涉險”的背后,是近年來新能源汽車保費的快速增長。
據了解,2019年~2021年,財險公司承保機動車輛保險保費收入分別是8188億元、8245億元和7773億元。其中,除了2020年受承保車輛數量增速放緩的影響外,新能源汽車的保費增長速度都在40%以上。
2021年新能源汽車保費規模達到350億元,同比增長56%,在新能源汽車保費中,新車保費的占比達到了一半,有47%由新車保費貢獻,這和當年新能源車銷量同比157%保持同步。
安信證券預計2022年新能源車險規模預計達到700億元,同比翻番。而廣發證券認為,2023年新能源車占新車比重提升推動車均保費提升,車險增速有望超越2022年。
在保險行業內,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人保財險)、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平安產險)、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太保產險)被稱為財險“老三家”,在車險市場中的市場份額也比較大。
數據顯示,2022年財險“老三家”保費收入合計超過9500億元,其中車險收入超過5700億元,占比接近60%,可見車險業務是絕對主力險種。
中國人保在2022年業績發布會上披露,新能源車險以及智能網聯車險正在成為拉動車險規模增長的主要動力。2022年人保財險承保467萬輛新能源車,同比增長59.6%,保費收入206億元,同比增長72.7%。

2022年公司財務數據,單位:億元;債市觀察梳理
申萬宏源預計,2025年新能源車險保費規模將達1543億元,占車險總保費比例約為15.7%;預計2030年新能源車險保費規模將達12790億元,占車險總保費比例約為31.3%。
這對汽車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塊“大蛋糕”,而從某種角度來說,汽車企業和車險業務可謂“一體兩面”。
比如一汽集團旗下的鑫安保險,有九成大客戶來源于一汽集團,2021年營收7.34億元,凈利潤1.28億元。
汽車企業涉足汽車保險可以說是“肥水不流外人田”,而銷量規模較大的車企通過“涉險”盈利的能力更強,一方面其自有銷量規模可提供最基礎的保障,另一方面是今年新政的實施,也更考驗綜合競爭實力。
據了解,今年1月,主管部門發布《關于擴大商業車險自主定價系數浮動范圍等有關事項的通知》,進一步擴大財產保險公司定價自主權,通知明確自6月1日起,商業車險自主定價系數的浮動范圍由 “0.65,1.35”擴大到 “0.5,1.5”,被業內稱為“車險二次綜改”。
可以預見的是,不同保險公司的同種類業務的保費差異會進一步拉大,而資金充裕、汽車銷售規模較大的車企在降保費方面更有優勢,反之,中小車企的保險公司可能面臨較為嚴峻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