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快遞觀察家
十年前,菜鳥能飛多遠、多高,誰都無法預測。十年后,菜鳥成長為全球最大物流獨角獸,并且還在繼續振翅。
5月18日,菜鳥官宣上市時間計劃表,預計在未來12到18個月內完成。
對于企業而言,上市是開啟新篇章;對于資本而言,上市是最好的退出通道。
然而,對于目前仍處于虧損狀態的菜鳥而言,赴港上市能否一帆風順?成功上市后,菜鳥又能否順利開啟全新的十年?
01 虧損收窄根基漸牢
成立十年,菜鳥網絡發展成菜鳥集團。
阿里巴巴財報顯示,2023財年菜鳥總收入合計為775.12億元,相較2022 財年增長16%;抵消跨分部交易的影響后收入為556.81億元,同比增長21%。菜鳥經調整EBITA為虧損3.91 億元,相較上一財年虧損14.65億元明顯收窄。
其中,2023年1-3月,菜鳥營收為189.15億元人民幣,抵消跨分部交易后同比增長18%。
從財務數據可以看到,起步于阿里巴巴電商生態的菜鳥,經過數年的穩健發展,已經超越了最初的范疇。其物流能力不僅得到了市場的認可,更是成為了眾多商家和消費者離不開的物流選擇。
億豹網獲悉,在行業內卷的背景下,之所以選擇在2023年沖擊上市,是因為今年以來,菜鳥業務布局進入高速發展期,國內物流、國際物流、城鄉末端、物流科技和物流地產五大核心業務板塊構建完成,物流根基穩固。
以菜鳥國際物流業務為例。
長期以來,傳統跨境物流具有人工成本高企、數字化程度低、缺乏統一標準等發展困境。菜鳥作為后起玩家,以數智化為起跑線,實現彎道超車。
比如說運用在菜鳥國際業務上的智能合單技術、秒級換單及全球統一的物流操作規程、精準射頻識別技術、物流路徑規劃算法、干線智能決策等一系列物流科技的研發、開放,讓菜鳥國際業務全球化布局進一步深化。
技術之外,菜鳥國際在產品配置方面也進行了調整。
根據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差異化需求,采用不同物流產品做支撐,包括數智化的國家分撥中心建設、本土化的數智配送系統建設、自提柜等數智末端系統的建設等,推進海外業務本土化發展。
在技術和產品兩個維度的發力下,菜鳥國際業務發展迅猛。
菜鳥提供的數據顯示,其擁有9個海外自營分揀中心,日均處理超450萬件跨境包裹,物流業務覆蓋全球 200 多個國家和地區,位居全球前四,與全球三大快遞巨頭FedEx、DHL、UPS 處在同一梯隊。
支撐菜鳥上市后國際業務想象力的,是跨境電商的規模增速。
根據艾瑞咨詢的數據和預測,跨境出口電商物流未來五年市場復合年均增速將達22.5%,到2025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3.6萬億元。
市場提供給每個玩家的機會均等,菜鳥想要從這3.6萬億蛋糕中分一杯羹,讓商家和消費者選擇,自然也需要有更多的不可替代性。
02 服務升級羽翼漸豐
“達爾文優勝劣汰”效應同樣適用于快遞行業,菜鳥深知躺平不是出路。企業發展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所以從2023年開始,菜鳥主動發起升級,在服務內驅力提升這塊,狠狠“內卷”。
2023年以來,在時效、送貨上門等服務標準方面,菜鳥持續發力。
時效方面,菜鳥供應鏈形成“優選倉配”和“智選倉配”等多種能力組合,分別提供“半日達”和“次日達”。
3月底,菜鳥聯合天貓超市推出“1212半日達”服務,目前已經在全國8個城市上線,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成都等,預計一年內菜鳥半日達服務覆蓋全國20城。
送貨上門方面,推出多種方式。
第一種是自營的菜鳥直送上門(丹鳥),包括米面糧油、酒水飲料等在天貓超市常見的重貨,已經覆蓋全國300多個城市。
第二種是通過加盟的菜鳥驛站上門,消費者在收到物流到站消息后,可以自行選擇自提還是上門服務。
第三種是通過申通快遞、菜鳥驛站、菜鳥直送等多種能力組合,讓消費者在淘寶下單時,就可以提前選擇送貨上門,且不產生額外費用。
以上三套上門組合拳下來,讓菜鳥驛站本季度上門包裹量同比增長85%。
在菜鳥的帶動下,京東物流和順豐、美團也加大了時效提升和送貨上門的力度,順豐半日達、京東211限時達、美團優選明日達等等,都在擴大覆蓋范圍。
照顧好C端消費體驗的同時,供應鏈連著的上游B端商家,也不容輕視。
針對不同商家與行業特點,菜鳥圍繞家裝、重貨、冷鏈、大家電、快消、美妝等行業,打造了更具針對性的特色解決方案,包括多渠道庫存管理,以及送貨至其他經銷商、線下商超、商圈柜臺等。
在億豹網看來,菜鳥這種主動升級供應鏈服務的發展理念,是構建長期差異競爭實力的關鍵內驅力,也是推動行業整體進步必不可少的活力源泉。
當然,長期的服務內修,需要長期的資金投入。因此,上市能為菜鳥業務發展注入新的資金基礎。
03 上市飛高挑戰重重
需要注意的是,菜鳥現今面臨的挑戰,上市后,并不會解除。
一方面,雖然菜鳥發力做自營物流,但是畢竟之前的定位一直是做數智化平臺。長期以來的輕資產運營模式,讓菜鳥的配送終端更多還是依靠通達系做支撐,上市后也離不開這些快遞企業。
最開始,菜鳥承諾“不碰快遞”,然而在競爭壓力下,菜鳥直送、菜鳥裹裹等都在加大自營業務布局。由此與快遞企業的競爭合作關系,是否會產生變化,還是要看菜鳥未來在下游環節布局的深入程度和速度。
另一方面,想要通過上市打開新通道的快遞企業,不止菜鳥一家。
億豹網獲悉,近期有多家公司都傳出赴港上市消息,如順豐控股選定高盛、華泰證券和摩根大通等機構安排香港二次上市事宜,或至多籌資30億美元。
更早之前,有消息稱極兔計劃與2023年下半年在香港上市,可能至少籌集10億美元。亦有業內人士分析,近期極兔收購豐網,就是為上市前的估值做準備。
因此,站在行業競爭角度,菜鳥能想到的,友商也能想到。菜鳥能做的,順豐、極兔都有實力去布局。
即便上市后,菜鳥面臨的競爭局面,也并不會比現在輕松。
目前,快遞行業已經進入千億業務量時代。面對體量加大、增速放緩的一般行業發展規律,菜鳥想要加快上市,獲得下一個十年的門票,無可厚非。況且有阿里的品牌背書和電商生態支撐,菜鳥上市之路并不會很困難。
只是,想要憑借上市完全打開新局面,還需要看菜鳥具體如何“答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