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時代財經 林前
編輯|李卓玲
日前,長沙交通運輸局發布通告稱,自5月16日起,全市暫停受理網約車運輸證新增業務,此前已受理的,按正常流程予以辦理。在本月4日,海南三亞同樣暫停受理網約車經營許可及運輸證核發業務。
5月17日,就暫停辦理網約車運輸證的原因,時代財經多次致電長沙交通運輸局,但截至發稿未能接通電話。
三亞市交通運輸局在相關公告中稱,網約車平臺及網約車數量快速增長,運力趨于飽和,為進一步維護網約車行業市場秩序,保障乘客和其他經營者的合法權益,決定暫停受理相關業務。對于何時能恢復相關業務辦理,三亞市交通運輸局18日向時代財經表示,“以后續公告為準。”
不僅長沙、三亞針對網約車市場有所動作,近期濟南、遂寧、東莞等多個城市相繼發布了網絡預約出租汽車行業風險預警的通告,提醒從業者謹慎“入場”。
早在一年前,上班相對自由的網約車還被諸多人士視為靈活就業人群的選擇之一,如今不少城市已經暫停受理相關業務。
5月17日,就個中變化的原因,東南大學交通法治與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顧大松向時代財經指出,這主要是由市場供需變化所引起的,現在行業整體是人多單少的情況,這會促使單價、人均單量降低,間接導致網約車司機人均收入下滑、人均工作時長增加,久而久之可能還會出現服務質量下降、司機乘客摩擦矛盾增加等問題,或考慮到上述因素,部分地方決定暫停受理相關業務及發布相關預警。
人多單少,訂單單價下滑
“跑網約車的人太多了,現在除了睡覺吃飯,其他時間都是在跑車。”5月17日早上六點多,在貴陽的張師傅(化名)便已出車,直到當天24點,還有訂單在進行中。
據全國網約車監管信息交互平臺統計,截至2020年10月31日,全國共有207家網約車平臺公司取得網約車平臺經營許可,各地共發放網約車駕駛員證254.5萬本、車輛運輸證105.9萬本。至2023年4月30日,全國共有309家網約車平臺公司取得網約車平臺經營許可;各地共發放網約車駕駛員證540.6萬本、車輛運輸證230.0萬本。
僅僅兩年半時間,全國取得經營許可的網約車平臺增加102個,增幅達49%,發放的網約車駕駛員證增加286.1萬本,增幅為112.4%。但全國訂單總量卻沒有明顯增加。據全國網約車監管信息交互平臺統計,2020年10月~2021年1月,全國網約車監管信息交互平臺每月共收到訂單信息分別為6.3億單、6.6億單、8.1億單、7.3億單,而2023年前4個月,每月相關訂單分別為5.76億單、6.52億單、7.16億單、7.06億單。
三亞市交通運輸局關于暫停受理網約車經營許可及運輸證核發業務的通告 | 官方網站截圖
與此同時,網約車訂單單價在不斷降低。歐文(化名)是華南某網約車及新能源汽車服務公司的中層人士,他5月17日向時代財經表示,目前的網約車行業雖格局較為穩定,但尚未進入終局,還有許多小平臺在不斷進入,一線城市市場大,所以地區平臺之間的競爭比較激烈,彌漫著價格戰與補貼戰,單價越低越能吸引到乘客打車,為穩住自身的市場份額,原本的大平臺也不得不跟進。
據歐文了解,按網約車司機上線時間計算,目前某超一線城市網約車司機每小時平均收入在35~40元,而去年中這個區間為40~50元,另因接單區域、賬號服務分等因素,個人之間的時收入或有一定差異。
對于訂單單價下滑,張師傅的感受也頗深,“2020年之前,在高峰期跑20公里左右路程的訂單,收入能有50元左右,但現在到手差不多37元。如今一個6公里左右路程的訂單,一口價不到11塊。2019年,每天跑車不到10個小時,一個月下來流水能有1.5萬左右,但現在想要流水一萬多,基本上要保證15個小時左右的上線時間。”根據張師傅提供的資料,其5月16日出車19個小時,完成單量超過30個,但一天下來流水僅590元。
歐文也稱,其2018年在某超一線城市跑網約車之時,每天出車時間10~12小時,月收入在1.5萬~1.8萬之間,而根據其在平臺監測的數據,現在的網約車司機需要保證每天12小時以上的出車時間,才能保證月流水在1.3萬元左右。若去掉租車費、房租、充電費,不計入違章、出險等費用,網約車司機一個月凈收入在7000元左右。
無獨有偶,根據深圳市交通運輸局數據,2022年下半年,全市每天完成訂單量小于10單的網約車21921輛,每天完成訂單量大于等于10單的網約車34480輛。2023年第一季度,深圳日均接10單以下的車輛數為53755輛,日均接10單及以上的車輛數為36816輛。
根據廣州市交通運輸局官方公眾號發布的監測數據,今年1~3月,廣州網約車單車日均訂單量分別約為15.59單、15.92單、14.74單,單車日均運營里程分別約131.2公里、129.44公里、119.51公里,單車日均營收分別約438.8元、406.07元、354.77元。
今年4月中旬,溫州市交通運輸部門發布信息,2022年,該市新增持證駕駛員達11204名,但車輛凈增長數只有2049輛,從一車一人的整體比例看,可能有9000余人未實際上崗。
4月20日,根據東莞市交通運輸局官方微信號披露的數據,該市網約車司機第一季度日均接單少于10單的車輛比例逐月增多,目前單車日均接單少于10單的車輛占比高達77.33%。
專家建議推出市場退出機制
“相對來說,開網約車自由一點,雖然現在會比較累,但多勞多得。”盡管收入比以前低了,但張師傅也并未轉行從事其他職業。歐文則建議,跑網約車是有技巧的,光一個勁跑還不夠,好好養賬號做好服務少拿投訴,平臺會傾斜配給優質訂單,同時在地點選擇上有針對性,機場、高鐵站、大公司產業園聚集地都可以多留意些。
對于網約車行業及市場當前現狀,顧大松表示,要針對平臺、網約車司機個人建立退出機制,超過180天沒有有效數據上傳的賬號或平臺,應該主動清退;地方政府也應當做好網約車市場的信息監測,建立較為完善的預警機制等,為從業者或將入行的人提供數據參考;對于目前市場存在的低價競爭情況,要堅決處理;另外,相關部門也應加強網約車從業人員權益保障工作。
浙江工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吳偉強在接受采訪時也認為,總量調控,并不是簡單的數量控制,而是要在明確城市交通出行戰略目標的前提下,用各種手段調整網約車的供給量,完善政府規制,包括準入和退出機制、評價制度、獎懲制度、監管機制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對網約車市場的監管,已經有部分超一線城市走在前頭。早在2021年,廣州便針對網約車市場做了深入分析了解,多措并舉進一步推進網約車合規化工作。如建立網約車平臺合規率監測機制和常態化信息發布機制,定期統計網約車平臺運營車輛、駕駛員合規率,對不達標平臺公司開展重點監管,并通過官方途徑向社會公布行業市場運營、執法監管等情況,加強社會公眾對行業的了解和監督,形成共治共管。
另外,2022年年底,深圳便開始探索建立網約車運力規模動態調整機制,以引導深圳網約車市場供需關系動態平衡。根據深圳此前發布的相關文件征求意見稿,暫停新增觸發條件為以下3項指標中有2項及以上滿足:網約車日均訂單量變化幅度低于-10%,單車日均訂單量低于11,巡游車里程利用率低于60%;恢復新增觸發條件為以下3項指標連續2個月有任意2項及以上滿足:網約車日均訂單量變化幅度大于等于10%,單車日均訂單量大于等于13,巡游車里程利用率大于等于65%。
根據官方數據,今年第一季度,廣州注銷《網絡預約出租汽車駕駛員證》392個,深圳同期有1770輛網約車退出營運(累計退出車輛共40703輛)。
而針對當前網約車行業中的低價競爭情況,相關部門也有相應動作。4月份,交通運輸部等五部門發布通知,督促網約車聚合平臺及合作網約車平合公司落實明碼標價等要求,不得以不正當價格行為擾亂市場秩序,如實向乘客提供車輛牌照和駕駛員基本信息。網約車聚合平臺不得干預網約車平臺公司價格行為,不得直接參與車輛調度及駕駛員管理,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
1月30日,山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關于規范網約車平臺公司市場價格行為的提醒告誡書》,《告誡書》中提到,各網約車(聚合)平臺公司不得妨礙市場公平競爭,不得侵害乘客、其他經營者合法權益和社會公共利益。不得為排擠競爭對手或者獨占市場,以低于成本的價格運營擾亂正常市場秩序;不得相互串通,操縱市場價格;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標明的費用、實施價格欺詐等價格違法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