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紀瑤
5月19日,第十一屆富國論壇上,包括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新興經濟體研究會副會長翟東升等20余位國內頂尖專家學者、首席經濟學家與明星基金經理出席,就最新的國內外政治、經濟、金融形勢發表了各自觀點。
中國經濟復蘇的趨勢、亮點和風險點在哪里?
華創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張瑜認為,消費中的低端消費、投資中的一線和頭部二線的地產投資以及制造業投資中的基改是當下經濟的亮點,疲軟點在于廣泛的三四線地產數據還沒有企穩。出口方面,風險與機會并存。風險在于“老三家”(歐、美和東盟),機會在“新三家”(非洲、中西亞、俄羅斯),這三家貢獻了主要的增量。總的來看,經濟整體上弱復蘇的動能是有的,但也有結構性風險。
廣發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郭磊認為經濟增長的亮點有兩方面:第一是通縮周期PPI的觸底。從歷史面來看,幾乎每一輪市場都低估PPI觸底的自然力量,比如2016年市場低估了PPI觸底后名義GDP回升的彈性,股債兩端都低估了。PPI觸底后,中下游行業的量價可能會有一定改善。第二是政策可能在結構上會出現一些調整。近日中央財經委員會會議強調:我們傳統行業不能當做低端行業簡單退出,三次產業要融合發展。這個定調非常關鍵,但目前沒有對應政策落地,很有可能會成為后續可以關注的一亮點。
另外,一些海外風險將影響到國內資產配置。第一,相對美國,歐洲脆弱性會更高。歐洲通脹率比較高,在俄烏沖突的背景下,實體存在惡性循環的特征,壓通脹任務更艱巨。美股加息停止后,歐洲也很難停下來,加到一定程度,脆弱性會不會突然上升,這是今年下半年海外面臨的不確定性之一。第二是美國的金融市場,在利率較高的狀況下,金融市場出現了一些波動,比如儲蓄從小銀行流出對原本的金融市場秩序帶來了一定擾動,美聯儲雖然有短期的一些方式進行平息,但今年下半年隨時可能會有風險事件出現。如果海外金融市場出現波動,可能短期內會引發全球的聯動效應。
下半年投資機會在哪里?
富國周期優勢基金經理蒲世林認為,今年最核心的變量是宏觀經濟。年初以來宏觀經濟復蘇的力度偏弱,導致市場整體上與經濟相關度比較高的板塊表現差;而和經濟增長相關度比較低的數字經濟、AI,以及一些低估值的央國企表現較好。下半年機會比較均衡,與宏觀經濟相關度較高的板塊,下半年可能會出現一定的修復。未來,他看好跟人口老齡化高度相關的醫藥生物行業、跟數字經濟和AI相關的板塊以及與構建產業安全過程相關的,一些國產替代的機會。
對于當下大火的AI,富國中小盤精選基金經理曹晉認為隨著ChatGPT的日活人數井噴式發展,AI已經不是僅僅停留在主題投資階段了,今天的AI已經有了“殺手級”產品,全球巨頭都在投入,是新一輪科技創新產業的投資機會。
富國轉型機遇基金經理曹文俊則認為,今年市場的關鍵詞是結構性、弱復蘇、流動性總量寬松、平衡市,相對看好穩定增長的醫藥行業,特別是醫藥器械,周期品中的輪胎行業等。
富國新興產業基金經理孫權認為,在整體下行風險可控的背景下,今年有望出現結構性牛市;整體上比較看好科技創新和高端制造,未來看好人工智能、數據要素、半導體等產業創新三大核心,產業基本面的發展將驅動結構化行情深入演繹;面對新一輪科技創新浪潮,不僅要看得準,更要看得遠,給市場以信心。
如何理解當下投資熱點?
富國基金總經理助理兼海外投資部總經理張峰認為,港股現在是非常好的接近于底部的機會,2022年11月,恒生指數跌破100季度線,這是港股史上從未有過的,估值也跌破了1倍PB,反應了非常悲觀的預期,一旦中國經濟出現較好的復蘇、美國開始降息,在未來6個月到1年,港股或將出現很好配置機遇。
“固收+”方面,富國穩健增強基金經理俞曉斌認為,權益中期不悲觀,從股債性價比來看,權益至少配在中性;轉債機會目前演繹比較充分已經了,更偏重結構性機會;債券投資有很多優秀的管理人,也值得期待。
富國質量成長基金經理吳棟棟表示,我國正處于經濟動能轉型期,符合經濟轉型方向的新興產業和高端制造業存在著很多超額收益的機會,其中,整個新能源體系或者新型電力系統,出口鏈中的優秀企業,以及TMT中的數字化都存在諸多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