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阿里再次走在了前邊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阿里再次走在了前邊

探索大型組織基業長青之路。

文|盒飯財經  彥飛

編輯|王靖

今年3月底,當阿里啟動“1+6+N”組織變革時,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CEO張勇這樣解釋原因:“孩子大了,要走出去,獨立面對市場”。

5月18日晚,阿里發布2023財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業績,并公布首批上市融資計劃:

云智能集團將從阿里集團完全分拆、獨立走向上市;菜鳥、盒馬啟動上市計劃;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啟動探索外部融資。

三塊確定上市的業務中,阿里云由張勇親自帶隊,計劃未來12個月內分拆上市,在股權和公司治理上與阿里集團完全獨立,并引入外部戰略投資者。

緊隨其后的是菜鳥和盒馬。10歲的菜鳥計劃在未來12~18個月內上市,8歲的盒馬則將在未來6~12個月內完成上市。

此外,阿里六大業務集團正式成立董事會,董事由阿里各條線的資深負責人擔任,為按計劃施行董事會領導下的CEO負責制奠定基礎。

一系列實質性進展,距離“1+6+N”的出臺不到兩個月,阿里本輪組織變革的推進可謂神速。

在18日晚間的財報分析師電話會上,張勇表示,如果一個業務具備四個方面能力——明確的目標市場、明確的客戶群體、明確的業務模式和明確的核心能力,可以形成自身閉環,就可以更獨立地走向市場。

實際上,各個業務集團面臨的發展階段,增長速度和營利能力差異明顯,面對的機遇和挑戰天差地別:

云智能集團的商業模式、客戶特征和發展階段與集團大多數消費互聯網業務有巨大差異性,可以完全獨立面向市場,進一步強化業務戰略,優化運營和組織,因此從阿里集團完全分拆并完成上市,形成一家與阿里集團完全獨立的新公司;菜鳥和盒馬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形成了差異化的客戶價值,穩定清晰的商業模式和較為明確的盈利前景,因此安排這兩家公司更快地走向資本市場,完成IPO。

通過變革生產關系,讓組織變敏捷、決策鏈路變短、響應變快,進一步釋放生產力、激發創新力,一直是阿里的企業哲學。在本輪變革中,阿里短短五十天就打出了一套動作幅度很大的組合拳,展現了一如既往的超強戰略執行力。

它既是對阿里自我變革傳統的延續,也是阿里面向未來的新經營哲學。

怎樣讓生產關系更好地與生產力匹配,一直是阿里組織變革的母題。

過去二十多年間,阿里進行了多次組織變革。這些變革促進了業務創新,螞蟻、天貓等業務都是在組織變革中完成了蝶變和起飛,同時也是整個阿里躍入下一個時代的助推器。

2015年之后,已經成為超大型商業組織的阿里,組織變革的節奏更加密集,動作幅度也越來越大。

當年12月,阿里啟動“大中臺、小前臺”戰略,支撐前線業務更加靈動敏捷。2016年,張勇強調阿里集團已經擁有多元的業務板塊,并表示未來阿里“將逐漸實現板塊化發展”。三年后,云智能、B系兩大業務板塊開始實行板塊治理,由業務總裁代表集團分管。

另一方面,從2020年開始,阿里打造敏捷組織,并推行多元化治理結構下的經營責任制。2021年7月,阿里首次對外正式披露,“隨著業務賽道越來越豐富,我們也在探索創新阿里巴巴的多元化治理體系”;當年底的全員信中,進一步明確“多元化治理”將成為集團全新的組織戰略。

大中臺小前臺、敏捷組織、多元化治理下的經營責任制等一系列組織變革,在當時迅速成為阿里組織能力的催化劑,并讓阿里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過往經驗也表明,企業生產力發展的不同階段,呼喚的是不同的生產關系。

阿里的每一次組織調整,本質上都是與整體戰略發展需求相適應的自我變革。這些變革改寫了企業經營的戰略哲學和方法論體系,并反過來促進企業生產力的躍升。

向組織變革要生產力,以組織變革為戰略突破的先導,可以說是張勇的組織哲學。

2011年之后,每隔2~4年,阿里都會對組織架構進行調整。今年初提出的“1+6+N”,與2021年的“多元化治理”隔了兩年。

這兩年里,電商行業發生了許多重大變化:新用戶紅利日趨枯竭,平臺和商家都面臨增長乏力的難題;價格戰卷土重來,成為一些電商平臺的競爭利器;中國電商“卷”向海外,就連亞馬遜這樣的巨頭也招架不住……

面對新的市場環境,阿里必須克服巨型企業組織的天然短板,變得更敏捷、更高效。給不同業務更大的自主權,放他們“單飛”,是最容易立竿見影的手段之一。

另一方面,從阿里業務矩陣的發展狀況來看,不少業務也具備了獨立發展的條件。

在“1+6+N”變革之前,阿里國內數字商業、國外數字商業、本地生活、阿里云智能等四大板塊已經實現多元化治理,多家獨立經營的環路公司也先后成立。更何況,菜鳥、盒馬等公司本身就有相當高的獨立性。

如今,阿里集團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讓阿里云等業務獨立成軍,推動業務向上突破,可謂水到渠成。

這也反映出,阿里組織變革的頻次雖高,但每一輪變革之間存在高度的關聯性和繼承性,并非推倒重來,而是在此前變革基礎上的不斷進化。這讓阿里在發起組織變革時,更容易保持業務和戰略的穩定,并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高的回報。

本輪組織變革,阿里展現了一貫的戰略執行力。

從出臺“1+6+N”,到阿里云等三塊業務啟動上市、國際數字商業集團啟動外部融資,阿里只用了52天。同時,六大業務集團正式成立董事會,董事會領導、CEO全權負責經營的新型治理機制已經成型。

超強的執行力,展現了阿里對于這場變革的決心。而集團自上而下的放權,也是這場變革達成既定目標的前提。

不過,“放手”并不等于甩手不管。對于這場變革的發起點在哪里、誰來打頭陣,以及集團應該發揮何種作用,阿里顯然經過了一番仔細思量。

阿里集團董事會保留對于特定重大事項的審批權利。這些權利包括業務集團經營及資金計劃、CEO 任命其績效評估、重大資本交易、集團內部業務合作及數據共享機制、合規監管制度等。阿里集團還成立了合規和風險管理委員會,負責監督集團在財務報告以外領域的合規和風險的管理。

此外,阿里還在集團董事會下新設立了資本管理委員會,負責對各個業務集團的各類重大資本事項進行管理,審議并決策與阿里巴巴集團作為控股公司相關的重要事項,包括各類資本市場交易、股東回報計劃、子公司股權激勵計劃、融資、上市和分拆。

另一方面,哪個“孩子”可以跑得更快,哪個要稍慢一步,阿里也做了精細安排。

在本次公布的第一波上市計劃中,最亮眼的當屬由集團CEO張勇兼任一號位的阿里云。

目前,阿里云已經是阿里集團第二大收入來源,僅次于淘寶天貓,現金流充沛。它在行業競爭中也占據優勢:根據市場調研公司Gartner的數據,2022年阿里云在全球云計算IaaS市場中排名第三,在亞太市場排名第一。

阿里云自身條件出眾,業務特點卻與阿里消費互聯網業務迥異,故而此次變革的步子邁得最大:與集團完全分拆、獨立上市,并引入外部投資者。它的目標是,形成一家在股權和公司治理上與阿里集團完全獨立的新公司。

在以阿里云智能集團董事長兼CEO身份發出的一封內部信中,張勇將此次分拆稱為“阿里云面向未來二次創業的全新開始”。而這場二次創業,也蘊含著給阿里其他業務探路、打樣的意味。

與阿里云一同公布上市計劃的還有菜鳥和盒馬。兩塊業務分別制定了上市時間表,但并未使用“完全分拆”之類的表述。

過去幾個季度,菜鳥和盒馬保持較快增長,商業模式和盈利前景也日益清晰,獨立經受市場檢驗的時機已經成熟。

除了進入上市軌道的阿里云、菜鳥和盒馬,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也在資本方面有了新動作,計劃啟動外部融資。

根據最新財報,上季度,阿里國際零售商業訂單量整體同比增長15%,收入同比增長41%。這讓阿里看到了這塊業務獨立發展的潛力。

從不同業務的不同變革路徑可以看出,阿里一方面希望盡快讓“孩子”獨立發展,另一方面又要避免操之過急、為了拆分而拆分、為了上市而上市。它更希望通過組織變革,真正激發各個賽道業務的創新創業精神。這種帶有辯證精神的變革方法論,是阿里本輪變革的一大特征。

將“唯一不變的是變化”融入企業基因的阿里,此前已經積累了大量組織變革經驗。它發起的每一次公司內部變革,幾乎都被整個科技行業的研究和效仿,并逐漸成為中國企業治理哲學的一部分。

以中臺戰略為例,阿里在2015年底提出“大中臺、小前臺”,并圍繞這一思路展開一系列調整,取得顯著成效。從2018年起,騰訊、字節、百度等公司紛紛跟進,中臺幾乎成為互聯網大廠的標配。

發起于2023年初的本輪變革,是阿里成立24年來影響范圍最廣、調整力度最大的一次。

以往,阿里的組織變革主要集中在公司內部結構的更梁換柱,以及企業治理方法論的鼎故革新。但“1+6+N”意味著只要獨立發展更有利,集團都會選擇放手,專心充當“大底座”。

這場變革的目標也更具挑戰性:一方面,它要給阿里的“孩子”們注入新的活力和動能,另一方面,也要讓阿里集團的估值體系更加明晰。

阿里集團業務眾多,所處賽道和發展狀況各不相同。他們的業務發展有快有慢,收入狀況有賠有賺,有的已經很成熟,有的卻還在尋路。

將如此多樣的業務容納在一個集團內,難免會讓整個阿里集團的估值變得格外困難;而各塊業務如果不能獨立運營,想要在一級和二級市場上獲得清晰的估值,進而獲得更多資金支持,也不是一件易事。

阿里很早就意識到了這一難題。在2020年的投資者日上,時任阿里集團CFO武衛表示,根據分類加總估值法,市場對阿里總體業務中的諸多業務板塊并未賦予應有的價值?!盁o論是核心商業中的新業務,還是云計算,以及在被投資公司中的股份價值,這些并沒有計入阿里當前應有的市值內?!?/p>

換言之,將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必然導致阿里集團的價值被低估。

阿里發起“1+6+N”組織變革,其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化解估值模糊不清的問題。在阿里云等業務相繼獨立、登陸資本市場后,其價值將有更明確的評判標準,而阿里集團作為控股公司,其市值也有望得到修復和提升。

除此之外,借助拆分上市,阿里那些現在還不賺錢,但跑得通、跑得快的業務,可以得到更多外部資金支持。而阿里集團也可以甩掉新興業務的虧損包袱,讓股價更真實地反映淘寶天貓等支柱業務的長期價值,給股東和投資者帶來更多回報。

最重要的是,阿里不缺現金流,融資上市顯然不是阿里巴巴如此大刀闊斧改革的主要目的。

除了激發業務集團的創業精神,阿里方面表示,也希望通過自我變革,鼓勵社會各方更積極地參與、共享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創造更多機會,共同面向未來。

阿里動作很快,但這并不意味著“1+6+N”能夠一蹴而就。這場充滿挑戰的變革,很可能需要連續多個季度的長跑。

更何況,在全球范圍內,一家巨型公司如何通過如此徹底的組織變革來驅動發展動能,并無太多可借鑒的案例。阿里和它的“孩子”們,將需要在未來幾年間,以更大的耐心自行摸索尋找最可行的答案。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盒飯財經(ID:daxiongfan)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阿里巴巴

5.7k
  • 阿里云高層回應“特斯拉或與阿里合作”:特斯拉正在和本土企業普遍接觸
  • 中國聯通與阿里巴巴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阿里再次走在了前邊

探索大型組織基業長青之路。

文|盒飯財經  彥飛

編輯|王靖

今年3月底,當阿里啟動“1+6+N”組織變革時,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CEO張勇這樣解釋原因:“孩子大了,要走出去,獨立面對市場”。

5月18日晚,阿里發布2023財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業績,并公布首批上市融資計劃:

云智能集團將從阿里集團完全分拆、獨立走向上市;菜鳥、盒馬啟動上市計劃;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啟動探索外部融資。

三塊確定上市的業務中,阿里云由張勇親自帶隊,計劃未來12個月內分拆上市,在股權和公司治理上與阿里集團完全獨立,并引入外部戰略投資者。

緊隨其后的是菜鳥和盒馬。10歲的菜鳥計劃在未來12~18個月內上市,8歲的盒馬則將在未來6~12個月內完成上市。

此外,阿里六大業務集團正式成立董事會,董事由阿里各條線的資深負責人擔任,為按計劃施行董事會領導下的CEO負責制奠定基礎。

一系列實質性進展,距離“1+6+N”的出臺不到兩個月,阿里本輪組織變革的推進可謂神速。

在18日晚間的財報分析師電話會上,張勇表示,如果一個業務具備四個方面能力——明確的目標市場、明確的客戶群體、明確的業務模式和明確的核心能力,可以形成自身閉環,就可以更獨立地走向市場。

實際上,各個業務集團面臨的發展階段,增長速度和營利能力差異明顯,面對的機遇和挑戰天差地別:

云智能集團的商業模式、客戶特征和發展階段與集團大多數消費互聯網業務有巨大差異性,可以完全獨立面向市場,進一步強化業務戰略,優化運營和組織,因此從阿里集團完全分拆并完成上市,形成一家與阿里集團完全獨立的新公司;菜鳥和盒馬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形成了差異化的客戶價值,穩定清晰的商業模式和較為明確的盈利前景,因此安排這兩家公司更快地走向資本市場,完成IPO。

通過變革生產關系,讓組織變敏捷、決策鏈路變短、響應變快,進一步釋放生產力、激發創新力,一直是阿里的企業哲學。在本輪變革中,阿里短短五十天就打出了一套動作幅度很大的組合拳,展現了一如既往的超強戰略執行力。

它既是對阿里自我變革傳統的延續,也是阿里面向未來的新經營哲學。

怎樣讓生產關系更好地與生產力匹配,一直是阿里組織變革的母題。

過去二十多年間,阿里進行了多次組織變革。這些變革促進了業務創新,螞蟻、天貓等業務都是在組織變革中完成了蝶變和起飛,同時也是整個阿里躍入下一個時代的助推器。

2015年之后,已經成為超大型商業組織的阿里,組織變革的節奏更加密集,動作幅度也越來越大。

當年12月,阿里啟動“大中臺、小前臺”戰略,支撐前線業務更加靈動敏捷。2016年,張勇強調阿里集團已經擁有多元的業務板塊,并表示未來阿里“將逐漸實現板塊化發展”。三年后,云智能、B系兩大業務板塊開始實行板塊治理,由業務總裁代表集團分管。

另一方面,從2020年開始,阿里打造敏捷組織,并推行多元化治理結構下的經營責任制。2021年7月,阿里首次對外正式披露,“隨著業務賽道越來越豐富,我們也在探索創新阿里巴巴的多元化治理體系”;當年底的全員信中,進一步明確“多元化治理”將成為集團全新的組織戰略。

大中臺小前臺、敏捷組織、多元化治理下的經營責任制等一系列組織變革,在當時迅速成為阿里組織能力的催化劑,并讓阿里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過往經驗也表明,企業生產力發展的不同階段,呼喚的是不同的生產關系。

阿里的每一次組織調整,本質上都是與整體戰略發展需求相適應的自我變革。這些變革改寫了企業經營的戰略哲學和方法論體系,并反過來促進企業生產力的躍升。

向組織變革要生產力,以組織變革為戰略突破的先導,可以說是張勇的組織哲學。

2011年之后,每隔2~4年,阿里都會對組織架構進行調整。今年初提出的“1+6+N”,與2021年的“多元化治理”隔了兩年。

這兩年里,電商行業發生了許多重大變化:新用戶紅利日趨枯竭,平臺和商家都面臨增長乏力的難題;價格戰卷土重來,成為一些電商平臺的競爭利器;中國電商“卷”向海外,就連亞馬遜這樣的巨頭也招架不住……

面對新的市場環境,阿里必須克服巨型企業組織的天然短板,變得更敏捷、更高效。給不同業務更大的自主權,放他們“單飛”,是最容易立竿見影的手段之一。

另一方面,從阿里業務矩陣的發展狀況來看,不少業務也具備了獨立發展的條件。

在“1+6+N”變革之前,阿里國內數字商業、國外數字商業、本地生活、阿里云智能等四大板塊已經實現多元化治理,多家獨立經營的環路公司也先后成立。更何況,菜鳥、盒馬等公司本身就有相當高的獨立性。

如今,阿里集團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讓阿里云等業務獨立成軍,推動業務向上突破,可謂水到渠成。

這也反映出,阿里組織變革的頻次雖高,但每一輪變革之間存在高度的關聯性和繼承性,并非推倒重來,而是在此前變革基礎上的不斷進化。這讓阿里在發起組織變革時,更容易保持業務和戰略的穩定,并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高的回報。

本輪組織變革,阿里展現了一貫的戰略執行力。

從出臺“1+6+N”,到阿里云等三塊業務啟動上市、國際數字商業集團啟動外部融資,阿里只用了52天。同時,六大業務集團正式成立董事會,董事會領導、CEO全權負責經營的新型治理機制已經成型。

超強的執行力,展現了阿里對于這場變革的決心。而集團自上而下的放權,也是這場變革達成既定目標的前提。

不過,“放手”并不等于甩手不管。對于這場變革的發起點在哪里、誰來打頭陣,以及集團應該發揮何種作用,阿里顯然經過了一番仔細思量。

阿里集團董事會保留對于特定重大事項的審批權利。這些權利包括業務集團經營及資金計劃、CEO 任命其績效評估、重大資本交易、集團內部業務合作及數據共享機制、合規監管制度等。阿里集團還成立了合規和風險管理委員會,負責監督集團在財務報告以外領域的合規和風險的管理。

此外,阿里還在集團董事會下新設立了資本管理委員會,負責對各個業務集團的各類重大資本事項進行管理,審議并決策與阿里巴巴集團作為控股公司相關的重要事項,包括各類資本市場交易、股東回報計劃、子公司股權激勵計劃、融資、上市和分拆。

另一方面,哪個“孩子”可以跑得更快,哪個要稍慢一步,阿里也做了精細安排。

在本次公布的第一波上市計劃中,最亮眼的當屬由集團CEO張勇兼任一號位的阿里云。

目前,阿里云已經是阿里集團第二大收入來源,僅次于淘寶天貓,現金流充沛。它在行業競爭中也占據優勢:根據市場調研公司Gartner的數據,2022年阿里云在全球云計算IaaS市場中排名第三,在亞太市場排名第一。

阿里云自身條件出眾,業務特點卻與阿里消費互聯網業務迥異,故而此次變革的步子邁得最大:與集團完全分拆、獨立上市,并引入外部投資者。它的目標是,形成一家在股權和公司治理上與阿里集團完全獨立的新公司。

在以阿里云智能集團董事長兼CEO身份發出的一封內部信中,張勇將此次分拆稱為“阿里云面向未來二次創業的全新開始”。而這場二次創業,也蘊含著給阿里其他業務探路、打樣的意味。

與阿里云一同公布上市計劃的還有菜鳥和盒馬。兩塊業務分別制定了上市時間表,但并未使用“完全分拆”之類的表述。

過去幾個季度,菜鳥和盒馬保持較快增長,商業模式和盈利前景也日益清晰,獨立經受市場檢驗的時機已經成熟。

除了進入上市軌道的阿里云、菜鳥和盒馬,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也在資本方面有了新動作,計劃啟動外部融資。

根據最新財報,上季度,阿里國際零售商業訂單量整體同比增長15%,收入同比增長41%。這讓阿里看到了這塊業務獨立發展的潛力。

從不同業務的不同變革路徑可以看出,阿里一方面希望盡快讓“孩子”獨立發展,另一方面又要避免操之過急、為了拆分而拆分、為了上市而上市。它更希望通過組織變革,真正激發各個賽道業務的創新創業精神。這種帶有辯證精神的變革方法論,是阿里本輪變革的一大特征。

將“唯一不變的是變化”融入企業基因的阿里,此前已經積累了大量組織變革經驗。它發起的每一次公司內部變革,幾乎都被整個科技行業的研究和效仿,并逐漸成為中國企業治理哲學的一部分。

以中臺戰略為例,阿里在2015年底提出“大中臺、小前臺”,并圍繞這一思路展開一系列調整,取得顯著成效。從2018年起,騰訊、字節、百度等公司紛紛跟進,中臺幾乎成為互聯網大廠的標配。

發起于2023年初的本輪變革,是阿里成立24年來影響范圍最廣、調整力度最大的一次。

以往,阿里的組織變革主要集中在公司內部結構的更梁換柱,以及企業治理方法論的鼎故革新。但“1+6+N”意味著只要獨立發展更有利,集團都會選擇放手,專心充當“大底座”。

這場變革的目標也更具挑戰性:一方面,它要給阿里的“孩子”們注入新的活力和動能,另一方面,也要讓阿里集團的估值體系更加明晰。

阿里集團業務眾多,所處賽道和發展狀況各不相同。他們的業務發展有快有慢,收入狀況有賠有賺,有的已經很成熟,有的卻還在尋路。

將如此多樣的業務容納在一個集團內,難免會讓整個阿里集團的估值變得格外困難;而各塊業務如果不能獨立運營,想要在一級和二級市場上獲得清晰的估值,進而獲得更多資金支持,也不是一件易事。

阿里很早就意識到了這一難題。在2020年的投資者日上,時任阿里集團CFO武衛表示,根據分類加總估值法,市場對阿里總體業務中的諸多業務板塊并未賦予應有的價值。“無論是核心商業中的新業務,還是云計算,以及在被投資公司中的股份價值,這些并沒有計入阿里當前應有的市值內?!?/p>

換言之,將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必然導致阿里集團的價值被低估。

阿里發起“1+6+N”組織變革,其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化解估值模糊不清的問題。在阿里云等業務相繼獨立、登陸資本市場后,其價值將有更明確的評判標準,而阿里集團作為控股公司,其市值也有望得到修復和提升。

除此之外,借助拆分上市,阿里那些現在還不賺錢,但跑得通、跑得快的業務,可以得到更多外部資金支持。而阿里集團也可以甩掉新興業務的虧損包袱,讓股價更真實地反映淘寶天貓等支柱業務的長期價值,給股東和投資者帶來更多回報。

最重要的是,阿里不缺現金流,融資上市顯然不是阿里巴巴如此大刀闊斧改革的主要目的。

除了激發業務集團的創業精神,阿里方面表示,也希望通過自我變革,鼓勵社會各方更積極地參與、共享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創造更多機會,共同面向未來。

阿里動作很快,但這并不意味著“1+6+N”能夠一蹴而就。這場充滿挑戰的變革,很可能需要連續多個季度的長跑。

更何況,在全球范圍內,一家巨型公司如何通過如此徹底的組織變革來驅動發展動能,并無太多可借鑒的案例。阿里和它的“孩子”們,將需要在未來幾年間,以更大的耐心自行摸索尋找最可行的答案。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盒飯財經(ID:daxiongfan)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海市| 军事| 延长县| 安平县| 无锡市| 牟定县| 开原市| 西平县| 瑞昌市| 布拖县| 金阳县| 牟定县| 华阴市| 融水| 昌都县| 北辰区| 乌兰浩特市| 修文县| 棋牌| 平陆县| 三门县| 建阳市| 青浦区| 衢州市| 上栗县| 灌云县| 金寨县| 平湖市| 行唐县| 西藏| 宁河县| 云龙县| 孝感市| 泰安市| 惠安县| 隆尧县| 遵义市| 栖霞市| 泰州市| 清徐县| 平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