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投資界PEdaily
5月19日,重慶產業投資母基金成立大會暨投資峰會在重慶舉行,正式宣告成立產業投資母基金。投資界獲悉,此次重慶產業投資母基金總規模2000億元,分兩期實施,一期認繳出資800億元。
峰會現場,幾乎半個創投圈都來了——中金資本、高瓴、紅杉中國、達晨財智、深創投、IDG資本、君聯資本、春華資本、基石資本、招銀國際、前海方舟、同創偉業、東方富海、毅達資本、國科投資、中科院創投、華蓋資本等數百余家投資機構集結,陣容龐大。這是重慶創投史上最熱鬧的一幕。
曾幾何時,偏居西南一隅的重慶在創投圈存在感較弱,尤其在互聯網時代幾乎蹤跡難尋。直到近年硬科技爆發,重慶憑借著制造業的沉淀開始迎來了一波波VC/PE投資人。正如這一次,達晨創始合伙人、董事長劉晝帶著團隊來到重慶,在他的印象中,“這里制造業項目依然是估值洼地”。
2000億母基金誕生,重慶,力拼6000億元基金群
2000億,重慶如此大手筆震撼創投圈。
具體而言——重慶產業投資母基金由重慶渝富控股集團、重慶兩江新區產業發展集團、重慶兩江新區開發投資集團、重慶高新開發建設投資集團、重慶西永微電子產業園區開發有限公司作為LP出資組建。
其中,重慶渝富資本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擔任母基金GP。資料顯示,渝富基金公司成立于2014年,系重慶渝富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屬專業化基金管理公司,重點圍繞戰略新興產業、國企改革、資本市場、并購重組等領域開展投資。目前,渝富基金公司累計發起設立基金超30支,累計基金規模1700多億元。
據悉,本次重慶產業投資母基金從整合組建到通過中基協備案,歷時不到兩個月,體現了重慶速度。投資界了解到,該母基金在投資運作方面具備以下四大特點:
突出重點領域,聚焦重慶萬億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等產業集群,與頭部投資機構、產業方共同組建子基金群;突出重點企業,主要關注有意到重慶發展的市外先進制造業重大項目,重慶先進制造業鏈主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科創型企業、擬上市企業、制造業產業生態鏈關鍵環節等重慶企業,以推動重慶產業強鏈、擴鏈、補鏈、延鏈。
突出放大撬動功能,母基金通過成立行業基金、區域基金、專項基金進行投資或者進行直投;子基金通過引入社會資本放大基金規模,為企業提供資金賦能。通過資金撬動,力爭總規模放大至6000億元基金群,并帶動超萬億元重慶先進制造業投資,進而推動一大批戰略新興企業和創新創業企業落地生根,為重慶產業發展強基、提速、賦能;突出市場化運作,管理費、超額利潤分配以及項目定價、估值、退出等按市場化規則運行。
更進一步看,重慶產業投資母基金采用“子基金+直投”模式運作。其中,戰略性重大產業項目一般采取直投和專項基金投資模式,市場化項目一般采取組建子基金模式。市場化子基金主要分為行業基金、區域基金、專項基金三類。
值得一提的是,該母基金在確保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的前提下,不單純強調高收益,追求合理收益;不強調做GP,強調產業賦能能力。
至于GP關注的返投方面,該母基金重在強調項目落地重慶,不要求高比例返投。行業基金、區域基金返投分別不低于母基金對其出資的1.2倍、1.5倍。對于投資招商市外企業的總部或上市主體遷入重慶的,可獎勵返投額按雙倍計算。
其實,在該基金發布之前,已經有不少GP聽到一些風聲,密切盯著重慶的進展。多家人民幣基金投資人坦言,一直對重慶很感興趣,今年已經多次出差重慶,尋找落地基金的機會。下一步,重慶產業投資母基金將廣泛征集產業發展合伙人,積極向投資機構伸出橄欖枝。
半個創投圈去了重慶
“最近幾年,總是可以看見投資人去重慶的動態?!本吐氂诒本┮患襐C機構的袁輝直言。在這之前,袁輝從未關注過重慶的科技項目,也沒有想過去重慶看項目。
“本土的市場化投資機構偏少,國有投資平臺占比較大,整體投資氛圍遠遠不如東部沿海城市,這曾經導致外界對重慶本身產業優勢缺乏一定認識。”袁輝認為,在過去的互聯網時代,重慶作為老工業基地自然而然地被一眾主流風投機構忽視。
但今天,硬科技大潮席卷而來,青睞重慶的VC多了起來?!霸诟貞c當地接觸后,最大的感受就是務實?!彪U峰長青管理合伙人趙陽回憶,早在2018年,險峰就開始與重慶合作,陸續招引了魔方衛星、找鋼網、云丁、GOSO、小醫配齊、堯唐生物等10余家科技公司。
在大家的依稀印象中,以前重慶企業主要是傳統制造企業,很少有科技創新企業。但是這幾年,情況漸漸發生變化,不少北上廣深的VC紛紛來重慶看項目。
其實早在2015年,重慶市就設立重慶戰略性新興產業股權投資基金,引入社會資本共同參與,投向電子核心部件、物聯網、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2022年1月,重慶和四川10家國企協作聯動,共同設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基金,重點支持國家和雙城經濟圈產業發展方向,重點培育集成電路、智能制造、新型顯示、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大健康等產業。
印象深刻的是2023年3月,重慶市兩江新區設立200億元高質量發展產業投資基金,聚焦重點產業科技創新和重大項目進行投資引導,力爭撬動社會資本打造600億基金集群。
至此,重慶創投蔚然興起。這里有一組數據——截至2023年2月末,重慶轄區共有166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共管理基金638只,私募基金規模保持穩健增長,管理規模1815.09億元,比2022年2月增加了13.9%。
同時,重慶也積極走出去,開展主導產業招商,將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地方設立駐外招商聯絡處。
今天現場舉辦簽約環節,渝富控股集團與一眾投資機構、產業企業、金融機構完成簽約,涵蓋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高端電子、智能終端和裝備、先進材料、綠色食品、生物醫藥、新能源、人工智能等多個產業領域。
其中,參與簽約的投資機構包括:安和資本、達晨財智、高瓴投資、國科投資、紅杉中國、洪泰基金、君聯資本、臨港集團、清科集團、前海方舟、深創投、新微集團、毅達資本、中金資本、招銀國際資本、中國通用咨詢投資有限公司、中信投資控股、中信建投資本;產業企業包括:峰米科技、巨灣技研、賽力斯集團、奕斯偉集團、中儲國能;金融機構包括:國信證券、海通證券、中信銀行;場面壯觀。
為何是重慶?一座城市的產業之戰
提起重慶,大家的第一印象可能是數不清的魔幻高樓。而投資人則會下意識地想到,這里是中國老工業基地之一和國家重要的現代制造業基地,被譽為中國“摩托車之都”。
可能很多人還不知道,重慶至今坐擁著全球最大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和中國國內最大汽車產業集群。2022年,重慶市GDP達到2.91萬億元。
不過,重慶也有自己的困擾——作為制造業重鎮,重慶工業門類齊全、產業基礎良好,但目前新興產業主要集中在制造落地的層面,而非研發引領,整體科技創新投入方面的指標仍然相對落后。新華社曾引援了一組數據,截至2023年2月,重慶共有高新技術企業7000家,同比增長24.3%,與北上廣深四市3.7萬家、2.2萬家、1.2萬家、2.9萬家的體量相比仍有明顯差距。
如何破局?如果重慶一直靠著傳統制造業,VC/PE很難找到合適的項目出手,自然很難帶動當地的科創氛圍。于是,重慶這幾年將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出了產業發展規劃——
建設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制造業兩大萬億級產業集群;打造特色工藝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智能裝備、先進材料、生物醫藥、新能源及新型儲能等特色產業集群;培育人工智能、衛星互聯網、綠色低碳等未來產業集群。同時,也將著力推動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
重慶市委書記袁家軍曾在一次會談時指出,重慶城市承載力強、產業基礎堅實、發展空間廣闊,正積極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打造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和電子信息制造兩大萬億級支柱產業,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促進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
更早之前,國內多家頭部VC/PE曾帶著團隊走訪了一圈重慶企業。他們的感觸是,重慶投資的硬條件軟環境比較不錯,希望重慶在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產業方面可以打造出龍頭企業,至少是中國龍頭企業,甚至是全球龍頭企業,以此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吸引很多企業到重慶來。
與重慶打了多年交道,險峰旗云管理合伙人王云海還提到一點:“重慶有足夠的空間吸納優質企業和新興產業。”譬如,重慶市統一規劃布局的重點生物醫藥聚集區——重慶國際生物城、重慶國家生物醫藥產業基地等園區,都配套了較為完備的硬件設施。
“有空間、有硬件,再加強一些軟件配套服務,就可以很好地把金鳳凰吸引過來,進而把產業聚集起來?!彪U峰旗云投資的醫療公司也曾主動地了解重慶的招商政策,打算在當地建設制造中心或分公司。
即便如此,相比于其他城市,重慶的創新創業氛圍仍然不夠濃厚,一些產業供應鏈尚不完備。對此,華登國際董事總經理李文飚曾提議,需要建立差異化的重慶模式?!捌鋵嵵貞c有很多產業積累,特別在整個制造應用這方面,汽車行業也非常強,可以圍繞已有的產業去布局,建立一個小的‘內循環’?!?/p>
還有另一個挑戰擺在眼前——人才儲備方面。時至今日,重慶的智能產業人才遠不能滿足產業發展需要,在集成電路、云計算、大數據、機器人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的智能人才供給問題較為突出,尤其是“戰略型”“領軍型”人才的缺口較大。
為此,重慶一邊重點加強對重慶大學、重慶理工大學、重慶郵電大學等在相關產業領域具有一定優勢的高校的扶持力度。同時,重慶積極引進了50家國內外一流大學大院大所、2900余名高端科研人員,組建了院士團隊25個,獲批市級高端研發機構21個、市級以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9個。
其實在不少創業者眼中,重慶是一座包容的城市,更容易讓初創公司存活下來。“北上廣深都是被重度開發過的城市,創業起步的門檻非常高。而初創企業需要包容的環境,才能活下來并扎下根。”在深圳工作了多年的王角,決定今年在重慶開始創業。
長風萬里,這方土地正在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