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牛鈺
自土地供應改為“少量多頻”以來,北京今年的土拍節奏相比此前一次出讓十幾宗地變得較為緩慢。
截止目前,北京今年第一輪計劃供應的23宗商品住宅用地,只分批次完成了6宗出讓,分別位于昌平、通州、朝陽和大興,合計成交價為168億。
除昌平新城地塊和朝陽孫河地塊底價出讓外,其余地塊均達到價格上限,并最終通過“搖號”確定競買人,其中有兩宗地塊觸發了競現房面積這一規則。
進入5月,北京的供地速度明顯加快,一大批擬供應地塊快速走完了“預申請”到正式掛牌的流程,并紛紛將于6月進入正式拍賣階段。
據界面新聞統計,6月北京即將迎來17宗宅地掛牌競拍,總起始價超495億元。
今年北京土拍的時間安排與以往也有所區別,目前掛牌競價時間一般為下午3點,隨后便進行現場競買。
6月1日的4宗地塊總起拍價為86.9億元。其中石景山地塊需要開發商無償配建托老所、社區文化設施等。順義兩塊地位于“別墅區”后沙峪, 亦莊地塊位于放松過限購的臺湖板塊,屬于曾流拍過的“回爐”地塊。
6月14日的3宗地塊總起拍價95.6億元。其中海淀的2宗地塊已是預期熱門地塊,僅預申請一天就迅速“轉正”,這種情況在北京土地市場上也是首次出現,因此整個一批次供地中最貴的003地塊拍賣規則復雜,達15%的溢價上限后轉為競地上實施超低能耗建筑面積的程序,達到設定的上限面積再搖號。
6月16日的3宗地塊總起拍價126.8億。其中亦莊7.7萬元/平方米的銷售指導價,較周邊接近10萬元/平方米的二手房項目明顯“倒掛”,因此被業內認為將是最火爆的地塊,與海淀地塊一起被認為是北京2023年最值得期待的住宅地塊。
據了解,亦莊地塊起拍價68.8億元,僅次于海淀地塊,競拍規則為達到上限價格79.12億后,競現房銷售+搖號(需提交高標準住宅建設承諾書)。
6月20日出讓的7宗地塊總起拍價186.1億,是今年北京供地以來出讓地塊最多的一次。整體來看無大熱地塊,其中起拍價高達50億的新宮地塊,還需要建設車輛段工程以及配建,住宅僅為一小部分,預計參與的開發商寥寥無幾。
突然要在6月大跨步結束一批次的土地供應,北京的開發商又要忙碌起來了,緊接著就將是“備戰”第二批次。
5月17日,北京市第二批擬供地清單就已經發布,北京公布2023年第二批次擬供應住宅用地清單,共計29宗,總規劃建面約 307萬平方米,目前價格未定,預計在5月17日-9月8日期間完成出讓。
從區域分布來看,房山6宗,豐臺4宗,通州、大興、順義、昌平各3宗,朝陽、石景山各2宗,平谷、密云、延慶各1宗。
海淀在第二輪中沒有擬供應地塊出現,在年度供地計劃中的永豐南地塊或將推遲到第四季度掛牌,項目入市時間也將被拉到明年。
北京中原地產分析指出,第二次擬供29宗地說明北京不缺地,而且供地節奏也在加快,但由于今年出讓節奏偏緩,且部分開發商存貨不足,所以前段時間有些素質并不特別突出的地塊也被競到上限,恐慌性搶地的情緒快速蔓延,二批次擬供地清單的及時發布或將一定程度減輕房企的焦慮。
從銷售端來看,北京今年的新房市場復蘇強勁。據北京市統計局數據顯示,1-4月,北京市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為345.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6.5%。其中,住宅銷售面積為246.6萬平方米,增長33%。
土地供應量加大,將為更多開發商入京撈金提供機會。
在一批次已拍賣結束的地塊中,就有上海大華、河北萬騰、江蘇海鴻等陌生房企參與了報名,而久未在北京土拍市場露面的萬科,也聯合江蘇的國資參與了青塔地塊的搖號,不過運氣差了一點,惜敗給建工聯合體。
從二批次擬供應清單來看,雖然數量可觀,但大熱門地塊較少,不再聚焦中心城區而是向近郊區擴散,比如等待“一區一策”落地的房山一次推出了6宗地塊,有5宗分布在地鐵沿線。
中原地產預計,未來北京土拍市場中素質優越、房地價差可觀的地塊仍可能競到上限,房企更需要靠運氣取勝,但大部分地塊的競爭熱度可能會歸于平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