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誰是中國的“小龍蝦第一城”?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誰是中國的“小龍蝦第一城”?

堅持“吃蝦就是吃味道”,第一個把小龍蝦“捧紅”的城市,如何重塑小龍蝦的輝煌?

文|正解局

國民宵夜小龍蝦,從2015年開始就一直占據著中國餐飲單品第一的位置。

2021年,小龍蝦以餐飲為主的第三產業產值,已經達到了驚人的3030億元。

每年的三四月,無論是北方的北京,還是長三角的南京,龍蝦館里的食客們摩拳擦掌,都在為嘬上“第一口蝦”暗暗攢勁。

不過,很少有人知道,真正讓小龍蝦火遍全國,開啟了夏夜小龍蝦+啤酒之風的,既不是盱眙、潛江這些“養蝦基地”,也不是南京、武漢這些“吃蝦勝地”。

第一個把小龍蝦“捧紅”的城市,是蚌埠。

這一切,還要從幾十年前“螞蝦街”第一盤被端上餐桌的小龍蝦說起。

“螞蝦街”(蚌埠當地把小龍蝦稱作螞蝦)本不叫螞蝦街,叫的人多了,這條100米長的路,就成了蚌埠乃至周邊都鼎鼎大名的螞蝦街。

1979年,穿城而過的淮河,像往常一樣靜靜淌過蚌埠。

沒人知道,離河岸不遠的南山路和青年街口,在十幾年后會成為風靡全城的螞蝦街;也沒人會想到,在這里上演“蝦王爭霸”的10年間,每晚會有幾萬人來到這里,吃掉成噸的小龍蝦;更不會有人料到,由螞蝦街發端的小龍蝦,會成為千億級的餐飲單品,改變中國人的飲食習慣和社交場景。

1997年的春天,石順利在自己的小吃攤前,舉著瓶啤酒喊著“螞蝦啤酒,見面良友。只管掏錢,吃過就走”招攬著客人。

他身邊的攤子上,擺滿了通紅的小龍蝦,身后的爐火呼呼作響。

夜幕下的螞蝦街,早已人頭攢動,石順利攤子上掛著的“蝦王”旗子,十分搶眼。

每天營業前,石順利都會掛上“蝦王”的招牌和旗子

他敢挑起“蝦王”的大旗,是有底氣的。

因為,石順利不止是中國最早一批個體戶,還是第一個在國家工商局注冊了“蝦王”商標的人。

上世紀70年代,人們對小龍蝦的態度還很抵觸,扔大街上都沒人要,從沒人將它和食物聯系在一起。

彼時石順利還只是賣鹵菜熟食的小攤販。

有一天他突發奇想,把小龍蝦一起放進湯料里鹵一鹵,結果出來的味道還不錯。

于是有人來買鹵菜,他就送幾只鹵水小龍蝦,當做贈品。

沒想到這鹵水小龍蝦竟然頗受歡迎,不斷有回頭客前來詢問:你家的小龍蝦,還有嗎?

問的人多了,石順利便嗅到了商機。

1979年,石順利就開始在這里擺攤賣小龍蝦,從最初每天只賣幾斤養家糊口,到后來一晚就要賣掉幾千斤,成為全國初代小龍蝦美食的開創者。

正在制作小龍蝦的“蝦王”石順利

當蚌埠人把小龍蝦變成受人們追捧的美食的時候,北京、上海這些大城市里很多人還不知小龍蝦竟然能吃。

1997年,下崗的吳孝懷告訴石順利,自己也要開始在螞蝦街擺攤的時候,“蝦王”并不在意。

十幾年的時光,他已經坐實了蚌埠市,乃至整個安徽省小龍蝦的龍頭老大地位。

彼時,吳孝懷正在南山路后街和自己的妹夫商量著,想在螞蝦街立足發展,要有“多想一些計策,多策劃一些好的東西”的經營思路。

這在當時頗有些超前的“先進理念”,讓入行比較晚的吳孝懷,成為螞蝦街的另一位風云人物。

當過國營企業供銷科長的吳孝懷,更懂得產供銷一條龍的重要性。

所以,他跑到蚌埠周邊養殖小龍蝦的地方,直接從源頭把控貨源,用大水面養殖的清水蝦,換下了溝渠里臟污且土腥味重的小龍蝦。

1997年的“五一節”剛過,吳孝懷的蝦攤出現在了螞蝦街。

灶火剛熊熊點燃,他又開始了新的計劃。

當時蚌埠燒小龍蝦的方法腥味大,而且傳統的燒法太油膩,吳孝懷從南京請來了專業的廚師,開始改良小龍蝦的做法。

他把這個全新口味的“啤酒蝦”端上客人的餐桌時,也錨定了日后幾十年小龍蝦的基本做法,幾乎所有的口味都要以啤酒燒制。

吳孝懷正在吆喝他的十三香油爆啤酒蝦

小龍蝦的做法開始百花齊放。

吳孝懷擺蝦攤的做法在下崗職工的群體中也起到了示范效應,蚌埠的小龍蝦餐飲也開始百花齊放。

在吳孝懷蝦攤開業兩個月之內,這條街一下開起了20多個賣小龍蝦的地攤,“蝦王”、“蝦霸”、“蝦圣”、“蝦仙”如雨后春筍般出現。

石順利、吳孝懷和另一位老板孫信亮,成了攪動蚌埠小龍蝦界的“三巨頭”。

各出奇招的經營和變化更新的燒蝦技術,徹底拉開了“小龍蝦江湖”在中國走紅的大幕。

也就是在這一年,人們忘記了南山路的名字,這里成了蚌埠人口中的“螞蝦街”。

小龍蝦發跡于蚌埠的蛛絲馬跡,還有許多。

紀錄片《蝦街十年》記錄了螞蝦街1997年到2007年從輝煌到消失的故事

1988年,安徽省文史館的郭學東,在《蚌埠市志》中寫下了這座城市和小龍蝦的文字,這也成了蚌埠螞蝦最早正式見諸史料的記載。

1998年,螞蝦街就成了整個安徽省最大的小龍蝦消費市場和集散地。

2008年,一部描寫蚌埠螞蝦街市井煙火的紀錄片《蝦街十年》,獲得了當年“中國十大紀錄片獎”和“最佳編導獎”。

從這部記錄了1997-2007年螞蝦街的影像資料里,我們能夠看到當年蚌埠小龍蝦的繁榮。

去螞蝦街吃小龍蝦喝啤酒,除了讓蚌埠本地人欲罷不能,還吸引了周邊城市的人專程而來。

來自合肥、南京甚至上海的食客,開車或坐車專程而來,流連在螞蝦街最輝煌熱鬧的年代。

鼎盛時期的螞蝦街,短短百十米的路邊,擠滿了20多家經營小龍蝦的商戶。

最鼎盛的時期,加上其他小吃攤螞蝦街上聚集了70多家商鋪

在4-9月吃小龍蝦的季節,螞蝦街每天的客流達到了三四萬人。

而在更早的1993年,石順利加工的包裝小龍蝦,就已經賣到了東北、北京等地,一年能賣20噸左右,蚌埠成了全國小龍蝦美食的策源地。

蚌埠人把小龍蝦玩得風生水起之時,鄰省的江蘇盱眙,小龍蝦還是僅次于老鼠的第二大公害。

盱眙把自己出產的小龍蝦送到蚌埠銷售,看到螞蝦街生意火爆得一塌糊涂后,由縣長帶隊來“考察”學習。

對其他地方來學習的競爭者,蚌埠的態度就如當年石順利對吳孝懷一樣。

螞蝦街的生意如日中天,似乎無人可以撼動,“吃蝦第一城”并不介意其他地方也加入進來。

再精彩的故事,都會有終章。

螞蝦街也是一樣。

2007年,輝煌了10年的螞蝦街成為了一段往事。

就像淮河的流水一樣,小龍蝦的故事,換了種方式在繼續上演。

只是這次的主角,不再是蚌埠。

龍蝦經濟帶來的流量和效益

讓很多地方都在搶“發源地”的名號,蚌埠卻很低調

2001年,在去蚌埠“偷師學藝”的第二年,盱眙縣就舉辦了第一屆“龍蝦節”。

當時還是貧困縣的盱眙,大手筆請來了程前、王小丫主持,又邀來楊洪基、林依輪、馬季等明星表演,還搞起了“千人龍蝦宴”,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讓盱眙和小龍蝦組CP。

到現在已經辦了22屆的盱眙龍蝦節,早已經讓盱眙和小龍蝦成了一個公認的詞組,也讓盱眙小龍蝦以306.5億元的品牌價值,連續多年穩坐全國水產類榜首。

在盱眙辦第一屆龍蝦節的時候,千里之外的北京,簋街正在第二次改造。

這場大拆大建的改造,持續到了2002年的夏天。

簋街的生意在停滯一年多后,已經元氣大傷,怎么辦?

盡管現在提起簋街,人們的第一反應就是麻小,但是簋街從上世紀90年代興起,直到2002年第二次開街之前,小龍蝦還沒成為爆款美食。

也許是受到當時正如日中天的螞蝦街影響,也許是看到了盱眙的龍蝦節噱頭十足,簋街也在重新開街時,辦了自己的首屆“麻辣小龍蝦節”。

從這時起,麻辣小龍蝦在這里成了氣候,以至于到了在簋街開飯店,如果菜單上沒有小龍蝦,生意恐怕都難做下去的地步。

2017年簋街第三次開街,有家新開的飯店不信邪,結果客人進來就問“有沒有麻小”。

一聽店里不賣,客人扭頭就走。

老板沒辦法,只能在菜單里加上小龍蝦。

蚌埠市與潛江市、盱眙縣區位示意圖

1998年,蚌埠螞蝦街正在上演“蝦王爭霸”的時候,在湖北潛江,小龍蝦才賣2毛錢一斤,是上不得臺面的食物。

江漢油田一家小餐館的老板李代軍,用自家招牌菜油燜仔雞的做法,嘗試著做出了“油燜大蝦”。

直到2003年,發端于潛江的小龍蝦的另一種做法,借著在全國逐漸興起的小龍蝦風潮,從潛江走到了武漢乃至整個湖北省。

長沙、合肥、成都、南京、重慶……被螞蝦街帶火的小龍蝦,在二十多年間,成了席卷全國的“國民美食”。

賣小龍蝦的長沙文和友,一天有7600多桌等著就餐的排號,羅永浩第一次在抖音帶貨直播,賣得最多的也是小龍蝦,一場直播賣了17萬多份。

從2015年起,小龍蝦就一直在中國餐飲單品第一的位置上,毫無懸念地到今天。

2016年,內地除了青海和西藏,小龍蝦的版圖幾乎覆蓋全國,行業的體量也越來越大。

到了2021年,全國的小龍蝦產業總產值已經達到了4221.95億元,以餐飲為主的第三產業的產值3030億元,占了整個產業近72%的規模。

如火如荼的小龍蝦,從市井草莽的小吃,到幾千億規模的網紅美食,能量大到甚至能帶火一個城市,這一切都只用了短短的幾十年。

小龍蝦最早的發端地蚌埠,卻遺憾地缺席了小龍蝦迅速崛起的這十幾年黃金期。

雖然蚌埠比起其他靠小龍蝦成了網紅的城市,顯得有些落寞,但在“小龍蝦江湖”中,他從未離場。

讓更多人再次認識蚌埠小龍蝦的火種,依舊在珠城人的眼中閃亮。

20多年前,盱眙的小龍蝦賣到蚌埠。

現在,這情形剛好相反。

蚌埠市五河沱湖養殖的小龍蝦,被拉到盱眙,在湖水里“洗個澡”,就被冠以盱眙小龍蝦的名號賣給游客。

這多少有點“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味道,不過也恰恰說明了,蚌埠養殖小龍蝦的品質是一流的。

其實很多人并不清楚,安徽一直都是小龍蝦養殖大省,產量常年排全國第二。

中國小龍蝦養殖產量排行 制圖/伍攀

2021年的數據顯示,湖北、安徽、湖南、江蘇和江西5個省的產量占了全國的91.55%,安徽是僅次于湖北的產量第二大省。

在全國養殖產量超2萬噸的縣(市、區)中,湖北有12個,安徽排第二,也有9個縣。

拿蚌埠市五河縣來說,因為淮、澮、漴、潼、沱五水在這里匯聚,所以得名五河。

五河縣水源充足、水質優良,氣候也適宜小龍蝦生長。

在養殖模式上,五河縣采用的是稻田養殖。

一季小龍蝦,一季水稻,通過建立稻-蝦生態循環系統,減少水稻病蟲害的發生,農藥和肥料的使用分別減少了超過一半和三分之一以上。

既實現了穩糧增產、提質增效,又確保生態友好、質量安全。

此外,五河縣養殖小龍蝦主要投喂冰鮮魚等動物性餌料,配合飼料比例較小。

良好的自然稟賦,科學的養殖方法,讓這里的龍蝦個大飽滿,肉質細嫩。

也是因為品質好,五河縣每年養殖的小龍蝦,有三分之二都被送到上海、南京等地,成了大城市餐桌上的“高檔貨”。

如果說坐落在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上是“天時”的話,那蚌埠這座“火車拉來的城市”,交通便利匯聚南北,就是他的“地利”了。

在螞蝦街還熱鬧非凡的時代,在蚌埠火車站的月臺上,燒好的小龍蝦就裝在塑料袋里,被賣給南來北往的旅客。

小龍蝦成了京滬線上,與符離集燒雞等美食相媲美的初代“網紅”。

早在1912年津浦鐵路(現在的京滬線)開通之時,蚌埠就是這條鐵路線上重要的一站。

安徽省蚌埠市交通網絡示意圖 制圖/伍攀

即便是現在的京滬高鐵時代,蚌埠仍然是七大中心樞紐站之一,高鐵的通達度排在安徽全省第二。

153個城市坐高鐵能直達蚌埠,在全國296個開通高鐵的城市中排第14位,超過杭州、廣州等多個省會城市和沈陽、廈門、青島這些一線旅游城市。

蚌埠高鐵能直達153個城市,通達率排全國第14名 制圖/伍攀

兩小時高鐵圈覆蓋濟南、上海、南京,不僅能方便地來一場說走就走的吃貨之旅,也讓蚌埠的飲食口味兼容南北。

蚌埠人最早推出最古早、最經典的小龍蝦,叫鹵水小龍蝦,用鮮雞湯烹煮后撈出,蘸上姜醋汁兒食用,味道咸鮮,口感Q彈爽利。

在那年那月,鹵水小龍蝦滿足著蚌埠人的味蕾。

后來蚌埠人推陳出新,不斷改良小龍蝦的做法。

從紅燒到油爆,再到麻辣、蒜蓉、冰鎮、十三香,小龍蝦硬是被做出了幾十種口味,以饗南北食客。

如今,最受大眾蚌埠人歡迎的紅燒小龍蝦,已經是代表蚌埠味道的“安徽招牌菜”,也是讓李榮浩不停安利給明星們的家鄉味道。

十多年前,蝦王爭霸比拼的“吃蝦就是吃味道”理念,一直延續至今。

蚌埠各家小龍蝦館,一邊傳承著自己的燒蝦秘方,一邊吸收著全國各大流派的調味精髓。

中國第一個“吃蝦之城”的故事,其實一直都在繼續,因為在蚌埠,人們對小龍蝦的喜愛是發自內心的。

不管是濃縮蚌埠老城風貌、紅燒大蝦入選國家地標美食的“阿財老鋪”,還是當年螞蝦街三巨頭之一的孫信亮去年重新開起的“阿亮龍蝦土菜館”,抑或是土鍋街、張公山美食城、華夏第一街區等各個美食街,甚至街邊的餐飲店,都能看到蚌埠小龍蝦的身影。

十幾年來,蚌埠人重塑昔日小龍蝦輝煌的決心,從沒有改變。

這個坐落于淮河岸邊的美食之城,正以一種嶄新的姿態,歡迎八方來客。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誰是中國的“小龍蝦第一城”?

堅持“吃蝦就是吃味道”,第一個把小龍蝦“捧紅”的城市,如何重塑小龍蝦的輝煌?

文|正解局

國民宵夜小龍蝦,從2015年開始就一直占據著中國餐飲單品第一的位置。

2021年,小龍蝦以餐飲為主的第三產業產值,已經達到了驚人的3030億元。

每年的三四月,無論是北方的北京,還是長三角的南京,龍蝦館里的食客們摩拳擦掌,都在為嘬上“第一口蝦”暗暗攢勁。

不過,很少有人知道,真正讓小龍蝦火遍全國,開啟了夏夜小龍蝦+啤酒之風的,既不是盱眙、潛江這些“養蝦基地”,也不是南京、武漢這些“吃蝦勝地”。

第一個把小龍蝦“捧紅”的城市,是蚌埠。

這一切,還要從幾十年前“螞蝦街”第一盤被端上餐桌的小龍蝦說起。

“螞蝦街”(蚌埠當地把小龍蝦稱作螞蝦)本不叫螞蝦街,叫的人多了,這條100米長的路,就成了蚌埠乃至周邊都鼎鼎大名的螞蝦街。

1979年,穿城而過的淮河,像往常一樣靜靜淌過蚌埠。

沒人知道,離河岸不遠的南山路和青年街口,在十幾年后會成為風靡全城的螞蝦街;也沒人會想到,在這里上演“蝦王爭霸”的10年間,每晚會有幾萬人來到這里,吃掉成噸的小龍蝦;更不會有人料到,由螞蝦街發端的小龍蝦,會成為千億級的餐飲單品,改變中國人的飲食習慣和社交場景。

1997年的春天,石順利在自己的小吃攤前,舉著瓶啤酒喊著“螞蝦啤酒,見面良友。只管掏錢,吃過就走”招攬著客人。

他身邊的攤子上,擺滿了通紅的小龍蝦,身后的爐火呼呼作響。

夜幕下的螞蝦街,早已人頭攢動,石順利攤子上掛著的“蝦王”旗子,十分搶眼。

每天營業前,石順利都會掛上“蝦王”的招牌和旗子

他敢挑起“蝦王”的大旗,是有底氣的。

因為,石順利不止是中國最早一批個體戶,還是第一個在國家工商局注冊了“蝦王”商標的人。

上世紀70年代,人們對小龍蝦的態度還很抵觸,扔大街上都沒人要,從沒人將它和食物聯系在一起。

彼時石順利還只是賣鹵菜熟食的小攤販。

有一天他突發奇想,把小龍蝦一起放進湯料里鹵一鹵,結果出來的味道還不錯。

于是有人來買鹵菜,他就送幾只鹵水小龍蝦,當做贈品。

沒想到這鹵水小龍蝦竟然頗受歡迎,不斷有回頭客前來詢問:你家的小龍蝦,還有嗎?

問的人多了,石順利便嗅到了商機。

1979年,石順利就開始在這里擺攤賣小龍蝦,從最初每天只賣幾斤養家糊口,到后來一晚就要賣掉幾千斤,成為全國初代小龍蝦美食的開創者。

正在制作小龍蝦的“蝦王”石順利

當蚌埠人把小龍蝦變成受人們追捧的美食的時候,北京、上海這些大城市里很多人還不知小龍蝦竟然能吃。

1997年,下崗的吳孝懷告訴石順利,自己也要開始在螞蝦街擺攤的時候,“蝦王”并不在意。

十幾年的時光,他已經坐實了蚌埠市,乃至整個安徽省小龍蝦的龍頭老大地位。

彼時,吳孝懷正在南山路后街和自己的妹夫商量著,想在螞蝦街立足發展,要有“多想一些計策,多策劃一些好的東西”的經營思路。

這在當時頗有些超前的“先進理念”,讓入行比較晚的吳孝懷,成為螞蝦街的另一位風云人物。

當過國營企業供銷科長的吳孝懷,更懂得產供銷一條龍的重要性。

所以,他跑到蚌埠周邊養殖小龍蝦的地方,直接從源頭把控貨源,用大水面養殖的清水蝦,換下了溝渠里臟污且土腥味重的小龍蝦。

1997年的“五一節”剛過,吳孝懷的蝦攤出現在了螞蝦街。

灶火剛熊熊點燃,他又開始了新的計劃。

當時蚌埠燒小龍蝦的方法腥味大,而且傳統的燒法太油膩,吳孝懷從南京請來了專業的廚師,開始改良小龍蝦的做法。

他把這個全新口味的“啤酒蝦”端上客人的餐桌時,也錨定了日后幾十年小龍蝦的基本做法,幾乎所有的口味都要以啤酒燒制。

吳孝懷正在吆喝他的十三香油爆啤酒蝦

小龍蝦的做法開始百花齊放。

吳孝懷擺蝦攤的做法在下崗職工的群體中也起到了示范效應,蚌埠的小龍蝦餐飲也開始百花齊放。

在吳孝懷蝦攤開業兩個月之內,這條街一下開起了20多個賣小龍蝦的地攤,“蝦王”、“蝦霸”、“蝦圣”、“蝦仙”如雨后春筍般出現。

石順利、吳孝懷和另一位老板孫信亮,成了攪動蚌埠小龍蝦界的“三巨頭”。

各出奇招的經營和變化更新的燒蝦技術,徹底拉開了“小龍蝦江湖”在中國走紅的大幕。

也就是在這一年,人們忘記了南山路的名字,這里成了蚌埠人口中的“螞蝦街”。

小龍蝦發跡于蚌埠的蛛絲馬跡,還有許多。

紀錄片《蝦街十年》記錄了螞蝦街1997年到2007年從輝煌到消失的故事

1988年,安徽省文史館的郭學東,在《蚌埠市志》中寫下了這座城市和小龍蝦的文字,這也成了蚌埠螞蝦最早正式見諸史料的記載。

1998年,螞蝦街就成了整個安徽省最大的小龍蝦消費市場和集散地。

2008年,一部描寫蚌埠螞蝦街市井煙火的紀錄片《蝦街十年》,獲得了當年“中國十大紀錄片獎”和“最佳編導獎”。

從這部記錄了1997-2007年螞蝦街的影像資料里,我們能夠看到當年蚌埠小龍蝦的繁榮。

去螞蝦街吃小龍蝦喝啤酒,除了讓蚌埠本地人欲罷不能,還吸引了周邊城市的人專程而來。

來自合肥、南京甚至上海的食客,開車或坐車專程而來,流連在螞蝦街最輝煌熱鬧的年代。

鼎盛時期的螞蝦街,短短百十米的路邊,擠滿了20多家經營小龍蝦的商戶。

最鼎盛的時期,加上其他小吃攤螞蝦街上聚集了70多家商鋪

在4-9月吃小龍蝦的季節,螞蝦街每天的客流達到了三四萬人。

而在更早的1993年,石順利加工的包裝小龍蝦,就已經賣到了東北、北京等地,一年能賣20噸左右,蚌埠成了全國小龍蝦美食的策源地。

蚌埠人把小龍蝦玩得風生水起之時,鄰省的江蘇盱眙,小龍蝦還是僅次于老鼠的第二大公害。

盱眙把自己出產的小龍蝦送到蚌埠銷售,看到螞蝦街生意火爆得一塌糊涂后,由縣長帶隊來“考察”學習。

對其他地方來學習的競爭者,蚌埠的態度就如當年石順利對吳孝懷一樣。

螞蝦街的生意如日中天,似乎無人可以撼動,“吃蝦第一城”并不介意其他地方也加入進來。

再精彩的故事,都會有終章。

螞蝦街也是一樣。

2007年,輝煌了10年的螞蝦街成為了一段往事。

就像淮河的流水一樣,小龍蝦的故事,換了種方式在繼續上演。

只是這次的主角,不再是蚌埠。

龍蝦經濟帶來的流量和效益

讓很多地方都在搶“發源地”的名號,蚌埠卻很低調

2001年,在去蚌埠“偷師學藝”的第二年,盱眙縣就舉辦了第一屆“龍蝦節”。

當時還是貧困縣的盱眙,大手筆請來了程前、王小丫主持,又邀來楊洪基、林依輪、馬季等明星表演,還搞起了“千人龍蝦宴”,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讓盱眙和小龍蝦組CP。

到現在已經辦了22屆的盱眙龍蝦節,早已經讓盱眙和小龍蝦成了一個公認的詞組,也讓盱眙小龍蝦以306.5億元的品牌價值,連續多年穩坐全國水產類榜首。

在盱眙辦第一屆龍蝦節的時候,千里之外的北京,簋街正在第二次改造。

這場大拆大建的改造,持續到了2002年的夏天。

簋街的生意在停滯一年多后,已經元氣大傷,怎么辦?

盡管現在提起簋街,人們的第一反應就是麻小,但是簋街從上世紀90年代興起,直到2002年第二次開街之前,小龍蝦還沒成為爆款美食。

也許是受到當時正如日中天的螞蝦街影響,也許是看到了盱眙的龍蝦節噱頭十足,簋街也在重新開街時,辦了自己的首屆“麻辣小龍蝦節”。

從這時起,麻辣小龍蝦在這里成了氣候,以至于到了在簋街開飯店,如果菜單上沒有小龍蝦,生意恐怕都難做下去的地步。

2017年簋街第三次開街,有家新開的飯店不信邪,結果客人進來就問“有沒有麻小”。

一聽店里不賣,客人扭頭就走。

老板沒辦法,只能在菜單里加上小龍蝦。

蚌埠市與潛江市、盱眙縣區位示意圖

1998年,蚌埠螞蝦街正在上演“蝦王爭霸”的時候,在湖北潛江,小龍蝦才賣2毛錢一斤,是上不得臺面的食物。

江漢油田一家小餐館的老板李代軍,用自家招牌菜油燜仔雞的做法,嘗試著做出了“油燜大蝦”。

直到2003年,發端于潛江的小龍蝦的另一種做法,借著在全國逐漸興起的小龍蝦風潮,從潛江走到了武漢乃至整個湖北省。

長沙、合肥、成都、南京、重慶……被螞蝦街帶火的小龍蝦,在二十多年間,成了席卷全國的“國民美食”。

賣小龍蝦的長沙文和友,一天有7600多桌等著就餐的排號,羅永浩第一次在抖音帶貨直播,賣得最多的也是小龍蝦,一場直播賣了17萬多份。

從2015年起,小龍蝦就一直在中國餐飲單品第一的位置上,毫無懸念地到今天。

2016年,內地除了青海和西藏,小龍蝦的版圖幾乎覆蓋全國,行業的體量也越來越大。

到了2021年,全國的小龍蝦產業總產值已經達到了4221.95億元,以餐飲為主的第三產業的產值3030億元,占了整個產業近72%的規模。

如火如荼的小龍蝦,從市井草莽的小吃,到幾千億規模的網紅美食,能量大到甚至能帶火一個城市,這一切都只用了短短的幾十年。

小龍蝦最早的發端地蚌埠,卻遺憾地缺席了小龍蝦迅速崛起的這十幾年黃金期。

雖然蚌埠比起其他靠小龍蝦成了網紅的城市,顯得有些落寞,但在“小龍蝦江湖”中,他從未離場。

讓更多人再次認識蚌埠小龍蝦的火種,依舊在珠城人的眼中閃亮。

20多年前,盱眙的小龍蝦賣到蚌埠。

現在,這情形剛好相反。

蚌埠市五河沱湖養殖的小龍蝦,被拉到盱眙,在湖水里“洗個澡”,就被冠以盱眙小龍蝦的名號賣給游客。

這多少有點“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味道,不過也恰恰說明了,蚌埠養殖小龍蝦的品質是一流的。

其實很多人并不清楚,安徽一直都是小龍蝦養殖大省,產量常年排全國第二。

中國小龍蝦養殖產量排行 制圖/伍攀

2021年的數據顯示,湖北、安徽、湖南、江蘇和江西5個省的產量占了全國的91.55%,安徽是僅次于湖北的產量第二大省。

在全國養殖產量超2萬噸的縣(市、區)中,湖北有12個,安徽排第二,也有9個縣。

拿蚌埠市五河縣來說,因為淮、澮、漴、潼、沱五水在這里匯聚,所以得名五河。

五河縣水源充足、水質優良,氣候也適宜小龍蝦生長。

在養殖模式上,五河縣采用的是稻田養殖。

一季小龍蝦,一季水稻,通過建立稻-蝦生態循環系統,減少水稻病蟲害的發生,農藥和肥料的使用分別減少了超過一半和三分之一以上。

既實現了穩糧增產、提質增效,又確保生態友好、質量安全。

此外,五河縣養殖小龍蝦主要投喂冰鮮魚等動物性餌料,配合飼料比例較小。

良好的自然稟賦,科學的養殖方法,讓這里的龍蝦個大飽滿,肉質細嫩。

也是因為品質好,五河縣每年養殖的小龍蝦,有三分之二都被送到上海、南京等地,成了大城市餐桌上的“高檔貨”。

如果說坐落在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上是“天時”的話,那蚌埠這座“火車拉來的城市”,交通便利匯聚南北,就是他的“地利”了。

在螞蝦街還熱鬧非凡的時代,在蚌埠火車站的月臺上,燒好的小龍蝦就裝在塑料袋里,被賣給南來北往的旅客。

小龍蝦成了京滬線上,與符離集燒雞等美食相媲美的初代“網紅”。

早在1912年津浦鐵路(現在的京滬線)開通之時,蚌埠就是這條鐵路線上重要的一站。

安徽省蚌埠市交通網絡示意圖 制圖/伍攀

即便是現在的京滬高鐵時代,蚌埠仍然是七大中心樞紐站之一,高鐵的通達度排在安徽全省第二。

153個城市坐高鐵能直達蚌埠,在全國296個開通高鐵的城市中排第14位,超過杭州、廣州等多個省會城市和沈陽、廈門、青島這些一線旅游城市。

蚌埠高鐵能直達153個城市,通達率排全國第14名 制圖/伍攀

兩小時高鐵圈覆蓋濟南、上海、南京,不僅能方便地來一場說走就走的吃貨之旅,也讓蚌埠的飲食口味兼容南北。

蚌埠人最早推出最古早、最經典的小龍蝦,叫鹵水小龍蝦,用鮮雞湯烹煮后撈出,蘸上姜醋汁兒食用,味道咸鮮,口感Q彈爽利。

在那年那月,鹵水小龍蝦滿足著蚌埠人的味蕾。

后來蚌埠人推陳出新,不斷改良小龍蝦的做法。

從紅燒到油爆,再到麻辣、蒜蓉、冰鎮、十三香,小龍蝦硬是被做出了幾十種口味,以饗南北食客。

如今,最受大眾蚌埠人歡迎的紅燒小龍蝦,已經是代表蚌埠味道的“安徽招牌菜”,也是讓李榮浩不停安利給明星們的家鄉味道。

十多年前,蝦王爭霸比拼的“吃蝦就是吃味道”理念,一直延續至今。

蚌埠各家小龍蝦館,一邊傳承著自己的燒蝦秘方,一邊吸收著全國各大流派的調味精髓。

中國第一個“吃蝦之城”的故事,其實一直都在繼續,因為在蚌埠,人們對小龍蝦的喜愛是發自內心的。

不管是濃縮蚌埠老城風貌、紅燒大蝦入選國家地標美食的“阿財老鋪”,還是當年螞蝦街三巨頭之一的孫信亮去年重新開起的“阿亮龍蝦土菜館”,抑或是土鍋街、張公山美食城、華夏第一街區等各個美食街,甚至街邊的餐飲店,都能看到蚌埠小龍蝦的身影。

十幾年來,蚌埠人重塑昔日小龍蝦輝煌的決心,從沒有改變。

這個坐落于淮河岸邊的美食之城,正以一種嶄新的姿態,歡迎八方來客。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禄丰县| 翼城县| 府谷县| 永泰县| 台前县| 砚山县| 闸北区| 五指山市| 兴国县| 东辽县| 云南省| 宜都市| 沙雅县| 衡南县| 磴口县| 浦城县| 香格里拉县| 高唐县| 延川县| 静宁县| 岐山县| 卓尼县| 昭觉县| 锦州市| 阿拉善右旗| 通道| 满洲里市| 泰宁县| 惠州市| 镇雄县| 宜章县| 博白县| 诸城市| 霍林郭勒市| 古交市| 门头沟区| 资源县| 河东区| 玛沁县| 阜南县| 固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