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這家“米鏈”企業今日IPO,雷軍、董海峰能“賺”近一億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這家“米鏈”企業今日IPO,雷軍、董海峰能“賺”近一億

一波三折終上市。

文|直通IPO  孫媛

年輕人的心頭好,小家電上市企業又添一員。

5月18日,廣東德爾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德爾瑪”)成功登陸深交所創業板,開盤價為14.81元/股,與發行價持平,開盤后呈現上漲趨勢,但隨后回落。截至上午10:30分,德爾瑪股價為14.51元/股,較開盤價下跌2.03%,市值為66.97億元。

來源:富途牛牛截圖

誕生于“家電之都”順德,依托當地強大的家電供應鏈,德爾瑪一路走來可謂高速發展。

作為一家集自主研發、原創設計、自有生產、自營銷售于一體的創新家電品牌企業,在業務上,德爾瑪不僅靠飛利浦和華帝的品牌授權和小米代工ODM,實現了三年營收近70億的成績;更是在一級市場上,獲得小米、京東、CPE源峰、凱輝、達晨等機構青睞,上市前最后一輪融資估值更是達53億元,躋身獨角獸。

相較營收增長、資本加持的表現,德爾瑪上市之路并不算太順。自2021年6月首次交表后,經歷了深交所3輪問詢,上市審核兩度中止,直到去年8月12日才正式提交注冊。頭頂“小米代工廠”之稱,自有品牌不足以支撐業績增長,重營銷輕研發、增收不增利的現狀,既是縈繞德爾瑪發展的質疑,也是一眾小家電頭部的通病。

現如今,繼小熊電器、石頭科技、北鼎股份、極米科技、倍輕松等小家電頭部企業后,德爾瑪此番成功上市的動作,或多或少又一次為“風漸微”的小家電賽道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從打工到創業,85后掌門逆襲,如今身家超30億元

要談德爾瑪,就不得不提其愛折騰的掌舵者蔡鐵強。

1987年生的蔡鐵強是廣東梅州人,因父親生意失敗、家道中落,年紀輕輕便離家外出打工,賣過手表、文具,也做過服務員、業務員……

2006年,年僅19歲的蔡鐵強只身來到佛山順德,成為了其人生一大轉折點。

當時對設計行業感興趣的他,于2007 年創立佛山市飛魚廣告策劃設計有限公司,提供品牌形象策劃和創意設計服務。2010年,正值電商崛起,抓到網店裝飾和商品宣傳圖設計的機遇,蔡鐵強將業務重心轉向電商代運營,以電商視覺設計為核心競爭力。

通過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給某品牌掛燙機創造7000多萬元的銷售額,飛魚得以成功打響名號,與國內外知名品牌形成戰略合作。

2011 年,在積累了一定的電商代運營經驗后,蔡鐵強決定創立自有品牌,成立佛山市順德區德爾瑪電器有限公司開展小家電業務,“德爾瑪 Deerma”品牌孕育而生。憑借蔡鐵強對電商的豐富實戰經驗,德爾瑪品牌產品銷量實現了快速增長。同時,公司先后為華帝、萬和、格蘭仕等知名品牌提供代運營服務,產品覆蓋汽配、寵物用品、數碼、家電、個人護理等,并在2012年為華帝線上創造出3億元銷售額。

隨后,在蔡鐵強的帶領下,德爾瑪接連推出毛球修剪器、果汁搖搖杯等爆款產品。通過在小家電供應鏈領域的積累,2014年公司更是以10人左右的小團隊為起點,啟動吸塵器、 加濕器等產品的自主研發,進入研發生產核心能力構筑階段。

2018年,一曲“蛇吞象”好戲成為德爾瑪“超跑”的開篇。

當時荷蘭百年電器品牌飛利浦開始剝離中國市場的“傳統業務”,而中信產業基金5億投資德爾瑪,使其順勢拿下水健康業務,并獲得飛利浦的商標使用許可;同年控股子公司華聚衛浴與華帝股份達成品牌授權合作,簽署商標授權許可合同。自 2019 年,德爾瑪開始與小米合作生產“米家”品牌小家電產品,ODM 業務快速增長。

至此,ODM代工、授權品牌、自有品牌成為德爾瑪的三大增長引擎。

在2018年6月至2020年11月之間,資本的橄欖枝也紛紛拋來,德爾瑪相繼完成5輪融資,投資方包括中信產業基金、上海磐茂、啟承資本、弘章資本、達晨創投、金鎰投資、凱輝基金、董海鋒、天津金米等,合計融資14.8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德爾瑪首次申報前,最近一年新增股東為 Euro Fancy、達晨創投、金鎰投資、天津金米和董海鋒。天津金米實控人為雷軍,董海峰則是薇婭丈夫及謙尋文化傳媒實控人,前者是德爾瑪現如今的第一大客戶,而后者則是德爾瑪的主要合作伙伴之一。

2020年11月,天津金米和董海峰2億融資中400萬元進入注冊資本,剩余1.96億元進入資本公積,這一操作,更像在“催肥”。

來源:德爾瑪招股書截圖

同時,針對《B2輪股東協議》中的優先購買權、共同出售權、回購權部分條款,德爾瑪單獨給出了“自動恢復效力”的特殊優待。相當于給天津金米和董海峰開了“穩賺不賠”的后門。

來源:德爾瑪招股書截圖

招股書顯示,目前天津金米持股2.37%、董海鋒持股2.84%。按照當前市值近70億來計算,2020年11月兩家共計投資的2.75億元在現在上市成功后,可變現近3.647億元,能賺近1億。而IPO前公司控股股東為飛魚電器,實際控制人為蔡鐵強。蔡鐵強間接及直接持股44.61%,上市后身家超30億元。

來源:德爾瑪招股書截圖

業績三年翻倍背后,盈利卻有兩層不確定性

發展至今,德爾瑪旗下品牌包括“德爾瑪”、“飛利浦2”、“薇新”等,主要產品類型包括家居環境類、水健康類、個護健康類以及生活衛浴類。通過建立成熟的品牌矩陣,德爾瑪通過不同品牌覆蓋不同品類產品,切入不同的消費場景。

其中,“德爾瑪”品牌主要覆蓋吸塵清潔類、加濕環境類以及家居廚房類等家居環境類產品,“飛利浦”品牌主要覆蓋水健康類及個護健康類等產品,“薇新”品牌主要覆蓋個護健康類等產品,此外,生活衛浴類產品主要通過“華帝”品牌開展。

同時公司也建立了強大的自主生產能力,并利用自己的生產能力與小米開展戰略合作,生產米家定制產品。

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1-6月營業收入分別為15.17億元、22.28億元、30.38億元、15.16億元,2019年至2021年營收復合增長率為41.52%,凈利潤分別為1.06億元、1.70億元、1.72億元、0.56億元。

營收呈現出良好的增長趨勢,主要受益于家居環境類產品、水健康類產品和個護健康類產品的快速增長。但凈利潤增速幾近停滯,主要還是歸因于毛利率下降。

2019-2021年及2022上半年其綜合毛利分別為5.51億、7.19億、8.87億和4.45億,對應毛利率分別為36.33%、32.27%、29.19%和29.36%

德爾瑪在招股書中表示,2020年度和2021年度,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較上一年度下降,主要原因包括用工成本、原材料采購成本整體有所提高,單位成本上升;以及米家ODM產品收入占比逐年提升,而公司和米家新增的合作品類毛利率較低,且毛利率較低的吸塵清潔類產品占比不斷提高,導致毛利率持續下降。

2019年-2021年,小米集團及其關聯公司分別是德爾瑪的第三、第二、第一大客戶,銷售金額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5.12%、12.61%、21.47%,銷售占比持續上升,但米家ODM業務毛利率分別為27.53%、19.18%及12.57%,呈現大步下滑態勢。

數據上看,從2020年開始德爾瑪的毛利率低于行業內可比公司毛利率均值。

來源:德爾瑪招股書截圖

除小米貼牌生意外,授權品牌也為德爾瑪的后續盈利能力蒙上了另一層不確定性。

招股書顯示,自有品牌德爾瑪和薇新的收入占比已從2019年的60.24%下降至2022年上半年的32.98%,自有品牌的業績占比僅剩3成,占比逐漸萎縮;而授權品牌飛利浦及華帝的業績占比則從2019年的28.54%增至2022年上半年的52.05%,逐步攀升。

值得注意的是,德爾瑪與皇家飛利浦簽訂的《飛利浦商標許可協議》許可期限為2018年7月1日至2038年6月30日,而與華帝股份簽署的商標授權許可合同的期限為一年,每年的延續都需提交續約申請。

雙輪驅動的營收增長背后,商標授權業務持續運營的潛在風險以及米家ODM業務規模和占比提高的風險讓德爾瑪接下來的業績增長略顯被動。

重營銷輕研發,德爾瑪能否走出創新前景?

招股書顯示,此次募集資金將全部用于公司主營業務相關的項目建設,以提高公司智能家電制造能力、研發品控能力和信息化能力,不斷增強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來源:德爾瑪招股書截圖

德爾瑪表示,需要建立完善的研發和品控基地,進一步擴大競爭優勢。技術創新能力是高新技術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行業競爭加劇,以及人才和技術的相互流動, 原有的技術和產品將逐漸趨于同質化,必須不斷加強研發能力建設,開發出新產品和新技術以確保公司的利潤增長。

可見,從長期考慮,德爾瑪有重研發的意愿,公司也一直強調自身的自主研發能力以及原創設計能力。

在研發層面上,其投入費用自2019年的5438萬元提升至2021年的1.1億元,研發人員也從186人提升至423人,截至2022年2月28日,公司擁有7項發明專利、509項實用新型專利及397項外觀設計專利。

但是,其研發費用率從2019年-2021年分別為3.59%、3.36%、3.64%,略低于小熊電器、石頭科技、新寶股份、蘇泊爾等同行業可比公司平均水平,而同期的銷售費用率卻達16.92%、15.41%、14.93%。銷售費用率是研發費用率的近5倍,重營銷輕研發較為明顯。

而德爾瑪要在同質化嚴重的“紅?!贝媪渴袌隼^續保持頭部領先位置,亟需加強自主品牌的占比及補足創新能力。

事實上,不少“米鏈”都在發展自有品牌,并逐漸“去小米化”。石頭科技也從最早100%依賴小米,發展到2021年自有品牌營收占比98.8%;華米科技的小米可穿戴產品收入占比也從最早92.1% 降至近60%。而為小米代工生產銷售平衡車等運動智能裝備生產商九號公司,甚至直接在招股書中澄清“公司并不屬于小米定義的典型生態鏈企業?!?/p>

對于德爾瑪來說,一波三折的上市之路以及今日二級市場股價微跌的表現下,能否在上市之后告別依賴授權、貼牌業務的經營短板,以自有品牌和自主創新走出一條更具可持續性的發展之路,仍然待解。

*直通IPO ID:zhitongIPO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這家“米鏈”企業今日IPO,雷軍、董海峰能“賺”近一億

一波三折終上市。

文|直通IPO  孫媛

年輕人的心頭好,小家電上市企業又添一員。

5月18日,廣東德爾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德爾瑪”)成功登陸深交所創業板,開盤價為14.81元/股,與發行價持平,開盤后呈現上漲趨勢,但隨后回落。截至上午10:30分,德爾瑪股價為14.51元/股,較開盤價下跌2.03%,市值為66.97億元。

來源:富途牛牛截圖

誕生于“家電之都”順德,依托當地強大的家電供應鏈,德爾瑪一路走來可謂高速發展。

作為一家集自主研發、原創設計、自有生產、自營銷售于一體的創新家電品牌企業,在業務上,德爾瑪不僅靠飛利浦和華帝的品牌授權和小米代工ODM,實現了三年營收近70億的成績;更是在一級市場上,獲得小米、京東、CPE源峰、凱輝、達晨等機構青睞,上市前最后一輪融資估值更是達53億元,躋身獨角獸。

相較營收增長、資本加持的表現,德爾瑪上市之路并不算太順。自2021年6月首次交表后,經歷了深交所3輪問詢,上市審核兩度中止,直到去年8月12日才正式提交注冊。頭頂“小米代工廠”之稱,自有品牌不足以支撐業績增長,重營銷輕研發、增收不增利的現狀,既是縈繞德爾瑪發展的質疑,也是一眾小家電頭部的通病。

現如今,繼小熊電器、石頭科技、北鼎股份、極米科技、倍輕松等小家電頭部企業后,德爾瑪此番成功上市的動作,或多或少又一次為“風漸微”的小家電賽道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從打工到創業,85后掌門逆襲,如今身家超30億元

要談德爾瑪,就不得不提其愛折騰的掌舵者蔡鐵強。

1987年生的蔡鐵強是廣東梅州人,因父親生意失敗、家道中落,年紀輕輕便離家外出打工,賣過手表、文具,也做過服務員、業務員……

2006年,年僅19歲的蔡鐵強只身來到佛山順德,成為了其人生一大轉折點。

當時對設計行業感興趣的他,于2007 年創立佛山市飛魚廣告策劃設計有限公司,提供品牌形象策劃和創意設計服務。2010年,正值電商崛起,抓到網店裝飾和商品宣傳圖設計的機遇,蔡鐵強將業務重心轉向電商代運營,以電商視覺設計為核心競爭力。

通過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給某品牌掛燙機創造7000多萬元的銷售額,飛魚得以成功打響名號,與國內外知名品牌形成戰略合作。

2011 年,在積累了一定的電商代運營經驗后,蔡鐵強決定創立自有品牌,成立佛山市順德區德爾瑪電器有限公司開展小家電業務,“德爾瑪 Deerma”品牌孕育而生。憑借蔡鐵強對電商的豐富實戰經驗,德爾瑪品牌產品銷量實現了快速增長。同時,公司先后為華帝、萬和、格蘭仕等知名品牌提供代運營服務,產品覆蓋汽配、寵物用品、數碼、家電、個人護理等,并在2012年為華帝線上創造出3億元銷售額。

隨后,在蔡鐵強的帶領下,德爾瑪接連推出毛球修剪器、果汁搖搖杯等爆款產品。通過在小家電供應鏈領域的積累,2014年公司更是以10人左右的小團隊為起點,啟動吸塵器、 加濕器等產品的自主研發,進入研發生產核心能力構筑階段。

2018年,一曲“蛇吞象”好戲成為德爾瑪“超跑”的開篇。

當時荷蘭百年電器品牌飛利浦開始剝離中國市場的“傳統業務”,而中信產業基金5億投資德爾瑪,使其順勢拿下水健康業務,并獲得飛利浦的商標使用許可;同年控股子公司華聚衛浴與華帝股份達成品牌授權合作,簽署商標授權許可合同。自 2019 年,德爾瑪開始與小米合作生產“米家”品牌小家電產品,ODM 業務快速增長。

至此,ODM代工、授權品牌、自有品牌成為德爾瑪的三大增長引擎。

在2018年6月至2020年11月之間,資本的橄欖枝也紛紛拋來,德爾瑪相繼完成5輪融資,投資方包括中信產業基金、上海磐茂、啟承資本、弘章資本、達晨創投、金鎰投資、凱輝基金、董海鋒、天津金米等,合計融資14.8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德爾瑪首次申報前,最近一年新增股東為 Euro Fancy、達晨創投、金鎰投資、天津金米和董海鋒。天津金米實控人為雷軍,董海峰則是薇婭丈夫及謙尋文化傳媒實控人,前者是德爾瑪現如今的第一大客戶,而后者則是德爾瑪的主要合作伙伴之一。

2020年11月,天津金米和董海峰2億融資中400萬元進入注冊資本,剩余1.96億元進入資本公積,這一操作,更像在“催肥”。

來源:德爾瑪招股書截圖

同時,針對《B2輪股東協議》中的優先購買權、共同出售權、回購權部分條款,德爾瑪單獨給出了“自動恢復效力”的特殊優待。相當于給天津金米和董海峰開了“穩賺不賠”的后門。

來源:德爾瑪招股書截圖

招股書顯示,目前天津金米持股2.37%、董海鋒持股2.84%。按照當前市值近70億來計算,2020年11月兩家共計投資的2.75億元在現在上市成功后,可變現近3.647億元,能賺近1億。而IPO前公司控股股東為飛魚電器,實際控制人為蔡鐵強。蔡鐵強間接及直接持股44.61%,上市后身家超30億元。

來源:德爾瑪招股書截圖

業績三年翻倍背后,盈利卻有兩層不確定性

發展至今,德爾瑪旗下品牌包括“德爾瑪”、“飛利浦2”、“薇新”等,主要產品類型包括家居環境類、水健康類、個護健康類以及生活衛浴類。通過建立成熟的品牌矩陣,德爾瑪通過不同品牌覆蓋不同品類產品,切入不同的消費場景。

其中,“德爾瑪”品牌主要覆蓋吸塵清潔類、加濕環境類以及家居廚房類等家居環境類產品,“飛利浦”品牌主要覆蓋水健康類及個護健康類等產品,“薇新”品牌主要覆蓋個護健康類等產品,此外,生活衛浴類產品主要通過“華帝”品牌開展。

同時公司也建立了強大的自主生產能力,并利用自己的生產能力與小米開展戰略合作,生產米家定制產品。

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1-6月營業收入分別為15.17億元、22.28億元、30.38億元、15.16億元,2019年至2021年營收復合增長率為41.52%,凈利潤分別為1.06億元、1.70億元、1.72億元、0.56億元。

營收呈現出良好的增長趨勢,主要受益于家居環境類產品、水健康類產品和個護健康類產品的快速增長。但凈利潤增速幾近停滯,主要還是歸因于毛利率下降。

2019-2021年及2022上半年其綜合毛利分別為5.51億、7.19億、8.87億和4.45億,對應毛利率分別為36.33%、32.27%、29.19%和29.36%

德爾瑪在招股書中表示,2020年度和2021年度,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較上一年度下降,主要原因包括用工成本、原材料采購成本整體有所提高,單位成本上升;以及米家ODM產品收入占比逐年提升,而公司和米家新增的合作品類毛利率較低,且毛利率較低的吸塵清潔類產品占比不斷提高,導致毛利率持續下降。

2019年-2021年,小米集團及其關聯公司分別是德爾瑪的第三、第二、第一大客戶,銷售金額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5.12%、12.61%、21.47%,銷售占比持續上升,但米家ODM業務毛利率分別為27.53%、19.18%及12.57%,呈現大步下滑態勢。

數據上看,從2020年開始德爾瑪的毛利率低于行業內可比公司毛利率均值。

來源:德爾瑪招股書截圖

除小米貼牌生意外,授權品牌也為德爾瑪的后續盈利能力蒙上了另一層不確定性。

招股書顯示,自有品牌德爾瑪和薇新的收入占比已從2019年的60.24%下降至2022年上半年的32.98%,自有品牌的業績占比僅剩3成,占比逐漸萎縮;而授權品牌飛利浦及華帝的業績占比則從2019年的28.54%增至2022年上半年的52.05%,逐步攀升。

值得注意的是,德爾瑪與皇家飛利浦簽訂的《飛利浦商標許可協議》許可期限為2018年7月1日至2038年6月30日,而與華帝股份簽署的商標授權許可合同的期限為一年,每年的延續都需提交續約申請。

雙輪驅動的營收增長背后,商標授權業務持續運營的潛在風險以及米家ODM業務規模和占比提高的風險讓德爾瑪接下來的業績增長略顯被動。

重營銷輕研發,德爾瑪能否走出創新前景?

招股書顯示,此次募集資金將全部用于公司主營業務相關的項目建設,以提高公司智能家電制造能力、研發品控能力和信息化能力,不斷增強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來源:德爾瑪招股書截圖

德爾瑪表示,需要建立完善的研發和品控基地,進一步擴大競爭優勢。技術創新能力是高新技術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行業競爭加劇,以及人才和技術的相互流動, 原有的技術和產品將逐漸趨于同質化,必須不斷加強研發能力建設,開發出新產品和新技術以確保公司的利潤增長。

可見,從長期考慮,德爾瑪有重研發的意愿,公司也一直強調自身的自主研發能力以及原創設計能力。

在研發層面上,其投入費用自2019年的5438萬元提升至2021年的1.1億元,研發人員也從186人提升至423人,截至2022年2月28日,公司擁有7項發明專利、509項實用新型專利及397項外觀設計專利。

但是,其研發費用率從2019年-2021年分別為3.59%、3.36%、3.64%,略低于小熊電器、石頭科技、新寶股份、蘇泊爾等同行業可比公司平均水平,而同期的銷售費用率卻達16.92%、15.41%、14.93%。銷售費用率是研發費用率的近5倍,重營銷輕研發較為明顯。

而德爾瑪要在同質化嚴重的“紅?!贝媪渴袌隼^續保持頭部領先位置,亟需加強自主品牌的占比及補足創新能力。

事實上,不少“米鏈”都在發展自有品牌,并逐漸“去小米化”。石頭科技也從最早100%依賴小米,發展到2021年自有品牌營收占比98.8%;華米科技的小米可穿戴產品收入占比也從最早92.1% 降至近60%。而為小米代工生產銷售平衡車等運動智能裝備生產商九號公司,甚至直接在招股書中澄清“公司并不屬于小米定義的典型生態鏈企業?!?/p>

對于德爾瑪來說,一波三折的上市之路以及今日二級市場股價微跌的表現下,能否在上市之后告別依賴授權、貼牌業務的經營短板,以自有品牌和自主創新走出一條更具可持續性的發展之路,仍然待解。

*直通IPO ID:zhitongIPO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突泉县| 宣汉县| 榕江县| 温宿县| 龙川县| 藁城市| 双辽市| 珠海市| 洛川县| 靖州| 军事| 怀柔区| 阿尔山市| 通化县| 永靖县| 科尔| 公主岭市| 丰镇市| 阿合奇县| 黄陵县| 龙州县| 通渭县| 道孚县| 溆浦县| 崇明县| 台北县| 来宾市| 嘉善县| 新竹县| 金溪县| 金秀| 江油市| 湖州市| 潼关县| 江西省| 朔州市| 普格县| 华安县| 丹阳市| 新竹市| 蕲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