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6000億的戶外用品市場,國產品牌們的機會有多大?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6000億的戶外用品市場,國產品牌們的機會有多大?

代工、毛利率低,國產戶外品牌化時代來臨。

文|新消費智庫焦逸夢

編輯|竺天

走出疫情,戶外熱潮相對下降,但毫無疑問,戶外已經成為了一種新型的生活方式。

戶外到底有多大的潛力?上市公司三夫戶外創始人張恒最近稱:“在一個歐洲峰會上,有位分享者列出了美國的四大產業,石油、汽車、休閑運動和影視,邀請現場所有人猜測哪個產業的規模最大,我壓根就沒想到休閑運動產業能夠超越汽車和石油產業。事實的確如此,我相信,現在中國也在朝著這個方向發展?!?/p>

Lululomon、北面、始祖鳥走紅網絡,亞瑪芬體育集團等戶外相關品牌獲得增長,都在展示著“戶外”的威力。只是,看起來,這些紅極一時的品牌都是國外品牌。

其實國產品牌中也出現了不少佼佼者,而且國產品牌也有屬于自己的優勢,本篇我們就把視角放在國產戶外運動品牌上,聊一聊國內的戶外消費者們和國產品牌們的發展機會。

遠程旅游復蘇,戶外游“可還堅挺”?

今年五一假期,文旅市場增長超過了2019年,這極大地提振了行業的信心,但與此同時,從社交聲量上看,隨著疫情2020年火起來的露營,表現卻有些冷淡。的確,疫情后人們出行自由了,大家一般會選擇去更遠的省市旅行,而不是在本地搭個帳篷。

客觀來說,今年的戶外和露營實際增長還可以。今年天貓38煥新周期間,露營以及露營出行相關新消費趨勢繼續上漲,騎行自行車、沖鋒衣、越野鞋、潛水衣等相關搜索人數上漲70%,露營帽子銷量增長近600%。

以整個上海為例,今年1-4月份登山杖銷量同比增長900%,其余與登山徒步密切相關的產品銷量同比增長400%。

深耕露營行業多年的孫乙超、同時也是BLACKDOG黑狗創始人也表示,“客單價下來了,但用戶需求、轉化率和銷售總額都在漲,所以今年露營市場一定會迎來50-100%的增長?!?/p>

作為大戶外里的一個細分品類,雖然露營最火,但它的整個市場規模相對較小,2021年中國露營營地市場規模達299億元。而和露營相關的國內上市公司,年營收也多維持在幾億到十幾億的水平,比如牧高笛、三夫戶外。

而整個戶外用品市場規模比較大,公開數據顯示,我國戶外運動用品市場規模從2015年的1669億增長到2021年的3575億,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3.5%。以過往七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推算,預計2025年戶外運動用品市場規模將達到約6000億。

除了露營,大戶外中份額最大的可能就是戶外服飾了,相比快時尚服飾總是要緊跟潮流,戶外服飾的功能性要求更高,比如應對極端天氣,或者是基礎的吸濕排汗功能,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它比快時尚更能抵抗服飾潮流的影響,更穩定,市場也更有可能做大。

而當我們關注一個賽道,應該關注的底層是人群。

戶外之所以在國內流行,除了疫情這個突發因素之外,戶外的熱度仍在持續,這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為什么國外能流行那么多年,為何國內是如今才開始從小眾變大眾,到底發生了什么?

我認為有3個指標,可以參考。

第一,參考歐美和日本發展的節奏來看,中國剛邁進1萬美元GDP的關口,戶外運動大眾化的經濟基礎已經有了。

第二,中國市場已有6000萬至1億人口經常性參加跑步,每年3000萬人口參與滑雪運動,這已經足夠支撐起一個產業的發展。北歐每年有超過50%的人口經常參加戶外運動,美國這一數據也超過48%,中國市場也會逐步發展到這一步。

第三,80后、90后、00后成為了戶外消費的主力。這部分人群是當下最主力的消費群體,而且經濟獨立、也有了成家立業后的壓力,這個時候,離開鋼筋混凝土的城市,去到野外露營,通過吸收大自然的能量“回血”,已經成為了年輕人放松的一種方式。

主力消費人群有真需求,此前嗨King野奢營地、ABC Camping、大熱荒野等露營品牌也獲得融資加持,上市公司加碼,這些可能都是不少資本看好大戶外的底層原因。

代工、毛利率低,國產戶外品牌化時代來臨

相比國際戶外品牌,國產戶外運動品牌確實還存在一些差距。

比如,北面、始祖鳥、可隆、迪桑特,這些存活了幾十、上百年的國際品牌,都有著清晰的定位和品牌價值。始祖鳥一件動輒5千元的衣服,出現了“一鳥難求”的局面,而且不少都從原本小眾的戶外運動服飾領域火到了大眾中。

北面是一個把街頭時尚和本地化做得很好的品牌,始祖鳥是一個反時尚的理科生,迪桑特是借助冬奧會綁定滑雪細分賽道,可隆則是做戶外露營的高端輕量化。這些品牌都是做高端化,但都有各自可以立得住的特色。

但提到國產戶外運動品牌,更多的是一些大眾化的品牌,此前國產品牌對戶外的布局也相對較少。

而且由于此前中國的戶外運動還算小眾,需求沒有起來,中國的戶外相關企業更多是把精力放在供應鏈以及出海上。

我國戶外用品生產企業最主要的經營模式為OEM和ODM代工模式,且客戶多為海外知名品牌商及零售商。

比如,牧高笛OEM/ODM業務的大客戶是迪卡儂、Go outdoors、Kmart等品牌,OEM、ODM等業務長期占營收的70%以上。同樣專業做帳篷的揚州金泉,則主要服務于Coleman、The North Face、Fjallraven等國際知名品牌。

而且毛利率普遍不高,比如牧高笛的毛利率只有30%左右,屬平均水準;揚州金泉的毛利率也只有20%左右,低于行業平均水平。

所以,國產戶外運動品牌缺乏自主品牌,需要補足對品牌以及用戶的理解和對產品品質的提升。

從某種意義來說,國內戶外運動市場迎來井噴,也讓長期積累后的國際品牌吃到了紅利,這實屬正常。

有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戶外運動滲透率約為28%,實際數據是否能達到這個比例,我還持懷疑態度,因為歐美國家的平均水平也是在50%以上。但不管怎樣,戶外運動的需求真實且日益高漲,國產戶外運動品牌也可以跟隨需求一起成長,研發出更適合中國人的產品,和更適合的營銷方式。

比如,有數據顯示,從具體的戶外項目上看,參與率最高的四個項目是騎行、徒步、登山、露營,而槳板、飛盤、陸地沖浪等新項目由于基數小增速較高。

國內的一些攀巖設施,或者是爬山時的一些步道,還不夠完善。如今,戶外的需求已經起來了一波,而供給也會慢慢跟上,在這個過程中,優質供給的增加也會激發出更多的需求。這就是國產戶外運動品牌們的機會。

牧高笛、三夫戶外、凱樂石、駱駝等國產品牌們怎么做?

像始祖鳥等高端戶外品牌,一件沖鋒衣可能要賣到幾千上萬元,即便如此,還有人瘋搶,甚至成為一種理財產品。

其實一些國產戶外運動品牌,有的價格也升上去了,只是不一定有相同的“待遇”,比如三夫戶外的一件沖鋒衣價格已經上探到6000到8000元。駱駝的一件產品定價從500元到1500元,凱樂石也有500元的產品,也有幾千元的產品,思凱樂的速干短袖褲子等價格在100到300元之間。

上面提到,以及下面會展開說的品牌,主要是戶外這個大品類里的服飾品牌和這三年最火露營相關的品牌。

1.牧高笛VS三夫戶外:一個吃到紅利,一個在紅利中虧損。

做帳篷做到上市的牧高笛其實有可圈可點的地方。

要知道,此前牧高笛還是一個只有幾億營收的企業,后來乘上露營潮后,2022年年營收做到了14.36億元。

而創立于1997年的三夫戶外,卻在不斷虧損。直到今年一季度,據說是迎來了業績反轉,實現了正向盈利,單季收入達1.88億元,同比增長43.25%,扣非凈利潤為680.25萬元,同比增長482.3%。

它們兩個發展方向的不同,其實有戰略的原因。

比如牧高笛從很早就開始做自有品牌,2000年開始做品牌,2018年劃分為大牧和小牧兩個品牌,而且抓住了露營的紅利,做了非常多品牌傳播的動作。比如在綜藝節目中露出,和Line Friends、魅族等品牌進行聯名。

而且,根據財報,2017年至2022年,牧高笛的銷售費用率從8.14%波動下降至6.87%,營收更高,銷售費用還得到了降低,這一數據實屬漂亮。

而三夫戶外的發展周期比較長,也經歷了戶外運動較為完整的周期,經歷了很多渠道的變革,從專門的戶外品牌店,到線上,到去商場里開店,三夫戶外反應相對較慢。

據三夫戶外創始人張恒回憶,從2013年開始,電商平臺就有了體育/戶外品類,天貓、京東的入局搶走了很多線下客流,而且綜合購物中心興起后,在一個地方,消費者的吃喝玩樂和購物被一體化解決,人們就沒有那么多時間,去專程跑一個獨立的街邊店來購買戶外產品,三夫戶外也經歷了客流丟失、租金上漲的局面。

而且它的業務也比較多元,2020年的口罩業務營收已經接近戶外營收。它還有大量的經銷商、代銷業務,價格管控起來也比較難。在疫情當年,三夫戶外對露營的投入也相對比較保守。而且當同行都爭相布局線上渠道時,三夫戶外重點還在線下。

有網友吐槽,“二三十歲的年輕人誰知道三夫戶外,而當年玩戶外的人早就走不動了?!?/p>

客群的老化,渠道反應慢,業務多元化分散精力使得三夫戶外此前連續虧損。

因此,后面的三夫戶外也開始從渠道轉向品牌,代理經銷的國內外品牌縮減,而且還像安踏集團收購國際品牌一樣,花了7884萬元收購了“X-BIONIC”、“X-SOCKS”兩個核心商標以及多項知識產權在中國境內的所有權,2022年X-BIONIC的營收占比已達到25%,但仍然不是支柱性品牌。

2.凱樂石:被稱為“國貨之光”,但打法很像國際品牌。

“迪卡儂一出,國產戶外品牌都得跪著,凱樂石可以半跪?!?/p>

“同樣三千的價格,在始祖鳥可能買不到一件像樣的鳥,但在凱樂石可以買到更有料的產品?!?/p>

這是社交網絡上,廣泛流行的對凱樂石的評價。公開報道顯示,凱樂石的營收2019年就有10億元了。

在我看來,凱樂石的品牌敘事方式和品牌定位和國際品牌頗為相似。

比如始祖鳥也是一直強調,勇于攀登的精神;凱樂石做了17年的中國未登峰計劃,針對未被攀登或未被登頂的山峰進行攀登的活動,品牌為運動員提供支持。

而且,在這種攀登計劃中,凱樂石會做的一個事情是,根據運動員的需求研發產品,通過他們的反饋不斷去進行迭代;始祖鳥也是如此,比如其總部離一個極寒的山脈非常近,也是經常讓運動員穿著樣品去測試。

只不過始祖鳥經常舉行的山地課堂普及相關戶外文化,擅長和國內外一些小眾特色的品牌聯名傳遞新的精神。

凱樂石則是經常贊助國內外大型戶外賽事,近年來也有一些聯名計劃,比如和英國的肯道爾國際山地電影節合作了「凱樂石山地影像發展計劃」,和中國經典動漫IP《大鬧天宮》跨界聯名,同時推出了齊天大圣限量版MONT硬殼沖鋒衣。

3.駱駝:一個“反應迅速”的傳統國貨品牌。

駱駝,則是一個創立于1930年、來自天津,靠皮鞋起家的傳統國貨品牌,其產品有沖鋒衣、登山鞋、防曬衣、露營帳篷燈。

2000年開始涉足戶外,分為“城市戶外”和“專業戶外”,針對戶外小白和發燒友都有對應產品。而且作為一個戶外老將,駱駝有較為完備的自有供應鏈,比如黃岡、紹興、佛山、清遠等地建立生產研發中心,打造研產銷一體的模式,而且能夠實現更低的生產成本。

而且,駱駝對新渠道的敏感度也比較強,據了解,它在小紅書上占據了沖鋒衣類目搜索互動第一,駱駝丁真同款沖鋒衣銷量已經超過35萬件,“駱駝沖鋒衣”也連續三年雙11占據沖鋒衣品類銷量第一。

此外,“CAMEL駱駝”品牌已經完成線上全電商平臺布局,包含淘寶、天貓、京東、唯品會、抖音、快手等;開設了超4000家線下門店。

當國內品牌都沿著國際品牌的路子走時,駱駝試圖走出一條自己的路,比如有一款CAMEL駱駝專業級沖鋒衣“珠穆朗瑪”系列,搭載了ENFO疊加態技術,并且價格在千元級別。試圖走一條專業和性價比更高,去分取沖鋒衣的市場份額。

小結

我認為,部分國產戶外運動品牌已經找到了自己的路子。而未來,國產戶外運動的品牌機會仍有很多,比如以下這些。

機會1:市場分化。

不管是露營品牌還是戶外服飾品牌,從低端、中端到高端都會有相應的產品和品牌出現。這是一件必然的事情,要盯準某一個賽道,長期去做。

機會2:做自主品牌。

做貼牌、做代工都不是長久之計,中國有如此廣大的人群和蓬勃發展的戶外真需求,自主品牌一定是一條必然要走的路。轉型自有品牌的三夫戶外今年一季終于扭虧,就是例子。

機會3:抓住線上渠道機會。

早期的一些國際戶外品牌,一般都是通過國內的戶外專業型的線下渠道去售賣,所以很長一段時間籍籍無名,線上渠道的建設也遠遠不夠。而國產戶外運動品牌,擅長利用互聯網渠道,建立自己的產品調性,快速理解用戶,這是國產戶外運動品牌的機會。

機會4:探索更大眾的產品。

雖然說戶外是有錢有閑的中產階級的專屬,定位高端產品路線的品牌們往往也獲得了十足的增長,但隨著戶外運動的普及,大眾的需求也必然會上漲,能滿足人們性價比需求不能只有迪卡儂品牌,需要更多的品牌以更不一樣的形式出現,從而滿足不同人的需求,也為戶外用品行業帶來新的增長點。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三夫戶外

  • 三夫戶外還沒脫離轉型陣痛期
  • 三夫戶外(002780.SZ):2024年中報凈利潤為817.48萬元、較去年同期下降27.93%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6000億的戶外用品市場,國產品牌們的機會有多大?

代工、毛利率低,國產戶外品牌化時代來臨。

文|新消費智庫焦逸夢

編輯|竺天

走出疫情,戶外熱潮相對下降,但毫無疑問,戶外已經成為了一種新型的生活方式。

戶外到底有多大的潛力?上市公司三夫戶外創始人張恒最近稱:“在一個歐洲峰會上,有位分享者列出了美國的四大產業,石油、汽車、休閑運動和影視,邀請現場所有人猜測哪個產業的規模最大,我壓根就沒想到休閑運動產業能夠超越汽車和石油產業。事實的確如此,我相信,現在中國也在朝著這個方向發展。”

Lululomon、北面、始祖鳥走紅網絡,亞瑪芬體育集團等戶外相關品牌獲得增長,都在展示著“戶外”的威力。只是,看起來,這些紅極一時的品牌都是國外品牌。

其實國產品牌中也出現了不少佼佼者,而且國產品牌也有屬于自己的優勢,本篇我們就把視角放在國產戶外運動品牌上,聊一聊國內的戶外消費者們和國產品牌們的發展機會。

遠程旅游復蘇,戶外游“可還堅挺”?

今年五一假期,文旅市場增長超過了2019年,這極大地提振了行業的信心,但與此同時,從社交聲量上看,隨著疫情2020年火起來的露營,表現卻有些冷淡。的確,疫情后人們出行自由了,大家一般會選擇去更遠的省市旅行,而不是在本地搭個帳篷。

客觀來說,今年的戶外和露營實際增長還可以。今年天貓38煥新周期間,露營以及露營出行相關新消費趨勢繼續上漲,騎行自行車、沖鋒衣、越野鞋、潛水衣等相關搜索人數上漲70%,露營帽子銷量增長近600%。

以整個上海為例,今年1-4月份登山杖銷量同比增長900%,其余與登山徒步密切相關的產品銷量同比增長400%。

深耕露營行業多年的孫乙超、同時也是BLACKDOG黑狗創始人也表示,“客單價下來了,但用戶需求、轉化率和銷售總額都在漲,所以今年露營市場一定會迎來50-100%的增長?!?/p>

作為大戶外里的一個細分品類,雖然露營最火,但它的整個市場規模相對較小,2021年中國露營營地市場規模達299億元。而和露營相關的國內上市公司,年營收也多維持在幾億到十幾億的水平,比如牧高笛、三夫戶外。

而整個戶外用品市場規模比較大,公開數據顯示,我國戶外運動用品市場規模從2015年的1669億增長到2021年的3575億,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3.5%。以過往七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推算,預計2025年戶外運動用品市場規模將達到約6000億。

除了露營,大戶外中份額最大的可能就是戶外服飾了,相比快時尚服飾總是要緊跟潮流,戶外服飾的功能性要求更高,比如應對極端天氣,或者是基礎的吸濕排汗功能,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它比快時尚更能抵抗服飾潮流的影響,更穩定,市場也更有可能做大。

而當我們關注一個賽道,應該關注的底層是人群。

戶外之所以在國內流行,除了疫情這個突發因素之外,戶外的熱度仍在持續,這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為什么國外能流行那么多年,為何國內是如今才開始從小眾變大眾,到底發生了什么?

我認為有3個指標,可以參考。

第一,參考歐美和日本發展的節奏來看,中國剛邁進1萬美元GDP的關口,戶外運動大眾化的經濟基礎已經有了。

第二,中國市場已有6000萬至1億人口經常性參加跑步,每年3000萬人口參與滑雪運動,這已經足夠支撐起一個產業的發展。北歐每年有超過50%的人口經常參加戶外運動,美國這一數據也超過48%,中國市場也會逐步發展到這一步。

第三,80后、90后、00后成為了戶外消費的主力。這部分人群是當下最主力的消費群體,而且經濟獨立、也有了成家立業后的壓力,這個時候,離開鋼筋混凝土的城市,去到野外露營,通過吸收大自然的能量“回血”,已經成為了年輕人放松的一種方式。

主力消費人群有真需求,此前嗨King野奢營地、ABC Camping、大熱荒野等露營品牌也獲得融資加持,上市公司加碼,這些可能都是不少資本看好大戶外的底層原因。

代工、毛利率低,國產戶外品牌化時代來臨

相比國際戶外品牌,國產戶外運動品牌確實還存在一些差距。

比如,北面、始祖鳥、可隆、迪桑特,這些存活了幾十、上百年的國際品牌,都有著清晰的定位和品牌價值。始祖鳥一件動輒5千元的衣服,出現了“一鳥難求”的局面,而且不少都從原本小眾的戶外運動服飾領域火到了大眾中。

北面是一個把街頭時尚和本地化做得很好的品牌,始祖鳥是一個反時尚的理科生,迪桑特是借助冬奧會綁定滑雪細分賽道,可隆則是做戶外露營的高端輕量化。這些品牌都是做高端化,但都有各自可以立得住的特色。

但提到國產戶外運動品牌,更多的是一些大眾化的品牌,此前國產品牌對戶外的布局也相對較少。

而且由于此前中國的戶外運動還算小眾,需求沒有起來,中國的戶外相關企業更多是把精力放在供應鏈以及出海上。

我國戶外用品生產企業最主要的經營模式為OEM和ODM代工模式,且客戶多為海外知名品牌商及零售商。

比如,牧高笛OEM/ODM業務的大客戶是迪卡儂、Go outdoors、Kmart等品牌,OEM、ODM等業務長期占營收的70%以上。同樣專業做帳篷的揚州金泉,則主要服務于Coleman、The North Face、Fjallraven等國際知名品牌。

而且毛利率普遍不高,比如牧高笛的毛利率只有30%左右,屬平均水準;揚州金泉的毛利率也只有20%左右,低于行業平均水平。

所以,國產戶外運動品牌缺乏自主品牌,需要補足對品牌以及用戶的理解和對產品品質的提升。

從某種意義來說,國內戶外運動市場迎來井噴,也讓長期積累后的國際品牌吃到了紅利,這實屬正常。

有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戶外運動滲透率約為28%,實際數據是否能達到這個比例,我還持懷疑態度,因為歐美國家的平均水平也是在50%以上。但不管怎樣,戶外運動的需求真實且日益高漲,國產戶外運動品牌也可以跟隨需求一起成長,研發出更適合中國人的產品,和更適合的營銷方式。

比如,有數據顯示,從具體的戶外項目上看,參與率最高的四個項目是騎行、徒步、登山、露營,而槳板、飛盤、陸地沖浪等新項目由于基數小增速較高。

國內的一些攀巖設施,或者是爬山時的一些步道,還不夠完善。如今,戶外的需求已經起來了一波,而供給也會慢慢跟上,在這個過程中,優質供給的增加也會激發出更多的需求。這就是國產戶外運動品牌們的機會。

牧高笛、三夫戶外、凱樂石、駱駝等國產品牌們怎么做?

像始祖鳥等高端戶外品牌,一件沖鋒衣可能要賣到幾千上萬元,即便如此,還有人瘋搶,甚至成為一種理財產品。

其實一些國產戶外運動品牌,有的價格也升上去了,只是不一定有相同的“待遇”,比如三夫戶外的一件沖鋒衣價格已經上探到6000到8000元。駱駝的一件產品定價從500元到1500元,凱樂石也有500元的產品,也有幾千元的產品,思凱樂的速干短袖褲子等價格在100到300元之間。

上面提到,以及下面會展開說的品牌,主要是戶外這個大品類里的服飾品牌和這三年最火露營相關的品牌。

1.牧高笛VS三夫戶外:一個吃到紅利,一個在紅利中虧損。

做帳篷做到上市的牧高笛其實有可圈可點的地方。

要知道,此前牧高笛還是一個只有幾億營收的企業,后來乘上露營潮后,2022年年營收做到了14.36億元。

而創立于1997年的三夫戶外,卻在不斷虧損。直到今年一季度,據說是迎來了業績反轉,實現了正向盈利,單季收入達1.88億元,同比增長43.25%,扣非凈利潤為680.25萬元,同比增長482.3%。

它們兩個發展方向的不同,其實有戰略的原因。

比如牧高笛從很早就開始做自有品牌,2000年開始做品牌,2018年劃分為大牧和小牧兩個品牌,而且抓住了露營的紅利,做了非常多品牌傳播的動作。比如在綜藝節目中露出,和Line Friends、魅族等品牌進行聯名。

而且,根據財報,2017年至2022年,牧高笛的銷售費用率從8.14%波動下降至6.87%,營收更高,銷售費用還得到了降低,這一數據實屬漂亮。

而三夫戶外的發展周期比較長,也經歷了戶外運動較為完整的周期,經歷了很多渠道的變革,從專門的戶外品牌店,到線上,到去商場里開店,三夫戶外反應相對較慢。

據三夫戶外創始人張恒回憶,從2013年開始,電商平臺就有了體育/戶外品類,天貓、京東的入局搶走了很多線下客流,而且綜合購物中心興起后,在一個地方,消費者的吃喝玩樂和購物被一體化解決,人們就沒有那么多時間,去專程跑一個獨立的街邊店來購買戶外產品,三夫戶外也經歷了客流丟失、租金上漲的局面。

而且它的業務也比較多元,2020年的口罩業務營收已經接近戶外營收。它還有大量的經銷商、代銷業務,價格管控起來也比較難。在疫情當年,三夫戶外對露營的投入也相對比較保守。而且當同行都爭相布局線上渠道時,三夫戶外重點還在線下。

有網友吐槽,“二三十歲的年輕人誰知道三夫戶外,而當年玩戶外的人早就走不動了。”

客群的老化,渠道反應慢,業務多元化分散精力使得三夫戶外此前連續虧損。

因此,后面的三夫戶外也開始從渠道轉向品牌,代理經銷的國內外品牌縮減,而且還像安踏集團收購國際品牌一樣,花了7884萬元收購了“X-BIONIC”、“X-SOCKS”兩個核心商標以及多項知識產權在中國境內的所有權,2022年X-BIONIC的營收占比已達到25%,但仍然不是支柱性品牌。

2.凱樂石:被稱為“國貨之光”,但打法很像國際品牌。

“迪卡儂一出,國產戶外品牌都得跪著,凱樂石可以半跪?!?/p>

“同樣三千的價格,在始祖鳥可能買不到一件像樣的鳥,但在凱樂石可以買到更有料的產品。”

這是社交網絡上,廣泛流行的對凱樂石的評價。公開報道顯示,凱樂石的營收2019年就有10億元了。

在我看來,凱樂石的品牌敘事方式和品牌定位和國際品牌頗為相似。

比如始祖鳥也是一直強調,勇于攀登的精神;凱樂石做了17年的中國未登峰計劃,針對未被攀登或未被登頂的山峰進行攀登的活動,品牌為運動員提供支持。

而且,在這種攀登計劃中,凱樂石會做的一個事情是,根據運動員的需求研發產品,通過他們的反饋不斷去進行迭代;始祖鳥也是如此,比如其總部離一個極寒的山脈非常近,也是經常讓運動員穿著樣品去測試。

只不過始祖鳥經常舉行的山地課堂普及相關戶外文化,擅長和國內外一些小眾特色的品牌聯名傳遞新的精神。

凱樂石則是經常贊助國內外大型戶外賽事,近年來也有一些聯名計劃,比如和英國的肯道爾國際山地電影節合作了「凱樂石山地影像發展計劃」,和中國經典動漫IP《大鬧天宮》跨界聯名,同時推出了齊天大圣限量版MONT硬殼沖鋒衣。

3.駱駝:一個“反應迅速”的傳統國貨品牌。

駱駝,則是一個創立于1930年、來自天津,靠皮鞋起家的傳統國貨品牌,其產品有沖鋒衣、登山鞋、防曬衣、露營帳篷燈。

2000年開始涉足戶外,分為“城市戶外”和“專業戶外”,針對戶外小白和發燒友都有對應產品。而且作為一個戶外老將,駱駝有較為完備的自有供應鏈,比如黃岡、紹興、佛山、清遠等地建立生產研發中心,打造研產銷一體的模式,而且能夠實現更低的生產成本。

而且,駱駝對新渠道的敏感度也比較強,據了解,它在小紅書上占據了沖鋒衣類目搜索互動第一,駱駝丁真同款沖鋒衣銷量已經超過35萬件,“駱駝沖鋒衣”也連續三年雙11占據沖鋒衣品類銷量第一。

此外,“CAMEL駱駝”品牌已經完成線上全電商平臺布局,包含淘寶、天貓、京東、唯品會、抖音、快手等;開設了超4000家線下門店。

當國內品牌都沿著國際品牌的路子走時,駱駝試圖走出一條自己的路,比如有一款CAMEL駱駝專業級沖鋒衣“珠穆朗瑪”系列,搭載了ENFO疊加態技術,并且價格在千元級別。試圖走一條專業和性價比更高,去分取沖鋒衣的市場份額。

小結

我認為,部分國產戶外運動品牌已經找到了自己的路子。而未來,國產戶外運動的品牌機會仍有很多,比如以下這些。

機會1:市場分化。

不管是露營品牌還是戶外服飾品牌,從低端、中端到高端都會有相應的產品和品牌出現。這是一件必然的事情,要盯準某一個賽道,長期去做。

機會2:做自主品牌。

做貼牌、做代工都不是長久之計,中國有如此廣大的人群和蓬勃發展的戶外真需求,自主品牌一定是一條必然要走的路。轉型自有品牌的三夫戶外今年一季終于扭虧,就是例子。

機會3:抓住線上渠道機會。

早期的一些國際戶外品牌,一般都是通過國內的戶外專業型的線下渠道去售賣,所以很長一段時間籍籍無名,線上渠道的建設也遠遠不夠。而國產戶外運動品牌,擅長利用互聯網渠道,建立自己的產品調性,快速理解用戶,這是國產戶外運動品牌的機會。

機會4:探索更大眾的產品。

雖然說戶外是有錢有閑的中產階級的專屬,定位高端產品路線的品牌們往往也獲得了十足的增長,但隨著戶外運動的普及,大眾的需求也必然會上漲,能滿足人們性價比需求不能只有迪卡儂品牌,需要更多的品牌以更不一樣的形式出現,從而滿足不同人的需求,也為戶外用品行業帶來新的增長點。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固原市| 娄烦县| 山阳县| 铅山县| 阳原县| 金湖县| 夏邑县| 土默特右旗| 连山| 江源县| 哈尔滨市| 阳山县| 江川县| 阿坝| 迁西县| 灯塔市| 永嘉县| 宣城市| 宿州市| 垣曲县| 贺兰县| 平塘县| 合山市| 宿松县| 石柱| 麻城市| 台安县| 轮台县| 临武县| 沭阳县| 合阳县| 中牟县| 岳普湖县| 湘潭市| 关岭| 浦北县| 馆陶县| 潜山县| 武平县| 龙门县| 开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