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查沁君
“疫情結束,國際教育的生命力再次重新爆發。”
5月16日下午,新東方(NYSE:EDU)教育科技集團助理副總裁、前途出國總裁孫濤在《2023中國留學白皮書》(下稱《白皮書》)發布會現場稱,過去三年(行業)經歷了很多波折和挑戰,但現在感受到了明顯的市場回暖。
孫濤還透露,過去幾年團隊沒有大規模的人員流動,前途出國在疫情期間仍保持了5000人的規模,是行業內最大的團隊。接下來會將更多的目光放在如何更好地服務中國的高等教育機構、國家人才戰略,如“一帶一路”倡議、人才強國等。
這是新東方連續第九年發布留學白皮書,此次的內容涵蓋中國留學生現狀、各國留學數據解讀及規劃、留學考試指導、國際課程升學體系規劃及解讀、職業教育與就業發展規劃、中國留學生海外學術需求、留學生海外消費支付行為等。
“留學不再是有錢人的專屬”
根據新東方近五年調研數據顯示,意向出國就讀本科及以下的人群年齡主要分布在15-21歲。17歲及以下意向人群逐步增多。越來越多的中國家庭在孩子年紀較小的時候就已萌生讓其出國留學的想法,這也進一步說明,中國家庭對孩子國際教育的規劃更具前瞻性。

25歲及以上碩博意向人群呈上升趨勢。由于國內升學及就業壓力日漸增大,越來越多的學生,甚至是在職人士也希望能夠通過出國留學來提升學歷,增強就業競爭力,拓寬未來職業發展道路。
在意向留學人群中,男女比例各占一半。但在不同階段意向留學人群中,高中及以下人群男生比例要遠高于女生,本科和碩士的女生比例相對高于男生。
2023年,意向留學人群中有過海外學習經歷的占比達四成,近五年一直持續呈現出上升態勢。72%的意向留學人群GPA成績達到3.0及以上。
新東方還對意向留學生的家庭情況做了調查,根據《白皮書》連續九年的調研數據顯示,普通家庭仍是主力軍,海歸背景家長逐年呈攀升趨勢。

“自2018年起,主要的家長群體已經不再是單位高管或中層領導,而是一般員工了,且占比持續升高。”新東方前途出國市場部副總監李颯認為,留學不再是有錢人的專屬,而是更加普及化、大眾化,家長也更愿意為孩子進行留學投資。
調研顯示,2023年意向留學家庭的平均年收入在43.5萬元左右,30萬以下年收入的家庭占比最高,達43%;90萬以上年收入的家庭占比最低,僅12%。這些家庭愿意為留學預留的平均預算花費為50.7萬元,預留30萬-60萬元的區間占比最高,是主要人群。
其中的部分家長自身也曾有過海外教育的經歷,因此更傾向于讓孩子走出國門,接受國際教育,拓展國際視野。《白皮書》顯示,2023年,擁有海歸學歷的意向留學生家長達16.5%,較2022年增長3.1%。
在留學“回本”的態度方面,超過半數的本科及以下留學生和碩博留學生都認為可以在五年內“回本”,且認為實際留學花銷與預期基本相符。
隨著防疫政策的開放,以及國際通航的恢復,越來越多的留學生選擇去到留學地開始或繼續自己的學業。2023年,有49%的本科及以下在讀學生處于“就讀中且人在海外”的狀態,45%的碩博在讀留學生處于“就讀中且人在海外”的狀態。
藝術留學生越來越青睞綜合大學
“就近留學”成為本科及以下留學人群的新趨勢,碩博留學人群對留學國家/地區選擇更加謹慎。
從留學目的地來看,因疫情所帶來的不確定性因素影響著低領留學生家庭,因此他們更傾向選擇“和中國距離更近的”地方,以進一步降低風險。同時,碩博人群希望能夠繼續同時對多個國家的高校進行申請,可見他們對于留學地的選擇趨于保守和謹慎。
2023年,在意向留學人群眼里,英國和美國仍然是最熱門的留學意向國家。

從細分人群來看,高中及以下留學人群還希望能去加拿大讀中學,這與加拿大安全宜居、教育質量優異,以及寬松利好的陪讀共讀政策密切相關。
英國憑借其院校排名高、語言環境優、簽證及就業政策利好以及相對較短的學制吸引了本科和碩士意向留學人群的目光。
而博士意向留學人群更想去美國,這與美國博士相對完善的獎學金制度以及領跑世界的科研實力息息相關。
近兩年歐亞國家的留學熱度也在不斷上升。
新東方前途出國副總裁、新東方歐亞教育總經理俞仲秋介紹,以日本為例,作為一個少子化、老齡化的國家,日本特別渴望補充新鮮血液。“我們發現,去日本留學的生源地分布,與國內高考壓力較大的省份正好契合。”
留學生更多會選擇日本私立大學,因為日本的國/公立大學更注重學生未來研究方向的發展,但私立大學更加重視學生的就業和學科的實用性。
值得一提的還有德國本科留學,俞仲秋介紹,以前德國本科留學非常難,要求學生先被國內大學錄取,才有可能申請到德國本科。其中985、211大學生要在國內就讀一個學期,“雙非”院校學生要就讀三個學期。兩年前這一政策放開,中國學生可直接憑高考成績申請德國本科。
和普通留學相比,藝術留學的目的地選擇更為集中。
斯芬克國際藝術教育總裁郝斌介紹,在藝術留學賽道上,雖然如今選擇歐亞國家的比例也在提升,但九成意向人群還是基本鎖定兩個國家——英國和美國。不同階段留學生也發生了明顯的區別,本科生選擇英美的比例接近,但是研究生階段,英國占據非常大的權重。
另一大趨勢是,近兩年藝術留學生越來越青睞綜合大學。
“用國內選校的邏輯來類比,原來可能一門心思要考中央美術學院,但現在要致力于考清華美院了。”郝斌稱,無論本科還是研究生,近兩年的數據顯示,藝術生對于綜合大學的青睞度遠高于前幾年。
以英國藝術類研究生為例,此前學生的首選目標是英國知名的皇家藝術學院和倫敦藝術大學,今年不少同學選擇了愛丁堡大學、拉夫堡大學。
藝術留學賽道最大的特點是專業細分程度非常高,有近六七十個細分的小專業。與普通留學不同,藝術留學大多是先選專業,然后在選的專業賽道里挑學校,不同專業賽道里可選擇的學校差異巨大。
郝斌介紹,本科生申請的熱門專業是服裝設計、插畫設計和游戲動畫。尤其是游戲動畫近年來的申請比例非常高,幾乎高達50%的增長。
此外,研究生跟本科生的專業選擇差別也相當大。
“本科選擇學服裝設計、插花、動畫,可能更多是對藝術專長能力自然地延伸和熱愛。但研究生選專業完全不是這個思路,大部分聚焦在工業交互、平面設計、游戲動畫上。”郝斌認為,這些專業跟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就業以及第一份工作的滿意度高度相關,尤其像工業交互、游戲動畫專業,國內外對這類人才的渴求度都非常高。
留學生起薪普遍高于國內高校畢業生
近幾年來,在國內良好的經濟發展勢頭和優厚的人才福利政策之下,留學生紛紛選擇歸國就業。
新東方2023年調研數據顯示,本科留學生選擇繼續深造和選擇就業的比例基本持平,而直接就業或創業成為碩博留學生畢業后的主流選擇,合計占比為65%。

2023年調研數據顯示,留學生起薪普遍高于國內高校畢業生。留學生工資的中位數區間位于7000-9999元,而國內學生的中位數區間位于5000-6999元。《白皮書》認為,用人單位在招募國內外高校畢業生時,更加認可留學生在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力,也更愿意給他們支付更高的薪資。
同時有超過85%的學生表示,他們對國內的就業環境非常適應,具體表現在行業、職位、薪資、發展空間等,且碩博學生的滿意度高于本科畢業生。
這與薪資密切相關。本科留學生對第一份工作的平均期待薪資約為1.17萬元,但實際到手的平均薪資為7883元。在這樣的差距下,其幸福感大到折扣。而碩博留學生的首份平均期待薪資和拿到手的薪資差距并不大,分別為1.18萬、1萬元。
在目前的就業形勢下,本科留學生在求職時的準備時間較長,找工作的時間主要集中在畢業前6-12個月至畢業后6個月內。碩博留學生對待求職的態度較為從容,更多人選擇在畢業前6個月開始籌備求職,不僅如此,近半數的碩博留學生在畢業后才開始考慮求職的問題。
當前本科留學生中有過實習經歷的占比為43%,擁有實習經歷的碩博留學生為61%,均較2022年有所下滑。與此同時,“相關工作經驗”、“專業對口”和“實習經驗豐富”依然是用人單位重點關注的留學生背景信息。
隨著全球疫情形勢的好轉及國內的逐步開放,用人單位對留學熱度的評價有所回升,認為當前留學熱度較高的評價相比2022年增長了7個百分點。2023年,用人單位對留學生的招聘需求雖然與2022年一致,占比為64%,但整體數量呈現出上浮的趨勢。
從學歷背景來看,用人單位在招聘時對留學生學歷的要求主要集中在本科及以上階段。同時,有51%的用人單位要求留學生學歷為碩士甚至博士。隨著高學歷人才的持續增長,用人單位對留學生人才的招聘門檻也“水漲船高”。
此次《白皮書》問卷調研,覆蓋全國34個省級行政區域和部分海外國家及地區,面向有留學意向的學生和家長、已有留學經驗的學生,以及參與單位招聘的社會人士,共回收有效樣本9551份,樣本量首次超9000份,創歷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