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商業評論 吳邵格
編輯|葛偉煒
“麻煩挪一挪包,讓我過一下。”旁邊坐著的人,勉強空出半個身位,老楊(化名)雙手抱住自己的斜挎包,側身,從縫隙間擠過。
老楊是一名翡翠批發商,這天所在的地方是廣州四會天光墟,被稱為“翡翠圣地”,也是目前國內最大的翡翠交易市場。用他的話說:“人太多了。”
一走進天光墟市場,商家的檔口基本坐滿,一盞盞綠色臺燈照得臺面上的翡翠飾品干凈透亮。“交易的時候你一句他一句,整個市場烏拉烏拉的可響了。我不湊近,完全聽不出人家在說什么。”老楊描述著自己在天光墟淘貨的情景。
天光墟市場沒有空調,在二十七八度潮濕悶熱的天氣下,僅靠市場頂棚裝著的老式大風扇散熱。沒到1小時,老楊開始直冒汗,但整個市場的人流量沒有絲毫減退的意思。
說這堪比搶金潮,一點也不夸張。
不僅是廣州四會,國內主要的翡翠交易城市——佛山、平洲、揭陽、瑞麗等地也在逐漸恢復人氣。近期漲幅頗高的翡翠價格,總能讓消費者在詢價后,發出“哇”的驚嘆聲。
跑贏鉆石,翡翠僅次黃金
“前年買了一只翡翠戒指,去年買了一串翡翠掛墜,今年打算買個翡翠手鐲,沒配齊感覺空落落的。”在東方網的采訪中,王女士說起自己買翡翠上癮的心理。
無獨有偶,來自肇慶的大學生美佳(化名)在廣州城區上學,近兩年每次回家總要去逛一趟天光墟。“說真的,我在肇慶出生,以前自己的審美的確會覺得翡翠飾品顯老,沒有銀飾好看,這兩年就get了翡翠的美。”
商家對翡翠生意火熱的感知更為明顯。今年4月,據央視財經新聞報道,廣東佛山某玉石市場商戶一天之內就賣出200只翡翠手鐲,柜臺一下被清空。按照今年年初的情況,哪怕連續賣上幾天,整個柜臺看起來還是滿滿當當的。
從熱度平平到瘋狂搶購,翡翠生意的這股風潮從何而來?
“愛上翡翠,是從愛上新中式穿搭開始的。”羅布(化名)在杭州工作,日常會去杭州最大的批發市場四季青淘貨,按照她的話說,隨著國潮、新中式風格受到歡迎,女性的消費傾向真的有所改變,以前市場里少見的旗袍、馬面裙,以及帶有盤扣設計的服飾,現在是見怪不怪。“這種風格就很有必要配上一些翡翠、珠寶飾品。”
羅布說的沒錯。在小紅書上搜索“新中式穿搭”,珠寶飾品時不時出現在博主們的穿搭模板上,其中就有翡翠。
近年來,“新中式珠寶”這一概念冒尖,新品牌Run of Mine、UNI優霓等取材玉石、珍珠設計中國風首飾,包括周大福、潮宏基等老牌珠寶企業也緊跟新中式珠寶的風口,推出中國風特色主題的首飾,上面鑲有各類玉石。
據周大福2023財年中期業績報告顯示,基于國潮文化推動,周大福有關國潮系列的黃金首飾及產品零售值占總體零售額的40.7%。
翡翠的熱銷也離不開女性對珠寶消費的心態變化。翡翠貴為“玉中之王”,自身氣質相對高端奢華,此前消費人群較窄。
而目前,從原先的為他人消費轉向悅己消費,從傳統只在重要活動佩戴的低頻消費轉為日常穿搭的高頻消費,女性對珠寶配飾的接受度日漸增加。早在2019年的《新時代女子消費圖鑒》報告中,90后女性在珠寶上的開銷較2018年上漲超13%。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翡翠安神養生、趨吉避兇的寓意又恰逢時機地切中了當前年輕人求神拜佛的心態——年輕人愿意排隊搶購寺廟的手串,翡翠受到關注便很合理。
再加上,一些明星、商業大佬和網紅近期出入國內玉器市場購買翡翠產品的新聞,又助長了翡翠熱度的提升。
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翡翠首飾零售額占我國珠寶首飾市場總零售額的14.8%,成為我國珠寶首飾市場第二大受歡迎的種類,超過鉆石,僅次于黃金。
下一個“LV”?
風潮越盛,翡翠越貴。
深圳某珠寶店從業者表示,翡翠產品相比三年前至少翻了1倍,此前二三十萬的產品現在能漲到四五十萬,漲幅不小。具體來說,市場上萬元以內的翡翠成品漲價幅度有限,在10%左右;價格漲幅明顯的是萬元以上的翡翠,能超過50%。
今年的翡翠漲價,離不開下游消費者需求的增多,同時也受到上游供應端的影響:國內可在市場上流通的翡翠原料大多來自緬甸,受疫情等因素影響,緬甸翡翠供應受阻,導致國內優質原料緊缺。
“我國翡翠原料重度依賴國外進口。受疫情影響,國內關閉,緬甸進口通路受阻,商家依靠存貨過活。沒辦法,要先活著只能抬高價格。”老楊說到。
買家挑選翡翠原料,受訪者供圖
基于高漲的翡翠價格,有部分消費者萌生出把翡翠當作游資,類似囤黃金、囤奢侈品以求保值的購買心態。
近期的新聞中,杭州某85后女生在2022年花費2萬元左右買到一只翡翠手鐲。如今相同品相、等級的翡翠手鐲售價至少要2萬5千元。由此,她向媒體表示:“比起翡翠來說,黃金漲價不算什么。”
從2萬元到最低2.5萬元,不到一年內漲幅超過25%的翡翠首飾,正創造著保值的佳話。隨之而來的,拍賣行里的翡翠生意也愈發熱鬧。
據《2021中國翡翠行業消費白皮書》顯示,相較2020年,2021年各大主流拍賣行的翡翠收藏品成交件數同比增長93%,成交額同比增長10.3%,實現雙增長。
翡翠的保值價值也受到了行業的認可。采訪中,幾位業內人士一致表示,翡翠具備保值價值,但保值的同時風險也大。
以河南張女士的故事為例,張女士認為高端翡翠未來升值潛力巨大,于是在15年前花費99萬元購入兩枚綠翡翠戒指, 5年后經專業機構估值僅有30萬元。
提早囤貨,翡翠價值不升反降,背后原因主要有三:
第一,黃金、鉆石有國際通用的實時價格,可以當作通用貨幣,而翡翠需根據產品品質、賣家意愿做出不同定價。不僅沒有通用貨幣的屬性,還需有賣家接受才能售出,產品流通性差。
第二,流行、時髦的珠寶款式并非一成不變。除非是用于個人收藏,選擇日常佩戴的消費者顯然不愿意花錢買到過季款。但就改款而言,黃金可做到熔化后重新鍛造,翡翠飾品的老款大幅度修改空間有限,必然限制其產品價值。
第三,除了流通性和款式限制,能否拿到與產品相配的高性價比的價格也是其能否保值的關鍵。
研報顯示,翡翠批發端溢價不高,但零售端的毛利率可以超過50%,甚至超過150%。“毫不夸張地說,翡翠批發價和銷售價的區別,可以達到價格末尾多加一個0的程度。”老楊透露。
因此,安全淘到具有保值價值的翡翠更取決于購買渠道。外行的翡翠消費者相信品牌保障,但在業內人士看來,由于流轉鏈路層層加價,在品牌零售端購買的消費者更容易花大錢買普通貨。
總的來說,能否把翡翠買成LV,是門功夫活。
吸引年輕人,圍獵所有人
“來嘍來嘍,姐妹們來看看,現在拿出的這款絕對好看,底子細膩。”
主播左手拿著空白價簽紙,夾著一只翡翠手鐲,另一只手握著黑色水筆邊說邊寫下價格。“姐妹們,這只原價799,直播間680帶回家,扣22上車。” 主播剛講完,就聽到一旁的助理隨聲附和,聲音尖刺:“扣我、扣我,扣我。”
在廣州四會,這樣的翡翠直播場景天天上演。不能否認的是,直播間和翡翠生意已經密不可分。
路過翡翠商販的時候,總能看到他們自言自語,其實旁邊都架著臺手機,時不時瞟一眼在線人數;有的直接爬上凳子、桌子,用高空視角拍下市場、產品,頗有“占山為王”的架勢。
據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數據顯示,2020年翡翠線上成交額達2300億元,較2018年增長77%,線上渠道占比突破6成。在這之中,直播間便是撬動線上翡翠生意的關鍵要素,同時也改變了我國翡翠行業的客群格局。
這里是數據:2017年,首份中國翡翠消費白皮書中提到,30~50歲是購買翡翠的主要年齡段。到了2021年,25~34歲的年輕人已成為翡翠的主要消費群體,占比達到44%。這批消費者正是直播間的主要觀看人群。
圖源《2021中國翡翠行業消費白皮書》
直播間助力商家擴大銷路,消費者也淘得不亦樂乎。但這無法粉飾直播間生意背后,消費者淘貨的疲憊和商家不賺錢的窘況。
“售價6800,直播間燈光效果照出來能值6萬8,實際收貨估價只有68。”小吳向新零售商業評論吐槽自己在翡翠直播間里上當的經歷,也有不少同樣經歷的女生找她訴過苦。
拿價格較低的危地馬拉翡翠冒充緬甸翡翠,在直播間燈光、美顏效果一齊用上后,翡翠的顏色、透光度、品種都和實際有不小的偏差。
所謂直播帶貨所見即所得,在翡翠交易上卻成為了商家搞貓膩的機會。刷刷消費者評價,不難看到這樣的心聲:在直播間淘到心儀的翡翠首飾可太難了。
直播間的鐲子和實際收到的鐲子,圖源小紅書@胖米酪
消費者連連踩坑,叫苦不迭,直播間商家們也是左右為難。一方面,商家玩套路吸引消費者下單,最終的結果還是退貨退錢。
業內人士透露,直播間銷售的翡翠產品退貨率高達70%,看似爆單熱銷,實際售出數量有限。另一邊,翡翠漲價缺貨的情況讓商家們也拿不出實惠的好貨,不夠賣還得照樣支出直播間的運營成本。
“我們這行做直播,因為沒算清成本收益而虧損的商家太多了,一批批的關店。”老楊悻悻道。最終,商家們低價傾銷,出現價格倒掛(售價低于進價)的情況比比皆是。
在翡翠行業,最受行業認可的緬甸翡翠需經過緬甸公盤(類似翡翠原料展銷會)的拍賣后,才能確定新一批貨源的進貨價格,然后經由原料買家流入中國市場進行周轉。
自緬甸公盤延期停盤,國內原石市場貨源減少,再加上疫情影響,翡翠從業者處境艱難。
據悉,2021年4、5月份,西南地區部分珠寶企業涌入廣州四會、平洲兩地翡翠加工批發市場,加入直播大軍。疫情放開之后,部分企業回流至本地經營,留在上述兩地的翡翠從業者估計還有15萬~20萬人。
市場逐漸回暖,國內主要的翡翠批發市場里出現了久違的人擠人。對比來看,商家們手握存貨,小步經營,頗為謹慎。
尤其是今年3月,新一輪緬甸公盤開盤,直線下滑的原石數量和品質,沒能給商家們帶來好消息。與此同時,也預示著,翡翠價格或許短時間內有所波動,往后還將呈現上升趨勢,市場情況必然更加嚴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