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劉子象
決定泰國新一屆政府構成的下議院選舉落下帷幕。據泰國選舉委員會周一公布的初步計票結果,兩大反對黨遠進黨(151席)和為泰黨(141席)位列前兩名,而執政黨僅獲得兩位數的席位。從初步結果來看,反對派取得壓倒性勝利,執政黨可謂慘敗。
雖然遠進黨黨魁皮塔(Pita Limjaroenrat)稱已準備好出任新總理,但事實上,誰是下一任政府首腦尚不明朗,軍方并沒有完全失去執政希望。泰國新總理出爐的過程將是漫長和不確定的。7月13日,泰國選舉委員會將公布復核后的正式計票結果。8月,上下兩院將就總理人選進行表決。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外交政策所周邊外交室主任周士新對界面新聞表示,皮塔領導的可能的聯合政府目前只是獲得了程序上的合法性,要在治國理政方面取得成功才算有了功能上的合法性,而這并不容易。“泰國政治民主化的進程主要在下層比較活躍,未來走向仍不是很明朗,而且會遇到來自傳統力量的較強競爭,讓泰國政局出現一些不太確定的因素。”他說。
42歲的政治新星皮塔想要坐上泰國總理之位,還有重重關卡要過。由于沒有絕對多數,遠進黨需要與其他多個政黨組成聯盟。即便各方討價還價之后聯盟談定,總理人選也還需要過軍方的一關。根據該國憲法,新總理必須贏得上下兩院750個席位中的多數支持。而250個席位構成的上議院完全由軍方控制,他們不太可能投票給一個要打破軍方統治的人選。
遠進黨的競選主張比較激進且親西方,它的承諾涉及對泰國軍隊、君主制度和經濟的改革。王室改革話題在泰國相當敏感,很少有主流政黨愿意涉足,這是一個雷區。
在接下來幾個月的時間,無論是合縱連橫的政黨談判,還是年輕選民展現的巨大能量,抑或軍政府政治的現狀能否改變,這些都止于泰國國內。外界更關心的可能在于,這個東南亞第二大經濟體新掌舵人是否會有對外政策轉向,以及一個親美的新興政黨成為泰國國會第一大黨對地區關系意味著什么。
在西方輿論看來,更親西方的反對黨遠遠領先執政黨,這是變革的聲音,預示著“民主政治的回歸”。另外,美國正投入更多外交資源推進“印太”戰略。種種跡象是否表明,美國的“印太”戰略將加速在泰國的推進?
近兩年來,美國在印太地區動作頻頻,不僅促進了日韓的歷史大和解,還推動了日本、韓國、菲律賓和澳大利亞等地區盟友間的雙邊及多邊合作,與泰國的安全合作也出現增強跡象。在兩個多月前美泰聯合舉辦的“金色眼鏡蛇”多國軍演中,美國派出十年來的最大規模——近六千名士兵參加。外界認為,這正是美國加大攻勢的表現。
“遠進黨不僅存在著親西方的特征,而且在加強與美國合作方面,始終保持著較為積極的姿態,未來在執政過程中確實存在著與美加強軍事安全合作的可能性,”周士新說。
但他同時認為,泰國政治一直有平衡外交的傳統,聯合政府中的為泰黨及其他政黨具有較強的穩健性,不會任由皮塔在加強與美戰略合作的方向上脫韁,而美國會是更主動的一方。美國的泰國問題學者Benjamin Zawacki也承認,從目前來看,無論誰就任泰國總理,在對華關系上,泰國整體上都會繼續向中國傾斜,美國想要加強美泰同盟面臨“障礙”。
對于中國來說,泰國是傳統重要合作伙伴。自1975年中泰建交以來,泰國各大政治派別基本都保持對華友好態度。分析認為,未來這一大方向不會發生根本性變化,不過,隨著泰國政局變動,在合作的重點領域、方式或推進速度上可能會有微調的風險。如果泰國出現政治僵局或陷入動蕩,以中泰鐵路為代表的重大合作項目有受到沖擊的可能。
泰國地處中南半島的核心區域,也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共建國,對實現中國與東盟的互聯互通極為重要。采用中國高鐵技術的中泰鐵路是標志性項目之一。該鐵路連通昆明和曼谷,全長約870公里,時速可達250公里。它途經清邁、呵叻等泰國城市,并與中老鐵路、馬新高鐵等區域內的其他交通網絡相連,同時還是連接中國與東南亞的“南方走廊”的關鍵一環。
中泰鐵路目前正在加速建設的關鍵期。鐵路第一期有望提前竣工,第二期的準備工作也已開始。《南華早報》周一報道,經過談判后,中國已同意將部分高鐵技術傳授給泰國,幫助泰國自主建造高鐵。
在周士新看來,皮塔如果出任總理,可能會以自己的角度來審視中泰鐵路項目,甚至可能會對鐵路的建設和運營提出一些比較謹慎、慎重的觀點及政策,但總體上會順應泰國經濟發展的長期需要,推動中泰鐵路如期完成。畢竟,對泰國來說,中泰鐵路不僅會增強泰國與中國的交通聯系,而且促進中南半島的互聯互通,使得泰國成為中南半島交通網絡的核心,為泰國經濟發展提供更強活力。
十多年來,在對外政策上,泰國政府堅持的更多是實用主義,而非基于意識形態或價值觀。它既保持了與中國在基建和貿易領域的緊密合作,同時也從美國獲得安全保護和貿易成果,但又保持著適當距離。
“當然,皮塔領導的聯合政府能否經受住美方的威逼利誘,是否會完全配合美國的‘印太’戰略,以及在這條道路上最終能走多遠,仍有待觀察。”周士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