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黃姍
界面新聞編輯 | 樓婍沁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1.49萬億元,實現同比增長5.8%。其中,限額以上單位金銀珠寶類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3.6%至970億元。整個珠寶消費市場呈現逐漸回暖的態勢,3月限額以上單位金銀珠寶類零售總額同比增長高達37.4%。
一季度金銀珠寶消費復蘇得益于疫情影響逐步消退和各類消費場景恢復。根據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發布的《2022中國珠寶行業發展報告》,由于此前一年消費疲軟,2022年中國珠寶首飾市場規模較2021年基本持平,略有下滑,黃金珠寶首飾企業面臨較大經營壓力。
在消費逐漸回暖的大背景下,本土聚焦于中高端和高端市場的頭部黃金珠寶首飾公司的表現更為突出。

國內高端珠寶市場由外資品牌主導,例如Cartier卡地亞、Bvlgari寶格麗、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寶和Tiffany蒂芙尼等知名品牌。這些品牌在大中華區盡管門店數量不多,但品牌嚴格把控直營渠道,依靠品牌簡直和稀缺性吸引消費者,牢牢抓住高消費人群。
以高級珠寶腕表業務為核心的瑞士Richemont歷峰集團為例,截至2023年3月31日,歷峰集團全年實現營收同比增長19%至199.5億歐元(約合1507.75億元人民幣),這一接近200億歐元的營收也創下該集團業績的歷史新高。
其中,擁有卡地亞、梵克雅寶和Buccellati布契拉提的歷峰珠寶部門全年實現銷售額增長21%,是歷峰集團全年增長最快的業務板塊,而且在所有渠道和區域都實現增長。
歷峰集團在財報中提到,第四財季——即2023年第一自然季——其亞太地區銷售額實現“大幅增長”。在此期間,中國大陸放松了防疫措施并取消了旅行限制。
而在國內中高端黃金珠寶市場,其中頭部玩家主要是為周大福、周生生、六福珠寶等港資品牌,以及老鳳祥、周大生等本土品牌。
這些品牌主要依靠渠道搶占市場、實現增長。在過去三年,這些上市公司放開代理權限,依靠加盟商實現渠道的逆勢擴張,尤其在三四線等下沉市場。“跑馬圈地”行動幫助這些傳統珠寶企業在疫情期間逆勢實現市場份額的提升。
得益于此,這些港資和本土中高端品牌在經過艱難的2022年后,在2023年第一季度率先回暖,并紛紛拿出亮眼的業績。
香港周大福珠寶集團目前在大中華區擁有最多品牌門店,截止到2023年3月末,其在中國內地共開設7269間周大福珠寶零售點,其中76.5%以加盟模式經營。
報告期內,周大福內地零售值增長9.6%,占集團總零售值的88.9%。期間,周大福內地同店銷售額較上2022年第四季度超過30%的跌幅,收窄至5.6%的同比跌幅。
周大福在業績預報中指出,中國內地以及中國香港和澳門的人員流動及零售活動在報告期內“已呈現復蘇跡象”,而整個大中華區三地市場的同店銷售“較上一季度明顯改善。”
這其中,黃金首飾及產品類別的同店銷售較珠寶鑲嵌、鉑金及K金首飾的表現積極得多,前者將跌幅收窄至2%,而后者的同比跌幅仍然有19.3%。
隨著消費意愿復蘇、黃金價格走強,我國金飾消費在2023年第一季度實現強勢復蘇,增速顯著超過鉆石珠寶鑲嵌類飾品。例如,以黃金飾品為主打產品,并在三四線及以下城市很有品牌號召力的周大生珠寶顯著受益于此。
根據周大生最新季報,該公司2023一季度實現營收同比大漲49.65%至41.22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26.06%至3.65億元。其中黃金產品是其業績增長的絕對驅動力,無論是加盟還是直營渠道,無論線上或是線下渠道,黃金產品都呈現出高雙位數的增長。
加盟渠道是周大生珠寶的主要收入來源,一季度其加盟營收錄得30.72億元,實現同比增長48.91%,其中黃金產品銷售額同比增長54.32%至26.33億元。同期直營渠道也實現黃金飾品銷售額同比增長42.91%至4.4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