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車百智庫
產業融合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大趨勢,今年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就致力于新能源領域的跨界融合,其中的三分之一參會者來自互聯網、電子、能源、通訊等非新能源汽車行業。
車百智庫、智能汽車與智慧城市協同發展聯盟合作撰寫的課題研報《跨界融合與汽車產業新力量》,明確表示,新能源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的“四化”深入變革,使得汽車自身本質正發生變化,由一個典型的機械產品轉化為“數字決定體驗、軟件定義汽車”的數字化電子電力產品、電子信息產品、人工智能產品、移動互聯網產品,這將為其他產業鏈孕育出創新發展的機遇。
而且,新能源汽車不斷拉長的產業鏈,目前仍是一個“藍海市場”,將不斷吸引大量非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企業進入,帶來巨大的商機。
本文將透過這篇研報,以問答的形勢,具體分析這些商機。
Q1: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硬件方面,將帶來哪些商機?
新能源汽車對傳統汽車的顛覆,使傳統零部件體系的70%以上面臨重構。不斷拉長的產業鏈條帶來新的市場增量與機遇,吸引了大量來自互聯網和消費電子等領域的跨界企業入局。
譬如,電動化使汽車動力系統從發動機、變速箱、逐漸轉變為儲能電池、氫氣燃料電池、電機電控、功率半導體和車載充電器,這為此類產品的相關生產企業帶來了機遇。
智能駕駛、車聯網涉及的芯片、計算平臺、傳感器、控制器、執行器等硬件,也為相關新產業鏈企業帶來商機。
智能座艙將傳統機械式儀表升級為數字液晶儀表,增加了車載信息娛樂系統、流媒體后視鏡、視覺感知系統、語音交互系統、智能座椅以及后排顯示屏等電子設備,這為一些消費電子企業帶來商機。
Q2:新能源汽車產業硬件方面商機,已被哪些企業抓住?
與燃油車相比,電動汽車動力系統的改變,為新型企業提供了入局汽車產業的機會。燃油車時代,發動機、變速箱以及底盤“三大件”核心技術主要掌握在少數頭部企業手里。新能源時代,汽車的“三大件”被三電系統所替代,電動化拉平了中外核心技術的差距。
因此,我國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的背景下,以寧德時代、比亞迪、中航鋰電為代表的國內企業已發展成為全球動力電池第一陣營。在電機電控領域,精進電動、上海電驅動等我國本土企業已進入國際配套體系。
另外,當前全球IGBT生產商主要以德國英飛凌、德國賽米控和日本三菱電機及富士電機為主,但是,國內頭部功率半導體企業進步很快,比亞迪在自家新能源汽車上已實現運用,中車時代開始生產車規級IGBT。
長期以來,汽車芯片市場一直被恩智浦、德州儀器、瑞薩半導體等汽車芯片巨頭所壟斷,外來者鮮有機會入局。但隨著汽車行業加速進入智能化時代,高通、英偉達、英特爾等傳統消費電子芯片廠商都在積極進軍自動駕駛和智能汽車領域。2017 年,英特爾斥巨資收購 ADAS 供應商 Mobileve,開啟了芯片巨頭的汽車行業布局,高通憑借著強大算力、較為成熟的生態應用持續發力汽車芯片,在智能座艙芯片領域已經打入寶馬,奔馳等領軍車企供應鏈。
國內芯片廣商與國際領先企業有差距,但布局力度持續加大。以地平線、華為為代表的中國力量也在成長,逐漸開始裝車量產。地平線的征程 3 自動駕駛芯片上車 2021 款理想 ONE,征程5 也已量產上車;華為用 Al芯片昇騰以及 CPU 鯤鵬構建起 MDC智能駕駛平臺,用巴龍支撐座艙 5G 通信。
Q3:"軟件定義汽車”時代,新興軟件帶來的商機有哪些?
"軟件定義汽車”時代逐步到來,未來汽車的多樣化功能需要通過豐富的軟件實現。
一是操作系統在汽車智能化轉型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是承載所有軟件、應用、服務和商業模式創新的軟件基礎設施。隨著自動駕駛和車聯網深入發展,操作系統的復雜性和重要性將進一步提升,這為相關操作系統開發企業帶來了商機。
二是整車企業需要完善的研發、設計和測試軟件工具鏈,幫助 Tierl 和整車企業完成和應用基礎軟件的自動集成,實現為多種不同場景的駕駛應用提供支持,包括 ECU軟件的測試和驗證,自動駕駛系統的仿真測試等,也為相關企業帶來了商機。
三是軟件體系差異化成為構建汽車價值差異化的關鍵。未來主機廠很有可能以接近成本價的價格銷售汽車,主要通過軟件為用戶提供價值。新能源車企剛剛進入出售自動駕駛軟件包的初期階段,中期軟件功能將不斷地向智能手機功能靠攏,長期自動駕駛解放駕駛員雙手之后將延伸更多應用場景和附加功能,從而逐步推升汽車的軟件增值服務市場空間。
據麥肯錫預測,汽車軟件市場規模將從 2020年的 340 億美元攀升至2030年的 840億美元,期間CAGR 為9%;2030 年全球汽車市場中軟件占比將達到 30%,較 2016 年提升近3倍。
Q4:"軟件定義汽車”時代,新興軟件帶來的商機,已被哪些企業抓住?
國外 PC 和手機操作系統企業憑借多年積累,在技術和應用生態方面占據相對優勢。黑莓旗下的 ONX、Linux、谷歌的安卓和微軟的 Wince 已成為當前主流的車載基礎操作系統。在基礎操作系統之上,整車企業和新入局的互聯網及消費電子企業根據應用目的定制化開發屬于自己的車載操作系統,比如基于 ONX 底層操作系統的整車企業有大眾、寶馬、奧迪、奔馳等,基于 Linux 的阿里云的Alios和特斯拉的 Version,以及基于安卓下的百度 DuerOS、蔚來 NIO OS、小鵬 XmatOS、比亞迪 Dilink 等。同時,以華為為代表的國內企業已經開始自主操作系統上的探索。
互聯網企業和手機廠商憑借強大的生態整合能力和數據運營能力,打造車端應用生態和 AloT 生態,互聯網巨頭以車載操作系統為入口,接入自家生活娛樂生態,谷歌的 Android Automotive、百度的 CarLife+系統、騰訊的 All in Car 車載系統、阿里的 AliOS 系統不斷豐富車載環境下面的整個應用生態。手機廠商以車載操作系統的聯動功能為核心,拓展自家的 AloT 生態邊界,如華為的 HiCar 系統、小米的小愛同學均實現對智能電器的聯網控制。
Q5:汽車產業的新服務領域,將會帶來哪些商機?
隨著汽車行業“新四化”的邁進和用戶需求的升級,汽車產業將衍生出新型服務體系,在車輛全生命周期內帶來更多附加價值機會。
具體來看,電動化進程促進充電換電、電池回收、電池租賃等圍繞動力系統全生命周期的服務誕生。完全自動駕駛落地后,將加快無人駕駛出行、無入配送、車輛運營服務規模化。在汽車成為移動智能終端后,車企通過獲取駕駛者行為數據,利用大數據、機器學習等技術系統性生成針對座艙和駕駛場景定義的各類衣食住行服務的智能化推送。服務公司通過高精地客、自動駕駛數據仿真、云平臺,為車企提供工具鏈、數據管理、定位等核心技術,支持其自動駕駛能高效率、低成本和規模化落地。
Q6:汽車產業的新服務領域的商機,已被哪些企業抓住?
一方面,跨界新力量借助技術及生態優勢為整車企業提供技術解決方案。例如,微軟為車企提供智能云、邊緣計算、Al 服務解決方案。騰訊結合社交生態與游戲技術優勢,與多家車企合作提供自動駕駛仿真測試方案。
另一方面,跨界新力量掌握豐富多樣的客戶渠道和數據,推出以汽車數據為核心的新服務模式。座艙內,以百度、阿里和騰訊為首的互聯網公司通過車載信息系統、人機交互界面的優化升級,打造第三方車服務生活平臺,融入各類內容、社交、娛樂、消費等多項生活娛樂服務。座艙外,阿里、亞馬遜基于其電商業務,逐步發展無人配送服務;百度和谷歌依托強大的人工智能算法分別開拓國內外無人駕駛出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