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云酒網
去年,啤酒延續了“高結構”增長態勢。
2022年,規上啤酒企業產量3568.7萬千升,同比增長1.1%;銷售收入1751.1億元,同比增長10.1%;實現利潤225.5億元,同比增長20.2%,實現量價齊升。
從各家啤酒上市企業披露的年報來看,啤酒行業也顯現出高端化的巨大潛力,產品結構持續升級,高端啤酒占比持續增長。
一言以蔽之,中國啤酒行業已經進入高品質和高價值時代,成為引領酒業高速增長的重要一極。
毛利率普降,銷量、營收、凈利潤普增
2022年,除百威亞太營收利潤下降外,啤酒頭部上市企業均取得了正向增長,尤其是凈利潤方面,增長幅度較大。
2022年,百威亞太、華潤啤酒、青島啤酒、重慶啤酒、燕京啤酒、珠江啤酒營收分別實現448.44億元、352.63億元、321.72億元、140.39億元、132.02、49.28億元,凈利潤分別為63.20億元、43.44億元、37.11億元、12.64億元、3.52億元、5.98億元。

此外,幾家主要上市企業銷量也普遍增長,但因為2022年材料價格上漲,生產成本增加,毛利率普遍下滑,華潤啤酒、青島啤酒、重慶啤酒、珠江啤酒、百威亞太、燕京啤酒毛利率分別為8.5%、36.85%、50.5%、42.4%、50%、37.4%。
其中,在國內五大啤酒巨頭中,重慶啤酒實現了過去三年(2020年-2022年)業績連續增長,也是唯一大幅超越疫情前業績水平的企業。
對比2019年業績,重慶啤酒2022年銷量、營收和營業利潤,分別增長22%、37%和103%,三大指標的全面增長,再創歷史新高,其銷量增速快于行業增速。
青島啤酒和燕京啤酒也表現不俗。青島啤酒呈現利潤增幅高于收入增幅、收入增幅高于銷量增幅的良好發展態勢;由于高端化和全國化布局滯后,2017年-2021年,燕京啤酒的凈利潤處于歷史低位,與幾大企業差距較大。
但燕京啤酒2022年也迎來拐點,其凈利潤呈現出了較為明顯的恢復趨勢。
噸酒價格持續上漲
我國啤酒行業自2013年產量見頂之后,持續回落,宣告啤酒行業存量競爭時段的到來。
在行業集中和存量競爭結構之下,通過大規模提升市場份額實現增長難度較大,企業發展重心也由“量增”轉向“價增”,高端化發展成為行業共識。
價格帶分布方面,我國啤酒市場價格帶大致可分為高端(10元以上)、中端(6-10元)、低端(6元以下)三檔。
當前,各啤酒上市企業都在加速高端布局,市場主流價格帶也前期3-5元升至當前6-8元價格帶,向上趨勢顯著。
在企業高端產品銷量占比提高時,企業高端化成效放大,也帶動了企業噸價的提升。
據相關證券研報分析,2022年,華潤啤酒、青島啤酒、重慶啤酒、燕京啤酒分別實現噸價3178元/千升、3927.8元/千升、4914.5元/千升、3501.7元/千升,分別提升5.2%、4.8%、4.5%、6.0%。自2018年以來,國內五家啤酒巨頭噸價持續上漲。
近年來,各啤酒企業高端化動作十分密集,紛紛發力中高端產品,部分企業還推出千元單品,打開價格天花板。
例如,華潤啤酒推出高端產品“醴”,售價999元/999ml*2瓶,將啤酒推上千元價格帶;青島啤酒發布“一世傳奇”,定價1399元/1.5L;百威啤酒推出“大師傳奇”虎年限量版啤酒,售價1588元/798ml。
2022年,各啤酒上市企業高端產品占比也顯著提升。
例如,華潤啤酒對部分產品的價格進行了適度調整,使全年整體平均銷售價格較2021年上升5.2%;高端產品整體達到了210萬千升水平,去年高檔酒的發展保持了12%以上的增速,目前次高端及以上產品占比19%。
青島啤酒在年報中稱,聚焦“青島啤酒+嶗山啤酒”雙品牌戰略,公司不斷發力高端化。其中高端以上產品實現銷量293萬千升,約占全年總銷量807.2萬千升的36%,中高端以上產品銷量同比增長4.99%。
重慶啤酒以“國際高端品牌+本地強勢品牌”的品牌組合為依托,持續升級既有產品和推出高端新品,滿足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2022年,重慶啤酒高檔產品(10元及以上)銷量占比達到24%。
通過持續推廣燕京U8、燕京V10等中高檔產品,以及推出一系列個性化、差異化高端產品,燕京啤酒在2022年的銷售單價從上一年度的3.0898元/升,增至3.2315元/升,同比上升了4.59%。
雖然我國啤酒高端化成效顯著,但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尚大。
中國酒業協會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啤酒規模以上企業(含外資)平均噸價約0.44萬元/噸,與百威亞太(0.5萬元/噸)、喜力亞太(0.7萬元/噸)較為相近,對標同期美國(約1萬元/噸)、日本(2萬元/噸)則顯現出較大提升空間。
2016-2022,行業集中度如何增長近兩成?
數據顯示,經過十余年穩定增長后,全球啤酒銷量于2022年首次出現負增長,標準啤酒銷量整體下滑超過2%。
而在疫情等因素沖擊下,我國啤酒行業展現出較強韌性,頭部企業通過優化產能與產品結構、創新性營銷等方式,實現量價齊升。
中國酒業協會秘書長何勇表示,通觀所有的主要酒種,啤酒是唯一實現量價齊升的品類:不僅實現了產量增長,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0.1%,利潤同比增長20.2%,而且銷售收入的增長遠高于銷量的增長,利潤的增長大于銷量的增長,這是非常良性的局面。
與此同時,我國啤酒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從各啤酒上市企業年報便可一窺端倪,無論是營收還是凈利潤都呈現兩極分化,沒有階梯式分布。
東亞前海證券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啤酒行業的集中度達92.3%;而在2016年,我國啤酒行業CR5僅為74.7%。
強者恒強,弱者恒強。啤酒龍頭憑借其長期積累下的品牌、規模、渠道、技術等實力,逐步蠶食市場份額。
集中之下,必然分化。在行業頭部企業市場份額逐步擴大的形勢下,中小企業也在探尋新的發展路徑,例如主打場景化銷售與濃醇風格啤酒的小型化酒館,正以上萬家的規模悄然崛起。
2018年以后,國內精釀啤酒新注冊品牌呈現井噴式增長。有資料顯示,2015年,我國精釀啤酒企業僅有74家;2016年,增長到293家;到2020年,我國精釀啤酒數量已接近5000家。
相關調查顯示,目前,啤酒類微型釀造企業、工坊啤酒企業數量龐大,加上各種酒館、酒吧為載體的微型釀造作坊,估計全國此類小規模啤酒釀造單位的數量至少在10000家以上。
啤酒作為我國產業化、市場化、現代化程度較高的行業之一,行業格局、行業發展趨勢可謂高度清晰,其可持續、高質量增長也高度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