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獵云網 盛佳瑩
“最強風投”安徽又出手了!
這次安徽瞄準了空天信息賽道,同一天發布兩支基金,金額共達70億元!
兩支基金都重點關注空天信息產業鏈相關企業。實際上,從2021年以來,安徽在空天信息賽道就頻頻出手,其中,合肥高新區空天信息產業僅用了近兩年的時間,就招引和培育了近80家企業,包括中科星圖、航天宏圖、銀河航天、恩斯邁、零重力、北航天宇等。
此次的兩支基金中,其中一支便是由中科星圖和方正和生共同發起設立。
作為“風投大省”,空天信息是安徽不可錯過的機會,事實上,除了安徽之外,不少省市也都在紛紛“搶灘”空天信息,它既能打造新的發展增長極,也是搶占未來發展制造點。
70億兩支基金投向空天信息
近日,安徽省空天信息產業基金及和生星圖空天信息與智能產業基金在同一天同時發布,總金額共達70億元。
其中,安徽省空天信息產業基金總規模50億元,首期12億元,由安徽省、合肥市共同出資設立,合肥產投資本擔任基金管理人,基金出資方還包括安徽省國金公司、合肥市高質量母基金、合肥高新建投集團。
據了解,該基金將以母子基金架構運作,重點關注空天信息產業鏈相關企業,包括上游的光學遙感、SAR、通信、導航衛星整體制造和零件配套,地面終端產品配套,軟件或系統配套,以及下游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港口應用等相關企業。
根據中科星圖發布的公告,和生星圖空天信息與智能產業基金則聚焦于數字地球、空天信息產業,包括數字地球上游的遙感、SAR、通信、導航衛星整體制造和零件配套,相關地面終端產品配套,相關軟件或系統配套,以及數字地球下游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港口等應用相關企業。
除此之外,和生星圖空天信息與智能產業基金還關注人工智能的底層基礎、核心技術結合重點應用場景,包括考慮空天信息對于人工智能應用領域的支撐,對于通信、導航、遙感衛星的制造配套及組網應用等領域。
該基金由方正和生與中科星圖共同發起設立,引入合肥市高質量發展引導基金、安徽省人工智能母基金,總規模20億元,首期8億元,由方正和生擔任基金管理人。
可以看到,兩支基金核心都是關注空天信息產業鏈相關企業,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參與設立和生星圖空天信息與智能產業基金的中科星圖正是2021年合肥招商引入的企業。
作為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投資的國有控股企業,中科星圖從2006年成立之初便從事數字地球產品研發與產業化,將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地理信息技術與航空航天產業深度融合。
幾乎也是從中科星圖入駐合肥后,其四家子公司星圖智慧、星圖測控、星圖地球、北斗伏羲相繼入駐,可以說為合肥加快空天信息產業發展按下了“快進鍵”。
招商加碼,奔向1000億元空天信息產業群
近兩年,安徽尤其是合肥在空天信息賽道投入的決心可見一斑。
事實上,合肥發力空天信息賽道有其得天獨厚的優勢。在衛星工程上,安徽匯聚著中國電科38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等專業的航天裝備科研隊伍。
尤其是中國電科38所曾在2020年自主研發并發射了國內首顆商業SAR衛星 “海絲一號”, 填補了中國商業SAR衛星的空白,它也標志著中國商業遙感SAR時代的到來。
兩年后, 中國電科38 所的“天仙星座”首發星“巢湖一號”SAR衛星升空,與“海絲一號”組網,再次率先實現國內商業SAR雙星組網運行。
同年,國家航天局、安徽省人民政府、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三方還在合肥共建了中國首個深空探測實驗室,圍繞深空探測領域開展戰略性、前瞻性、基礎性的研究,并積極開展科技成果轉化。
在航天裝備工程技術基礎之上,2021年起,合肥也加大了空天信息產業鏈上下游的招商力度,引進中科星圖、航天宏圖、銀河航天、恩斯邁、零重力、北航天宇等一批企業。
據統計,2021年以來,合肥市共簽約空天信息類項目31個,協議投資額超200億元,匯聚空天信息產業關聯企業、創新平臺近70家。
如今,合肥已經初步形成航天產品設計、制造、集成、測試、試驗及信息服務的全線能力。
在近日兩支基金的發布儀式上,合肥再次加碼招商,一口氣狂攬九個空天信息產業項目,包括國電高科天啟合肥總部基地項目、銀河航天合肥星座產業項目、太空星際InSAR衛星星座項目、空天微波載荷研發產業化總部基地項目、中科星圖氣象生態全國民用總部項目、“璣衡一號”商業氣象衛星星座研產及運營基地項目等。
九個招商項目投資額達106億元,涉及衛星載荷、衛星星座、數據通信、火箭發射等多個方面。
如今整個空天信息產業體系中,在衛星制造方面,合肥擁有中國電科38所、量子國家實驗室的衛星載荷設計、制造能力,以及新引進的銀河航天、天儀研究院等企業,也在不斷填補衛星總體制造空白。
在衛星發射方面,合肥主導或參與發射了巢湖一號、墨子號、天鏈二號、高分十號等多顆衛星;在數據運營方面,合肥招引中科星圖、航天宏圖等企業與北方雷科、若森智能、四維圖新等數據應用廠商集聚發展,共同為自然資源、智慧城市、生態環境等行業提供系統化解決方案。
合肥也明確表示,計劃形成100億元左右規模的衛星制造產業、300億元左右規模的衛星應用終端和運營服務產業、500億元左右規模的“通導遙”數據綜合應用及配套產業,全產業鏈總規模達1000億元。
多地搶灘萬億“空天信息”賽道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國內空天信息產業規模已超4200億元,2017年至2019年間復合增長率約15.5%。2022年,復合增長率超過16.4%,預計2025年后可能達萬億產業規模。
如今,伴隨商業航天的發展,空天信息產業發展迎來了加速發展的黃金時代,空天信息相關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出現。
天眼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有航天相關企業3.5萬家。其中2022年新增注冊企業2080余家,新增企業增速6.3%。
資本也聞風趕來,2020年前后,國內商業航天曾迎來一波投資熱。航天馭星、千乘探索、微納星空、九天微星、國星宇航、銀河航天、零重空間等商業衛星公司先后完成超億元的融資,經緯中國、高瓴創投、五源資本、順為資本、君聯資本、源碼資本、深創投等一線投資機構紛紛入局。
去年,雖然商業航天投資放緩,但相關企業融資事件仍超過160起,融資金額超400億元。
越來越多的城市也看到了空天信息的價值,毫無疑問,空天信息是國家戰略新興產業和先進制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隨著技術發展,空天信息產業如今走到了突破商業價值的臨界點,除了安徽合肥,不少城市都希望搶占新風口,紛紛“搶灘”。
今年初,廣州南沙正式投產運營中國首個全產業鏈商業航天產業化基地,計劃帶動千億級規模的宇航動力研發、衛星研發、火箭衛星測控等上下游關聯產業鏈聚集,廣州甚至喊出了“沖刺中國商業航天第一極”的口號。
而上個月,重慶明確表示計劃到2030年全面建成衛星互聯網綜合應用示范區,形成千億級空天信息產業集群,重慶兩江新區先行啟動建設衛星互聯網產業園,并設立100億元規模的衛星互聯網產業投資基金。
同月,國華基金和大興產業引導基金共同發起設立了50億元的北京新華商業航天產業基金,專項用于北京商業航天產業基地項目的落地投資,與此同時,大興區還成立了“新國門”英才創新創業加速器商業航天基地服務站,并發布最新的商業航天專項政策“航天十條”,用于對口支持商業航天領域相關企業、民辦非企業單位開展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平臺建設等,資金扶持額度最高可以達到2000萬元。
對于發展空天信息產業,浙江也是情有獨鐘。早在2021年便提出培育發展商業航天,包括商業運載火箭、微小衛星、北斗應用等領域,并開始在多地打造基地,包括湖州航天產業基地、嘉興港區航空航天產業園、寧波航空航天智慧城等平臺等。
面向浩瀚星辰,機會無限大,城市沖刺空天信息第一極的第一幕正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