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音樂先聲 丁茜雯
編輯|范志輝
五月天粉絲團票的取消,打響了今年“門票保衛戰”的第一槍。
5月10日,五月天2023“好好好想見到你”演唱會深圳場正式官宣,且將在13日開啟三場預售。對五月天粉絲“五迷”來說,可謂是經歷“渡劫”后迎來了希望的小火苗。
就在前一天,五月天在鳥巢的雙主題(“好好好想見到你”和“諾亞方舟10周年進化復刻限定版”)、六場演唱會,同步在大麥、紛玩島、貓眼等平臺開售秒空。數據顯示,這六場演唱會僅在大麥單平臺便售出超過18萬張票。據此推算,保守預計累計總動員人次將超過30萬人,五月天或也將憑借北京場演出創下華語歌手單站最高人次記錄。
目前,大麥平臺上標記“想看”的人次仍在不斷上漲,大量粉絲也仍在絞盡腦汁尋求各種方法,不愿接受“鳥巢那么大,容不下一個我”的現實,但也因此陷入了愈加混亂的收票風波。
原因無他,自5月6日以來,粉絲們其實便已與黃牛、票務平臺打起了“門票保衛戰”,“五月天搶票”、“五月天團票”、“五月天任意門”等相關詞條更是一度登上微博熱搜前列,“五迷抵制黃牛”相關話題更是引爆了輿論場。
而這場猛烈的粉絲大戰黃牛事件,也將票務市場的“倒油”現狀,再次拉入了大眾視野。
向黃牛宣戰
黃牛之所以成為今年“五迷”的重點拔除對象,導火索是五月天演唱會北京場次門票的粉絲團票被迫取消。
而粉絲團票,也是為保證部分門票切實流入粉絲群體手中所常用的購票慣例。在大陸粉絲組織五月天吧、五月天任意門、純真MAYDAY等粉絲站組織下,這批粉絲代表會與負責五月天演唱會場次的主辦方對接預留定量門票。作為給予粉絲購票福利的保障,粉絲團票同樣也需要通過答題篩選機制,方可進行購買。
據“五月天任意門”在5月5日發布的團購先導信息顯示,此次粉絲團票僅向粉絲提供除1655元門票及套票之外的其他票檔,且根據價位不同也對單人購買票量有所限制,比如355元價位每人每場限購兩張,555元價位則為四張;同時,基于團購鏈接上架平臺為微店,粉絲購買原價門票還需支付6%手續費,而所有門票也都禁止高價轉讓。
即便如此謹慎,但這一團票仍然受到“灰色產業”影響頗大,疑似代拍、黃牛截胡大量訂單、歸并票量的現實,仍舊給了諸多粉絲當頭一棒。
5月6日,開售不過半小時,“五月天任意門”便篩選出大量異常訂單,0秒創建訂單更是超過200張;與此同時,小紅書、閑魚、微信朋友圈等平臺上,諸多黃牛卻紛紛表示“有票可出”,以高價炒票的形式向外兜售。這與粉絲搶不到票相反的詭異現象,也令大量粉絲揭竿而起,憤而向主辦方華樂非凡、官方售票平臺大麥討要正式解釋。
然而不過一下午,粉絲不僅并未等到合理解釋,更是被各大粉絲站告知,團票活動因“不可抗力”因素取消,搶到門票的粉絲也將被返還所有款項。據《錢江晚報》報道,取消公告中的“不可抗力”是因團票活動收到了“非法集資”的匿名舉報。這個原因確實可能存在,畢竟所有團票流程中的“虛擬訂單提前收貨”選項,便意味著粉絲購票款項將提前打入粉絲站賬戶,有了原始資金才可與主辦方交易門票,再進入快遞發貨環節。
而五月天吧內部人士也表示,目前所有粉絲站仍在加急處理退款事宜,“就像公告里所說的,團購金額巨大,涉及相關轉賬政策限制或引起風控。”目前,退款事宜也正在分天進行,已有大量粉絲表示收到退款,“(我們)信譽不能毀于一旦,粉絲就是粉絲,不是黃牛。”
受此影響,在5月9日正式開票日來臨之前,五月天粉絲也自發組織發起“寧可鳥巢門口站,也不能讓黃牛賺”的抵制黃牛刷屏活動,各大社交平臺、二手交易平臺上也被粉絲鋪設拒購黃牛票的彩色橫圖,更是呼吁消費者收票莫著急,“熬到黃牛心態崩潰,等待原價票回歸”。粉絲的信心滿滿,也是基于此前多年逼退黃牛的成功經驗,試圖再度拿下勝利。
可以說,為了維護身為消費者的基本權益和演出票務市場的正常運轉,粉絲們的所作所為已然是費盡心力。
但面對死磕黃牛的五月天粉絲,卻被大量黃牛看作是無用的掙扎,“老老實實搶票,搶不到找黃牛買就行了,搞那么復雜,玩脫了吧。”一位黃牛在朋友圈中如是說道。
燒不盡的黃牛
黃牛的有恃無恐,很大程度上源于當下演出市場的票務體系漏洞。
一般來說,當下演唱會門票的主要銷售渠道不外乎是多平臺購買與黃牛票兩種分銷,因此平臺方往往會選擇分時段分批放票,來保證票量可以正常流入消費市場。而門票購買大多實行實名制購票,并具有可轉贈按鈕,以供消費者二次轉賣,但這也無形增加了黃牛的便利。
因此,部分演出還會實行強制實名制,也就意味著門票有不退不換、甚至不可轉贈的附加條件,這也是限制黃牛購買的一種舉措。
比如,五月天此番演唱會門票在開售之前便顯示強制實名制,也就意味著無紙質票且只能刷本人身份證入場,但據粉絲表示,“前一天還是強制實名制并且不可轉贈,開售前幾個小時規則變更為演出前48小時停止轉贈。”此前,草莓音樂節、太湖灣音樂節等也曾如此操作。
不過,購票強制實名制,卻并不代表入場會強制實名制。黃牛“芒果”便舉例道,“就算是強制實名制也基本不會為難人,檢票人員大多也是志愿者,只要票是真的、電子信息正確,性別不同有時也能過檢,”這也成為了黃牛們能夠靈活自如的空子,即大量外借身份信息進行綁定,再向購票者提供電子身份證進行識別,哪怕人證在識別面部時不一,人工通道也可寬松通行。
她也指出,“雖然強制實名制看上去是在切斷黃牛進貨的可能性,但實際上也是為了防止門票售出后消費者出爾反爾,導致主辦方、平臺方不得不回收‘空頭支票’。”
直白來講,演唱會票房與主辦方要承擔的營收風險息息相關,作為演出外包商中的一環,主辦單位在投標演唱會項目時,便等同于將藝人出演費用已確認且需支付定金。可以說,在中標時,一場演唱會的票房情況便與主辦單位捆綁,演出票房的盈利風險早已過渡到主辦方。
為了利潤最大化,黃牛也就從單純的賺取私利的中間商,并行為主辦方的“保底杠桿”。通過以高價售給黃牛后再由黃牛炒票至更高價格,來為其分擔風險性,很多時候成了主辦方乃至平臺方保證自利潤最大化的非常規默認手段。
而與粉絲合作的原價團票,雖保證了定量門票成功售出,但對于并不缺市場號召力的頭部藝人而言,粉絲團票也就成為了主辦方的“負擔”。在小紅書上,便有網友稱,五月天粉絲團票取消是”主辦方的自導自演”,目的是在取消團票后,“可以通過黃牛加價的方式牟取更大的利益”。
更何況,如今的黃牛也早已不是單打獨斗的個體戶,其大多注冊正規化的公司、工作室從合法渠道將這一門票流通的灰色產業鏈進行包裝,也就誕生了所謂的“內部票渠道”。
而黃牛炒票的價格升降規律,基本上是臨近演出日期越近、價格越低,勢頭最火爆的場次則通常翻炒更高。比如,五月天此番重新復刻十年前諾亞方舟鳥巢演唱會的限定演出,便是黃牛著重攻陷的場次,一張355元的看臺票平均加價500元左右,內場票更是飆升至兩萬元一張。
有黃牛便在朋友圈勸告粉絲,“為什么不建議大家團購,因為主辦方原價給團購賺的太少了,賣高價邀請函他們才能賺的盆滿缽滿”。
而這或許也就是原價團票遭受阻礙的可能性因素,畢竟蛋糕還是要分,最終也讓守護規則、保證購票公平的粉絲成為了眼中釘。
另一方面,即便無合作渠道,黃牛也可開外掛、使用服務器攻擊接口刷票,利用技術來囤積票量,盡可能拿到最大份額的門票。對此,售票平臺紛玩島公開表示開啟“斗牛計劃”,維護粉絲購票權益,這也是第一個在此風波中明確表明抵制黃牛參與的第三方平臺。
值得注意的是,粉絲黃牛的崛起,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黃牛“春風吹又生”的現象。算起來,粉絲黃牛也是票務市場中老黃牛們的下級,更是新一批黃牛預備役,甚至比普通黃牛更熟悉粉絲心理和拿捏粉絲經濟。
在五月天粉絲抵制黃牛票的這段時間里,已有不少粉絲黃牛以“試手”、“不小心多搶”等理由非原價出售門票,且部分出票“粉絲”并不會明碼標價,而是讓收票方自行開價。
一位粉絲便在社交平臺發布帖子表示,其本開出2000元一組套票的價格與賣方達成收票交易,但因他人出價2200元,自己則被臨時跑單。不過,此類做法也令不少普通粉絲大受啟發,借由出票來換取面試機會、內推名額、期刊發表等“利益”的情況也是層出不窮。
“五月天粉絲在打倒黃牛這件事上是成功過的,”身為老黃牛的芒果向音樂先聲坦言。早在2017年,黃牛就算是在場館外以低價位出售,粉絲也都視若無睹,“最終是以主辦方統計空位在現場重新售賣一輪門票的結局告終,其實還是挺有成效的,黃牛也確實沒能炒出票。”
結語
說到底,抵制歸抵制,但架不住黃牛在演出市場上仍然有需求。
哪怕五月天粉絲如此大張旗鼓,喊出“規則為清晰,收票莫著急”,仍舊有部分粉絲愿意加價百元至千元購買黃牛直通車。據一位粉絲黃牛小凡向音樂先聲透露,目前五月天諾亞方舟鳥巢演唱會首場和尾場火爆,“有些票價已加價至5倍左右,不管是粉絲還是路好,其實都有了一定的收入水平,也認為搶票麻煩,就會覺得找黃牛收票更便捷。”
像在此前,薛之謙、周杰倫、張杰等頭部梯隊藝人演唱會,也同樣出現了黃牛翻云覆雨、粉絲高價、不還價收票的混亂場面。
那么,面對黃牛擾亂票務市場,就真的毫無突破口了嗎?
其實不然,早在2月和4月的五月天演唱會臺灣場、香港場演出中,港澳臺粉絲便在社交平臺Discord開設了“正價門票買賣計劃”轉讓板塊,粉絲想要收票必須要答題五月天相關內容,再由系統抽簽放出原價票,且要求買賣雙方遵循原價轉讓原則,并由負責版主進行寄送,否則用戶將被舉報且永久拉黑。而粉絲的一致抵制,也令黃牛不得不將票流回主辦方,于制定售票平臺Cityline再度分批開售多次,保證了粉絲的購票權益。同樣的,吳青峰粉絲也曾以聯合抵制黃牛,倒逼黃牛書中的門票流回大麥。
而主辦方、平臺方面如若無法站在消費者角度將心比心,最終流失的也是其信譽與口碑。
在五月天粉絲集體抵制黃牛事件發生后,據粉絲透露,身為主辦方的“華樂非凡也已被北京東城區文旅局在5月10日進行了約談,確認每場演唱會核準售票41000張、大麥平臺占據30000張左右,紛玩島則流通售賣9000張左右,并要求主辦單位關注黃牛溢價倒賣,承擔主辦責任。
這也意味著,想要徹底根除黃牛,讓演出市場、票務市場回歸到規則化、鏈條化的正常運轉,始終需要上下游協同,畢竟就算是強制性處罰措施也仍有空子可鉆。正如上文所言,強制實名制購票并不能完全限制黃牛,購票、驗票、入場等各個環節如何做到清晰透明,明確每一張門票去向,才是打擊黃牛票的痛點所在。
就像五月天在2019年所呼吁的,“切莫驚慌,勿讓黃牛有機可乘”,正在重新走向正軌的演出市場、票務市場,還需要全行業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