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獨角金融 付影
有人初次買彩票就中大獎,有人剛入職場就實現高薪,也有新手剛入基金行業,就戰勝了“老江湖”們。
先從一則招聘公告說起。
近日,茅臺集團旗下子公司茅臺(貴州)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茅臺私募基金”)面向社會公開招聘7人,職業覆蓋投資經理、投資者關系經理、基金法務經理、投后管理經理等。
截圖來源:官網
其中,招聘要求投資經理等年齡不超過30周歲,引發網友熱議。有人表示,“確定30歲以下的投資經理懂投資?”“茅臺有錢招年輕人慢慢培養,多交點學費而已”。還有人稱,“年輕人有壽命卻沒經驗啊,這是拿資金開玩笑?”
基金江湖人才輩出,各領風騷。在投資領域,與從業年限更久的“中生代”相比,新生代在私募基金行業創造的價值更占優勢?投資經理的年齡與投資能力是否劃等號?隨著新生代們的進入,茅臺集團這艘千億巨輪,能否將金融板塊打造成其第二盈利支柱?
01 “90后”投資經理更受歡迎?成績還需牛熊市場檢驗
35歲的用人紅線,“拷打著”無數互聯網人,而用人年輕化之風,也刮向了金融圈。
此次招聘,將投資經理的年齡設置在30歲以下,可見茅臺私募基金對于新生代投資人才的“渴求”。從此次招聘投資經理的學歷看,與動輒學歷要求為研究生、博士的銀行、證券、公募基金相比,茅臺私募基金對學歷的要求,均為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且最高未超過研究生學歷。
近年來,“90后”們紛紛涌入私募行業,并開始嶄露頭角。從投資收益看,據私募排排網統計,一季度,90后私募基金經理一季度的收益均值為4.88%。對標“70后、80后”的中生代,其一季度收益均值為4.27%,比起中生代的成績,新生代成為后起之秀。
IPG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認為,投資經理需要對當前的產業動態、資本市場、企業運行等有一定的了解與把握,需要足夠的行業經驗和專業知識是必然的,但并非越老越值錢,對行業潮流與市場方向的敏銳性和感知能力,更需要年輕的心態與朝氣,而且茅臺私募對于組建團隊所需有自身的考慮,因此要求年齡30歲以下也屬于企業自主經營范圍的事情。
深圳匯合創世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兆江表示,近年來,新興產業發展突飛猛進,日新月異,對基金經理的學習能力要求非常高,而90后年輕群體容易擁抱新事物,不會有太大的投資風格包袱。相反70,80市場沉淀很多,更趨于穩重和保守,這是新老職業投資人群體差別所在。
不過,財經評論員郭施亮認為,一般來說,在投資領域中,年齡越大、投資經歷越多,可能會越吃香。而面對質疑,茅臺私募基金的社招進程關鍵要陽光化,保證整體招聘過程公開透明。
茅臺私募基金對于消費和科技類資產的興趣更濃。公告稱,投資經理需負責以大消費、科技、茅臺相關產業股權投資為主要投資方向的投資,構建項目財務模型,進行估值和回報分析,協調外部資源并實施項目盡職調查等工作。
年輕的基金經理,能夠快速捕捉市場機會,例如在人工智能等成長賽道短期內獲得了耀眼的成績。但是在市場調整中,多位年輕基金經理的業績回撤往往也較大。
據《上海證券報》報道,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一季度90后私募基金經理的首尾業績相差144.29%,相比于從業年限更久的基金經理分化更大。可見,年輕基金經理的業績波動相對顯著,其風控意識需要提升。
某大型證券分析師王宇對《華夏時報》表示,在資管行業中,市場風格頻頻變化,豐富的實戰經驗積累往往能夠成為長期超額收益的重要支撐,也是基金經理最終能夠領跑市場的關鍵競爭力之一。
年輕的投資經理,若未經歷一輪牛熊市場考驗,無法擁有成熟的投資體系,也就難以在熊市中控制風險,除了容易發生風格漂移外,也很難保證可持續的超額收益。因此,年輕投資經理的投資水平,需要在牛熊市場轉換中得以成長和驗證。
02 參與投資項目11起,套現3億
茅臺集團的名氣家喻戶曉,旗下的私募平臺卻鮮有人知。
由茅臺集團控股51%、二股東建信信托持股49%的茅臺私募股權基金,成立于2014年9月,該公司曾在2022年11月由茅臺建信基金改名而來。
愛企查信息顯示,茅臺私募基金注冊資本為3億元,公司投資范圍包括,私募股權基金投資管理、創業投資基金管理服務、創業投資等。
2023年4月,茅臺私募基金董事長由蔣焰變更為夏頂立,原董事長目前擔任公司財務負責人。除董事長變動外,王劍波也從高管人員名單中同時退出。與此同時,蘇億峰、劉磊進入到茅臺私募基金高級管理人員名單中,二人分別任職公司董事和監事。
圖源:愛企查
根據中基協官網信息,截至目前,茅臺私募基金管理規模為10-20億元,成立的5只子基金,均為有限合伙模式,涉及的投資方向包括旅游、食品等,這與此次招聘的大消費方向的投資經理相契合。
成立9年來,茅臺私募股權基金參與投資了11個項目,投資的項目中,目前6個項目已登陸資本市場,包括京東物流(2618.HK)、天宜上佳(688033.SH)、嘉美包裝(002969.SZ)、李子園(605337.SH)、萬凱新材、新巨豐包裝。
除此之外,茅臺私募基金還參與了深圳遠致富海三號和深圳明誠航空產業基金兩只私募基金,其中前者的GP(普通合伙人)是深圳國資委下屬的遠致富海。
私募股權投資的運作,需要經過募集、投資、管理和退出四個階段。而IPO退出則要等待1-3年不等的上市解禁期。
在限售股解禁后,茅臺私募基金陸續從投資的項目中退出,根據《華夏時報》粗略計算,其累計套現超3億元。
在茅臺私募基金的對外投資中,天宜上佳在2019年7月登陸科創板后,茅臺私募基金將其持有的1072.95萬股解禁后賣出,2020年三季度已不在十大股東之列。如果全部賣出,茅臺私募基金合計套現2億元。
2019年在深圳主板上市交易的嘉美包裝,是茅臺私募基金投資的公司中最早實現IPO的一個項目。在其上市之初,茅臺私募基金持有4468.19萬股股份,2022年一季度起陸續進行減持。
截至今年3月末,茅臺私募基金還持有嘉美包裝1955.55萬股,持倉市值為7800萬元。按照每次季度末股價計算,合計套現1.1億元。
03 布局9年,茅臺金融版圖效果幾何?
2015年,茅臺集團高層迎來人事變動。這一年,李保芳空降茅臺集團,成為茅臺集團董事、代理總經理職責。
李保芳的進入,除了大力發展茅臺酒業之外,茅臺集團的金融版圖拓展也加快了步伐。
多年以來,茅臺集團圍繞千億目標做足了多元化努力,在金融領域的觸角,已延伸至銀行、基金、保險、租賃、投資等領域,逐步織起一張“茅臺系”金融版圖網。
2016年,茅臺集團先入股投資了貴陽貴銀金融租賃有限責任公司,成為其第二大股東,持股20%。隨后又通過旗下子公司中國貴州茅臺酒廠貿易(香港)有限公司,控股茅臺建銀(上海)融資租賃有限公司(下稱:茅臺建銀)51%股權,成為其第一大股東。
茅臺集團在布局金融版圖上也并非一帆風順。同樣是在2016年,茅臺集團聯合隆成金融集團、華康保險等5家公司,擬設立廣東絲路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但此后一直沒有實質性動作。
在2016年公布的《茅臺集團“十三五”規劃》中,金融板塊成為其核心板塊之一,“加快金融板塊發展步伐,努力打造產融結合新格局”。
2017年,茅臺集團與華康金融控股集團、貴州貴安金投、貴州貴民集團等11家公司共同出資成立了華貴人壽,茅臺集團為第一大股東,控股20%。
華貴人壽成立半年實現保費收入破億。李保芳也希望,對其寄予厚望:“華貴人壽要廣納人才,加快保險業務業務發展,努力建設成茅臺集團的明星版塊。”
同年3月29日,茅臺集團召開成立金融公司可行性分析匯報會,就金融公司的組織架構、人才引進、資本運營方式相關問題進行討論。
隨后8月8日,領導層在茅臺集團董事會上就研討了《關于籌建成立茅臺集團金融控股公司的議案》,“集團公司旗下金融業務已擁有財務公司、基金公司、租賃公司和華貴人壽保險四家金融公司,并投資參股貴州銀行(6199.HK)、貴陽銀行、貴銀金租等八家金融企業,為實現‘千億茅臺’的目標,集團公司擬籌建成立茅臺集團金融控股公司。”
同時,茅臺集團還參股了南方證券、華泰保險、貴州泰和保險經紀等。
歷任茅臺掌門人也頗重視金融布局。李保芳曾于2017年回復媒體稱,公司希望借此打造一個新的增長領域,讓金融成為茅臺第二大業務支柱。
事實上,布局金融領域的實業企業并不在少數,瀘州老窖(000568.SZ)入局華西證券、五糧液(000858.SZ)也曾表露出“再造一個金融五糧液”的決心。
在“茅臺輝煌70年慶祝大會”舉行的4天前,茅臺集團與銀行、券商、險企、金融租賃等近30家合作金融機構在茅臺國際大酒店舉行座談。這是自2021年8月底丁雄軍掛帥以來,茅臺集團首次與多家金融機構座談,也是丁雄軍首次在公開場合定調茅臺的金融布局。
丁雄軍在座談會上表示,茅臺正面臨新秩序重塑期、新格局形成期、新改革攻堅期“三期”疊加的新形勢,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大踏步前進,必須按照“五線發展道路”,不斷推進現代化管理改革,走產融結合之路。希望今后與各金融機構攜手合作,不斷提高產融結合的能力,共同提高管理能級,把茅臺的資源、資產和資本管理好,把資金用好。
飛機租賃是茅臺租賃發力的主要業務之一。2022年6月18日,茅臺租賃和上海城投簽署合作協議,未來五年,上海城投將獲得合作銀行提供的7230億元戰略授信額度,茅臺租賃將參與上海城投集團“十四五”銀企戰略合作。
2022年7月7日,茅臺租賃還與寧波銀行蘇州分行舉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預計一年內雙方合作投放金額將超過50億元。
目前金融板塊在茅臺集團占比依舊不高,且對個別公司投資版圖進行了收縮。2022年1月,茅臺集團轉讓華泰保險集團0.0547%股權,轉讓底價2640萬元。此外還掛牌轉讓其持有的華泰人壽0.0764%股權,轉讓底價為695.16萬元。
當前,茅臺的金融板塊已經成為“三大主業”之一,其中的產融結合,做好茅臺上下游產業鏈的金融服務,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與安全水平,正是目前茅臺金融產業發展的主攻方向。這艘巨輪,如何引進專業的人才,將金融板塊做大做強,并將其打造成第二盈利支柱?評論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