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戈振偉
澳門想淡化“賭城”標簽,并試圖通過一個科技展會來刷新外界對它的印象。
5月10日至12日,第三屆BEYOND國際科技創新博覽會(以下簡稱“BEYOND博覽會”)在澳門開展。該展會聚焦可持續發展、生命科學、消費科技三個領域,是澳門為促進產業多元化的重要舉措,也是澳門規模最大的科技展。
首屆BEYOND博覽會于2021年底在澳門線下開展,2022年因疫情原因改為線上。本屆博覽會重回線下。
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賀一誠在開幕致辭時表示,特區政府正積極推動“1+4”(綜合旅游休閑業加上大健康、現代金融、科創、會展商貿文體等四大重點產業)的適度多元發展策略,其中高科技是重要一環。
“隨著BEYOND落地澳門,成為國內外高新技術成果展示、貿易洽談、技術交流、人才聚集的重要平臺,整合更多創新資源,集聚更多創新要素,為澳門的科技發展帶來了更多的機遇。”
橫琴成為科創新載體,集成電路和生物醫藥產業已初具規模
界面新聞大灣區頻道記者在展會現場發現,眾多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下稱“深合區”)的企業參展是本屆BEYOND博覽會的一大亮點。以深合區為科創新載體,澳門的集成電路產業和生物醫藥產業已初具規模。
記者在集成電路產業展(橫琴)展區看到,20多家來自深合區的集成電路企業組團參展,既包括上市公司如全志科技,還有大部分的創業公司,它們帶來了企業最新的一些科技成果,從中可以管窺深合區在集成電路領域的發展勢頭。
躍昉科技本次展出了一款國產的AI邊緣計算芯片,目前已量產。這家芯片公司在上個月剛剛宣布完成億元級A輪融資,投資方包括大橫琴產業、珠海科創投等。據介紹,躍昉科技落戶深合區的時間并不長,從2022年6月才開始在橫琴開展實質性運營。該公司創始人江朝暉表示,深合區毗鄰澳門,可快速對接國際產業前沿資訊;另一方面,更容易對接澳門高等學院資源和招聘芯片設計的高端人才。
澳門的模擬芯片設計水平處于領先水平,其中澳門大學的模擬與混合信號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國家重點實驗室是華南唯一的微電子國家重點實驗室(另一所是復旦大學的專用集成電路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除了學術能力之外,澳門的半導體產業有較為豐富的產學研經驗,澳門大學就與深圳海思、廣州安凱等企業有合作,為許多熱門的電子產品提供澳門設計的IP。
“澳門研發,橫琴轉化”。為承接以澳門大學為代表的集成電路設計創新資源在深合區的落地轉化,2021年12月,粵澳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園在橫琴應運而生,產業園致力于在EDA、關鍵IP、高端通用芯片等卡脖子領域形成技術突破和產品自主化,建成首個珠澳合作的國家級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化創新平臺。
目前,產業園已有集創北方、芯動科技、壁仞科技、華芯智能等22家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入駐,覆蓋顯示驅動IC、GPU、CIS、功率MCU、存儲控制芯片等多個細分領域。截至2022年,深合區規模以上集成電路企業營收26.91億元,同比增長20.8%。
珠海先進集成電路研究院院長龔斌稱,橫琴瞄準的是集成電路產業鏈里最具技術創新密集特點的細分產業板塊——集成電路設計業。這一板塊對土地、空間和環境要求小,產業附加值高,無工業能耗和污染,對高水平人才和金融資本環境有較高的要求,正好與澳門的特色和優勢可以緊密結合。
澳門本身土地面積小,產業多元化發展需要更多的土地空間支撐,而橫琴與澳門一水一橋之隔,最近處不到200米,具有粵澳合作的先天優勢,是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的重要平臺。
隨著《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橫琴方案》)的面世,珠澳融合上升到新高度。《橫琴方案》提出,發展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的新產業,其中,發展科技研發和高端制造產業擺到了第一位,具體包括大力發展集成電路、電子元器件、生物醫藥等。
本屆BEYOND博覽會上,深合區組織了超70家企業參展,除了集成電路,還有生物醫藥大健康企業展(橫琴),參展企業達30家,包括粵澳藥業、鉑華醫學、麗凡達生物等。
橫琴方案賦予深合區中醫藥產業的一項定位是“著眼建設世界一流中醫藥生產基地和創新高地”,并鼓勵發展生物醫藥產業等科技研發和高端制造產業。
據了解,深合區正圍繞生物醫藥大健康“研發+轉化+制造+應用”進行全產業鏈布局,該區注冊醫藥健康企業已超4000家。
2022年10月,深合區發布了首個支持生物醫藥大健康產業發展的專項扶持措施,對單個項目最高補貼可達6億元。
作為《粵澳合作框架協議》的首個落地項目,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目前的注冊企業共有233家,其中通過產業園平臺培育的澳資企業61家,占注冊企業的26.18%,涉及中醫藥、化妝品、保健品、醫療器械、 生物醫藥、醫療服務領域,已逐漸形成一定的產業集聚氛圍。
澳門企業“借力”加速數字化轉型
除了深合區的企業,不少澳門本地企業也攜最新的科技成果前來參展。澳門本地科技產業雖然相對薄弱,但本次參展的澳門企業仍然給人一種滿滿的科技感。記者走訪發現,澳門提升科技水平的秘訣之一是善于“借力”,通過引入外部的科技力量,特別是與來自內地的一些科技巨頭合作,來幫助自身更快實現數字化轉型。
記者在南光集團的展區了解到,作為唯一一家總部設在澳門的央企,也是澳門最早的中資機構,澳門天然氣管網、油庫等重要基礎設施運營商,南光集團近年來正在大力推進“數字企業、智慧南光”建設,探索數字化轉型,本次參展帶來了包括數字能源方面的一些成果。
南光集團展區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南光和另一央企中國電子有深度合作,從芯片、操作系統到電腦,很多都要用到中國電子的產品。”
據介紹,為形成集團內外部創新生態體系和產業安全可控能力,南光集團在2021年9月與中國電子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于2022年建成南光集團南光-飛騰信創聯合實驗室(簡稱“聯合實驗室”)。
聯合實驗室堅持以中國電子PKS體系(Phytium飛騰處理器、Kylin麒麟操作系統、Safe安全能力)為技術路線,以信創超融合平臺為基礎平臺,承載南光集團數字檔案館和澳門中央氣系統監控及數據採集系統等,同時能承擔南光及成員單位未來信創適配工作,以及中石油天然氣SCADA系統和房地產ERP系統等宣傳工作。
而澳門電訊的合作對象是華為,就在本屆博覽會上,雙方共同宣布“澳門電訊與華為云戰略合作二期項目”正式上線。澳門電訊云是澳門唯一本土云服務提供商,基于Huawei Cloud Stack打造的本地化云服務平臺。
澳門電訊圍繞云服務開發了不同的智慧應用,包括智慧會展、智慧護養應用、遠程辦公協作平臺、e-SIM服務管理平臺及客戶關系管理平臺等,持續豐富本地云應用生態。
據介紹,這次二期平臺上線是雙方基于2021年戰略合作的基礎上,深入服務數字澳門建設的又一突破,在擴大云資源容量的基礎上,同時帶來華為云GaussDB,河圖KooMap,云消息KooMessage等諸多云服務產品。合作將進一步為澳門特區政府、金融、智慧文旅、智慧交通等行業提供更多創新技術與應用,加速澳門企業數字化轉型。
本屆BEYOND博覽會線下參展企業超過600家,是第一屆的兩倍。除了澳門本地相關的企業,還能看到來自全國各地甚至海外的跨國企業參展。比如在深圳自動駕駛智能研究中心企業展示專區,由研究中心招募的20個自動駕駛與電動車產業鏈相關企業在專區集中展示。
值得一提的是,在眾多參展企業中,NBA是唯一一個體育運動聯盟參展品牌。據了解,此次展會主辦地威尼斯人金光綜藝館曾在2007年舉辦過NBA中國賽,而這也是NBA第二次參加BEYOND博覽會。
談及來澳門參加科技展的原因,NBA展區負責人告訴記者:“科技創新也是NBA一直所追求的,我們希望用科技手段豐富大家的看球體驗,同時,作為一家國際職業體育聯盟,NBA也將自身的全球影響力帶到本次展會,為澳門的‘體育+’產業貢獻一己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