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2023年,為啥這么多平臺在押寶“積壓劇盲盒”?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2023年,為啥這么多平臺在押寶“積壓劇盲盒”?

購價低于新劇、性價比高于新劇的積壓劇,對于很多買方平臺來說,就像開盲盒一樣刺激,開中“隱藏款”,甚至能夠自帶出圈話題。

文 | 娛樂資本論 阿Po

現在,整個劇集行業都在流行一種很新的東西——“老劇開盲盒”,就是從2022年起,不少積壓劇和片庫老劇正頻繁出現在平臺和電視臺的播出名單中。

在經歷2022年的行業提質減量之后,全年國產劇上新量下降9%,相反,上新片庫劇數量上漲9%,其中包括一些積壓劇。

殺青結束后少則2年、多則十幾年尚未播出的劇都會被稱網友“蓋章”積壓劇。在影視審美迭代越來越快的當下,積壓劇會被擔心“審美過時”,但“一劇一命”,播出成績上,老劇反壓新劇的狀況也并不占少數。

購價低于新劇、性價比高于新劇的積壓劇,對于很多買方平臺來說,就像開盲盒一樣刺激,開中“隱藏款”,甚至能夠自帶出圈話題。

比如殺青于2016年7月都市劇《轉角之戀》積壓了將近7年之后重見天日,并且于網友的嘲諷黑紅中播完了。一句“蔣雯麗啊,適合你的是道明,不是明道”刷屏社交平臺,并以平均0.535%的收視率,并列CVB地方衛視收視榜Q1第三名,僅次于全民爆劇《狂飆》。

有業內人士表示,這部劇的價格可能也就小幾百萬。更有甚者,幾十萬的價格,就可以購買一部靳東、朱一龍、羅云熙的積壓劇,看上去這個盲盒開的,著實不虧。

同樣是最近,還有一部積壓六年的《大潑猴》改名為《凌云志》在網絡獨播,該劇由林峯、蔣夢婕等人主演,因為主題與主演都更為網感,且在殺青后兩年內平臺宣傳力度不小而被網友期待,后因改編名著等問題播出困難,如今看見的已經主角姓名全部修改后的版本,播出聲量基本處于“無人在意”級別。

可見,有時候開盲盒也有非酋的時候。

其實在互聯網影視時期,衛視因在網臺之爭中處于劣勢地位而購劇價格受限,播出積壓劇和二輪劇已成常態,但播出效果就不得而知。

最近的“積壓劇盲盒”除了《轉角之戀》之外,開出不錯效果的熱門款的還有央八在二月播出的六年積壓劇《風雨送春歸》:憑借平均1.416%的收視穩居CVB周榜前三;積壓兩年的《譙國夫人》剛剛在央八接檔《歡樂頌4》,收視也并未掉落;去年11月底東方衛視黃金檔播出的三年積壓諜戰劇《信仰》,位居CVB2022全年地方衛視收視Top5,打敗了《相逢時節》《歡迎光臨》等正午陽光大劇,也遠超《余生,請多指教》等流量大劇。

積壓老劇的購買和播出更像是平臺一種另類的競爭方式 “押寶”積壓劇,押對了一部,性價比甚至可以超過一部“無效播出”的新劇。尤其是在影視市場被頭部視頻平臺幾乎要壟斷的當下,衛視與非頭部平臺或許也可憑此找到新的生存之道。

不過,如果你要問為什么有這么多積壓劇,甚至還有像《大潑猴》、《錦衣夜行》、《天下長安》、《南煙齋筆錄》、《謀圣鬼谷子》這樣當年極受期待的大劇,那我們只能說,或許是這個行業有時候就像開盲盒一樣,比較刺激好玩吧。

(注:文中小景、杜明均為化名。)

押寶“積壓劇盲盒”,短期易出“黑馬”

“其實我們做發行的一般不會承認自己手上的劇是積壓劇,我們一般叫做發行比較困難。”一名影視公司發行人小景向娛樂資本論(id:yulezibenlun)透露,對于多久沒有發行出去會被叫做積壓劇也沒有一個標準,但根據小景的觀察,殺青后兩年還未播出的劇集,就會被網友蓋章為積壓劇,如果殺青三年還沒有播出基本就會被坐實是積壓劇。

通常影視劇的正常發行和播出時間為殺青后一年左右,時裝劇與古裝劇根據后期量不同或有稍早或者稍晚,在故事話題講求實效的當下,不少電視劇會盡量加快播出,比如《贅婿》和《卿卿日常》的團隊狂歡者電影就是出了名的“快手”,兩部古裝劇分別在殺青后5個月和8個月就播出了。

而有流量演員或者開機就備受關注的頭部項目,則在一年半以上還未播出就會有“積壓劇”的說法,畢竟肖戰主演的《斗羅大陸》和《余生請多指教》就因為殺青后2年半才播出,被認為“積壓”了一段時間。

當然這兩部劇最終播出效果依然不錯,前者在央八播出三輪,后者成為騰訊視頻2022年招商之最、湖南衛視CVB收視年度第三。

小景表示一部劇的播出還是盡量壓到殺青后三年內,如果是三年內未成功發行,時間越長售價跌幅就會越大,如果是三年內發行出去了但平臺未播出,時間越長播出效果則越差。

比如肖戰除了以上兩部主演劇之外,男二號的《狼殿下》在積壓三年零兩個月之后空降播出,宣傳量少并且優愛騰三網播出有所分流的情況下,愛奇藝站內熱度9502位列平臺年度第三。

包括殺青后兩年播出的《錦衣之下》,也憑借48.24億的播放量拿下2020年全年播放量第三,豆瓣至今7.5分;同樣由任嘉倫主演積壓將近3年的《秋蟬》也躋身2020年全年播放量Top20。

可見頭部演員效應依然可以支撐劇集保鮮期至3年左右,另外頭部影視公司在項目制作拍攝方面的質量保障也是延長項目保鮮期的一大要素,以上提及的劇集多為新麗傳媒與歡瑞世紀出品,《轉角之戀》與《風雨送春歸》則由SMG尚視影業出品,五元文化出品的《隱秘而偉大》也經歷過兩年積壓,播出后依舊收視不俗。

老款“積壓劇盲盒”易成“粉絲特供”

短期積壓之外,長期積壓的老劇又該如何出頭?

據小景所知,頭部公司、頭部演員、積壓三年以內,劇集售價或許并不會有太大浮動,平臺仍舊能夠給到一兩百萬每集的價格;一旦積壓超過五年的劇集,基本就可以進入“甩賣階段”,這個時候片方的需求應該是“能賣多少是多少,少賠一點最重要”。

在積壓超過五年的劇集里,如果主要演員名單里有當下正處頭部的演員,那該劇集會比較幸運,因為具有明確的受眾人群而被單獨定價并售出的機會更高。

比如搜狐視頻近一年來就采購并上新獨播了不少當下知名演員的積壓老劇,積壓時間在5到13年不等。其中靳東在2009年拍攝的年代劇《風雨上海灘》就在站內拿下超過7000萬的播放量,于和偉在2011年拍攝的都市劇《男人的戰爭》拿下8000多萬的播放量,韓棟與左小青于2016年拍攝的抗日劇《大客?!氛緝炔シ沤鼉|,比許多近兩年的搜狐自制劇播放量高出幾倍。

搜狐視頻版權采購負責人告訴小娛,搜狐視頻在2018年就退出了了頭部新劇市場,現在選擇這些劇集,主要考慮的是獨家新劇與獨家老劇的性價比,會在沒有沒上星的獨家片庫中選片,并且對演員陣容有一定的要求。

這個對“演員陣容”的要求,其實就是希望通過演員可以抓住他的粉絲群,以保障基礎流量。比如朱一龍作為男二號主演的公安題材劇《天網行動》在積壓7年后于2019年3月播出,播出期也是朱一龍的生日,片方就針對朱一龍的粉絲做了大量線上線下的宣傳互動。

當然,擁有頭部演員的積壓劇大多為演員早期拍攝,一來數量有限,二來審美過時,基本屬于“粉絲劇”。對非頭部平臺來說,采購積壓時間過長的劇在非頭部梯隊里或許可以成為一部分獨家競爭力,對頭部平臺來說,也只是大量庫存中平平無奇的一部。

除此之外,電視臺近兩年更主動地推廣流媒體渠道,也讓很多積壓劇或者片庫老劇多了一個“臺網聯動”的方式。

據杜明回憶,東方衛視在2020年之前購買版權劇時,并不會主動將百視TV的網播版權納入考量范圍,在2020年之后則會推薦臺網打包形式。那么剛剛浙江影視集團剛剛上線的流媒體平臺“Z視介”,或許將來也會成為這樣的渠道之一。

量大從優、幾千一集,虧錢的“陳年老劇”能否止于精品時代?

就在去年2月13日,國內最大影視版發行公司捷成華視網聚宣布與騰訊簽約一份18億的授權合同,內容為騰訊獲得不少于6332部影視節目為期六年的信息網絡傳播權,折算后的價格為每部劇的六年騰訊視頻獨播不超過28.5萬,如果以每部劇平均40集計算,單集版權價格僅7000元左右。

根據資深制片人杜明回憶,早在98年提倡國產劇大發展之前,電視臺的購劇價格就已經在7000左右一集,20多年過去,這樣的價格聽起來猶如白菜價。

雖然說可以直接以“打包”形式授權的片庫劇,難免有大量品質一般的劇或者年代久遠的老劇,但作為騰訊視頻頭部視頻平臺,除了新劇競爭之外,獨家內容的數量也是軟實力的體現,所以片庫劇的獨家授權格外重要。

對于曾經說過“除了一顆真心,還有1000個億”的騰訊視頻來說,18億換來6332部劇的六年版權,可以說性價比確實不錯?;蛟S從去年5月開始頻繁上新片庫劇與積壓劇的搜狐視頻也是受了這份合同的啟發也說不定。

而非頭部視頻平臺如果一兩百萬甚至幾十萬的價格,就可以購買一部靳東、朱一龍、羅云熙的劇,著實不虧。

為什么會產生如此大量的積壓劇以及片庫老?。?/p>

首先,因為“大發展”而一度造成的每年國產劇生產數量龐大。2003年的國產劇年產量首度突破一萬集,2012年達到17703集的峰值,部數的高點則是2007年的529部,隨著2016年互聯網影視大潮以及2018年影視寒冬的襲來,2020年開始國產劇年產量才又跌回萬集以內,2022年則僅有160部劇共計5283集。

高價購買熱門劇、頭部劇是任何一個時代的規則,但電視臺主導市場的時期,受限于電視臺數量、排播檔期(尤其是黃金檔)數量,播出容量有限,在平均每年產量1.5萬集的高峰期,每年也只能播出40%到60%,也就是說有6000到9000集都會因為發行不出去而成為積壓劇,積壓劇數量直接超出近三年國產劇每年的年產量。

其次,看看國產劇普遍的新劇價格。從杜明所說1998年左右的國產劇大發展開始,原本電視臺之間以廣告置換或者一對一置換的國產劇開始有了“版權價格”,千禧年左右一線衛視的版權價格在單集一兩萬,熱門大劇也有高達10萬單集的價格;2008年的熱門劇則已經到了60萬一集;2018年的《如懿傳》衛視版權單集價格甚至高達300萬。

“二八定律”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有,大部分的價格集中購買少量熱門劇,余錢也就不多了。

最后,互聯網影視時代,不僅排播空間更自由,更講求精品競爭,提質減量,除了大量平臺自制劇定制劇自項目誕生起就不愁播出渠道外,另外大部分版權項目也會在開發前期已經與平臺簽訂版權協議。從制作前就實行渠道“落戶”,肯定比制作完畢后無人買單的“落空”來得更為保險。

“積壓劇盲盒”量大從優表面聽來或許是買方得了優惠,但多年影視行業泡沫時期,會出現這么多“積壓”必然是一種行業資源的浪費,大量積壓劇已經造成每年的百八十億投資款打水漂。

從2017年明確開始影視劇精品化之后至今五年,尤其是每年產量驟降的近三年,影視行業熱錢撤退、泡沫消散,除了審查紅線、臨時改變的政策問題、劣跡藝人影響這幾大問題之外,積壓劇產生的幾率也越來越低,數量也越來越少。

如今也不會再有。如果某一天積壓劇真的消失或者只剩下極少數了,那也就代表中國電視劇精品化又達到了一個新高度,所以“積壓劇盲盒”還是不見為妙。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2023年,為啥這么多平臺在押寶“積壓劇盲盒”?

購價低于新劇、性價比高于新劇的積壓劇,對于很多買方平臺來說,就像開盲盒一樣刺激,開中“隱藏款”,甚至能夠自帶出圈話題。

文 | 娛樂資本論 阿Po

現在,整個劇集行業都在流行一種很新的東西——“老劇開盲盒”,就是從2022年起,不少積壓劇和片庫老劇正頻繁出現在平臺和電視臺的播出名單中。

在經歷2022年的行業提質減量之后,全年國產劇上新量下降9%,相反,上新片庫劇數量上漲9%,其中包括一些積壓劇。

殺青結束后少則2年、多則十幾年尚未播出的劇都會被稱網友“蓋章”積壓劇。在影視審美迭代越來越快的當下,積壓劇會被擔心“審美過時”,但“一劇一命”,播出成績上,老劇反壓新劇的狀況也并不占少數。

購價低于新劇、性價比高于新劇的積壓劇,對于很多買方平臺來說,就像開盲盒一樣刺激,開中“隱藏款”,甚至能夠自帶出圈話題。

比如殺青于2016年7月都市劇《轉角之戀》積壓了將近7年之后重見天日,并且于網友的嘲諷黑紅中播完了。一句“蔣雯麗啊,適合你的是道明,不是明道”刷屏社交平臺,并以平均0.535%的收視率,并列CVB地方衛視收視榜Q1第三名,僅次于全民爆劇《狂飆》。

有業內人士表示,這部劇的價格可能也就小幾百萬。更有甚者,幾十萬的價格,就可以購買一部靳東、朱一龍、羅云熙的積壓劇,看上去這個盲盒開的,著實不虧。

同樣是最近,還有一部積壓六年的《大潑猴》改名為《凌云志》在網絡獨播,該劇由林峯、蔣夢婕等人主演,因為主題與主演都更為網感,且在殺青后兩年內平臺宣傳力度不小而被網友期待,后因改編名著等問題播出困難,如今看見的已經主角姓名全部修改后的版本,播出聲量基本處于“無人在意”級別。

可見,有時候開盲盒也有非酋的時候。

其實在互聯網影視時期,衛視因在網臺之爭中處于劣勢地位而購劇價格受限,播出積壓劇和二輪劇已成常態,但播出效果就不得而知。

最近的“積壓劇盲盒”除了《轉角之戀》之外,開出不錯效果的熱門款的還有央八在二月播出的六年積壓劇《風雨送春歸》:憑借平均1.416%的收視穩居CVB周榜前三;積壓兩年的《譙國夫人》剛剛在央八接檔《歡樂頌4》,收視也并未掉落;去年11月底東方衛視黃金檔播出的三年積壓諜戰劇《信仰》,位居CVB2022全年地方衛視收視Top5,打敗了《相逢時節》《歡迎光臨》等正午陽光大劇,也遠超《余生,請多指教》等流量大劇。

積壓老劇的購買和播出更像是平臺一種另類的競爭方式 “押寶”積壓劇,押對了一部,性價比甚至可以超過一部“無效播出”的新劇。尤其是在影視市場被頭部視頻平臺幾乎要壟斷的當下,衛視與非頭部平臺或許也可憑此找到新的生存之道。

不過,如果你要問為什么有這么多積壓劇,甚至還有像《大潑猴》、《錦衣夜行》、《天下長安》、《南煙齋筆錄》、《謀圣鬼谷子》這樣當年極受期待的大劇,那我們只能說,或許是這個行業有時候就像開盲盒一樣,比較刺激好玩吧。

(注:文中小景、杜明均為化名。)

押寶“積壓劇盲盒”,短期易出“黑馬”

“其實我們做發行的一般不會承認自己手上的劇是積壓劇,我們一般叫做發行比較困難。”一名影視公司發行人小景向娛樂資本論(id:yulezibenlun)透露,對于多久沒有發行出去會被叫做積壓劇也沒有一個標準,但根據小景的觀察,殺青后兩年還未播出的劇集,就會被網友蓋章為積壓劇,如果殺青三年還沒有播出基本就會被坐實是積壓劇。

通常影視劇的正常發行和播出時間為殺青后一年左右,時裝劇與古裝劇根據后期量不同或有稍早或者稍晚,在故事話題講求實效的當下,不少電視劇會盡量加快播出,比如《贅婿》和《卿卿日?!返膱F隊狂歡者電影就是出了名的“快手”,兩部古裝劇分別在殺青后5個月和8個月就播出了。

而有流量演員或者開機就備受關注的頭部項目,則在一年半以上還未播出就會有“積壓劇”的說法,畢竟肖戰主演的《斗羅大陸》和《余生請多指教》就因為殺青后2年半才播出,被認為“積壓”了一段時間。

當然這兩部劇最終播出效果依然不錯,前者在央八播出三輪,后者成為騰訊視頻2022年招商之最、湖南衛視CVB收視年度第三。

小景表示一部劇的播出還是盡量壓到殺青后三年內,如果是三年內未成功發行,時間越長售價跌幅就會越大,如果是三年內發行出去了但平臺未播出,時間越長播出效果則越差。

比如肖戰除了以上兩部主演劇之外,男二號的《狼殿下》在積壓三年零兩個月之后空降播出,宣傳量少并且優愛騰三網播出有所分流的情況下,愛奇藝站內熱度9502位列平臺年度第三。

包括殺青后兩年播出的《錦衣之下》,也憑借48.24億的播放量拿下2020年全年播放量第三,豆瓣至今7.5分;同樣由任嘉倫主演積壓將近3年的《秋蟬》也躋身2020年全年播放量Top20。

可見頭部演員效應依然可以支撐劇集保鮮期至3年左右,另外頭部影視公司在項目制作拍攝方面的質量保障也是延長項目保鮮期的一大要素,以上提及的劇集多為新麗傳媒與歡瑞世紀出品,《轉角之戀》與《風雨送春歸》則由SMG尚視影業出品,五元文化出品的《隱秘而偉大》也經歷過兩年積壓,播出后依舊收視不俗。

老款“積壓劇盲盒”易成“粉絲特供”

短期積壓之外,長期積壓的老劇又該如何出頭?

據小景所知,頭部公司、頭部演員、積壓三年以內,劇集售價或許并不會有太大浮動,平臺仍舊能夠給到一兩百萬每集的價格;一旦積壓超過五年的劇集,基本就可以進入“甩賣階段”,這個時候片方的需求應該是“能賣多少是多少,少賠一點最重要”。

在積壓超過五年的劇集里,如果主要演員名單里有當下正處頭部的演員,那該劇集會比較幸運,因為具有明確的受眾人群而被單獨定價并售出的機會更高。

比如搜狐視頻近一年來就采購并上新獨播了不少當下知名演員的積壓老劇,積壓時間在5到13年不等。其中靳東在2009年拍攝的年代劇《風雨上海灘》就在站內拿下超過7000萬的播放量,于和偉在2011年拍攝的都市劇《男人的戰爭》拿下8000多萬的播放量,韓棟與左小青于2016年拍攝的抗日劇《大客?!氛緝炔シ沤鼉|,比許多近兩年的搜狐自制劇播放量高出幾倍。

搜狐視頻版權采購負責人告訴小娛,搜狐視頻在2018年就退出了了頭部新劇市場,現在選擇這些劇集,主要考慮的是獨家新劇與獨家老劇的性價比,會在沒有沒上星的獨家片庫中選片,并且對演員陣容有一定的要求。

這個對“演員陣容”的要求,其實就是希望通過演員可以抓住他的粉絲群,以保障基礎流量。比如朱一龍作為男二號主演的公安題材劇《天網行動》在積壓7年后于2019年3月播出,播出期也是朱一龍的生日,片方就針對朱一龍的粉絲做了大量線上線下的宣傳互動。

當然,擁有頭部演員的積壓劇大多為演員早期拍攝,一來數量有限,二來審美過時,基本屬于“粉絲劇”。對非頭部平臺來說,采購積壓時間過長的劇在非頭部梯隊里或許可以成為一部分獨家競爭力,對頭部平臺來說,也只是大量庫存中平平無奇的一部。

除此之外,電視臺近兩年更主動地推廣流媒體渠道,也讓很多積壓劇或者片庫老劇多了一個“臺網聯動”的方式。

據杜明回憶,東方衛視在2020年之前購買版權劇時,并不會主動將百視TV的網播版權納入考量范圍,在2020年之后則會推薦臺網打包形式。那么剛剛浙江影視集團剛剛上線的流媒體平臺“Z視介”,或許將來也會成為這樣的渠道之一。

量大從優、幾千一集,虧錢的“陳年老劇”能否止于精品時代?

就在去年2月13日,國內最大影視版發行公司捷成華視網聚宣布與騰訊簽約一份18億的授權合同,內容為騰訊獲得不少于6332部影視節目為期六年的信息網絡傳播權,折算后的價格為每部劇的六年騰訊視頻獨播不超過28.5萬,如果以每部劇平均40集計算,單集版權價格僅7000元左右。

根據資深制片人杜明回憶,早在98年提倡國產劇大發展之前,電視臺的購劇價格就已經在7000左右一集,20多年過去,這樣的價格聽起來猶如白菜價。

雖然說可以直接以“打包”形式授權的片庫劇,難免有大量品質一般的劇或者年代久遠的老劇,但作為騰訊視頻頭部視頻平臺,除了新劇競爭之外,獨家內容的數量也是軟實力的體現,所以片庫劇的獨家授權格外重要。

對于曾經說過“除了一顆真心,還有1000個億”的騰訊視頻來說,18億換來6332部劇的六年版權,可以說性價比確實不錯?;蛟S從去年5月開始頻繁上新片庫劇與積壓劇的搜狐視頻也是受了這份合同的啟發也說不定。

而非頭部視頻平臺如果一兩百萬甚至幾十萬的價格,就可以購買一部靳東、朱一龍、羅云熙的劇,著實不虧。

為什么會產生如此大量的積壓劇以及片庫老???

首先,因為“大發展”而一度造成的每年國產劇生產數量龐大。2003年的國產劇年產量首度突破一萬集,2012年達到17703集的峰值,部數的高點則是2007年的529部,隨著2016年互聯網影視大潮以及2018年影視寒冬的襲來,2020年開始國產劇年產量才又跌回萬集以內,2022年則僅有160部劇共計5283集。

高價購買熱門劇、頭部劇是任何一個時代的規則,但電視臺主導市場的時期,受限于電視臺數量、排播檔期(尤其是黃金檔)數量,播出容量有限,在平均每年產量1.5萬集的高峰期,每年也只能播出40%到60%,也就是說有6000到9000集都會因為發行不出去而成為積壓劇,積壓劇數量直接超出近三年國產劇每年的年產量。

其次,看看國產劇普遍的新劇價格。從杜明所說1998年左右的國產劇大發展開始,原本電視臺之間以廣告置換或者一對一置換的國產劇開始有了“版權價格”,千禧年左右一線衛視的版權價格在單集一兩萬,熱門大劇也有高達10萬單集的價格;2008年的熱門劇則已經到了60萬一集;2018年的《如懿傳》衛視版權單集價格甚至高達300萬。

“二八定律”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有,大部分的價格集中購買少量熱門劇,余錢也就不多了。

最后,互聯網影視時代,不僅排播空間更自由,更講求精品競爭,提質減量,除了大量平臺自制劇定制劇自項目誕生起就不愁播出渠道外,另外大部分版權項目也會在開發前期已經與平臺簽訂版權協議。從制作前就實行渠道“落戶”,肯定比制作完畢后無人買單的“落空”來得更為保險。

“積壓劇盲盒”量大從優表面聽來或許是買方得了優惠,但多年影視行業泡沫時期,會出現這么多“積壓”必然是一種行業資源的浪費,大量積壓劇已經造成每年的百八十億投資款打水漂。

從2017年明確開始影視劇精品化之后至今五年,尤其是每年產量驟降的近三年,影視行業熱錢撤退、泡沫消散,除了審查紅線、臨時改變的政策問題、劣跡藝人影響這幾大問題之外,積壓劇產生的幾率也越來越低,數量也越來越少。

如今也不會再有。如果某一天積壓劇真的消失或者只剩下極少數了,那也就代表中國電視劇精品化又達到了一個新高度,所以“積壓劇盲盒”還是不見為妙。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扬中市| 海原县| 梅河口市| 司法| 郸城县| 西贡区| 桦南县| 禹州市| 边坝县| 广德县| 长沙县| 伊通| 德惠市| 黄梅县| 江口县| 哈巴河县| 蛟河市| 吴桥县| 广宁县| 稻城县| 罗江县| 石泉县| 弥渡县| 扎囊县| 汝城县| 广饶县| 龙岩市| 姜堰市| 南宫市| 视频| 滦南县| 阜康市| 兴海县| 云南省| 北碚区| 古田县| 玛纳斯县| 安泽县| 西贡区| 湖北省| 新巴尔虎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