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化產業評論 李盡沙
編輯|半島
近些天,紐約時代廣場的屏幕廣告成為了人們津津樂道的一大熱點,在中文互聯網上“欣欣向榮”的各類短視頻,這一次登陸了“世界的十字路口”。在這些新奇有趣抑或解構惡搞的故事中,我們能看到世界越來越小,每一個自我都能夠有更多的機會表達自己。
紐約時代廣場,國人文化狂歡的新圣地
曾經在電影《中國合伙人》里,孟曉駿曾夢想著公司在美國上市,在時代廣場向所有人展現自己公司的廣告。而如今,這個夢想已經成為了所有人都能輕易實現的事情:40美元,300元人民幣,15秒。如果你很懶,甚至可以找到無數中介愿意為你效勞,還貼心的提供廣告播出現場的錄播服務。
在這場“占領”狂歡中,有真的希望宣揚文化,提升民族認同感的;
有“堅守本心”打廣告的,比如京東的超級品類日:
有曬生活,分享幸福一刻的,有網友曬自己寵物貓的視頻:
還有網友會選擇在大屏幕上記錄人生重要時刻,比如求婚、紀念日、錄制畢業祝福等等。
有粉絲給偶像應援的:
還有整花活,玩鬼畜的:
不知是黑是粉,讓這段經典素材走向國際舞臺
這條《我把坤坤投屏到了紐約時代廣場的大屏幕上!》也是B站同類視頻中最火的一條,播放量突破了六百九十萬,點贊量接近六十萬。
紐約時代廣場,“世界的十字路口”,聚集了近40家商場和劇院,每年人員流量達到1億人次,是繁盛的娛樂及購物中心,也是世界矚目的焦點。百老匯上的劇院、大量耀眼的霓虹光管廣告、以及電視式的宣傳版,已經成為象征紐約甚至美國的標志。位于百老匯街上的TSX廣告牌,則是紐約廣場為數不多的巨幅廣告牌之一,也是這段時間國人的“狂歡聚集地”。
為什么人們會對于時代廣場如此感興趣?這與多年以來國內的宣傳造勢是分不開的。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當時中國經濟的蓬勃發展促使許多國內企業尋求走向國際市場的機會。在此背景下,紐約時代廣場作為全球最具代表性的商業地標之一,成為了許多國內企業宣傳品牌形象的首選之地。
從時代廣場本身的意義來講,作為一個連接了各種文化、商業和娛樂活動的聚集地,地處世界最重要的金融和商業中心,紐約時代廣場充滿了神秘感和吸引力,在這里投放廣告不僅意味著更多的國際曝光機會,更是一種社會地位的象征。因此,國內許多企業都會選擇把自己的廣告登錄紐約時代廣場,再作為一個重要的宣傳要點,也許有開拓國際市場的考慮,但更多時候卻是成為了國內市場宣傳的工具。例如2012年,海爾在紐約廣場打出“去你的世界末日”廣告語,成為了國內第一個登上納斯達克廣告屏幕的企業。隨后,格力也緊隨其后,提出了至今也為人熟知的“讓世界愛上中國造”的口號。
自此以后,紐約時代廣場的大屏廣告就成為了國內企業“神仙打架”一個重要舞臺,其中不乏有真的想要拓展國外市場的企業,但更多的是類似于巨人集團“出口轉內銷”的打法——從2012年開始至今,巨人集團就連續在時代廣場大屏幕打出了《征途2S》《巫師之怒》《仙俠世界》等系列游戲廣告。廣告的受眾不再是美國消費者,而是為了制造熱議話題,兜個圈子回國影響國內消費者。
于是,身為吃瓜群眾的我們,逐漸也在腦海中留下了這樣的印象:能登上紐約時代廣場,一定是一件令人敬佩的大事。
而今天,人們突然發現,原來這塊憧憬的圣地并沒有這么高的門檻——不僅不難,而且價格很便宜。根據國內某傳媒公司的報價,圖片投放價格最便宜的為7000元/天/20次,每次5秒,相當于平均1秒只需70元。對一些中小品牌來說,只要在時代廣場上露出5秒即可,拍一張照,傳回國內,配上“XX登陸紐約時代廣場”的文案,目的就達成了。TSX的廣告牌也想搞搞“新意思”,不再展示商品或LOGO,而是把它打造成紐約時代廣場上的巨型抖音。它的廣告詞是“你的時刻”,開放給普通人上傳短視頻,費用低至每15秒鐘40美金,約合人民幣273元。
曾經似乎專屬于高端上市企業的紐約時代廣場,竟然成為了觸手可及的舞臺,普通人也有了向全世界大聲表達的自由。那當然要借此機會,讓美麗國和世界人民感受到來自東方博(gui)大(chu)精(e)深(gao)的文化。
新奇的國際化體驗,不止有一種方式
當然,紐約時代廣場并不是人們第一次新奇的國際化體驗。前幾年,以“黑人祝福視頻”為代表的各類祝福視頻火爆全網,不僅用于生日祝福,還可用于企業宣傳、節日祝福、表白、整蠱等多種用途。視頻形式五花八門、花樣繁多,非洲友人、歐州美女、甚至是網紅和明星。舉牌視頻的大致都是,舉牌人舉著一塊黑板(上面寫著祝福語),整齊地排成一排,跟著一位中國人大聲朗讀祝福語,隨后再附上一段魔性的舞蹈。視頻的長度大約三四十秒,平均價格在150—300元之間,可在當天出單。如果你想看黑人兄弟抖動健碩的胸肌或者真的鳴槍示意,加錢即可。
只需300,讓非洲猛男為你熱舞
視頻在各大平臺的火爆,讓層層代理商們年入百萬不是夢。盡管始終存在關于廣告資格、參與者權益等種種爭議,但是這些整活視頻總是能時不時地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帶來一絲哭笑不得的奇妙感覺。
除此之外,各路明星也加入“祝福視頻大潮”。其中最出圈的要數2022年3月前英國下議院議長約翰·伯考為國內虛擬偶像嘉然送上的生日祝福視頻。
該條祝福視頻在B站播放量高達500萬,全站排行榜最高達到第4名
下議院開始前的“肅靜”清場,前議長本人豐富的表情神態與二次元粉絲的祝福詞融合在一起,帶給吃瓜群眾一種前所未有的震撼。后來,這位和藹的前議長還先后向23年考研學子提出忠告、就國足再次無緣世界杯發表演說等等,感覺本人入住B站已經為時不遠。這一切奇妙經歷的背后推手,都是來自國外的明星祝福平臺CAMEO的功勞。通過這一平臺,用戶可以向許多的明星和名人提出祝福要求。
當然,前提是支付相應的酬勞。
這一次,為了美好生活的大膽表達
對于愛好新奇事物,喜歡體驗生活的人來說,原本“高高在上”的紐約時代廣場投屏觸手可及,遙遙遠方的非洲歌舞“下單即可播放”,其實是對于原本陌生、向往的內容的一次祛魅、解構的機會,可以借此表達對自己生活的熱愛。
當然,這種行為的背后,本身也是對于以往人造權威的一次嘲諷。例如在許多營銷宣傳中,一些從來沒聽過名字的微商產品也號稱登陸過時代廣場大屏幕,文案還會特意加上“中國品牌終于沖出國外”“為中國微商驕傲”等字眼,這種方法在今天越來越難欺騙大家。
種種玩笑過后,我們也要靜下心思考,這些“出圈”的大膽嘗試,強調的是營造話題性、炒作效應和營銷效果,而非傳播文化、藝術或知識。盡管帶給很多人歡樂,但是所關注的更多是表面的形式,而非內容本身。作者身邊的許多國際友人表示,這些廣告看起來確實很有趣,但其實他們根本分不清這是中國廣告還是日本或韓國廣告,也不知道到底要表達什么。即便是扎堆購買紐約廣場投屏,也并不代表文化內涵得到了真正的傳承和發揚,這種現象的流行可能會導致文化價值觀的淡化和流失。
當然,網友們本身只是為了快樂而進行的自我表達與娛樂惡搞,沒必要讓人們肩負起文化傳播的重任。這一現象背后更值得讓我們回味思考的,是這種解構所折射出的中國企業對于國外“頭銜”的過度重視。海外市場的價值固然值得重視,但是“出口轉內銷”的這種營銷形式多少帶有海外市場的“諂媚”——對于某些國內文化產品或品牌來說,只有在海外市場獲得認可,才能真正實現內銷。這種現象也會逐漸引發對于國內市場和消費者認知的反思,去時代廣場露臉,就能博取信任了嗎?至少這一次,無數網友已經用自己的實踐告訴大家,去時代廣場露臉,就是愿不愿意花錢娛樂的簡單問題。
盲目跟風的浪潮終將過去,理性終將會回歸。產品以質量說話,文化以本身魅力宣揚。無論這些內容究竟是嚴肅還是活潑,是搞笑還是沉重,至少我們可以高興地看到,國家的發展讓無數原本遙遠的夢想正在變得容易實現,人們正展現出前所未有的文化自信和自我表達欲望。這其中也許有許多需要注意的問題,但也蘊含著無限的文化產業發展契機。
不知道下一次,我們又將在以往哪個令人向往的“圣地”,看到熟悉的鬼畜視頻?